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神仙传卷八

(晋,葛洪)撰

66. 葛玄

葛玄,字孝先,丹阳人也,生而秀颖,性识英明,经传子史,无不该览。年十余,俱失怙恃,忽叹曰:“天下有常生不死之道,何不学焉?”因遁迹名山,参访异人,服饵芝术。从仙人左慈,受《九丹金液仙经》。

玄勤奉斋科,感老君与太极真人,降于天台山,授玄灵宝等经三十六卷。久之,太上又与三真人,项负圆光,乘八景玉舆,宝盖幡幢旌节,焕耀空中,从官千万,命侍经仙郎王思真,披《九光玉韫》,出《洞元》、《大洞》等三十六卷,及上清斋二法:一,绝群独宴,静气遗形,冥心之斋也;二,清坛肃侣,依太真之仪,先拔九祖,次及家门,后谢已身也。灵宝斋六法:一金箓(路),调和阴阳,宝镇国祚;二玉箓,保祐后妃、公侯、贵族;三黄箓,卿相牧伯拔度九祖罪原;四明真,超度祖先,解诸冤对;五三元,自谢犯戒之罪;六八节,谢七祖及己身,请福谢罪也。及洞神太一涂炭等斋并戒法等件,悉遵太上之命,修炼勤苦不怠。尤长于治病,收劾鬼魅之术,能分形变化。

吴大帝要与相见,欲加荣位,玄不枉,求去不得,待以客礼。一日,语弟子张恭言,吾为世主所逼留,不遑作太药,今当以八月十三日中时去矣。至期,玄衣冠入室,卧而气绝,颜色不变,弟子烧香守之,三日三夜。夜半忽大风起,发屋折木,声响如雷,烛灭良久,风止燃烛,失玄所在,但见委衣床上,带无解者。明旦问邻人,邻人言:“了无大风。”风止在一宅内。篱落,树木尽败折也。

67. 左慈

左慈者,字元放,庐江人也。少明《五经》,兼通星纬。见汉祚将尽,天下乱起,乃叹曰:“值此衰运,官高者危,财多者死,当世荣华不足贪也。”乃学道术,尤明《六甲》,能役使鬼神,坐致行厨,精思于天柱山中,得石室内《九丹金液经》,能变化万端,不可胜纪。

曹公闻而召之,闭一室中,使人守视,断其谷食,日与二升水。期年乃出之,颜色如故。曹公曰:“吾自谓天下无不食之人。”曹公乃欲从学道。慈曰:“学道当得清净无为,非尊贵所宜。”曹公怒,乃谋杀之。慈已知之,求乞骸骨。曹公曰:“何忽去耳?”慈曰:“公欲杀慈,慈故求去耳。”曹公曰:“无有此意,君欲高尚其志者,亦不久留也。”乃为设酒。慈曰:“今当远适,愿乞分杯饮酒。”公曰:“善。”

是时天寒,温酒尚未热,慈解剑以搅酒,须臾剑都尽,如人磨墨状。初,曹公闻慈求分杯饮酒,谓慈当使公先饮,以余与慈耳,而慈拔簪以画杯酒,酒即中断,分为两向,慈即饮其半,送半与公,公不喜之,未即为饮,慈乞自饮之。饮毕,以杯掷屋栋,杯悬着栋摇,似飞鸟之俯仰,若欲落而不落,一座莫不瞩目视杯,既而已失慈矣,寻问之,慈已还所住处。

曹公遂益欲杀慈,乃勅内外收捕慈。慈走群羊中,追者视慈入群羊中,而奄忽失之,疑其化为羊也,然不能分别之。捕吏乃语羊曰:“人主意欲得见先生,暂还无苦。”于是群羊中有一大者,跪而言。吏乃相谓曰:“此跪羊是慈也。”复欲擒之,羊无大小悉长跪,追者亦不知慈所在,乃止。

后有知慈处者,以告曹公,公遣吏收之,得慈,慈非不得隐,故欲令人知其神化耳。于是受执入狱。狱吏欲考讯之。户中有一慈,户外亦有一慈,不知孰是。曹公闻而愈恶之,使引出市杀之。须臾,有七慈相似,官收得六慈,失一慈。有顷,六慈皆失,寻又见慈走入市,乃闭市四门而索之。或不识者,问慈形貌何似,传言:“慈眇一目,青葛巾,单衣,见有似此人者,便收之。”乃尔一市中人,皆眇一目,葛巾单衣,竟不能分。曹公令所在普逐之,如见便杀。后有人负慈,便断其头以献曹公,公大喜,乃至视之,乃一束茅耳。

有从荆州来者,见慈在荆州。荆州牧刘表以为惑众,复欲杀慈,慈竟已知。表出耀兵,乃欲见其道术,乃徐去诣表,说:“有薄礼愿以饷军。”表曰:“道人单侨,吾军人众,非道人所能饷也。”慈重道之,表使人取之,有酒一器,脯一束,而十余人共舁(鱼)之不起。慈乃自取之,以一刀削脯投地,请百人运酒及脯,以赐兵士。人各酒三杯,脯一片,食之如常酒脯味,凡万余人皆周足,而器中酒如故,脯亦不减。座中又有客数十人,皆得大醉。表乃大惊,无复害慈之意。

慈数日委表东去入吴。吴有徐随者,亦有道术,居丹徒。慈过随门,门下有客车六七乘。客诈慈云:“徐公不在。”慈便即去,宿客见其牛皆在杨柳树杪(秒)行,适上树即不见,下即复见牛行树上。又车毂(谷)中皆生荆棘,长一尺,斫(酌)之不断,摇之不动。宿客大惧,入报徐公,说有一眇目老公至门,吾欺之,言公不在,此人去后,须臾使车牛皆如此,不知何意?徐公曰:“咄咄!此是左公遇我,汝曹哪得欺之?”急追之,诸客分布逐之,及慈,罗列叩头谢之。慈意解,即遣还去,及至,见车牛如故系在,车毂中无复荆木也。

慈见吴先主孙权,权素知慈有道,颇礼重之。权侍臣谢送知曹公、刘表皆忌慈惑众,复谮于权,欲使杀之。后出游,请慈俱行,令慈行于马前,欲自后刺杀之。慈著木履,持青竹杖,徐徐缓步行,常在马前百步。著鞭策马,操兵器逐之,终不能及。送知其有道,乃止。慈告葛仙公言,当入霍山中合九转丹,丹成,遂仙去矣。

68. 王遥

王遥者,字伯辽,鄱阳人也,有妻无子。颇能治病,病无不愈者,亦不祭祀,不用符水针药。其行治病,但以八尺布帕,敷坐于地,不饮不食,须臾病愈,便起去。其有邪魅作祸者,遥画地作狱,因召呼之,皆见其形物入在狱中,或狐狸龟蛇之类,乃斩而燔(凡)烧之,病者即愈。

遥有竹箧,长数寸。有一弟子姓钱,随遥数十年,未尝见遥开之。常一夜,大雨晦暝(明),遥使钱以九节杖担此箧,将钱出,冒雨出行。遥及弟子衣皆不湿。又常有雨炬火导前,约行三十里许,登小山,入石室,室中先有二人。遥即至,取弟子所担箧,发之,中有五舌竹簧三枚,遥自鼓一枚,以二枚与室中二人,并坐鼓之,良久,遥辞去,三簧皆内箧中,使钱提之,室中二人出送,语遥曰:“卿当早来,何为久在俗间?”遥答曰:“我如是当来也。”遥还家百日,天复雨,遥夜忽大治装,遥先有葛单衣及葛布巾,已五十余年未尝著此,夜皆取著之。其妻即问:“欲舍我去乎?”遥曰:“暂行耳。”妻即泣涕,因自担箧而去,遂不复还。后三十余年,弟子见遥在马蹄山中,颜色更少,盖地仙矣。

69. 陈永伯

陈永伯者,南阳人也,得淮南王七里散方,试按合服之,二十一日,忽然不知所在。

永伯有兄子名增族,年十七,亦服之。其父系其足,闭于密户中,昼夜使人寻视之,二十八日,亦不复见,不知所之。本方云,服之三十日得仙,而陈氏二子服之未二十日,而失所在,后人不敢服。仙去必有仙官来迎,但人不见之耳。

70. 太山老父

太山老父者,莫知其姓名。汉武帝东巡狩,见坶父锄于道间,头上白光高数尺,怪而呼问之,老父状如年五十许人,而面有童子之色,肌体光滑,不与俗人同。帝问:“有何道术耶?”老父答曰:“臣年八十五时,衰老垂死,头白齿落,有道士教臣绝谷服术饮水,并作神枕,枕中有三十二物,其二十四物以象二十四气,其八物以应八风。臣行之,转老为少,黑发更生,齿堕复出,日行三百里。臣今年百八十矣。”武帝爱其方,赐之金帛。老父后入岱山中去,十年五年时还乡里,三百余年,乃不复还也。

71. 巫炎

巫炎者,字子都,北海人也。汉武帝出见子都于渭桥,其头上郁郁有紫气,高丈余。帝召而问之:“君年几何?所得何术而有异气乎?”子都答曰:“臣今年已百三十八岁,亦无所得。”将行,帝召东方朔使相此君有何道术。朔对曰:“此君有阴术。”武帝屏左右而问之。子都对曰:“臣昔年六十五时,苦腰脊疼痛,脚冷不能自温,口中干苦,舌燥涕出,百节四肢各各疼痛,又足眜不能久立。得此道已来,已七十三年,有子三十六人,身体强健,无所病患,气力乃如壮时,无所忧患。”帝曰:“卿不仁,有道而不闻于朕,非忠臣也。”子都顿首曰:“臣诚知此道为真,然阴阳之事,公中之私,臣子之所难言也,又行之皆逆人情,能为之者少,故不敢以闻。”帝曰:“勿谢亏君耳。”遂受其法。

子都年二百余岁,服饵水银,白日升天。武帝后颇行其法,不能尽用之,然得寿最胜于他帝远矣。

72. 河上公

河上公者,莫知其姓名也。汉孝文帝时,结草为庵于河之滨。常读老子《道德经》。时文帝好老子之道,诏命诸王公大臣州牧在朝卿士,皆令诵之,不通老子经者,不得陛朝。

帝于《经》中有疑义,人莫能通。侍郎裴楷奏云:“陕州河上,有人诵老子。”即遣诏使赍所疑义问之。公曰:“道尊德贵,非可遥问也。”帝即驾幸诣之。公在庵中不出。帝使人谓之曰:“貸(团)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民;域中四大,而王居其一。虽有道,犹朕民也,不能自屈,何乃高乎?朕能使民富贵贫贱。”

须臾,公即拊掌坐跃,冉冉在空虚之中,去地百余尺,而止于虚空。良久,俯而答曰:“余上不至天,中不累人,下不居地,何民之有焉?君宜能令余富贵贫贱乎?”帝大惊,悟知是神人,方下辇稽首礼谢曰:“朕以不能,忝承先业,才小任大,忧于不堪,而志奉道德,直以暗昧,多所不了,惟愿道君垂悯,有以教之。”

河上公即授《素书》、《老子道德经章句》二卷,谓帝曰:“熟研究之,所疑自解。余著此经以来,千七百余年,凡传三人,连子四矣。勿示非人。”帝即拜跪受经,言毕,失公所在。遂于西筑台望之,不复见矣。论著者以为文帝虽耽大道,而心未纯信,故示神变以悟帝,意欲成其道,时人因号“河上公”。

73. 刘根

刘根,字君安,长安人也。少时明《五经》,以汉孝成皇帝绥和二年举孝廉,除郎中。后弃世道,遁入嵩高山石室中,峥嵘峻绝,高五千丈,自崖北而入。冬夏无衣,毛长一二尺,其颜如十四五许人,深目多须,鬓皆黄,长三四寸,每与坐,或时忽然变著高冠玄衣,人不觉换之。

时衡府君在颖川,自说其先祖有与根同岁者,王莽数使使请根,根不肯往。衡府君道庙掾(院)王珍问起居,根不答。再令功曹赵公往山达敬,根惟言谢府君,更无他言。

后颖川太守高府君到官,民大疫,郡中死者过半,太守家大小悉病,府君使珍从根求消灾除疫气之术。珍叩头述府君意。根教于太岁宫气上穿地作孔,深三尺,以沙着中,以酒沃之。君依言,病者即愈,疫气登绝,后常用之。有效。

后太守史祈,以根为妖妄,欲杀之,遣使呼根,举郡皆貹,以为不可。祈不肯止,诸吏先使人以此意报根。使者至,根曰:“太守欲吾来何也?吾当往耳。不往者,恐汝诸人必得罪,谓卿等不来呼我也。”根即诣郡。

时宾客盈坐,祈令根前,使庭下五十余人将绳索鞭杖立于根后。诉厉声问曰:“君有道耶?”根曰:“有道。”祈曰:“有道?能召鬼使我见乎?若不见,即当戮汝。”根曰:“甚易耳。”遂借祈前笔砚书作符,扣阶上,铿然作铜声,因长啸,啸音非常清亮,闻于城外,闻者莫不肃然,众宾客悉恐。

须臾,厅前壁忽开数丈,见四赤衣吏,传呼避道,赤衣兵数十人,操持刀剑,将一科车直从坏壁中入到厅前,根敕下车上鬼,赤衣兵发车上乌被,上有一老公一老姥(母),反缚囚系,大绳的头,熟视之,乃祈亡父母也。祈惊愕,怆然流涕,父母亦泣,责骂祈:“我生时,汝仕宦未达,不得汝禄养;我死后,汝何为犯忤神仙尊官,使我被收束囚辱如此。汝亦何面目立于人间?”祈下阶叩头,向根乞放赦先人。根乃敕赤衣兵将囚出去,厅前南壁复开,车过,寻失车所在,根亦隐去。祈惚若狂,其妻暴卒,良久乃苏,云:“见君家先被捉者,大怒云:‘何以触犯大仙,使我被罪?当来杀汝!’”后月余,祈乃妻儿并卒。

少室庙掾王珍,数得见根颜色欢悦之情,伏地叩头,请问根从初得道之由。根说昔入山精思,无处不到。后入华阴山,见一人乘白鹿,从千余人,玉女左右,四人执彩旄之节,年皆十五六,余再拜顿着,求乞一言,神人乃住,告余曰:“汝闻昔有韩众否乎?”答曰:“尝闻有之。”神人曰:“即我是也。”余自陈少好长生不死之道,而不遇明师。颇习方书,按而为之,多不验,岂根命相不应度世也。今日有幸逢大神,是根宿夜梦想,从心所愿,愿见哀怜,赐其要诀。”神未肯告余,余乃流涕自抟重请。神人曰:“坐,吾将告汝。汝有仙骨,故得见我。汝今髓不满,血不暖,气少脑减,筋急肉沮,故服药行气不得其力。必欲长生,且先治病十二年,乃可服仙之上药耳。夫仙道有升天蹑云者,有游行五岳者,有食谷不死者,有尸解而仙者。要在于服药,服药有上下,故仙有数品也。不知房中之事,行气导引而不得神药,亦不能仙也。药之上者,唯有九转还丹及太乙金液,服之,皆立便登天,不积日月矣。其次云母、雄黄之属,能使人乘云驾龙,亦可使役鬼神,变化长生者。草木之药,唯能治病补虚,驻年返白,断谷益气,不能使人不死也。高可数百年,下才全其所禀而已,不足久赖矣。”余乃顿首曰:“今日受教,乃天也。”神人曰:“必欲长生,先去三尸,三尸去,则意志定,嗜欲除也。”乃以神方五百篇见授,云:“伏尸常以月望晦朔上天,白人罪过,司命夺人算纪,使少寿,人身中神欲人生,而三尸欲人死,死则神散,返于无形之中,而三尸成鬼。而人享奠祭祀之,则得歆飨(响),以此利在人速死也。梦与恶人斗争,此乃神与尸相战也。”根乃从次合作服之,遂以得仙。

珍又言:“数见投符于地,有所告召,即见如取之者,然不见人。又唯闻有所推问,有人答对,而不见形也。或闻有鞭杖声,而或地上见血,莫测其端也。”教珍守一行气存神先生三纲六纪谢过上古之法,不知珍能得仙名耳。根后入鸡头山中仙去矣。 +FzOxYZOLDMZLK5FlXOBTsq8K/7Q9Ab/1MgY8p6JelR+BniOelC3zU9f0suL/EL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