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差注门二

差注撮要

京官 应非次阙,初出阙日为非次,榜满伍日为经使非次,半年为破格。应非次、经使阙,并为正格。

知州 应知州阙,晓示满半年,无本等人愿就,许注第贰任通判资序,初任通判,各不曾犯赃私罪人。

应历两任通判终满,方许入州郡差遣。

通判 应榜示满半年以上,无本等人愿就者,破格差注。应选人改官,实历知县叁考满替,未关陞通判资序,许注破格。若已关陞通判资序,许注正格。应奏补京官,历任通满柒考,虽曾实历知县满任,须再任幹官两考,方与堂除通判。其不曾经任知县实历捌考,须有恩例免作邑,方许注小郡通判。应知县初任已成贰考被罢,次任已通理叁考,到部注签判,壹任满方许注破格。如两考内被罢,情愿再作县叁考,及两考以上被罢,情愿再作县两考,并通历肆考者,到部并注破格。应知县叁考,满替后论罢,虽经改正,止许注签判。候壹任满,方注破格。应知县在任,经营图辟参军通判、幹官等差遣,候任满须再令补满知县考第,方许注授。若在任贰考丁忧,及朝廷陞擢改差,自依专法,许理为壹任,听注破格或差遣。

签判 应选人两经作令满替,实历玖考,有政声,无过犯,改官特免再作知县,止许注签判,以当知县履历。其馀幹官、监当差遣,并不许常知县履历。应改官,年及陆拾伍以上,注有通判处签判。应二广签判,不注恩科出身及年陆拾以上人。应改官人年陆拾以上,合注不係选阙知县。其间有精力已衰人愿就签判者,听。即不理为实历知县。应知县初任,已成贰考被罢,次任通理叁考到部,止注签判。应知县叁考已满,因替官未到,或得替后论罢,虽经改正,止注签判。应奏补京官,初任监当贰考满替,次任许依格注伍路馀州破格签判。〔伍路,谓二广、两淮、荆湖北路。馀州,谓不係大藩节镇州军。〕

知县 应改官,通班后各令试书判,如不通者,且注县丞。应奏补京官,曾历两任,年叁拾以上无过犯,有监司知州荐举充实历知县者,听注。应使臣试换京官,须历两任肆考,方许作邑。应知县阙,不注年陆拾伍以上,并恩科年伍拾伍人。应缘边知县,注年陆拾以下人。应京官知县,在任已及贰考,不在避亲之限。或壹考十以上,以理去官,再补填贰考。应知县被罢,止许注授中、下县。其紧、望、上县,并不许注授。若四川人,仍照限员指挥。应知县壹考以上被罢者,虽经改正,其零考月日亦不许通理。两考内被罢者,补贰考,叁考内被罢者,补壹考,方许注签判。应知县,舍县就辟诸幹官差遣到部,祇合仍旧注县补考。

县丞 应奏补京官,初任监当贰考满替,次任依格注丞。应获盗改官人,初任唯注县丞。

知县县令应大使臣,注亲民资序,武举出身,或奏补出身,曾经铨试中,年未伍拾伍,有历任处监司帅守荐举堪充县令贰员人。应小使臣,注武举及奏补出身,曾经铨中,保义郎以上资序,内武举人历两任肆考,奏补人历叁任陆考,并关陞亲民资序,有历任处监司郡守举充知县县令亲民任使贰员,各年未伍拾伍人。应捧香恩泽补官人,不注知县县令。

选人 应非次阙,出阙伍日为非次。应经使阙,非次后壹日为经使。应破格阙,自出阙首尾榜及叁月为破格。应残零阙,破格后榜及拾日为残零。应无人愿就残零阙,残零后再榜拾日为无人愿就残零阙。应专眩灺当,自出阙至久榜,更不作破格。应司法,除川、广外,虽久榜并不作破格。应堂除拨下阙,虽出阙久榜,并不作破格。

教授 应非次,注殿试第壹甲、省试上拾名,太学上舍生公试上叁名、国子监龋堲上叁名。应经使,注太学内舍,宗学上舍,次注曾任教授经任人,次进士上舍出身,年叁拾以上曾历任人。应淮、广榜及柒个月,小郡教授注经任贰考,无恩例,就残零参选人。

山长 应注有出身应格合入教官,及经任合注教官人。

县令 应非次,注奏举关陞文林、从事、从政郎,并先因赏循从政郎以上,后有从事郎并县令举主叁员,理作奏举关陞资序无过犯人。应经使,注承直至从事郎,及用考第常调关陞从政郎,赏循从政、修职郎,有改官,或职令举主叁员无过犯人。应县令阙,注年叁拾以上陆拾以下人。如年陆拾以上陆拾伍以下,仍注有佐官处。不注恩科年伍拾伍人。应县令,除黄甲免试外,不注引年出官人。应县令被罢,不许复注县令。馀从本法不注。应县令,除曾经铨试中,及上肆甲进士出官许注授外,其铨试不中、引年出官,宗室得解免铨出官,同进士并特奏名登仕郎、将仕郎授恩满贰年免铨出官,四川、两淮、京、襄、湖北同进士用恩例免铨出官,殁於王事录用之亲免铨试出官,童科免铨出官,特科文学免铨,并以恩例免待郊,并待郊出官,特旨免铨试出官人,并不许注授。

县丞 应非次,注奏举关陞文林、从事、从政郎,先因赏循从政郎以上,后有从事郎并县令举主叁员,理作奏举关陞资序人。应经使,注承直郎至从事郎,并用考第常调关陞从政郎,赏循从政、修职郎,历任叁考有改官,或职令举主贰员以上人。应破格,注迪功郎以上,有恩例不以举主,历任壹考以上人。应残零,注迪功郎以上,无恩例不以举主,历任壹考以上人。应恩科年陆拾非责罢人,许注授破格阙。

职官 应非次职官,注曾经奏举关陞文林从事郎,并先因赏循从事郎以上,后有从事郎举主叁员,理作奏举关陞文林、从事郎以上人。应经使职官,注赏循承直郎至从事郎,历任贰考以上,有改官,或从事郎县令举主贰员以上人。应破格职官,注赏循承直郎至从事郎,历任贰考以上,有改官,或从事郎县令举主壹员,有恩例,并奏举关陞从政郎人。应残零职官,注赏循承直郎至从事郎,历任贰考以上,有改官,或从事郎、县令举主壹员,无恩例,就残零参选人。应选人陆拾以上陆拾伍以下,注有通判处。应特科人年陆拾,不注职官。应选人全无举主,虽是职官资序,及犯赃私并曾任职官不法情罪显著,并不在注职官之限。若非因职官被罢,祇犯私罪,不曾经覈实改正,亦不许注。

主管帐司 应注奏举关陞文林、从事、从政郎,并理作奏举关陞资序人。

录事参军 应奏举阙,注奏举关陞文林、从事、从政郎,并先因赏循从政郎以上,后有从事郎、县令举主叁员,理作奏举关陞资序人。应正格常调阙,注常调关陞从政郎,有举主贰员,次修职郎以上,历任贰考,有举主贰员,有恩例人。应破格常调阙,注迪功郎以上,历任壹考,有举主壹员有恩例参选人。应残零常调阙,注迪功郎以上,历任壹考,有举主壹员,无恩例,就残零参选人。应年陆拾及有过犯并恩科人,及无举主,并不注。应以司户兼带仍依本等法差注。内恩科人仍不注。

司理 应非次,注迪功郎以上,历任叁考,有举主叁员人。应经使,注迪功郎以上,历任贰考,有举主贰员人。应破格,注迪功郎以上,历任壹考,有举主壹员,有恩例人。应残零,注迪功郎以上,历任壹考,有举主壹员,无恩例,就残零参选人。应引年出官并年及陆拾,及有过犯人并不注。应同进士授恩满贰年,免试出官,依指挥许注。考第举主依本法。应恩科人,依指挥不注。

司法 应正格,注迪功郎以上,历任贰考以上,有恩例人。应二广破格阙,注迪功郎以上,经任贰考无恩例,及初官有恩例人。应以司户兼带,仍依本格差注。应恩科文学,历正官贰考以上,方许注授。其有过犯并年陆拾以上,仍依本法不注。应四川文学,初任依指挥注。四川司法,不注内地及二广司法。应引年出官,并年及陆拾,及有过犯并流外人并不注。应同进士特奏名,将仕郎以上,授恩满贰年免铨,并特奏名文学以恩例免郊,及待郊出官,历正官贰考,及殁於王事免铨,奏补宗室得解免铨,依指挥并许注。

司户 应正格,注初官或经任官恩例人。应破格,注初官或经任并流外经任人。应残零,注初官,或经任并流外经任人。应四川文学初任,依指挥注四川司户,不注内地司户。应京官、选人、大小使臣差注,除前项声说外,馀依本法。

知州

《尚书左选令》:诸知州军阙,晓示满半年无本等人愿就者,许注第贰任通判资序,次初任通判,各不曾犯赃私罪者。〔如同日却有本等人愿就者,先差本等人。〕诸提点刑狱以上资序有犯,到部应降差遣壹等者,注小处知州。诸奉直大夫以上免关陞注知州。诸初任酬奖改官人,实历未满叁任,不许注破格知州军差遣。诸注知州者,定日告示,过中书门下省。诸短使在外人,注阙应过中书门下省者,回日令赴,仍先申本省。

《尚书左选格》:

注阙

知州 英德府、郁林州、南恩州、梅州、封州、新州、昭州、贵州、象州、梧州、浔州、高州、藤州、化州、循州、南宁军、万安军、吉阳军。

右注本等人。

《尚书左选申明》:淳祐元年十月空日,尚书省劄子:臣僚奏:自今州郡差遣,非历两任通判终满,不许注授,亦不许帅臣辟差。年及不作县之人,不许入郡。十月十八日,奉圣旨:并依。令吏部及诸路制阃监司,常切遵守。宝祐陆年正月九日,尚书省劄子:检正左右司状:勘会台臣奏请舍法徇例等事,本司增修舍例守法条,自立为定式。内壹项:武臣捕盗,及杂色补官,不许入郡守差遣。一、不曾有朝职者,两任通判,方许入郡。正月七日,奉圣旨:依。

通判

《尚书左选令》:诸通判以下阙,榜示满半年以上,无本等人愿就者,破格差注。〔谓依破格路分州军格内阙。〕若同日有本等人愿就,先差本等人。诸注阙以资序者,先第贰任人。应注通判者,仍先知军。诸理知县资序,因在任乞寻医侍养,及折资就监当,依赦牵复,若犯公罪徒以上,或私罪经降罚,虽未经降罚而刑寺有案约定刑名者,〔遇恩原免亦是。〕并关陞通判讫,方许注授通判。诸理知县资序人,须实历知县壹任满,〔若在任实历巳成贰考,丁忧或避期以上亲,及陞擢改差罢任者,许理为壹任。〕听注破格通判或别差遣。诸锁厅及第或赐出身,及特旨与亲民,并酬奖改官,及奏补承务郎以上关陞知县资序人,不许破格注授通判。

《尚书左选格》:

注阙

通判 均州、随州、郢州、房州、黄州、濠州、安庆府、台州、处州、徽州、池州、瑞州、袁州、岳州、德安府、兴国军、临江军。

右注知州,次通判人。

南安军。右注本等,次第贰任知县人。

肇庆府、崇庆府。右注初任知州,次第贰任通判人。

成都府、潼川府、遂宁府、眉州、潮州、邵武军、归州、兴化军、建昌军、道州、郴州、广德军、宝庆府、循州、韶州、隆州、成州、西和州、邛州。

右注第贰任通判,次初任通判人。

选阙

通判 真州。右注知州,次通判人。

阶州、无为军、南剑州、汀州。

右注知州,次通判,次第贰任知县人。

沅州。右注本等,次第贰任知县,各年伍拾以下人。

破格差注

注阙

通判 台州、处州、徽州、池州、瑞州、袁州、岳州、德安府、兴国军、临江军。

右注初任通判,次第贰任知县资序人。

选阙

通判 南剑州、汀州。右注第贰任知县人,馀依选罚酣差注。

两浙东路、两浙西路、江南东路、江南西路、福建路、荆湖南路。

大藩节镇右注第贰任通判,次初任通判资序人。〔注阙同,下文准此。〕

馀州。右注初任通判,次第贰任知县资序。

广南东路、广南西路、荆湖北路、四川路。

大藩节镇 右注初任通判,次第贰任知县资序人。

馀州 右注初任通判,次第贰任知县资序人。

《尚书左选申明》:嘉定六年六月三日敕:吏部状,承嘉定六年三月二十九日敕,广东诸司相度,本路梅、新恩、英德、封州签判,无官愿就,许运司将职官资序人定差,或许监司辟差。本部照得:自有条格见行遵守,所有惠州改置通判,省罢签判。奉圣旨添置通判壹员,省罢签判。馀依吏部所申,照条格施行。本部契勘,如许从本部使阙,照潮州等通判立定正格,及破格法差注施行。奉圣旨:依。嘉定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敕:吏部看详,旧法,京官第贰任,许注五路破格知县,其有虽经举实历知县,任满不曾关陞知县资序,第叁任许授知县。缘在部有第叁任监当资序人,有实历知县举主,未敢令注知县。申取朝廷指挥。奉圣旨:应京官奏补出身人,历任通满柒考,虽曾实历知县满,须再任幹官两考,方得与堂除通判差遣。其不曾经任知县人,实历捌考,须有恩例免作邑,方许授小郡通判。嘉定十七年二月空日,尚书省劄子:吏部申:两经作令满替,无过犯,改官授签判成贰考替罢,理当实历知县壹任,注破格通判。奉圣旨:依。绍定三年八月空日,都省劄子:吏部状,通判依格注实历知县壹任满替,无过犯违碍关陞通判,或理第贰任知县资序人,内有两淮、京、襄、湖南、北沿边州军,并其馀大藩节镇,或江面去处通判,如到部指射,虽应得格法,亦合亲行引审铨量,堪充上件差遣,方证铨法差注。今措置:自后如有用亲老恩例,在外指射通判,照差法一体注无过犯本等人。仰所在州军,须管保明本贯毗近家便州郡,有无癃老疾病违碍,结罪申部施行。右劄付吏部,从所申事理施行。嘉熙三年八月十四日敕:吏部尚书左选具有条例,内壹项,照得咋申请将郢州、均州、无为军、房、池、瑞州、兴国、临江、南安军、岳州通判拾阙,係沿边江南去处,专注无过人,仍不作破格。节次据官员乞作破格,及注前任无过人,陈词不已。条例所看详:诸理知县资序人,若在任实历成贰考,丁忧或避期以上亲,及陞擢改差罢任者,许理为壹任,听注破格通判,及别差遣。今日作邑者,皆惮其难。才及两考,经营求辟,或作避亲缘故脱去。今立为定格:诸作县及两考以上,果有才行为诸司辟举者。只得辟知县资序幹官阙。丁忧以理去官及避期以上亲者,自如本注。其避非期以上亲,再注知县补前任月日,方许注破格通判,或别差遣。又看详:沿边江面郢、〔瑞〕、均、房、池、瑞、岳州、无为、兴国、临江、南安军通判,要须择人,不当论资格,专注无过犯人则可,不作破格则不可。合仍旧照法收入破格,许改官作县满无过犯人通注。若已曾经关陞通判资序人并许注授。奉圣旨:依。宝祐元年正月九日,尚书省劄子:检正左右司状:勘会台臣奏请舍法徇例等事,本司增修舍例定法条目,立为定式。内壹项,选人班改合注邑阙,必实历叁考,方许作倅。或未书满,夤缘他阙,及不曾作县,仍勒令作邑,及补足叁考,方许授倅。正月七日,奉型旨:依。景定三年六月十五日敕:广西经略司申,欲自今令邕州通判,就兼添差广西经略司主管机宜文字,专一管幹经略、转运两司分司受给。奉圣旨:依。

签判

《尚书侍郎左选通用令》:诸二广签判阙,不注恩科出身及年陆拾以上人。久榜无人就,虽有指挥,破格差职官选人者准此。

《尚书左选格》:

注阙

签判 建康府、江陵府、临安府、平江府、绍兴府、庆元府。

右注通判见阙,经两集,注第贰任知县人。

扬州、庐州、安吉州、隆兴府、宁国府、镇江府、鄂州、潭州、赣州、常德府、泉州、广州、江州、邕州、福州。

右注通判,次第贰任知县人。

藤州、桂阳军、梅州、南恩州、封州、复州、昭州、柳州、新州、荆门军、惠州、南康军、濠州、峡州、郁林州、英德府、浔州、信阳军、高州、广德军、连州、汉阳军、梧州、象州、化州、武冈军、安丰军、宾州、横州、贺州。

右注第贰任知县,次酬奖改官合入知县人。

破格差注

注阙

签判 建康府、临安府、平江府、绍兴府、庆元府。

右不以见阙,注第贰任知县资序人。

扬州、庐州、安吉州、隆兴府、宁国府。

右注第贰任知县,内淮南路仍注初任知县资序人。

选阙

签判 两浙东路、两浙西路、江南东路、江南西路、福建路、荆湖南路。

大藩节镇 右注第贰任知县,次忉任合入知县资序人。〔注阙同,下文准此。〕

馀州 右注初任知县,次酬奖改官未经任人。

广南东路、广南西路、荆湖北路、淮南东路、淮南西路。

大藩节镇 右注第贰任知县,次初任合入知县资序人。

馀州 右注初任知县资序,次第贰任监当资序人。

初及第注阙

进士第壹人 右签书节度,或观察判官厅公事。

《尚书左选申明》:嘉泰元年五月二十八日敕:吏部状,措置初改官年陆拾伍以上人,止合注授签判。外有年陆拾以上人,虽合注不係选阙知县,其间有精力已衰人,若必令作县,恐出於勉强,事多废弛不便。今欲将似此等人愿注签判者,听从便,即不理为实历知县。奉圣旨:依。嘉定十三年九月二十九日敕:臣僚上言,应两经作令满替,实历玖考,有政声无过犯,举员及格改官之人,特免再作知县,其愿作知县者,听循旧法;其不愿者,许授签判,以当知县履历。奉圣旨:依。嘉定十五年十月十一日敕:吏部状,据通直郎祝宽夫乞照近降指挥,注授幹官签判差遣。照得幹官职事优闲,若令注授,则亦太滥。〔只令〕且授签判,须是无赃私罪犯之人,方许差注。其在部合授签判人名次并合在下。奉圣旨:今后两经作令改官之人,并合一体施行。宝庆二年十二月空日,尚书省劄子:臣僚奏:伏睹在法改官,年及陆拾伍以上之人,不许作邑,止与注授签判。今后改官年及授签判人,若州军无通判去处,不得注授。其馀听从旧法。奉圣旨:依。

军使

《尚书左选格》:

注阙

军使 右注通判,次第贰任知县人。

破格差注

选阙

军使

右注第贰任知县,次初任知县,及酬奖改官未经任人。〔注阙同。〕

《侍郎右选格》:

选阙

军使、知县 右注保义郎以上经亲民人。〔军班伎艺流外进纳,并恩科出身年伍拾伍人,非。〕

教授

《尚书侍郎左选通用令》:诸注教授而无应格人者,先注承务郎以上官,候满壹月,方许通差选人。若同日有官指射,即先差务郎以上官。

《尚书侍郎左选通用格》:〔景定重定〕

选阙

教授

右注曾试中词学兼茂科,曾试中内外学官,先学官,次教官。殿试第壹甲及省试上拾名、旧法太学上舍、或公试上叁名、国子监龋堲上叁名,曾任太学辟廱宗学官,为等次,并不限资序名次考任年甲过犯,并先注。应格数多人如同日指射,有应格数均之人,即以应格高下差注。内无可取,会及不见得前项因依之人,许令召本色有出身官贰员结朝典之罪委保。〔谓如曾同试小或曾同在学委识之类。〕若限内无应格之人,依旧再榜半月,又无应格人,虽磨勘改官唯注知县人,亦许差。次注太学旧法曾陞补内舍人,次曾任教授经任人,次进士上舍出身年叁拾以上曾历任人。〔以上曾犯赃私罪者,不在此限。〕

《侍郎左选申明》:乾道八年五月六日敕:勘会绍兴三十二年七月十二日指挥,宗室及第人,今后不许陈乞及注授教授差遣。窃详殿试第壹甲依格係是合注教官之人,即与其他宗室有出身事体合行优与。今将宗室及第殿试第壹甲应格之人,许集注教官差遣外,馀不许陈乞及注授。奉圣旨:依。

《尚书侍郎左选通用申明》:嘉定十七年正月二十七日敕:吏、礼部详议,宗室殿试第壹甲,许注教官。后因臣僚奏请,宗室在舍选者,宜证殿试前名,优与差遣,不许注授教官。今参酌事宜,仍旧令注教官,将来注授,止许用本等格名次,不许援宗室恩例攙越。奉圣旨:依。将宗学上舍人与注教官差遣,仍在太学前名陞补内舍人之次。

《侍郎左选申明》:端平二年七月十一日,尚书省批下吏部。勘会选人,有因监司郡守按发指挥,不得与亲民差遣人。嘉定九年,朝廷分别行下该载教授不为亲民指挥,内备据临安府称:教官乃是师儒之职,不係亲民。今措置:欲将选人如係进士出身,一时为监司郡守按发,不注亲民差遣。其刑寺约係公罪免约法,不係赃私,别无不应注教授事节,及非按察永不得与教授差遣人,乞与照本格放行,注授经使远校齺授。若係指挥不得与教授差遣人,即不在注授之数。后批:送吏部,从所申事理施行。淳祐一年正月十日,尚书省劄子:吏部申:选人有出身历贰考,年叁拾以上无过犯人,赴部参注,虽依格合注教授,缘无免试恩例,止注残零阙教授,依条不作破格残零。本部若与放行,则碍破格之条。若不放行,则碍合注之格。欲乞似此陈乞之人,许注授两淮、川、广小郡教授,须久榜无人愿就已及柒个月以上者。若中州经使教授,不许注授。劄付吏部,从所申事理施行。景定一年四月空日,尚书省劄子:侍御史舔附凤奏:行下铨曹釐正弊例。书院山长阙,凡有出身人许令之任。特科文学冒注此阙,并令改注簿尉差遣,仍乞行下春官。应省闱奏名之人,须经覆试合格,方许集注。不许以愿附特科为名,冒陈出官。奉御笔:依本所看详前项指挥,特科冒注山长,并令改注簿尉。续有景定三年九月指挥,特科文学,并令注主学。今声说照用。

知县县令

《尚书侍郎左右选通用令》:诸缘边、次边知县、县令阙,并通差四选官,各依本选罚酣差注。尚书左选如遇合出知县阙,〔县令阙同。〕并关三选出阙。如同日有四选官指射者,先差京朝官,次大使臣,次选人,次小使臣。诸捧香恩泽补授人,不注知县、县令。〔破格准此。〕

《尚书侍郎左选通用令》:诸知县以优等注家便者,仍陞本等名次之上。其繁难县,许指射应入选阙壹次。不限资序,先次差注。〔本条专差知州、通判者,非。〕

《尚书侍郎左右选通用申明》:淳熙元年九月十三日,枢密院劄子:枢密院奏勘会近降指挥,缘边知县、县令,并通差文武臣,已修立成法外,右三省枢密院同奉圣旨:两淮、荆、襄次边界知县、县令阙,今后令吏部依缘边通差文武臣法差注。

《尚书侍郎右选通用申明》:淳熙四年十一月十一日敕:武臣应注知县、县令阙,须有举主贰员,荐举堪充知县、县令亲民任使,方许差注。庆元四年九月十二日敕:臣僚奏,边县事体与内县不同。内县所掌者民事,边县自边防之外,兼主民事。文臣历陆柒考,用举主伍员,方畀以邑事。选人为令,注拟荐员亦有格法。惟武臣保荐铨量徒为文具。又夤缘幹堂即得。边邑泛用不更历之人,以为民害。自今缘边知县,并令吏部先差文臣,次差武臣。一依铨法差注。其武臣须要已关陞曾历任处监司帅守荐举贰员,方许差注。铨量之法,亦当审其才能,毋为文具。自指挥之后,更不堂差。奉圣旨:依。

《尚书左选考功通用申明》:嘉泰三年五月二日,都省劄子:臣僚奏:乞将试中刑法人为评事,已用举主改秩,又实历贰考,方许注县。奉圣旨:依。

《尚书左选申明》:开禧三年八月二十四日敕:自今大理评事作县,并令成资满罢。

《尚书左选令》:诸知县阙,不注年陆拾伍以上人。〔恩科出身,年伍拾伍同。〕许注签判或县丞,不理为实历知县。诸江南、荆湖北路知县阙两为直注阙,已经集者,符本路转运司注。即未申到而有在选人就者,注讫报本路。诸陞朝官知县见阙,经集注无人就者,通注未陞朝官。诸朝廷选择知县下部取阙者,本部具见榜大县阙次供申所差人,理作堂除。诸承直郎以下,初磨勘改官者,唯注知县。〔外路教官许差。〕虽不拘常制,不得奏差。仍注见阙,无即经使阙,仍许通注见榜知县、县丞待次阙。诸获盗改官人,初任唯注县丞,第贰任听注知县。诸奏补京官,曾历两任,材堪治剧,年叁拾以上,有监司知州荐举充实历知县者,听注知县。诸应选见阙,满佰日无人就,知县阙通差职官令录。监当阙听参选人指射。仍以状先后为次。〔同日者以官。〕又满壹月无人就,以待阙限满者从下直差。〔谓先取通判,次知县,即先差知县人之类。其亲民人直注监当阙者,听依亲民人法。〕即被差有故应免者,伍日外还依上法直差。诸知县见阙,〔应注知县人者,皆是。馀条称知县阙准此。〕经叁拾日,季阙经壹季,注监当,有举主叁人,无私罪重及赃罪人,〔谓非三京赤县者。〕又叁拾日,注本等衝替事理轻未应参选人。又叁拾日直注。诸直注知县阙,限满日以在选及在任应入远人通注。同日者注在选人,虽有故未入名次亦准此。〔见拢弆资序者,非。〕诸知县阙已直注,而有故退免者,榜示许指射。限伍日依名次注,过限者直注依本法。诸知县应入远人,到选拾日,无直注阙,许入诸路。〔已拟未奏皆为无阙。〕诸直注知县阙,贰拾日无人就者,许初改官权入近地人指射改官。后叁拾日不就者,依次直注。诸四川奏辟及定差选人,令丞阙不该差注者,候侍郎左选具申都省得指挥,听本选出阙。〔内定差阙,依本司申到所坐差格出阙。〕许本贯四川,或虽係内地而名籍见在四川,及前任四川差遣,因事到阙,及新改官应入知县县丞人,并应入令丞阙选人,参部通注。同日指射者,先注新改官人。〔定差阙未指射而转运司定差到者,即先注定差人,或同日指射者准此。〕两月无人指射者,即将在部四川人依令直注。无者还本处奏辟。内定差阙壹季无人指射者,亦还本处定差。

《尚书侍郎左选通用令》:诸新改官人应注知县者,〔选人注县令录参司理同。〕并赴吏部,引试书判,候通中,具申上钞。若诸司辟差,并从本部行下无幹碍监司引试,候通中,申给付身。〔淳祐十年五月二十四日指挥详定。〕

《尚书左选格》:

选阙

知县:淮安州监城县、信州贵溪县、饶州浮梁县。

右注通判,次第贰任知县,次知县人。

破格差注

选阙

知县:淮安州监城县、信州贵溪县、饶州浮梁县。

右注初任知县,次酬奖改官,未经任有举主人。更不作选阙。

两浙东路、两浙西路、江南东路、江南西路、福建路、荆湖南路。

右注初任知县,次酬奖改官,未经任有举主人。

广南东路、广南西路、荆湖北路、淮南东路、淮南西路。

右注初任酬奖改官未经任,次第贰任监当有举主人。

注阙

知县兼兵 右注通判,次知县人。

破格差注

注阙

知县兼兵 两浙东路、两浙西路、江南东路、江南西路、福建路、荆湖南路。

右注初任知县,次酬奖改官,未经任有举主人。

广南东路、广南西路、荆湖北路、淮南东路、淮南西路。

右注初任知县,次酬奖改官,未经任,次第贰任监当有举主人。

选阙

知县兼盐 右注通判,次知县人。

破格差注

选阙

知县兼盐 右注初任知县,次酬奖改官,未经任人,更不作选阙。

《尚书左选申明》:庆元六年正月十七日敕:臣僚劄子奏,窃见堂除知县,祇是钱塘、仁和、会稽三县,昨来有就部中注拟,却夤缘理作堂除。近又有名次未当注拟,径於朝廷陈乞下部直差,攙夺他人当得之阙。遂使铨注之法自此而坏,堂除之例自此而创。伏望特降指挥,除前三邑依旧堂除外,馀知县阙并令赴部依公注拟,仍不许注拟之后,乞理作堂除。奉圣旨:依。

《尚书右选格》:

选阙

知县

右注亲民人。〔军班伎术流外进纳,并恩科出身年伍拾伍人,非。〕候铨量审察讫许差。

《侍郎左选令》:诸奏举职官知县县令,以改官举主循资者注知县。〔应再任者,改正资序。〕即不应循资,及已循资任满不应改官者,并依非奏举人法。〔别领职任非专条许差奏举人,及职官知县应循资而不愿知县者,准此。〕诸职官知县县令,以考课循资者注知县。降资者,不注知县县令。诸未成考人不注知县县令。〔监镇断杖罪处同。〕年未叁拾,非有出身及奏举充者,准此。诸应试人,以年限得免试者,不注县令、司理、司法参军。〔试刑法得占射差遣以上,虽未应使,亦听注。〕诸合入县令人,年陆拾伍以上者,止许注司户参军、主簿。理令录资序。诸县令阙不注恩科出身年伍拾伍人。〔破格准此。〕诸独员县令阙,〔簿尉兼管同。〕不注犯赃罪私罪情重,两犯公罪徒,或前任停替并年陆拾以上,若流外进纳及未成考人。诸应入县令有举主肆员,或该收使贰员。若宗室袒免亲,有本属长官及监司保明,并通注县令。即流外人非奏举入者,虽循资亦不注。诸四川奏辟及定差选人,令丞阙不该差注者,具申都省,候得指挥听与尚书左选出阙,许本贯四川或虽係内地而名籍见在四川,及前任四川差遣因事到阙,及新改官应入知县县丞人,并应入令丞阙选人参部通注。同日指射者,先注新改官人。定差阙未指射而转运司定差到者,即先注定差人。或同日指射者准此。〕两月无人指射者,即将在部四川人依令直注。无者并选本处奏辟定差。

《侍郎左选格》:

选阙

县令 右先注奏举知县县令,次从事郎以上,并应入县令人。

信州上饶县、饶州乐平县、吉州万安县。

右注职官知县从政郎,不限举官。

注阙

县令 郢州京山县、信州永丰县、隆州仁寿县。

右通注奏举职官,并职官、知县、县令人。

选阙

独员县令,〔簿尉兼管同。〕。

右注职官知县,次从政、修职、迪功郎,不限举官。

注残零阙

县令县丞

右注从政郎以上,次注迪功郎,有出身贰考,无出身叁考,次通注应试从政郎以上,次注应试迪。

功郎叁考以上。

《侍郎左选申明》:庆元六年十月空日,都省批状:吏部申,指定知县县令兼监盐场阙,衹当以知县县令为主,其盐场止是带兼。今后知县带兼仓场库务等,并照条格先注奏举人。不当作监当选功分不差注。后批:从指定到事理施行。

《侍郎右选格》:

选阙

县令 右注亲民人。〔军班伎术流外进纳,并恩科出身年伍拾伍人,非。〕候铨量审察讫,许差。

《尚书侍郎左选通用格》:

选阙

汀州武平、上杭知县。〔内武平知县兼兵马监押陞朝官,兼兵马都监。〕

右注知县人,仍通注经任无过犯选人。

《尚书侍郎右选通用格》:

选阙

沅州知县 右注知蛮情,或经亲民人,〔流外军班,非。知蛮情谓曾经川、广、福建、荆湖路控扼任使之人,馀格准此。〕

无应选不限举主。

《尚书侍郎右选通用申明》:嘉定三年十一月一日,尚书省劄子:四川监司帅臣,应沿江边知县,四选通差去处,非武举出身,不许注授及破格奏辟。嘉定五年八月十三日敕:靖州会同、通道县令阙,差武举出身保义郎以上、经任亲民资序、年未六十,有监司帅守令状二员人。如遇限满无人愿就,许作破格,差武举出身、经任监当资序,有举主二员,年未六十任满,减四年磨勘。嘉定五年九月二十一日敕:臣僚奏,今后有武臣资格合入两淮县令,除武举人外,其馀当先同文臣任子铨试选中,方许注授。必须先历武尉一任。奉圣旨:依。

《尚书左选申明》:嘉定六年九月十六日敕:知安庆府张嗣古状,桐城、太湖两县选人,右班冒授,不修廉隅,遂致败坏。欲下吏部,自今专注有举主改官人。奉圣旨:依。嘉定八年二月三日敕:臣僚奏,自今京官知县,必以三年为任。到任已及二年,不在避亲之限。或一考半已上,以理去官,再填补二年。如违,御史台按劾。铨曹常切遵守。奉圣旨:依。嘉定十三年正月九日敕:吏部指定,知县成考以上避亲人,照已降指挥再填二考。如不成考,再历叁考。其任知县日丁忧以理去官人,照条许令通理。奉圣旨:依。嘉定八年二月二十四日敕:吏部长贰参酌详议,四十大县,望县、紧县、上县,畿、赤县选阙,作县放罢人不许差注外,中县、下县许令作县放罢人差注。再议,目今县分阙,有难易与旧不同处,欲将紧县内道州宁远县、营道县,复州景陵县,并降作中县。其上县内赣州安远县,降作下县。随州随县、汀州上杭县、靳州黄梅县,并降作中县。其中县内有可陞去处,太平州芜湖县、福州宁德县、无为军巢县,并陞作上县。《九域志》:不曾该载处,欲将抚州临川县作望县。处州庆元县、建昌军广昌县、新城县,抚州崇仁县、乐女县,并作上县。武岗小武岗县,靖州永平县,德安府云梦县,复州玉沙县,蕲州罗田县,并作中县。乞下吏部,照分定县分高下置籍,遵守差注。候指挥。照得,抚州崇仁县、乐安县,建昌军新城县,皆係繁剧去处,难以作中县注授。今具诸路州军县分下项:

一、繁难大县 两浙东路:绍兴府山阴县、诸暨县、崃县,庆元府定海县。〔选阙。〕婺州东阳县、兰溪县,台州黄岩县,处州龙泉县,温州平阳县。〔选阙。〕两浙西路:临安府馀杭县、当阳县,嘉兴府嘉兴县、华亭县,〔选阙。〕常州无锡县、晋陵县、宜兴县,平江府常熟县、长洲县,严州淳安县、桐庐县,江南东路:建康府溧阳县、江宁县、溧水县、上元县,宁国府宣城县,徽州歙县,饶州鄱阳县,信州上饶县。江南两路:隆兴府南昌县、分宁县,赣州兴国县、赣县。福建路:福州福清县、长溪县、古田县,建宁府浦城县。荆湖南路:潭州长沙县。淮南东路:淮安州盐城县。〔选阙。〕

二、畿县 江南东路:建康府句容县。荆湖北路:江陵府潜江县、监利县、公安县、石首县、松滋县,荆门军长林县、当阳县。

三、望县 两浙东路:绍兴府上虞县、馀姚县,〔选阙。〕庆元府鄞县、奉化县、台州宁海县,衢州西安县,婺州金华县、义乌县,处州丽水县。两浙西路:临安府临安县,安吉州乌程县、归安县、长兴县、安吉县,平江府吴县、昆山县,〔选阙。〕常州武进县,严州建德县,江阴军江阴县。江南东路:宁国府南陵县,徽州绩溪县、祈门县、婺源县、休宁县,池州贵池县,饶州馀幹县、乐平县、浮梁县,信州玉山县、弋阳县、贵溪县,〔选阙。〕广德军建平县,南康军建昌县。江南西路:隆兴府新建县、奉新县,江州德化县,瑞州高安县、上高县、新昌县,袁州宜春县、分宜县、萍乡县,抚州宜黄县、临川县,〔《九域志》:不该载,今作望县。〕吉州庐陵县、吉水县、永丰县、太和县、龙泉县、永新县、万安县、安福县,赣州雩都县、瑞金县、信丰县、宁都县,临江军清江县、新淦县、新喻县,兴国军永兴县,建昌军南城县、南丰县,南安军南康县。荆湖南路:潭州安化县、衡山县、善化县,宝庆府新化县、邵阳县。荆湖北路:鄂州崇阳县,常德府武陵县、桃源县,岳州华容县,澧州澧阳县。京西路:光化军光化县。福建路:福州闽县、候官县、怀安县、连江县,建宁府瓯宁县、建安县、嘉禾县、崇安县,漳州龙溪县、漳浦县、龙岩县、长泰县,汀州长汀县、宁化县,邵武军邵武县、元泽县、泰宁县、建宁县,兴化军仙游县、莆田县。淮东路:真州六合县,滁州来安县、清流县,泰州海陵县,招信军天长县,通州静海县、海门县。淮西路:蕲州蕲春县、蕲水县、广济县,黄州黄冈县,濠州锺离县,无为军无为县、卢江县,安丰军霍丘县。

四、紧县 两浙东路:绍兴府萧山县、新昌县,衢州江山县,温州瑞安县,〔选阙。〕永嘉县,〔选阙。〕婺州永康县。两浙西路:临安府於潜县、新城县,安吉州德清县,平江府吴江县,镇江府丹徒县、金坛县。江南东路:宁国府泾县、宁国县、旌德县,饶州德兴县,徽州黟县。江南西路:隆兴府武宁县,江州德安县,袁州万载县,抚州金溪县,赣州石城县,兴国军大冶县。荆湖南路:潭州醴陵县,衡州衡阳县。京西路:襄阳府穀城县。福建路:福州长乐县、永福县,建宁府政和县。淮南东路:扬州江都县,滁州全椒县,高邮军兴化县,招信军盱眙县。淮南西路:安丰军寿春县。

五、上县 两浙东路:台州仙居县、天台县,衢州龙游县,婺州浦江县、武义县,处州庆元县、〔《九域志》:不该载,今作上县。〕松阳县,温州乐清县。〔选阙。〕两浙西路:临安府盐官县,〔选阙。〕安吉州武康县,嘉兴府海盐县。〔选阙。〕江南东路:太平州当涂县、芜燕湖县,〔中县陞作上县。〕池州青阳县、铜陵县、建德县,南康军都昌县。江南西路:抚州崇仁县、乐安县,〔《九域志》:不该载,今将二县并作上县。〕建昌军广昌县、新城县。〔《九域志》:不该载,今将二县并作上县。〕荆湖南路:桂阳军临武县。荆湖北路:岳州巴陵县。京西路:郢州长寿县,均州武当县、郧乡县,房州房陵县。福建路:福州宁德县,〔中县陞作上县。〕泉州晋江县,汀州武平县,南剑州将乐县、尤溪县。淮南东路:招信军招信县。淮南西路:庐州合肥县,安庆府怀宁县、桐城县、宿松县、太湖县,黄州黄陂县,无为军巢县。〔中县陞作上县。〕

六、中县 两浙东路:衢州开化县、常山县,处州青田县。两浙西路:临安府昌化县,严州遂安县、分水县。江南东路:太平州繁昌县,宁国府太平县,饶州安仁县,信州铅山县、永丰县。江南西路:江州湖口县、彭泽县、瑞昌县,赣州龙南县。荆湖南路:潭州湘乡县、益阳县、湘阴县、湘潭县、浏阳县、宁乡县,衡州茶陵县,全州灌阳县,武岗军武岗县,〔《九域志》:不该载,今作中县。〕道州营道县、宁远县。〔以上两县系紧县,照指挥降作中县。〕荆湖北路:鄂州蒲圻县,常德府龙阳县,岳州临湘县,辰州沅陵县,靖州永平县,〔《九域志》:不该载,今作中县。〕复州玉沙县、〔《九域志》:不该载,今作中县。〕景陵县,〔紧县降作中县。〕德安府应城县、安陆县、云梦县。〔《九域志》:不该载,今作中县。〕京西路:随州随县。〔上县降作中县。〕福建路:泉州同安县、南安县、惠安县、永春县,福州罗源县、闽清县,南剑州沙县,汀州上杭县。〔上县降作中县。淮南东路:真州扬子县。淮南西路:庐州梁县,和州乌江县、含山县,黄州麻城县,安丰军六安县,蕲州罗田县、〔《九域志》:不该载,今作中县。〕黄梅县。〔上县降作中县。〕

七、中下县 荆湖北路:澧州安乡县、石门县,辰州叙浦县,信阳军罗山县、信阳县。京西路:襄阳府宜城县、南漳县,随州枣阳县。淮南东路:泰州如皋县。

八、下县 两浙东路:庆元府昌国县、〔选阙。〕象山县。〔选阙。〕江西南路:赣州安远县。〔上县降作下县。〕荆湖北路:澧州慈利县,沅州庐阳县、黔阳县、麻阳县,辰州辰溪县。京西路:郢州京山县,房州竹山县。福建路:泉州安溪县,南剑州顺昌县。淮南西路:庐州舒城县。广南东路:广州香山县,惠州海丰县。二月二十四日,奉圣旨:依吏部所申。

《尚书左选申明》:景定四年二月空日,尚书省劄子:吏部状:检承嘉定十二年正月七日敕节文,臣僚上言,凡知县以罪罢斥,祇许注中下之县。虽使照赦,亦祇许注上中之邑。其紧、望之地,虽无同射之人,亦不许差注。所有通理一节,亦必遵照条令施行。三省同奉圣旨:依。又承景定二年四月空日,尚书省劄子:奉圣旨:四川文武官赴部,注授东南郡县窠阙,〔谓正阙者。〕大藩节镇,每州不得过贰员。馀州不得过壹员。每县万户以上,不得过壹员。不及万户,不许差注。令吏部遵守施行。所有堂差通判以下窠阙,每路不许过两员。辟差窠阙,每路许以伍阙申辟。右劄付吏部。又承景定二年十二月十七日敕节文,检会景定三年四月十三日已降指挥,四川限员,窃恐员多阙少,致使淹困,须议指挥。奉圣旨:每路照旧额倍添员数,其辟差、堂差皆准此。勘会应京官蜀士赴部,注授知县,除不係被罢,照已降限员指挥,万户县以上,每县不得过壹员。不及万户县,不许差注。续承指挥,倍添员数。本部照得:知县被罢,赴部许注中下县,係是不及万户县。今来若令被罢人注授万户县,则是在上县之上,委是有碍元降注授中下县指挥。本部如遇蜀士被罢知县到部,合依指挥,令本官注授中下县,仍会限员,照指挥不得过两员。申乞朝廷批送今状下部,以凭遵守。二月二十四日,奉圣旨:依吏部所申事理施行。仍下敕令所编入申明照用。右劄付敕令所。

《尚书侍郎左选通用申明》:嘉定九年正月二十七日敕:知潭州、湖南安抚使安丙劄子:潭州湘潭、浏阳、攸县叁邑,财赋民讼最繁,即《长沙图志》:参考,湘潭、攸县,本是注京官。浏阳亦是京官选人通差,因无人愿就,打作破格。关侍左并注选人。如湘乡,《益阳图志》:皆为中邑,见注京官,岂有攸为。上邑湘潭、浏阳亦中邑,乃注授选人,资望既浅,率多玩视。欲仍旧差注京官。外有善化、宁乡两县,户口亦繁,欲通注京官。如壹季无京朝官愿注,却关侍左通差选人。奉圣旨:依。

《尚书左选申明》:嘉定十二年正月七日敕:臣僚上言,由荐举而改京秩,必令作邑,明试以功,谓之须入。至於通理之法,著在令甲,非不昭然。今或镌斥而有不得与亲民差遣之旨者,亦得通理前任。明诏吏部,务守成法。凡知县以罪罢出,祇许注中下之县。虽照赦亦祇许注中下之邑。其紧、望之地,虽无同射之人,亦不许差注。所有通理一节,乞遵照条令施行。正月七日,三省同奉圣旨:依。景定三年闰九月十三日敕:中书门下剩鐍会嘉定十二年正月七日指挥节文:臣僚上言,凡知县以罪罢斥,止许注中下之县,虽使照赦,亦祇许注〔上〕中下之邑。其紧、望之地,虽无同射之人,亦不许差注。所有通理一节,亦必遵照绦令施行。正月七日,三省同奉圣旨:依。又淳祐二年八月三日,吏部申审大小知县差注事,朝廷照得紧县叁拾壹县,上县叁拾柒县,元法并差非知县被罢人。内上县阙,如被罢该遇赦恩,方许注授。吏部今次在部中下县阙,多有残破去处,无官愿就,欲将紧、上两县,许知县被罢不曾该赦人并与通注。批送吏部,将上县阙权许注被罢已及期非犯赃私人,其紧县权许注被罢及期非犯赃私而已该遇赦人。候残破县分经理复旧,仍遵旧法。契勘得上项批状指挥,乃淳祐年间朝廷一时权宜行下,近年部吏径引用上项批状,衝改前项圣旨挥挥,将上、紧县许注被罢人,委是有戾旧制,合行釐正。须议指挥。闰九月二十三日奉圣旨:令吏部遵依嘉定十二年正月七日圣旨指挥施行,仍仰常切遵守。其淳祐二年八月三日批状,更不许引用。先具遵禀申,仍下敕令所,编入申明照用。

《尚书侍郎左右选通用申明》:嘉定十二年九月三十日,尚书省劄子:臣僚上言,应文武官注授沿边知县、县尉差遣,须年陆拾已下之人,其陆拾已上,并不许差注。奉圣旨:依。

《尚书左选申明》:嘉定十四年四月二十六日敕:右选试换京官,如未经任人,照条注监当壹任后,再历壹任。已经壹任人,仍须更历贰任。已经两任人,仍须更历壹任以上。凡县佐郡幕幹官,并许通注。回日有陞陟举主两员,许注知县。内已经壹任,再历两任人,与减举主壹员。奉塑旨:依。又嘉定十七年闰八月二十八日敕:臣僚奏,右选试换京官,出身除武举进士及曾任在朝职事釐务官,及已曾关陞等人外,其馀须历任实及陆考,曾经监当场务令佐亲民,有举主、无过犯,注县。如未及陆考,或已经任及陆考皆不曾任监当亲民者,并须更作县丞壹任,始许作邑。其馀无上件考第资序,而见已在任作邑人任满,更授签幕,再幹官壹次,方许作倅。其大使臣换试京官,全未有考第,并曾任闲慢差遣,及非泛名邑,欲理为实历监当资序者,却乞检会嘉定十四年四月二十六日指挥,参证斟酌注授合得差遣。吏部看详,欲从今来臣僚奏请事理,一并证应注授施行。奉圣旨:依。

《尚书侍郎右选通用申明》:宝庆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尚书省劄子节文:臣僚上言,自今以往武臣先任四川、二广缘边、次边县令,曾按奏罢者,不得再注前任差遣。其有已该赦,诈依无过人例之人,止令别入差遣。请监司州郡不得巧作名色奏辟,傥或违戾,重加镌罢。奉圣旨:依。

《尚书左选申明》:绍定四年十二月五日敕节文:右选换授京官,立为限制,俾换京之后,须历两任肆考,方许作邑。庶几习熟吏事,不贻害於民,实为百里之幸。伏候指挥。十一月二十六日奉圣旨:依。绍定六年六月十四日敕:臣僚奏,宗室右选换授京官,历两任肆考,方许作邑。窃谓此制独不推之庶姓右选可乎?内有曾任县令终满无过犯人,将来试换京朝官,不必限之以此。其馀并合照绍定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已降指挥一体施行。奉圣旨:依。

《尚书侍郎左选通用申明》:嘉定十四年闰十二月五日敕:知静江府广西经略胡槻状,本府拾县官下吏部,照格法尽差京官选人,不许诸司妄辟右选。奉圣旨:依。嘉定十五年八月十七日敕:臣僚上言,乞下吏部,自今台州临海知县,许京选通差。奉圣旨:将台州临海县令改差京官。

《侍郎左选申明》:绍定三年十月空日,尚书省劄子:臣僚上言,自今县令,须令曾历叁考,有县令以上举主叁员。前后无公私过犯人,方许注授。不许打作破格,轻为畀付。或监司帅守有请辟置,亦令吏部契勘合格,方与施行。十月三日奉圣旨:依。右劄付吏部。

《尚书侍郎左右选通用申明》:端平元年十月空日,尚书省批下,四川安抚制置司申,利路运判曹有文申乞下有司,自后右选,止许注授关外五州军并金洋、沔、文、龙州、兴元府诸县县令外,有利、阆、巴、蓬州,隆庆府诸县令,依曹有文奏请指挥,专注文臣小帖子。近裏州府诸县,除梓潼、营山两县外,其馀右选窠阙,选差左选有材幹官。吏部勘会,曹运判奏请,止将隆庆府专注文臣,今运司引用上件指挥,乞将利、阆、巴、蓬州,隆庆府诸县县令专注文臣,朝廷劄付四川制司,契勘详度,将利州以下利、阆、巴、蓬州,隆庆府诸县知县令,专注文臣。其利州以上兴元、同庆府沔、文、龙、金、洋、凤阶、西、和州、天水、大安军诸县,照宣抚安丙奏请指挥,许注改官待班人,理为须入,次依四选罚酣注京朝官,武举及第人,大使臣,选人,小使臣,如左选无官愿就,方许差注右选。所有成都、潼川府、夔州三路管下州郡,内有依条例通差右选县道准此,许仍旧四选通差。

《尚书侍郎左选通用申明》:端平二年四月二十六日,尚书省劄子:今后注拟知县、县令,长贰郎官聚厅精加铨量,如有昏谬老疾,或曾过犯,或未练历,虽条法无碍而难任邑寄,及才之大小与所授县不相当者,即令别注。

《尚书侍郎左选司勋通用申明》:淳祐三年十一月空日,尚书省劄子:今后选人捕盗应改官者,必须任满无过犯,方许推赏改官,后依条注县丞,前后两任伍考,方注知县。

《尚书左选考功通用申明》:淳祐六年正月空日,尚书省劄子:吏部状,承敕,兵部侍郎兼权给事中赵希塈奏,作县被罢通理考任注阙条册,劄下都司与史部长贰同共看详指定,申吏部申:

一、欲将作县人除以理去官月日并许通理。都司照得,知县考任条法详悉,既无舛讹,自依见行照用。

二、未满壹考人以罪罢黜,纵经改正,不许陈乞通理。再注知县亦不许注繁难见阙。必历叁考方许理任。两考内及两考以上放罢,非因赃滥惨酷,曾经追摄伏辩,情理深重,罪状显著人,除被罢考内月日不理,并许再行补考。两考内罢者补贰考,两考以上罢者补壹考。通理叁考虽足,到部亦未得授通判,且与注签判诸司幹官壹任。既书叁考,后替官未到,或已得替,因臣僚监司郡守论罢,虽经改正,亦止许注签判幹官壹任回,方许注通判。如两考内被罢,情愿再作县叁考;两考以上放罢,情愿再作县两考;通前成肆考。虽未经改正,列部并照无过人注通判。

三、其间亦有第壹任、第贰任、第叁任具以罪罢,於第肆任补满,虽以无过年月补足肆考,到部亦祇许注签判。都司照得,累犯或公罪已原或无法可约,按章内无赃私实迹而已经改正,具申尚书省参酌施行。其叁经被罢,不许更注知县。自依本法。

四、知县未及考,即辟充诸司幹官,规避不复补满知县,到部注签判。任满回令再注签判壹任,方许入通判。都司照得,知县舍县就辟,不复参部注差,或自到部之人,自合注县补考,不应听注签判。自今知县辟差去官,须令补足。候任满方许堂除,及注授通判。

五、知县本是专官,无兼摄他官之条。近创入幕帖差,坐批邑考。如有此色,并不理为知县考任。都司照得,畔官离次,自有常刑。兼权他官,合加责罚。仍不理为知县考任。遇赦不许放行通理历过月日。尚左照得,给事赵侍郎检据条法,专为被罢人历过考任分别通理注授。续吏部王侍郎条具已为详允。复参订如后。

《知县通理考任条目》:

六、诸作县以理去官人,其在官月日,不问成考与不成考,并许通理。

七、知县被罢,未成壹考者,虽经改正,不许通理。

八、知县壹考以上被罢者,虽经改正,其零考月日,亦不许通理。

九、知县两考内被罢者,补贰考;叁考内被罢者,补壹考,方许通理为任。

十、知县经营入幕,端坐外台,虚批邑考,或以兼职全衔公申,委是违法。并许监司互察,台谏劾奏,有已历过知县月日,并不理为考任。都司拟合令御吏台常切觉察,仍将容庇监司帅守,并议责罚施行。

《知县注授条目》:

十一、照得知县被罢人,自繁难至上县,不许注授。止许入中下县。若在任被罢,止因职事旷弛,按章内绝无赃滥用刑惨酷,或已授而未上,止言前任事再行按罢,到部亦且与参照年限注授中下知县差遣。都司照得,知县被罢人,并许入中下县,若用刑惨酷,赃滥明白之人,自依条法施行。

十二、知县在任因赃滥及用刑惨酷被劾者,其按章内明言违法条,科敛某人钱物,或受某人贿赂,或移易某人钱物入己,或曾追究幹连得实,本处却不曾结录取责伏辩,每经大理寺约法,例以无法可约申上,便行注授,与无过人一同,委为未当。今后应有似此罪犯人,虽称无法可约,须令召侍从卿监、郎官保官两员,保明申部,称如日后有犯定当连坐文状,方许注授中下知县差遣。若因被论之后,曾经朝廷或州郡监司昭雪追究核实,见得先来所按果无实迹,保明具申朝省,行下理寺参政,委是无法可约,或曾经改正之人,却与免召保官,许注中下知县差遣。都司照得,侍从自来不应与人作保,孤寒之士无力可求,卿监郎官亦恐循习,不索批书,反成文具。止合召本等官两员委保,依条批书印纸,结罪保明申部。

十三、知县在任被劾降官,未曾叙复,吏部例以年限指挥参注、却恐太优,今欲将降壹官人,在法既满壹期叙,亦须候叙复毕日,方许参用限年指挥参注。若降两官以上,在法既两期壹叙,亦复候叙壹官毕日参注。其按章内有赃滥惨酷,自依前项详议指挥施行。若在任因公罪降官,却非被罢者,既是以理去官,又是公罪,特与不拘已未叙复并许参注合入差遣。

十四、知县在任被罢,次任到官又罢黜,虽无不许亲民之文,依指挥亦不许注知县,止注签判差遣。不得理为知县实历。如壹犯曾经改正,及次任未赴,因述前事弹劾,却非又在被罢,且与更注中下知县壹次。若前任已成壹考者,再成叁考;已成两考者,再成两考;方当理为知县壹任。若叁经被罢,不拘已、未到官,虽经改正,并不许再注知县。

《知县任满注授条目》:

十五、知县叁考任满人到部,许注授通判属官差遣。

十六、知县初任,已成贰考被罢,次任壹考,通理补叁考者到部,止注签判。若前任壹考以上被罢,次任再历两考到部,许通注幹官。若次任成两考,而前犯又曾经得旨改正,有陞陟举主人,许注属官。庶几略有分别。仍各须壹任满,方许注授通判差遣。

十七、知县叁考已满,因替官未到,或已得替,因臣僚监司郡守论罢,虽经改正,亦止许注授签判差遣。候任满方许注授通判。都司照得,改官举主伍员,专为亲民设。乃或惮烦县务而委弃其民,或不自揣量而冒居繁剧,有似此按劾与祠之人,止因昏耄疾玻荎騃,别无显过,或乞与闲慢差遣,及考任已满被劾与祠者,自依本部条法施行。

十八、知县在任,经营图辟通判属官幹官等差遣,候任满须再令作邑,补满前任知县考第月日,方许注授通判差遣。若在任贰考,因丁忧或避期以上亲,〔谓避父祖亲、伯叔亲、兄弟。馀不在此限。〕及朝廷陞擢改差之人,自依专法,许理为壹任,听注破格通判,或别差遣。〔谓属官幹官签判等差遣。〕都司照得,作县满贰考有声之人,若非朝廷不次擢用,自合终满本任,以成其劳绩。诸司不应改辟他阙。其考任已满,及成贰考后丁忧或避期以上亲,自依专法。

十九、知县两考内被罢,情愿再作县叁考,两考以上被罢,情愿再作县两考,通前已及肆考者,到部并同无过人注授通判差遣。

二十、照得今来划项陈请,乃是吏部铨法,专为到部注授,著为定式。若或不次除擢,或诸司选辟,却合取自朝廷指挥施行。都司照得,作县考任未满,或以补满考任,而未合注授通判之人,不许诸司选辟通判差遣外,其係朝廷除擢,或作县未满,曾辟正任通判,不係知县任内兼权,如已历过通判壹考以上无过犯以理去官之人,合申取朝廷指挥施行。十一月二十九日,奉圣旨:并依看详到事理施行。本所看详上件指挥,王侍郎条画内壹项,两考内罢者补贰考,两考以上罢者补壹考,通理叁考虽足,且与注签判诸司幹官。赵尚书条画分为两说,初任已成贰考被罢,次任壹考通理补叁考者,止注签判,不言幹官。若前任壹考以上被罢,次任再历两考到部,许通理幹官。又壹项,叁考后替官未到,或已得替,因被论罢之人,虽经改正:王侍郎详议,许注签判幹官:续赵尚书条画,止许注签判,不言幹官。逐项差注不同。本所恐引用疑误,具申朝廷,乞下都司更切详议指定。去后,续据吏部尚左详审,报到淳祐七年八月空日省劄指挥,吏部看详,知县壹考以上被罢,再补两考,许注签判幹官。两考以上被罢,次任捕满壹考,及叁考后已得替,或替官未到被罢之人,曾经改正,许令注授签判幹官。如不曾经改正,止许注签判。已上并候壹任满无过犯,方许注通判。敕令所欲从申下都司,更切详议施行。照得知县壹考被罢,再补两考,两考被罢,再捕壹考,及叁考未替被罢,叁色俱是作邑壹任不满人。今若令再补两考者独注幹官,似觉未平。欲上件叁色作邑壹任不满人,未经改正者并不得注幹官,止是签判,经改正者许注幹。仍与并候壹任满无过犯,方许注通判。庶为均一。劄付吏部,更切参照回申。候到并其馀通理项目,下敕令所著为定式。准此。今声说照用。

《尚书左右选通用申明》:淳祐九年二月空日,都省批下:高邮县阙送吏部,专差改官须入,及武举出身人。不许差注右选任子。准此。

《侍郎左选申明》:淳祐八年五月空日敕:知峡州杨修之到任条画内壹项,欲自今管下夷陵、宜都、长阳叁县令,专差文臣公正者为之。后省看详,欲从申下吏部,将叁邑县令专差文臣有举主者。五月二十五日,奉圣旨:依。

《尚书侍郎左右选司勋通用申明》:淳祐十年六月空日,尚书省劄子:臣僚奏,二广令长从吏铨,不必拘令状及格,但有考举无过犯,与入令阙,加以酬赏,或免举员。既改官人肯授南邑,能勤抚字,亦优陞擢。各委监司覈实申。六月一日奉圣旨:依。

《尚书左选申明》:淳祐十一年闰十月三十日敕:检正都司送到吏部状。承六月七日省劄节文:臣僚上言,今之吏最近民情者,莫若邑令长。不遴其选,何以重百里抚字之寄?绍兴初尝以寺监丞簿为县,乾道、淳熙京官注邑,皆以叁年为任,秩满间有旌擢。欲自今日如处州青田等邑,係选人阙者尚多,并改令京官注授。除三边蛮瘴之乡许选人与武臣通差,其武臣除试县令中者如旧法,乞下吏部勘会,条具江、浙、福建、湖广宜改京官去处,特降指挥贴黄,欲将象山县改为京官知县,兼沿海制司幹官系衔,乞裁酌施行。奉圣旨:依。劄付吏部,本部检照条令划项,开具申取指挥小贴子:衢州开化县、临安府新城县、临安府昌化县、严州遂安县、饶州浮梁县、隆兴府进贤县、漳州长泰县、南剑州顺昌县、池州建德县、广州香山县、惠州海丰县,已上壹拾壹县。闰十月二十六日奉圣旨:依。令吏部除定差等阙外,於所具处州军柒拾伍县内,选前件壹拾壹阙,揍先来已拨处州青田、衢州常山、严州分水、信州永丰、徽州黟县、福州罗源、闽清、建宁府政和、庆元府象山玖县,共作贰拾阙,充京官注授。

县丞

《尚书左选令》:诸县及万户注丞壹员。诸县丞阙,如经使后,满壹月无人就者,关侍郎左选,通差选人替见任京朝官成资阙,如同日却有京朝官就者,先差京朝官。

《尚书左选格》:

选阙

县丞 右注亲民人,次新改官合入知县人,并理为知县资序。次第贰任监当有举主人。

破格差注

选阙

县丞

两浙东路、两浙西路、江南东路、江南西路、福建路、荆湖南路。

右注初任知县资序,次第贰任监当无举主人,更不作选阙。

广南东路、广南西路、荆湖北路、淮南东路、淮南西路。

右注初任知县资序,次第贰任监当,及初任监当无举主人,更不作选阙。

《尚书左选申明》:嘉泰三年十一月一日敕:吏部状,承务郎纪极状,昨任南剑州剑浦县尉,任内躬亲捕获强盗,准告改官,係初任知县资序。伏睹近降指挥,捕盗改官人先授县丞,次任知县。窃见京官县丞,并入非次经使阙。有举主入经使,无举主入破格。极今来係无举主,照得尚左除经使县丞阙外,别无窠阙可入。合取自朝廷指挥。奉圣旨:权借经使阙壹次。本所看详上件指挥,虽为纪极捕盗改官权借经使县丞阙壹次,窃虑日后有似此陈乞之人,今合编节存留,申明照用。

《侍郎左选令》:诸京朝官县丞阙,尚书左选经使后满壹月,无人就而关到者,以奏举职官知县、县令并常调职官知县及应入县令人,衮同恩例名次差注。如同日有京朝官就者,即注京朝官。

《侍郎左选格》:

注阙

县丞 右通注职官县令,及奏举职官,并职官知县县令人。

《侍郎左选申明》:嘉定十三年二月二十三日,尚书省劄子:臣僚奏,欲将特科年及陆拾,不许注授职官,却许通入破格县丞差遣。奉圣旨:依。绍定元年七月五日,尚书省劄子:臣僚奏请,吏部法:年满陆拾,不许入丞阙。今特科人公然注授。欲乞行下应特种人并不注县丞,衹许注授嶽祠。吏部证得旧法,县丞不限年甲。嘉定六年十一月三十日指挥,年满陆拾,不经荐举,并不许注县丞。至嘉定十三年二月二十三日指挥,特科年陆拾,不许注职官,却许通入破格县丞。即是衝改嘉定六年限年指挥。缘特科壹任回,少有不满陆拾者,今若不许注授,则是顿减拾年仕宦之期。拟将特科文学出官壹任回人,年及陆拾以上,曾经责罢;都年及陆拾柒岁,纵无过犯,并不许注县丞。右劄付吏部从所申事理施行。淳祐六年五月空日,部省劄子:编修敕令所看详,恩科年陆拾以上,至柒拾岁人,遇参选,长贰体量,如非疾患昏昧及赃私罪犯,并曾经责罢人,照嘉定十三年二月二十三日指挥,许通入破格县丞,及主簿监当窠阙。从申劄付吏部施行。照得特科注丞,吏部具至前后指挥,所合修订归一。盖丞为县佐官,较之令尉不同。今参酌应特科壹任回,年陆拾以上非责降人,许注破格丞阙。若曾经责罢,及年柒拾人,并不许注。今声说照用。

《尚书侍郎左选通用申明》:嘉定十七年三月十六日敕:吏部看详,臣僚上言,欲将尚左县丞阙,证侍左破格月日,同日作破格榜示,如有京官选人同日注授,即允差京官。奉圣旨:依。

《尚书左选申明》:嘉熙三年八月十四日敕:吏部尚书左选条具内壹项,照得京官补授,初任止注监当。或两淮、二广、湖北破格县丞差遣壹任满,理第贰任监当资序,方许通注应幹县丞。昨有京官留元钓,初任监当成壹考零,只合注初任阙补考。本官乞通注应幹县丞。自后京官李惟肖等,历任壹考,亦援前项髓例放行。修纂条例所看详,京官初任监当,因事改替,未曾成资,到部只合注初任监当,及破格县丞。所有已放行例,委实碍法,不当引用,合删去。仍照元条行。奉圣旨:依看详到事理施行。

《侍郎左选申明》:淳祐元年十二月二日,尚书省批下吏部状:窃详职官参一郡之政,县丞佐一县之政,是职官之职重於县丞也。欲令注授县丞选人,比附职官,注年陆拾伍以下,不拘举员,并许破格注授,则入县丞之阙稍宽。司法并一郡之准绳,司理主一狱之鞫勘,是司法之职繁於司理也。欲令此项同进士出身,用授恩年满免试人许注司理,庶几司理之阙稍宽。其司理、司法并照差以格法指挥,注年未陆拾前后无赃私责罢人。县丞如任子指射,亦须审量人物,其恩科无出身人自依已降指挥施行。后批:送吏部从所申到事理施行。

职官

《侍郎左选令》:诸职官先差本等人,如无本等人愿就,即许本色内不限资序,权超折差注。〔曾犯私罪徒、或赃滥罪者,不许权超。〕曾有举主叁员,或合使贰员,前任非停替,愿就知县,并常调令录就判司簿尉者,听与本等人衮理名次,各理本资。回日却依元资序。〔通注权知及就县丞者,准此。〕诸职官,许合入令录人权知。无人就,注应试职官。又无人就,许应试合入令录人权知。若合入县丞通注职官,及合入录事参军无人就,许判司簿尉有出身贰考,无出身叁考以上人权知。又无人就,通注应试职官令录人。又无人就,许应试判司簿尉叁考以上人权知。即判司簿尉许应试人注。内初入官有出身者,须年贰拾馀并贰拾伍以上。诸节度掌书记,观察支使,每州唯得注壹员。〔有出身为掌书记。无出身为支使。〕诸入令录人合参选,非摄官进纳,年未陆拾,无公罪徒、赃私罪及停替,愿用改官,举主叁状,注正职官者,听。诸修职郎以上历任未及贰考,并不注录事、知录事参军。诸司理、司法、县尉,被体量对换,今任得替,资考合入令录者,注录事参军或监当。〔任内有举主无过犯,与通注县令。〕诸司户兼录事司法参军,或录事参军,兼司户、司法参军阙,许合入人互注。诸因荫补陈乞特恩循资,及修职郎以上而无出身,未及贰考者,监当壹任,〔曾试中或有陞朝官贰人保举,已成考者,听注独员处。〕愿注司理、司法、司户参军者,与本等人通注,仍理监当。〔应试而愿折资,授残零阙者,准此。〕

《尚书考功令》:诸入令录人合参选,非摄官进纳,年未陆拾,无公罪徒、赃私罪及停替,愿用改官,举主叁员,注帜官者,听。

《侍郎左选格》:

选阙

职官 右注职官,不入监当人。

注阙

无通判处职官,右注年未陆拾人。

选阙

司理、司法、司户参军,主簿。右注无应选不限举官。

注阙

司理参军〔兼管同。〕

右注年未陆拾无赃罪人。仍先注曾历刑狱差遣,或曾任司法无失出入人,作壹等依名次差注。次曾试中刑法得推恩人,次律学公试中上、中等应曾推恩人,次铨试断案入中上等人,〔以上并谓经任人。〕次初出官,试中刑法得推恩,与经任贰考人,作壹等依名次差注。次经任贰考,与流外出身经任贰考人,作壹等依名次差注。

司法参军。〔兼管同。〕右注年未陆拾无赃罪人。仍先注曾试中刑法得推恩人,次曾历刑狱差遣无差失人,与曾任司法人作壹等依名次差注。次铨试断案入中上等人,〔以上并谓经任人。〕次初出官试中刑法得推恩与经任贰考人。〔谓不缘罪犯罢任件者。〕作壹等依名次差注。次经任贰考,与流外出身经任贰考人。作壹等依名次差注。

转运司主管帐司。

录事参军:建康府、临安府、平江府、婺州、真州、宁国府、徽州、赣州、隆兴府、吉州、潭州、广州、福州、建宁府、阆州、绍兴府、江陵府、兴元府、成都府、潼州府、遂宁府、襄阳府、静江府、常州、嘉兴府、淮安州、扬州、庐州、蕲州、光州、黄州、安庆府、濠州、饶州、信州、衡州、宝庆府、永州、郴州、南剑州、利州、洋州、隆庆府、鄂州、邛州、崇庆府、嘉定府、眉州、汉州、夔州、重庆府、达州、邕州、临江军、南平军。

右通注奏举职官,并职官知县县令人。

注残零阙。

职官判司右权注应试人

《侍郎左选申明》:淳熙九年七月四日敕:吏部奏,司理窠阙,进纳入在法不许差注。缘有本是进纳而不以进纳为名,与无出身同者,近年有授司理差遣不一。今看详,欲将不曾发举试下,实是进纳赈济而不以进纳为名之人,并依条不注司理。在法,司理注年未陆拾人。却有经任年及陆拾,许注破格司理。是致癃老不任狱事。今欲将破格司理并依元法注年未陆拾人。奉圣旨:依看详到事理施行。淳熙十三年正月二十四日敕:吏部申,破格录参,依破格司理注年未陆拾人。奉圣旨:依。绍熙元年四月十八日敕:吏部状,承绍熙元年三月二日敕,诸州司法,不注不曾铨试人。本部照得,应举得同出身,及特奏名将仕郎以上,自授恩日满贰年免试,并特奏名文学注权官免试,及摄官年满免试,流外免试,殁於王事被录用之亲免试,奏补宗室曾经得解有幹照者免试。若将前项不应铨试人,一概不与注授,委无分别。今欲乞照见行条法及司法差格许行差注外,所有应铨试不中从条赦听参选注残零阙人,遵从指挥,今后不许注授司法。虽破格亦不许注授。奉圣旨:依吏部所申。今后恩科人如年及陆拾,不许注县尉。馀依见行条法指挥施行。本所看详,前项指挥係是申明法意事理,难以修立成法。今编节存留,申明照用。绍熙三年八月十四日敕:吏部奏,承敕,户部侍郎马大同奏,司理与录参令吏部加重其选,须年未陆拾,曾历任、有举主、无赃私过犯之人,方许注授。其恩免进纳与换补出职者,皆不在此选。吏部今看详,欲将选阙司理录参,注经任、有举主、无赃私罪、年未及陆拾癃老之人外,馀照应见行条格指挥差注。除夔路申明外,虽破格并不注年及陆拾之人。奉圣旨:依看详到事理施行。绍熙二年六月十八日敕:诸州狱官不得注授癃老经责罢人。本所看详上件指挥,癃老经责罢人,如癃老虽非责罢,或曾经责罢虽非癃老,皆不合差注。今声说照用。庆元二年七月十二日敕:吏、刑部看详,曾任职官经按罢,係犯赃私不法,情罪显著,自本部铨量,不许再注职官。如止是一时按罢,非赃私显著,及所犯因公罪人,并从旧法差注施行。奉圣旨:依。

《侍郎左选申明》:嘉定元年二月十四日敕:江东诸司奏,广德军申,昨准指挥,存留通判,今乞以司户兼司法,剩矱司法员阙,却添置选人判官壹员,以广德军判官系衔。奉圣旨:依。本所看详,上件指挥,广德军添置判官,以司户兼司法,取到吏部侍郎左选称,见係本部使阙差人,司户兼司法注经任人,不作破格注授。其判官注从事郎以上资序,有举主贰员以上人。如榜满壹季,无举主贰员人注授,方注从事郎以上举主壹员人。今声说存留照用。嘉定十三年二月二十三日,尚书省劄子:臣僚奏,欲将特科年及陆拾,不许注授职官,却许通入破格县丞差遣。奉圣旨:依。嘉定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尚书省劄子:臣僚上言,应幹狱官阙,不许恩科人注授。奉圣旨:依。嘉定十六年三月二十九日敕:流外人不注司法,其录参司理不以正差破格。并不注无举主人。嘉定六年七月二十八日敕:今后均州节度推官,注有出身人兼教官职事。嘉定十七年三月十六日敕:吏部看详,臣僚上言,数内壹项,证得狱官,近制不注年及陆拾以上人,幕职岂可令年陆拾以上昏老人居之。欲自今后应选人年及陆拾伍以上,并不许授职官。虽破格及有通判处,亦不许注所有恩科注职官人。证嘉定十三年二月二十三日已降指挥施行。奉圣旨:依。宝庆元年四月二十九日敕:吏部申,临安府录事参军,须实历叁考,有举主、无过犯关陞及格人,方许注授。并不作破格差注。其四川诸路州军狱官,自今后遵依绍熙二年六月八日指挥,如有责降过犯及无举主人,并不许注授及定拟。右劄付吏部从所申事理施行。宝庆三年七月十一日敕:臣僚上言,今后诸州军职幕官,须管注有职状及格,其或职状举主未及格,或以恩赏循资全无举主,或前任有过犯,并不许注授。奉圣旨;依。绍定元年五月四日敕:选人循至职官,旧法不以有无举主,径用资序差注。近有连该恩典循资入职官人猥多,臣僚有请,职幕官须注有职状人,缘此经任有京状及令状者,有司拘文,以非职状,例不注授,而职状却可通注令丞。今欲将有京状及令状人并许注授。如注职官,有京状、令状人在职状之下。如注令丞,则职状却在京状、令状之下。可以永久遵守。奉圣者:依。端平元年九月空日,都省劄子:吏部申,今后狱官窠阙,除奏举录参照条差注外,其馀常调理录并一遵旧法,注历任贰考以上有举主无赃私责罢及癃老人,其举主须两员以上。仍乞照条至榜满破格日,许注壹考以上有举主壹员年未陆拾并非恩科进纳及流外人。劄付吏部。从所申事理施行。淳祐元年九月空日,尚书省劄子:臣僚上言,乞下吏部注拟狱官,凡有举,无过人方许注授,依职官县令例,并要铨量。奉圣旨:依。淳祐元年十二月二日,都省批下吏部状:窃详职官参一郡之政,县丞佐一县之政,是职官之职重於县丞也。欲令注授县丞,选人比附职官注年陆拾伍以下,不拘举员,并许破格注授。则入县丞之阙稍宽。司法係一郡之准绳,司理主一狱之鞫勘,是司法之职繁於司理也。欲令此项同进士出身,用授恩年满免试人许注司理。庶几司理之阙稍宽。其司理、司法并照差注格法指挥,注年未陆拾前后无赃私责罢人。县丞如任子指射,亦须审量人物。其恩科无出身人,自依已降指挥施行。后批:送吏部从所申事理施行。淳祐五年六月空日,尚书省劄子:吏部申,自今后除关陞职官资序人,并职状及格,理作奏举关陞资序人,本等注非次职官外,其循转职官资序人,须历任贰考以上,有举主通及贰员,听注经使职官。其历任贰考有举主壹员之人,及曾经奏举关陞从政郎,虽非职官资序,并听注破格职官。其全无举主人,虽是职官资序,亦不许注。以上犯赃私罪,并曾任职官不法情罪显著,不在注职官之限。若非因职官被罢,祇犯私罪,不曾经覈实改正人,亦不许注。劄付吏部,从所申事理施行。 CAoF6ZrLL+4Zfrnri3TUgDjebuOU5VGD0kDJi/dkFR8jof4qcRf/HSizKfsPuDO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