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宫观嶽庙门

宫观嶽庙撮要

应中散大夫以上,充提举。朝议大夫以下,充主管。应右武大夫及遥郡以上,充提举。修武以上至武功大夫,充主管。应见任宰相、执政官、台谏子孙,并差宫观嶽庙。〔见在任及未赴上,及铨试中年及人皆是。〕仍与理为考任。知县资序,或通直郎以上,为宫观,馀为嶽庙。〔知县资序人,不得理当实历知县。〕应奏补承务郎以上,任宫观嶽庙及不釐务差遣者,并不理为考任。〔见任宰执、台谏子孙,非。〕应见任宰执、台谏女婿,已经铨试中选,未经注授,差遣人已有差遣,或见在任,或未赴上,愿就宫观嶽庙者,听。仍理为考任。应特奏名助教,对御射中中等,注应格嶽庙。下等许注破格嶽庙一次。应宗室奏补,并取应出身,如愿注嶽庙者,赍所授付身赴部,召保官二员,委保无衝差替移事故,及有差遣规避不赴之人,本部批书保官印纸,与差注。在外经所在州军保明,并召保官二员,申大宗正司,勘验无违碍,宗司备申吏部,与差注。并不出本州合立定员数。应军功补授从事立功拣汰离军人赴部,愿就嶽庙者,本部照验付身讫,与差注。在外者经所在州军保明差注。并不出本州立定员数。应文武臣注宫观嶽庙,除前项声说外,馀依本法。

文臣

《尚书左选令》:诸郡守年及七十,听自陈宫观。因年及,朝廷与宫观者,理作自陈。诸陈乞宫观,曾任监察御史以上,不限年甲资序,许差两任。知州资序,年四十以上,通判资序,年五十以上,〔年四十以上,历任曾经堂除满一任者,同。〕知县资序,年四十以上,仍历任无赃私罪,曾经堂除满一任人,各准此。〔以上内右一任未及二考,不因罪犯罢者,别差一任。〕其知州资序,年六十以上,已经两任,年未七十者,更差两任,并召保官二员,结朝典罪,委保係正身无伪冒,并录白出身以来文字具脚色各一本,赴部陈乞,〔在外者经所在州,本州差官对读一同缴申本部。〕本部拟申都省,给降付身。〔以上如係见任并已有差遣之人,并不在陈乞之限。〕诸宫观差遣,中散大夫已上充提举。朝议大夫以下充主管。诸京朝官,〔谓知县资序以下。〕若西北流寓江南,无产业,父祖非见任宫观通判以上,有出身,不以曾未到部,〔应铨试人依本法试不中者自授恩日满二年免试。〕已参选者听差应格嶽庙一次。非流寓而有占射,或祖父母、父母年老恩例,并省员废并,〔恩例谓合收使者。〕或曾任诸州教授,〔但曾到任者。〕各准此。若无逐件恩例,而在部半年以上,及西北流寓江南,有产业,及父祖已授通判以上差遣,或见任宫观以上,年及格,已到部,许差破格嶽庙一次。并具家状,并录白出身以来文字,赴部陈乞。〔在外经所在州保明申部。〕内流寓人,仍召陞朝官一员,委保正身无伪冒,各从本部拟定具钞。诸嶽庙若係进纳,及曾犯赃罪,或私罪徒,若见殿降名次,并因罪合注远小处,及见衝替未参部,或未应出官,虽用恩例,各不在陈乞之限。

《尚书侍郎左选考功通用令》:诸见任宰相、执政官、台谏子孙,并差官观嶽庙。〔见在任或未赴上,及铨试中年及人皆是。〕仍与理为考任。诸见任宰相、执政官、台谏子孙,差宫观嶽庙者,知县资序或通直郎以上,为宫观,馀为嶽庙。〔知县资序人不得理当实历知县。〕

《尚书左选考功通用令》:诸奏补承务郎以上,任宫观嶽庙,及不釐务差遣者,并不理为考任。〔见任宰执、台谏子孙,非。〕

《侍郎左选尚书考功通用令》:诸选人任嶽庙,及不釐务差遣者,并不理为考任。〔内嶽庙兼收施利钱,兼本庙市烟火盗贼公事者,非。〕

《尚书考功令》:诸省郎寺监长贰,及监司,〔曾任同。〕因久病特与宫观者,并依自陈法。诸以疾陈乞宫观嶽庙者,并自痊安日与理磨勘。

《侍郎左选令》:诸承直郎以下,〔京府助教同。〕若西北流寓江南,无产业,父祖非见任宫观通判以上人,并铨试中,许差应格嶽庙一次。非流寓人而有占射,或祖父母、父母年老恩例,并省员废并,或曾任在京差遣,诸州教授,〔但曾到任者。〕若得旨,先次与合入差遣,而有免试以下两件恩例,〔谓合收使者。〕各准此。其文学并助教,依下州文学例,〔并谓合参选人。〕并参部及半年以上人,许差破格嶽庙一次。〔京府助教,并西北流寓江南,有产业,或父祖见任宫观通判以上人同。〕并具家状,及录白出身以来文字,赴部陈乞。〔在外经所在州保明申部。〕内流寓人,仍召陞朝以上官一员委保正身无伪冒,各从本部拟定具钞。诸嶽庙,若曾犯赃罪,及私罪徒以上,及三色官,或见殿降名次,并因罪合注远小处,及见衝替未参部,或初出官未终任人,〔流寓人未铨试中同。〕虽用恩例,各不在陈乞之限。

《淳祐令》:诸以恩赏,若非次转官者,不隔磨勘。〔文臣因恩赏转者至中奉大夫止。〕若年七十以上,或因老疾陈乞宫观嶽庙留台,并不在磨助之限。即太中大夫以上,不用此令。

《侍郎左选申明》:绍兴三十年四月二十六日,都省批送下:吏部侍郎洪遵劄子,契勘应在外州军,申到西北流寓人,陈乞应格嶽庙,除召陞朝官一员委保外,仍令元申州军,专委知通仔细契勘,如陈乞人於江南诸州军县镇等处,的实别无产业,即保明诣实申部,方行具钞,出降付身。如保明不实,即将元保明州军知通,从本部申取朝廷指挥施行。其经本部陈乞之人,亦行下寄居州军,依此保明后,批送吏部,依所乞施行。

淳熙二年三月二日指挥,特奏名推恩,第五等射入中等,与带阶官,注应格嶽庙一次。入下等,与带阶官,注破格嶽庙一次。绍定元年七月一日,尚书省批下:吏部申,特奏名文学,权差破格嶽庙一次。事后批送吏部,证赦条指定,申令具下项。检准令,诸文学遇赦许注官,降赦日年六十以下,堪釐务者,本县本州转运司次第保明,申尚书吏部,有陞朝官三员奏举者,听赴部注权入官。诸文学遇赦权入官,其赦书限年六十以下,而降赦日年已六十者,许二年内参选。承实庆三年十一月六日郊祀大礼赦文,内一项:勘会特奏名文学,依法遇赦日年已六十者,许二年内参选,注权入官。其年六十三以上,如有举主三员,可权差破格嶽庙一次。右本部证得,条法赦文并称,文学遇赦年六十者,许二年内参选。若年六十三岁则不许参选,止权差破格嶽庙一次。係本部见行遵守,今具条法赦文在前,并指定上件事理申省候指挥,承后批送吏部,证应赦条指挥施行。

《尚书侍郎左选考功通用申明》:嘉定五年十二月十五日敕:见任宰执台谏女婿,已经铨试中选,未经注授,差遣人已有差遣,或见在任,或未赴上,愿就宫观嶽庙者,听。仍理为考任。合用举状,并照子孙例一体施行。

武臣

《尚书右选令》:诸差武臣在外宫观,遥郡以上充提举,馀充主管。诸武臣曾历三路路分钤辖,係遥郡刺史以上,不以有无战功,并知州军路分都监以上,有战功,曾经转资,不以官序,各不因体量,许陈乞在外宫观差遣。任便居住。诸武臣见任,或前任路分都监以上,差提举主管宫观嶽庙差遣。枢密院取旨。诸武臣曾任知州,或理路分都监以上资序,虽无战功,各年六十以上,〔年未及六十自陈者同。〕枢密院审察不堪釐务者,差在外嶽庙,任便居住,仍不理为降黜。

《尚书侍郎右选考功通用令》:诸使臣〔校尉同。〕任嶽庙,不理为考任。〔宗室非。〕

《尚书侍郎右选通用申明》:庆元三年十月二日敕:吏部状,据忠翊郎王友直状,指射沅州茭托铺一带地分巡防阙。照得本人有过犯,係赃罪,从本部格法,合该差注。缘有庆元二年三月二十六日指挥:犯赃罪人止许注嶽庙。本部虽有见榜嶽庙阙,係优异离军专一注授。别无曾犯赃罪人注授嶽庙窠阙。今看详,欲将本部二广远小州军,榜及一年以上无人愿就军功嶽庙窠阙,许令注授。奉圣旨:依。又庆元五年七月四日敕:吏部状,据修武郎兰黄中状,窃见侍右专降指挥,小使臣曾犯赃罪,与注二广嶽庙。今乞关会侍右。本部照得,兰黄中有一犯係赃罪,别无合入窠阙,虽有二广远小州军,久榜无人愿就嶽庙窠阙,止许小使臣注授。於尚右大使臣未有该载。伏候指挥。奉圣旨:依庆元三年十月二日已降指挥施行。

宗室

《尚书侍郎右选通用令》:诸宗室添差改注宫观嶽庙者,〔亲民资序充主管宫观。监当资序或年七十充监嶽庙。〕通差大小使臣。〔校尉同。〕每州十县以上,不得过十员。五县以上,随所管县为数。三县以上,五员。县以上,三员。诸县万户以上,三员。不及万户,二员。〔曾犯赃罪者,许陈乞广南非缘迭州县。曾犯私罪停替,公罪勒停衝差替放罢,未经牵复人,并止许陈乞远小州县。〕并二年为任。各召保官二员,〔已召保参部判成,见得不碍注授陈乞,与免更召保。〕委保正身不係衝差替事故,及已有差遣规避不赴之人,指定愿就处,经尚书吏部陈乞差注。若乞前任不釐务满罢处者,亦听差。〔愿再就前任宫观嶽庙处。准此。〕同日指射一州县阙者,先差大使臣以上。在外者许召保,缴录出身以来付身、印纸家状、脚色保状,及愿就处,经所在州陈乞,委官点对无差漏,及无隐匿赃私过犯,本州保明,申大宗正司,勘验三代,及係正身委无违碍,申尚书吏部差注。〔同日有在部人指射所就处阙者,即差在部人。〕诸宗室添差宫观嶽庙,曾犯赃罪停替放罢者二年,私罪停替者一年,公罪勒停者半年,衝差替者一任,方许陈乞。〔以上叙用人自取官日,馀并自降断敕日理。〕馀依本法。诸宗室犯罪应入降等差遣者,并注远小州县嶽庙。

《尚书侍郎右选通用申明》:淳熙六年十一月十二日敕:中书门下省罚侯圣旨:宗室大小使臣,宫观嶽庙所立员阙数少,可令吏部依今来别立定三等员阙,差注施行。第一等,临安府宫观嶽庙,共十员。帅府八处:绍兴府、建康府、隆兴府、扬州、福州、潭州、江陵府、广州;诸州七县以上六处:婺州、赣州、吉州、建宁府、泉州、鄂州,宫观嶽庙共八员。第二等,诸州六县以下,四十二处:严州、庆元府、平江府、镇江府、安吉州、常州、温州、台州、处州、嘉兴府、衢州、宁国府、徽州、江州、池州、饶州、信州、太平州、袁州、抚州、瑞州、通州、蕲州、安庆府、真州、黄州、泰州、和州、汀州、南剑州、漳州、常德府、衡州、德安府、道州、复州、永州、郴州、全州、峡州、岳州、房州。宫观嶽庙共五员。第三等,诸路军监一十四处:江阴军、南康军、广德军、兴国军、南安军、临江军、建昌军、高邮军、无为军、邵武军、兴化军、桂阳军、荆门军、汉阳军,宫观嶽庙共四员。二广诸州一十九处:韶州、南雄州、英德府、连州、封州、肇庆府、德庆府、惠州、潮州、昭州、象州、柳州、浔州、梧州、横州、藤州、鬱林州、贵州、贺州,宫观嶽庙共三员。淳熙六年十一月十四日敕:中书门下剩鐍会近降指挥,宗室大小使臣宫观嶽庙,缘所立员阙数少,令吏部依别立定三等员阙,差注施行外,所有四川州军亦合一体。第一等,成都府宫观嶽庙,共十员。崇庆府、潼川府、遂宁府、夔州、利州,宫观嶽庙共七员。第二等,彭州、汉州、辰州、隆州、邛州、简州、兴州、隆庆府、巴州、阆州、蓬州、果州、昌州、渠州、资州、荣州、普州、合州、万州、忠州、开州、重庆府、涪州、达州、归州,宫观嶽庙共四员。第三等,大安军、怀安军、广安军、梁山军、富顺监、大宁监,宫观嶽庙共三员。奉圣旨:令吏部并四川转运司,依今来别立定三等员阙,差注施行。

《侍郎左选申明》:宝祐五年三月七日敕:礼部申准都省批下,正奏名赵銄夫劄子,乞照崇苡与韺等例,附第四等推恩出官。照得銄庆淳祐十年中省试覆试未通之人,自合再赴后举覆试,引援陈乞,以正就特,其意不过急禄,在朝廷斟酌施行。奉圣旨:依礼部所申,赵銄夫照例补下州文学,初任止许注授嶽庙差遣。仍下吏部,自今后遵守施行。本所看详,上件指挥为赵銄夫省试中覆试未通,与补下州文学,初任注嶽庙。虽是一名照例施行事,节缘得旨,今后遵之文,权存留,权申明照用。

文武臣通用

《尚书左右选通用令》:诸内外宫观差遣并以二年为任。诸宫观官,凤翔府上清太平宫,袭庆府景灵宫、太极观,南京鸿庆宫,安庆府灵仙观,常令一员供职。〔上清太平宫仍兼兵马都监。〕

《尚书侍郎左右选考功通用令》:诸四川定差宫观嶽庙,及添差不釐务,未受付身,不得先次就权。侍郎左选申明绍兴八年五月五日,尚书省批下吏部劄子:勘会选人用免试陞名之类恩赏,在部未注授间,经朝廷陈乞嶽庙,并经本部注授破格嶽庙人,未审合与不合给还以前免试陞名等恩例。后批:自合给还。

《尚书左右选通用申明》:隆兴二年七月二十一日敕:内外臣僚年已七十,不肯陈乞致仕者,除合得致仕,或遗表恩泽外,更不许奏补。所差宫观,於合得次数未满者,更许陈乞一次,不得再有陈请。若恃以才力擢用当内外职任,不在此限。奉圣旨:依。

《尚书左右选通用申明》:嘉定十六年八月九日,尚书省劄子:成都运司申,今后四路文武官陈乞祠庙,若奉议、承议郎并修武、训武郎陈乞,即令本州结朝典保明不是身后伪冒,仍行下四路运司勘当,方与放行。劄付吏部,从所申事理施行。

离军

《尚书右选令》:诸曾经从军立功到部,官武功至武翼大夫,曾任路分都监以上差遣,〔右武大夫以上不曾任同。〕曾立功三次者,许注授嶽庙一次。曾立功五次者,注授两次。大藩节镇二员。馀州一员。各二年为任。如不愿者,依本部格法注授。

《尚书右选申明》:乾道九年四月二十五日,奉圣旨:今后离军横行使,令枢密院审察与差。将副若年六十以上,精力未衰,有战功,依已降指挥与差宫观,馀差嶽庙。淳熙十年二月二十五日敕:今后内外诸军,元有例带离军之人,合得添差差遣。如愿就宫观嶽庙者,听。仍理当离军添差一任恩例。

《尚书侍郎右选通用申明》:乾道七年六月二十四日敕:诸军战功显著,拣汰离军,已注添差满罢,未曾注授嶽庙,与注嶽庙一次。已注嶽庙,与差破格嶽庙一次。依正差嶽庙请给减半。九月二十四日敕:吏部措置,每州军更各添置破格嶽庙窠阙二员,专差曾经战功大小使臣校尉指射,减半请给。依条到部,较量差注,从本部使阙。乾道七年十二月八日敕:大小使臣曾经战功,如实缘金疮发动,及老疾残废不能参部,令召本色保官一员,委保正身,许家人赍状指射见榜战功嶽庙阙。如同日有参部人指射,即差参部人。及同日有似此不能亲身参部人指射,以官序高下。如官序同,即差任满在先人。乾道八年正月二十六日,都省批下武显大夫沈忠状,乞嶽庙。后批:勘当沈忠付身不圆,虽已添差一任,缘係离军,许行添差。其所立战功,合差嶽庙。候整会圆备日陈乞,虑致失所,送部差嶽庙一次。更有似此之人,依此。乾道七年六月九日敕:权尚书吏部侍郎张津劄子奏,契勘侍郎右选见管诸路州军,及监司下差置指使、听候使唤,及嶽庙,专注从军立功拣汰之人。内有远地,如二广、荆湖南、北、京西路,见榜阙日久无人指射,盖缘见在部人惮於地远,而在远地任满人无力前来注授。臣今相度,行下本路州军,并许任满寄居、曾经从军立功、拣汰使臣,经州缴连录白出身以来文字,委官对读,并具立功次数,资序高下,召保官一员,委保正身,不拘州军,陈乞指射伍阙。本州保明申明,从上拟差。如同日有在部人指射,先注在部人。奉圣旨:依。又乾道八年十一月十五日敕:权吏部尚书张津劄子,勘会侍郎右选昨申明,诸州军,及监司下差置准备差使不釐务,及嶽庙,内二广、荆湖南、北、京西路,见榜阙次已承乾道七年六月九日指挥,令经州军陈乞指射。其指挥内即无该载大使臣明文。奉圣旨:依侍郎右选已得指挥。乾道七年八月十六日,都省劄子:将大小使臣应年七十以上,审察得精力未衰之人,自依条法注监当窠阙。如係从军立功、发遣离军到部,係年七十精力未衰,止行注授准备差使不釐务及嶽庙一次。即不得将非从军立功人一例衮同注授。乾道八年四月二十三日,枢密院奏:吏部侍郎兼权尚书张津劄子,窃见诸军立功、重伤残废疾病、大小使臣校尉,拣汰离军添差一回,许指射嶽庙,之后更不许陈乞。缘从军之人,因战鬬重伤,若遽尔失禄,便见狼狈。欲望圣慈特降指挥,如有似此之人,不以立功次数,付身圆与不圆,并许指射见榜一年以上经使不釐务、准备差使、指使、听候使唤,及嶽庙无人愿就窠阙内,更行陈乞一次。如至日有本等人愿就,先注本等人。奉圣旨:依奏。淳熙元年二月二十日敕:吏部状,尚书右选勘会,枣阳军合差横行嶽庙一员,先亲民,次监当嶽庙一员,曾立战功嶽庙二员,添置准备差使不釐务二员,係循环使阙差注。今欲将横行嶽庙一员、战功嶽庙二员,今后更不差拨。侍郎右选勘会本军,合差不釐务指使三员,听候使唤三员,从军添差任满嶽庙四员,战功嶽庙二员,共差一十二员。今欲於内减不釐务指使并听候使唤各一员,从军添差任满嶽庙三员,战功嶽庙一员,日后更不作阙差注。奉圣旨:依。 yH3s3pRBJJfVFJ/Dh3PeXyuiK0cpqiKXmKKRlDkPVIXydgwYHkyLqiJ+DYP/nQT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