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卷十七

世祖至元十七年十一月甲子,行《授时历》。

先是至元初,刘秉忠言:“《大明历》自辽、金承用二百余年,浸以后天,宜在所立改。”未及用其议而秉忠没。至十三年,江南略平,天下混一,上思其言,遂议改修新历,立局以庀事,诏郭守敬与王恂率南、北日官,分掌测验,而张文谦、张易领其事,前中书左丞许衡亦参预焉。守敬乃言:“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于仪表。今司天浑仪,宋皇祐中汴京所造,与此处天度不符,比量南、北二极,差约四度。表石年深,亦复欹侧,宜尽考其失,更置之。”及择高垲之所,造木为重棚,创简仪、高表,用相比覆。又以为天枢附极而动,昔人尝展管望之,未得其的,作候极仪。极辰既得,天体斯正,作浑天象。象虽形似,莫适所用,作玲珑仪。以表之矩方测天之正圆,莫如以圆求圆,作仰仪。古有经纬,结而不动,改之作立运仪。日有中道,月有九行,合而作证理仪。表高景虚,罔象非真,作景符。月虽有明,测景则难,作窥几。历法之验,在于交会,作日食月食仪。天有赤道,轮以当之,两极低昂,标以指之,作星晷定时仪。其器凡十有三。又作正方按、丸表、悬正仪、座正仪,凡四等,为四方行测者所用。又作《仰规覆矩图》、《异方浑盖图》、《日月出入永短图》,凡五等,与上诸仪互相参考。十六年,改局为太史院,以恂为太史令,守敬同知太史院事。乃进所造仪表式于榻前,指陈理致,一一周悉,自朝及夕,上不为倦。因奏:“唐开元间,僧一行令南宫说测景天下,其可考者,凡十三处。今疆宇比唐尤广,必多方测验,而后日月交会分数时刻之不同,昼夜长短之不同,日月星辰去天高下之不同,可得周知。”上可其奏,乃置监候官十四人,分道而出,先从南北取直立表以测景。南海,北极出地一十五度,夏至景在表南,长一尺一寸六分,昼五十四刻,夜四十六刻。衡岳,北极出地二十五度,夏至日在表端,无影,昼五十六刻,夜四十四刻。岳台,北极出地三十五度,夏至景长一尺四寸八分,昼六十刻,夜四十刻。和林,北极出地四十五度,夏至景长三尺二寸四分,昼六十四刻,夜三十六刻。铁勒,北极出地五十五度,夏至景长五尺一分,昼七十刻,夜三十刻。北海,北极出地六十五度,夏至景长六尺七寸八分昼八十二刻,夜一十八刻。继又测验,上都北极出地四十三度少,北京北极出地四十二度强,益都北极出地三十七度少,登州北极出地三十八度少,高丽北极出地三十五度少,西京北极出地四十度少,太原北极出地三十八度少,安西府北极出地三十四度半强,兴元北极出地三十三度半强,成都北极出地三十一度半强,西凉州北极出地四十度强,东平北极出地三十五度太,大名北极出地三十六度,南京北极出地三十四度太强,阳城北极出地三十四度太弱,扬州北极出地三十三度,鄂州北极出地三十一度半,吉州北极出地二十六度半,雷州北极出地二十度太,琼州北极出地十九度太。

十七年,新历成。守敬与诸太史同上奏曰:

帝王之事,莫重于历。自黄帝迎日推策,帝尧以闰月定四时成岁,舜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爰及三代,历无定法。周、秦之间,闰余乖次。至汉造《三统历》,百三十年而是非始定。东汉造《四分历》,七十余年而仪式方备。又百二十一年,刘洪造《干象历》,始悟月行有迟疾。又百八十年,姜岌造《三纪甲子历》,始悟以月食衡检日宿度所在。又五十七年,何承天造《元嘉历》,始悟以朔望及弦皆定大小余。又六十五年,祖冲之造《大明历》,始悟太阳有岁差之数,极星去不动处一度余。又五十二年,张子信始悟日月交道有表里,五星有迟疾留逆。又三十三年,镏焯造《皇极历》,始悟日行有盈缩。又三十五年,傅仁均造《戊寅元历》,颇采旧仪,始用定朔。又四十六年,李淳风造《麟德历》,以古历章蔀元首分度不齐,始为总法,用进朔以避晦晨月见。又六十三年,僧一行造《大衍历》,始以朔有四大三小,定九服交食之异。又九十四年,徐昂造《宣明历》,始悟日食有气、刻、时三差。又二百三十六年,姚舜辅造《纪元历》,始悟食甚泛余差数。以上计千一百八十二年,历经七十改,其创法者十三家。

自是又百七十四年,唯我圣朝,统一六合,肇造区夏,专命臣等改治新历。臣等用创造简仪、高表,凭测到实数,所考正者凡七事:

一曰冬至。自丙子年立冬后,依每日测到晷影,逐日取对,冬至前后日差同者为准,得丁丑年冬至在戊戌日夜半后八刻半,又定丁丑夏至得在庚子日夜半后七十刻,又定戊寅冬至在癸卯日夜半后三十三刻,己卯冬至在戊申日夜半后五十七刻半,庚辰冬至在癸丑日夜半后八十一刻半,各减《大明历》十八刻。远近相符,前后应准。

二曰岁余。自镏宋《大明历》以来,凡测景、验气,得冬至时刻真数者有六,用以相距,各得其时合用岁余。今考验四年,相符不差。仍自宋大明壬寅年,距至今日八百一十年,每岁合得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刻二十五分,其二十五分为今历岁余合用之数。

三曰日躔。用至元丁丑四月癸酉望月食既,推求日躔,得冬至日躔赤道箕宿十度,黄道箕九度有畸。仍凭每日测到太阳躔度,或凭星测月,或凭月测日,或径凭星度测日,立术推算,起自丁丑正月,至乙卯十二月,凡三年,共得一百三十四事,皆躔于箕,与月食相符。

四曰月离。自丁丑至今,凭每日测到逐时太阴行度推算,变从黄道求入转,极迟极疾并平行处,前后凡十三转,计五十一事,内除不的者外,有三十事,得《大明历》入转后天。又因考验交食,加《大明历》三十刻,与天道合。

五曰入交。自丁丑五月以来,凭每日测到太阴去极度数,比拟黄道去极度,得月道交于黄道,共得八事。仍依日食法度推求,皆有食分,得入交时刻,与《大明历》所差不多。

六曰二十八宿距度。盖自汉《太初历》以来,距度不同,互有损益。《大明历》则于度下余分附以太半、少,皆私意牵就,未尝实测其数。今新仪皆细刻周天度分,每度为三十六分,以距线代管窥,宿度余分并依实测,不以私意牵就。

七曰日出入昼夜刻。《大明历》日出入昼夜刻,皆据汴京为准,其刻数与大都不同。今更以本方北极出地高下,黄道出入内外度,立法推求每日日出入昼夜刻,得夏至极长,日出寅正二刻,日入戌初二刻,昼六十二刻,夜三十八刻;冬至极短,日出辰初二刻,日入申正二刻,昼三十八刻,夜六十二刻。永为定式。

所创法者凡五事:

一曰太阳盈缩。用四正定气立为升降限,依立招差,求得每日行分初未极差积度,比古为密。

二曰月行迟疾。古历皆用二十八限,今以万分日之八百二十分为一限,凡析为三百三十六限,依垛迭招差求得转分进退,其迟疾度数逐时不同,盖前所未有。

三曰黄赤道差。旧法以一百一度相减相乘,今依算术勾股、弧矢、方圆、斜直所容,求到度率积差,差率与天道实为吻合。

四曰黄赤道内外度。据累年实测,内外极度二十三度九十分,以圆容方直矢接勾股为法,求每日去极,与所测相符。

五曰白道交周。旧法黄道变推白道,以斜求斜。今用立浑比量,得月与赤道正交,距春秋二正黄赤道正交一十四度六十六分,拟以为法,推逐月每交二十八宿度分,于理为尽。

是岁,有诏颁行新历,赐名《授时》。

于是历虽已颁,而推步之式,立成之数,犹未有成书。会太史卒,守敬乃比次篇类,整齐分秒,裁为《推步》七卷,《立成》二卷,《历议拟稿》三卷,《转神选择》二卷,《上中下三历注式》十二卷。二十三年,升太史令,遂奏上其书。又为《时侯笺注》二卷,《修改源流》一卷,《仪象法式》二卷,《二至晷景考》二十卷,《五星细行考》五十卷,《古今交食考》一卷,《新测二十八舍杂坐诸星入宿去极》一卷,《新测无名诸星》一卷,《月离考》一卷。并藏之官。

古历天周与岁周小余同于日度四分之一,汉、魏以来,渐觉不齐,而破分之论起。守敬乃用百年为率,小余之下增损各一,以之上推往古,下验方来,无不吻合。乃积年日法、演积分换之说,皆所不用。其所为历,测验既精,设法详具,今且九十年,无分毫差者。旧仪既多蔽碍,且距齿有度刻而无细分,以管望星,渐外则所见渐展,尤难取的。守敬所为仪,但用天常赤道四游三环三距,设四游于赤道之上,而附直距于四游之外,与双环两间,同结线距端。测日月星则以两线相望,取其正中所当之刻之度之分之秒,至为切密。八尺之表,夏至景长尺有五寸,千里为差一寸,其说见于《周官》、《周髀》,唐一行虽尝疑之,而未之有改。守敬乃为表比古制加五倍,上施横梁,每日中以符窍夹测横梁之景,折取中数,视旧法但取表端之景者加审矣。 8PCjHmcuMEI0hNhLeBD32q997Mdcb25zksxtEmA6YqlffpACBpik0w+78lyEDlx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