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说苑卷第二

臣 术

人臣之术,顺从而复命,无所敢专,义不苟合,位不苟尊,必有益于国,必有补于君,故其身尊而子孙保之。

故人臣之行有六正六邪?行六正则荣,犯六邪则辱。夫荣辱者,祸福之门也。何谓六正六邪?

六正者:一曰萌芽未动,形兆未见,昭然独见存亡之几,得失之要,预禁乎未然之前,使主超然立乎显荣之处,天下称孝焉。如此者,圣臣也。

二曰虚心白意,进善通道,勉主以礼谊,谕主以长策,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功成事立,归善于君,不敢独伐其劳。如此者,良臣也。

三曰卑身贱体,夙兴夜寐,进贤不解,数称于往古之行事,以厉主意,庶几有益,以安国家社稷宗庙。如此者,忠臣也。

四曰明察幽,见成败,早防而救之,引而复之,塞其间,绝其源,转祸以为福,使君终以无忧。如此者,智臣也。

五曰守文奉法,任官职事,辞禄让赐,不受赠遗,衣服端齐,饮食节俭。如此者,贞臣也。

六曰国家昏乱,所为不道,然而敢犯主之严颜,面言主之过失,不辞其诛,身死国安,不悔所行。如此者,直臣也。是为六正也。

六邪者:一曰安官贪禄,营于私家,不务公事,怀其智,藏其能,主饥于论,渴于策,犹不肯尽节,容容乎与世沉浮上下,左右观望。如此者,具臣也。

二曰主所言皆曰善,主所为皆曰可,隐而求主之所好,即进之以快主之耳目,偷合苟容,与主为乐,不顾其后害。如此者,谀臣也。

三曰中实颇险,外貌小谨,巧言令色,又心嫉贤。所欲进,则明其美而隐其恶;所欲退,则明其过而匿其美;使主妄行过任,赏罚不当,号令不行。如此者,奸臣也。

四曰智足以饰非,辩足以行说,反言易辞,而成文章,内离骨肉之亲,外妒乱朝廷。如此者,谗臣也。

五曰专权擅势,持抔国事,以为轻重,私门成党,以富其家,又复增加威势,擅矫主命,以自贵显。如此者,贼臣也。

六曰谄主以邪,坠主不义,朋党比周,以蔽主明,入则辩言好辞,出则更复异其言语,使白黑无别,是非无间,伺候可推,因而附然,使主恶布于境内,闻于国邻。

如此者,亡国之臣也。是谓六邪。贤臣处六正之道,不行六邪之术,故上安而下治,生则见乐,死则见思,此人臣之术也。

汤问伊尹曰:“三公、九卿、大夫、列士,其相去何如?”

伊尹对曰:“三公者,知通于大道,应变而不穷,辩于万物之情,通于天道者也。其言足以调阴阳,正四时,节风雨。如是者,举以为三公,故三公之事,常在于道也。九卿者,不失四时,通沟渠,修堤防,树五谷,通于地理者也。能通不能通,能利不能利,如此者,举以为九卿。故九卿之事,常在于德也。大夫者,出入与民同众,取去与民同利,通于人事,行犹举绳,不伤于言,言足法于世,不害于身,通于关梁,实于府库。如是者,举以为大夫。故大夫之事,常在于仁也。列士者,知义而不失其心,事功而不独专其赏,忠政强谏,而无有奸诈,去私立公,而言有法度。如是者,举以为列士。故列士之事,常在于义也。故道德仁义定,而天下正,凡此四者,明王臣而不臣。”

汤曰:“何谓臣而不臣?”

伊尹对曰:“君之所不名臣者四:诸父臣而不名,诸兄臣而不名,先王之臣臣而不名,盛德之士臣而不名,是谓大顺也。”

汤问伊尹曰:“古者所以立三公、九卿、大夫、列士者何也?”伊尹对曰:“三公者,所以参王事也。九卿者,所以参三公也。大夫者,所以参九卿也。列士者,所以参大夫也。故参而有参,是谓事宗。事宗不失,外内若一。”

子贡问孔子曰:“今之人臣孰为贤?”孔子曰:“吾未识也。往者,齐有鲍叔,郑有子皮,贤者也。”子贡曰:“然则齐无管仲,郑无子产乎?”子曰:“赐,汝徒知其一,不知其二。汝闻进贤为贤邪?用力为贤邪?”子贡曰:“进贤为贤。”子曰:“然。吾闻鲍叔之进管仲,闻子皮之进子产也,未闻管仲、子产有所进也。”

魏文侯且置相,如召李克而问焉,曰:“寡人将置相,置于季成子与翟触,我孰置而可?”

李克曰:“臣闻之,贱不谋贵,外不谋内,疏不谋亲,臣者疏贱,不敢闻命。”

文侯曰:“此国事也,愿与先生临事而勿辞。”

李克曰:“君不察故也,可知矣。贵视其所举,富视其所与,贫视其所不取,穷视其所不为,由此观之可知矣。”

文侯曰:“先生出众,寡人之相定矣。”

李克出,过翟黄,翟黄问曰:“吾闻君问相于先生,未知果孰为相?”

李克曰:“季成子为相。”

翟黄作色不说曰:“触失望于先生。”

李克曰:“子何遽失望于我?子之言我于子之君也,岂与我比周而求大官哉!君问相于我,臣对曰:‘君不察故也,贵视其所举,富视其的与,贫视其所不取,穷视其所不为,由此观之可知也。’君曰:‘出矣,寡人之相定矣。’以是知季成子为相。”

翟黄不说曰:“触何遽不为相乎?西河之守,触所任也;计事内史,触所任也;王欲攻中山,吾进乐羊;无使治之臣,吾进先生;无使傅其子,吾进屈侯附:触何负于季成子?”

李克曰:“不如季成子。季成子食菜千锺,什九居外,一居中,是以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彼其所举,人主之师也;子之所举,人臣之才也。”

翟黄迮然而惭曰:“触失对于先生,请自修然后学。”言未卒,而左右言季成子立为相矣。于是翟黄默然变色,内惭,不敢出,三月也。

楚令尹死,景公遇成公乾说:“令尹将焉归?”成公乾说:“殆于屈春乎?”景公怒曰:“国人以为归于我。”成公乾曰:“子资少,屈春资多。子义获,天下之至忧也,而子以为友;鸣鹤与刍狗,其知甚少,而子玩之。鸱夷子皮日侍于屈春,损颇为友,二人者之智足以为令尹,不敢专其智,而委之屈春,故曰政其归于屈春乎!”

田子方渡西河,造翟黄。翟黄乘轩车,载华盖。黄金之勒,约镇簟席,如此者,其驷八十乘。子方望之,以为人君也,道狭,下抵车而待之。

翟黄至而睹其子方也,下车而趋,自投下风,曰:“觸。”田子方曰:“子与!吾向者望子,疑以为人君也,子至而人臣也,将何以至此乎?”翟黄对曰:“此皆君之所以赐臣也,积三十岁,故至于此。时以闲暇,祖之旷野,正逢先生。”子方曰:“何子赐车舆之厚也?”翟黄对曰:“昔日,西河无守,臣进吴起而西河之外宁;邺无令,臣进西门豹而魏无赵患;酸枣无令,臣进北门可而魏无齐忧;魏欲故中山,臣进乐羊而中山拔;中山已拔,魏无使治之臣,臣进李克而魏国大治;是以进此五大夫者,爵禄倍,以故至于此。”子方曰:“可。子勉之矣,魏国之相不去子而之他矣。”

翟黄对曰:“君母弟有公孙季成者,进子夏而君师之,进段干木而君友之,进先生而君敬之;彼其所进师也,友也,所敬者也。臣之所进者,皆守职守禄之臣也,何以至魏国相乎?”子方曰:“吾闻身贤者贤也,能进贤者亦贤也,子之五举得尽贤,子勉之矣,子终其次也。”

齐威王游于瑶台,成侯卿来奏事,从车罗骑甚众。王望之,谓左右曰:“来者何为者也?”左右曰:“成侯卿也。”王曰:“国至贫也,何出之盛也?”左右曰:“与人者有以责之也,受人者有以易之也,王试问其说。”

成侯卿至,上谒曰:“忌也。”王不应,又曰:“忌也。”王不应,又曰:“忌也。”王曰:“国至贫也,何出之盛也?”成侯卿曰:“赦其死罪,使臣得言其说。”王曰:“诺。”对曰:“忌举田居子为西河,而秦、梁弱;忌举田解子为南城,而楚人抱罗绮而朝;忌举黔涿子为冥州,而燕人给牲,赵人给盛;忌举田种首子为即墨,而于齐足究;忌举北郭刀勃子为大士,而九族益亲,民益富;举此数良人者,五枕而卧耳,何患国之贫者?”

秦穆公使贾人载盐于卫,征诸贾人,贾人买百里奚以五段羊之皮,使将车之秦。秦穆公观盐,见百里奚牛肥,曰:“任重,道远以险,而牛何以肥也?”对曰:“臣饮食以时,使之不以暴,有险,先后之以身,是以肥也。”穆公知其君子也,令有司具沐浴为衣冠与坐,公大悦。

异日,与公孙支论政,公孙支大不宁,曰:“君耳目聪明,思虑审察,君其得圣人乎?”公曰:“然!吾悦夫奚之言,彼类圣人也。”公孙支遂归,取雁以贺,曰:“君得社稷之圣臣,敢贺社稷之福。”公不辞,再拜而受。

明日,公孙支乃致上卿以让百里奚,曰:“秦国处僻民陋,以愚无知,危亡之本也;臣自知不足以处其上请以让之。”公不许。公孙支曰:“君不用宾相,而得社稷之圣臣,君之禄也,臣见贤而让之,臣之禄也;今君既得其禄矣,而使臣失禄,可乎?请终致之。”公不许。公孙支曰:“臣不肖而处上位,是君失伦也,不肖失伦,臣之过。进贤而退不肖,君之明也。今臣处位,废君之德,而逆臣之行也,臣将逃。”公乃受之,故百里奚为上卿以制之,公孙支为次卿以佐之也。

赵简主从晋阳之邯郸,中路而止,引车吏进问:“君何为止?”简主曰:“董安于在后。”吏曰:“此三军之事也,君奈何一人留三军也?”简主曰:“诺。”驱之百步又止,吏将进谏,董安于适至,简主曰:“秦道之与晋国交者,吾忘令人塞之。”董安于曰:“此安于之所为后也。”简主曰:“官之定璧,吾忘令人载之。”对曰:“此安于之所为后也。”简主曰:“行人烛过年长矣,言未尝不为晋国法也,吾行忘令人辞且聘焉。”对曰:“此安于之所为后也。”简主可谓内省外知人矣哉,故身佚国安。御史大夫周昌曰:“人主诚能如赵简主,朝不危矣。”

晏子侍于景公,朝寒。公曰:“请进热食。”对曰:“婴非君之厨养臣也,敢辞。”公曰:“请进服裘。”对曰:“婴非君田泽之臣也,敢辞。”公曰:“然夫子於寡人奚为者也?”对曰:“社稷之臣也。”公曰:“何谓社稷之臣?”对曰:“社稷之臣,能立社稷:辨上下之宜,使得其理;制百官之序,使得其宜;作为辞令,可分布于四方。”自是之后,君不以礼不见晏子也。

齐侯问于晏子曰:“忠臣之事其君何若?”对曰:“有难不死,出亡不送。”君曰:“裂地而封之,疏爵而贵之,吾有难不死,出亡不送,可谓忠乎?”对曰“言而见用,终身无难,臣何死焉!谋而见从,终身不亡,臣何送焉!若言不见用,有难而死之,是妄死也;谏而不见从,出亡而送之,是诈为也;故忠臣者,能纳善于君,而不能与君陷难者也。”

晏子朝,乘敝车,驾驽马。景公见之,曰:“嘻,夫子之禄寡耶?何乘不任之甚也!”晏子对曰:“赖君之赐,得以寿三族,及国交游,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食,敝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

晏子出,公使梁丘据遗之辂车乘马,三返不受。公不悦,趣召晏子,晏子至,公曰:“夫子不受,寡人亦不乘。”晏子对曰:“君使臣临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人,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今辂车乘马,君乘之上,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义,侈其衣食,而不顾其行者,臣无以禁之。”遂让不受也。

景公饮酒,陈桓子侍,望见晏子,而复于公曰:“请浮晏子。”公曰:“何故也?”对曰:“晏子衣缁布之衣,麋鹿之裘,栈轸之车,而驾驽马以朝,是隐君之赐也。”公曰:“诺。”

酌者奉觞而进之,曰:“君命浮子。”晏子曰:“何故也?”陈桓子曰:“君赐之卿位,以尊其身,庞之百万,以富其家,群臣之爵,莫尊于子,禄莫厚于子,今子衣布衣之衣,麋鹿之裘,栈轸之车,而驾驽马以朝,则是隐君之赐也,故浮子。”

晏子避席曰:“请饮而后辞乎?其辞而后饮乎?”公曰:“辞然后饮。”晏子曰:“君赐卿位,以显其身,婴不敢为显受也,为行君令也;宠之百万,以富其家,婴不敢为富受也,为通君赐也。臣闻古之贤君,臣有受厚赐而不顾其国族,则过之;临事守职,不胜其任,则过之。君之内隶,臣之父兄,若有离散在于野鄙者,此臣之罪也;君之外隶,臣之所职,若有播亡在于四方者,此臣之罪也;兵革不完,战车不修,此臣之罪也。若夫敝车驽马以朝,主者,非臣之罪也!且臣以君之赐,臣父之党无不乘车者,母之党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党无冻馁者,国之简士待臣而后举火者数百家:如此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公曰:“善!为我浮桓子也。”

晏子方食,君之使者至,分食而食之,晏子不饱。使者返,言之景公,景公曰:“嘻!夫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也,是寡人之过也。”令吏致千家之县一于晏子,晏子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厚取之君而厚施之人,是代君为君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藏之,是筐箧存也,仁人不为也;厚取之君而无所施之,身死而财迁于他人,是为宰藏也,智者不为也。婴也闻为人臣进不事上以为忠,退不克下以为廉,八升之布,一豆之食足关。”使者三返,遂辞不受也。

陈成子谓鸱夷子皮曰:“何与常也?”对曰:“君死吾不死,君亡吾不亡。”陈成子曰:“然。子何以与常?”对曰:“未死去死,未亡去亡,其有何死亡矣!”

从命利君谓之顺,从命病君胃之谀,逆命利君谓之忠,逆命病君谓之乱。君有过,不谏诤,将危国殒社稷也,有能尽言于君用则留,不用则去,谓之谏;有能尽言于君,用则可生,不用则死,谓之诤;有能比知同力,率群下,相与强矫君,君虽不安,不能不听,遂解国之大患,除国之大害,成为尊君安国,谓之辅;有能亢君之命,反君之事,窃君之重,以安国之危,除主之辱,攻伐足以成国之大利,谓之弼。故谏诤辅弼之人,社稷之臣也,明君之所尊礼,而暗君以为己贼,故明君之所赏,暗君这所杀也。明君好问,暗君好独;明君上贤使能而享其功,暗君畏贤妒能而灭其业。罚其忠而赏其贼,夫是之谓至暗,桀、纣之所以亡也。《诗》云:“曾是莫听,大命以倾。”此之谓也。

简子有臣尹绰、赦厥,简子曰:“厥爱我,谏我必不于众人;绰也不爱我,谏我必于众人中。”尹绰曰:“厥也爱君之丑,而不爱君之过也;臣爱君之过,而不爱君之丑。”孔子曰:“君子哉尹绰!面訾不面誉也。”

高缭仕于宴子,三年,无故,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之人也,四维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的,未尝弼吾过,是以逐之也。”

子贡问孔子曰:“赐为人下而未知所以为人下之道也。”孔子曰:“为人下者,其犹土乎!种之则五谷生焉,掘之则甘泉出焉,草木植焉,禽兽育焉,生人立焉,死人入焉,多其功而不言。为人下者,其犹土乎!”

孙卿曰:“少事长,贱事贵,不肖事贤,此天下之通义也。有人贵而不能为人上,贱而羞为人下,此奸人之心也。身不离奸心,而行不离奸道,然而求见誉于众,不亦难乎?”

公叔文子问于史臾曰:“武子胜事赵简子久矣,其宠不解奚也?”史臾曰:“武子胜博闻多能而位贱,君亲而近之,致敏以 ,藐而疏之,则恭而无怨色,入与谋国家,出不见其宠,君赐之禄,知足而辞,故能久也。”

《泰誓》曰:“附下而罔上者死,附上而罔下者刑,与闻国政而无益于民者退,在上位而不能进贤者逐。此所以劝善而黜恶也。”故传曰:“伤善者,国之残也;蔽善者,国之谗也,愬无罪者,国之贼也。”

《王制》曰:“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于众者,杀也。”

子路为蒲令,备水灾,与民春修沟渎,为人烦苦,故予人一箪食,一壶浆。孔子闻之,使子贡复之。子路忿然不悦,往见夫子曰:“由也以暴雨将至,恐有水灾,故与人修沟渎以备之,而民多匮于食,故人予一箪食一壶浆。而夫子使赐止之,何也?夫子止由之行仁也。夫子以仁教,而禁其行仁也,由也不受。”子曰:“尔以民为饿,何不告于君,发仓廪以给食之,而以尔私馈之,是汝不明君之惠,见汝之德义也。速已则可矣,否则尔之受罪不久矣。”子路心服而退也。 nnD+Fth1vFj2/tzEz1BUrvoneKDUTJw2iRkq4uNXZahK7I7H0is71nrcODmlFhv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