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卷三
集部

宋刻《楚词后语》六卷〔二册〕

宋朱子作《楚词集注》,又以晁补之所辑《续楚词》二十卷、《变离骚》二十卷,删定五十二篇,为《后语》,自为之序。序在目后。每半葉十一行,行二十四字。旧时必附《集注》并行,又有《辨证》二卷,此其佚存者耳。怡府藏书。通体朱笔句读,颇多误。

附藏印“安乐堂藏书记”、“明善堂览书画印记”、“叔正”、“同消万古愁”。

明刻《蔡中郎集》十卷〔四册〕

宋天圣中欧静编,卢抱经所谓最古本也。此书明有华坚活字本、徐子器本。此本目后题字云:“正德乙亥,锡山兰雪堂华坚允刚活字印行,今郑氏得之重刻。”是即从活字本出。楮墨古雅,当在明中葉时。前后皆有墨图记,当是刊刻年月,惜为人剜去,以充宋刻。目后题字则去之未尽也。华刻板心下有“兰雪堂”三字,此刻黑口,一望而知。杨氏校刻此集所据明刻凡本,亦未见此刻,则虽后於兰雪,亦以稀见珍矣。

附藏印“方印楙和”。

北宋刻《杜工部集》二十卷〔一函十册〕

题“前剑南节度参谋宣义郎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京兆杜甫”。每卷先列其目,目后接诗,前有王原叔记,嘉祐四年苏州郡守王琪刻本也。浣花全集当以此为最古,其馀椠本不下数十家,皆云礽矣。秘帙流传,海内恐无第二本,能不视为鸿宝耶?王琪后记有近质者,下注云:“如麻鞋见天子,垢腻脚不袜之句凡十三字,今本皆脱。”每半葉十行,行二十字。宋讳缺笔甚严。旧为汲古阁藏书。宋刻存者卷一首三葉、卷十至十二、卷十七至末,共七卷。馀皆影钞。结构精严,毫髮不苟,斧季之甥王为玉笔也,后有斧季手跋。王琪之“琪”误作“祺”。

【先君昔年以一编授扆,曰:“此《杜工部集》乃王原叔洙本也。余借得宋板,命苍头刘臣影写之。其笔虽不工,然从宋本钞出者。今世行《杜集》不可以计数,要必以此本为祖也。汝其识之。”扆受书而退。开卷细读,原叔记云:“甫集初六十卷,今秘府旧藏,通人家所有称大小集者,人自编摭,非当时第次。乃搜裒中外书九十九卷,〔古本一卷、蜀本二十卷、集略十五卷、樊晃序小集六卷、孙光宪序二十卷、郑文宝序少陵集二十卷、别题小集二卷、孙仅一卷、杂编三卷。〕除其重複,定取一千四百有五篇。〔凡古诗三百九十有九,近体千有六。〕起太平时,终湖南所作。视居行之次,若岁时为先后,分十八卷。又别录赋笔杂著二十九篇为二卷,合二十卷。宝元二年十月记。”二十卷末有嘉祐四年四月望日姑苏郡守王祺后记。此后又有补遗六葉,其《东西两川说》仅存六行,而缺其后。而第十九卷缺首二葉。扆方知先君所借宋本乃王郡守镂版於姑苏郡斋者,深可宝也。谨什袭而藏之。后廿馀年,吴兴贾人持宋刻残本三册来售,第一卷仅存首三葉,十九卷亦缺二葉,补遗、《东西两川说》亦止存六行,其行数、字数悉同,乃即先君当年所借原本也。不觉悲喜交集,急购得之。但不得善书者成此美事,且奈何。又廿馀年,有甥王为玉者,教导其影宋甚精,觅旧纸从钞本影写而足成之。嗟乎,先君当年之授此书也,岂意后日原本之复来。扆之受此书也,岂料今日原本复入余舍。设使书贾归於他室,终作敝屣之弃尔。纵归於余,而无先君当年所授,不过等閒残帙视之尔,焉能悉其原委哉?应是先君有灵,不使入他人之手也。钞毕记其颠末如此。岁在己卯重九日,隐湖毛扆谨识,时年六十。】

宋刻《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外集》十卷〔一函六册〕

《百宋一廛赋注》云小字本《昌黎集》,每半葉十一行,行廿字,字画方劲,而未有注,当是北宋椠。此本行款与荛圃所言一一吻合。惟后有影写绍兴己末刘昉序一葉。序云:“潮州,公旧治。大观初,先大夫尝集京、浙、闽、蜀刊本及赵德旧本,参以石刻订正之。郡以公庙香火钱刊行。中经兵火,遂无孑遗。今访得旧本重刊”。序后又有木图记云:“淳熙改元锦谿张监税宅善本。”以此证之,小字本一刊於大观,再刊於绍兴,三刊於淳熙。此刻精劲拔俗,疑为大观祖本,末后一葉从别本影钞耳,不得执此以难荛圃也。荛圃所藏仅前十卷,此惟有五卷影写,馀皆宋刻,可以傲士礼矣。旧为朱笥河藏书。

附藏印“元父印”、“九邨”、“淳”、“笥河府君遗藏书记”、“朱印锡庚”、“少河”、“椒花吟舫”。

宋刻残本《白氏文集》十七卷〔二函十册〕

《白氏文集》以北宋庐山本为最古。绛云一炬,种子断绝矣。此南宋残本,有宋景濂藏书印,即见於《敏求记》者。然与遵王所记颇有牴牾,《记》云十三之十六、二十六之三十、三十三之三十八共十七卷,据其所列,祇有十五卷耳,不当云十七卷,已可疑矣。此本前九卷同,三十卷后有三十一、三十二两卷,而无三十五至三十八四卷,有五十五之五十八四卷,此更可疑者也。荛圃不能破此疑案,以为遵王之误,不知《敏求记》当时藏书家秘为鸿宝,辗转传钞,不无讹夺,岂遵王之误哉?旧为顾五痴藏书,嘉庆丙辰,五痴之子南雅通政以归荛圃。虽残珪断璧,弥可宝贵。荛圃据卷端烧痕,亦欲归之绛云烬馀,则蛇足矣。遵王又有一宋刻全本,归太仓王奉常者,今在常熟瞿氏。此本每半葉十一行,行二十一、二十二字不等。瞿藏本每半葉十三行,行二十二至二十五字不等,行款不同。

【东城顾五痴家藏书甚富,余尝购得数十种矣。主人知余好之笃,虽一鳞片甲亦自侈为奇宝。因出破书一束,指示余曰,此绛云馀烬也,曷归之?余开卷知是宋刻《白氏文集》,每卷首末皆有“金华宋氏景濂”图记,爰忆《读书敏求记》中曾言之,未知即是此书否。然窥主人意颇秘之,未便假归。归家检遵王所记,〔十三之十六、二十六之三十、三十三之三十八,共十七卷,是金华宋氏景濂所藏小宋板,图记宛然,古香可爱。〕乃知是书即述古堂中物。倩五痴族侄开之往核卷数,并问其直。后开之来云是十七卷,余喜甚,而索直逾百金,余又以不能即得为忧。越岁丙辰,五痴以老病终,厥子南雅昆季皆兢兢焉守其父书。而南雅与余交亦颇投契,每一过访,必以是书为请,遂与元刻伯生诗续编以白金二十两易得。命工重加装潢,所以存旧物也。顾其书有疑义待析者,遵王云庐山本为庚寅所炬,而此集卷中烧痕尚在,有一葉中不过数字者,知绛云馀烬之说未必无据。馀卷皆散,而二十六之三十独完好,胜於馀卷,尚是旧时装潢。通册又似经水湿者,未知天下奇书何其厄於水火之甚耶。至於十七卷中遵王所记,又与今所见不同。十三之十六、二十六之三十合於遵王所记者也。三十三、三十四卷之前有三十一、三十二,后无三十五、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而有五十五、五十六、五十七、五十八,不尽合於遵王所记者也。此或係遵王笔误,而古书之传信於后綦难矣。余向得兰雪堂活字本《白氏文集》,叙次亦与宋刻合。惜小注多缺,本文亦有讹脱,拟为校录副本。闻顾竹君家有宋本《白氏长庆集》,此或庐山真面目矣。然则庚寅一炬,受厄者果《白氏长庆集》乎?抑《白氏文集》乎?倘得一见之,以释其疑,不亦快乎。但未知其书果在否也。大清嘉庆二年丁巳四月己卯日立夏,荛圃黄丕烈识。

是书装潢时,適钱竹汀婿瞿苌生来。苌生为目录之学者,见古书必为讨厥源流。爰取是书展阅,并及拙跋,见遵王所记卷数悉数之,曰君所得逾於遵王矣。余曰否,盖犹是十七卷也。苌生曰十三之十六、二十六之三十、三十三之三十八,不过十五卷,而君今所得十三之十六、二十六之三十同於遵王,三十五之三十八,为五十五之五十八所误亦未可知。其三十一、三十二两卷,遵王所未见者也。互计之,遵王所记者,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卷,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三十卷,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卷。君所得者,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卷,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三十、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四卷,五十五、五十六、五十七、五十八卷,岂非今多於昔乎?余亦无辞以对,因思遵王未知其误而偶误於前,余欲正其误而仍误於后,天下事之一误再误,而尚有待於旁人之绳纠者比比皆是也。爰志苌生之语,兼以自讼云尔。荛圃又识。

余收得《白氏文集》在春夏之交,以残阙不完之物而閟藏在尘封蚀中,已历有年所,至今始得发而读之,或亦公之精灵有以呵护之也。近日陈东浦方伯建藩苏郡,访求唐宋先贤遗迹,慨然於公之未有专祠,因从虎丘买得蒋氏故园,〔园为国初顾云美塔影园故址。〕鸠工庀材,葺而新之,以祀白公。又於其旁添立怀杜阁,移建仰苏楼,以祀少陵、东坡焉。余思白公在苏遗爱,至今称之有云白公隄者,兹又特立专祠,俾广大教化常被中吴矣。新祠落成之日,適是集装潢竣事,殆气机之感召使然耶?爰志其事於卷末,以告后之览者。中秋前六日夕时,翦烛书书魔。

嘉庆癸亥夏六月十有二日,辑百宋一廛书目,重展於县桥之新居,莞翁。】

附藏印“金华宋氏景濂”、“二泉邵宝”、“南阳彦智”、〔长印,朱文,甚旧。〕“丕烈私印”、“荛圃”、“无双”、“汪士钟藏”、“汪印振勋”、“杲泉”。

宋刻《乖崖集》十二卷《附集》一卷〔四册〕

晁公武《读书志》著录十卷。陈直斋曰:“近时郭森卿宰崇阳,刻此集,并《语录》为十二卷。”此即森卿刻本。前有其序,后附项平叔《北峰亭记》,题嘉定三年九月,则嘉定以后刻也。黄荛圃藏本“咸淳乙巳左绵伊赓刻”即出郭本,《百宋一廛赋》所谓“讂乖崖於崇阳”者也。其书仅有六卷,卷七至末皆赐书楼旧钞。此本既为祖本,且首尾完好,椠印精美,诚足驾士礼而上之。每半葉九行,行十八字。黄本每半葉十二行,行廿字。盖覆刻时行款亦改易矣。毕秋帆、董蔗林两尚书皆有藏印。

附藏印“沈士林”、“沈巽”、“东阳子”、“顾汝修印”、“蔗林藏书”、“秋颿”、“汫样”、〔胡卢印。〕“茀孙氏”。

元刻《范文正公集》二十卷《别集》四卷〔一函四册〕

宋范仲淹撰,八世孙文英刻。前有苏轼序。序后有墨图记云:“天曆戊辰改元褒贤世家重刻於家塾岁寒堂。”按公集宋乾道丁亥鄱阳守俞翊刻於郡斋。淳熙丙午,郡从事北海綦焕补刊此本,即自鄱阳本出。后有俞、綦二跋。俞跋前有阙葉,仅存末二行,岁月、姓名犹可认也。綦跋之后,题字三行,云:“嘉定壬申仲夏重修。朝奉郎通判饶州军州兼管内劝农营田事宋钧、朝请大夫知饶州军州兼管内劝农营田事赵絛截。”旧尚有文英跋,此脱之。每半葉十二行,行二十字。旧怡府藏书也。

附藏印“安乐堂藏书记”、“研樵眼福”。

元刻残本《范文正公集》十一卷《别集》一卷《尺牍》三卷《政府奏议》二卷〔十四册〕

亦岁寒堂刻印本,差后文集,存卷一、卷四、卷五、卷九至十六,凡十一卷,别集存第四一卷。元时陆续附刊,尚有补编五卷及尺牍、奏议等十三种。此本补编阙,馀存奏议二卷,尺牍三卷,及言行拾遗、西夏堡寨、洛阳遗迹、白山遗迹、吴中遗迹、鄱阳遗迹、赞颂论、碑铭褒贤祠记凡十种,祠记祇第二一卷,亦不全矣。尺牍宋淳熙三年张栻刻於桂林郡斋,南轩及朱文公均有跋。元至元再元丁丑文英重刻。其跋云:“先公尺牍旧刊郡庠,今梓家塾。”所谓郡庠者,自是苏州郡庠,是桂林一刻,吴中再刻,凡三刻矣。奏议刻於元统二年甲戌。据文英跋,则公奏议有二本,一十七卷,韩魏公序;一二卷,即此本也。又天曆三年八世孙国俊跋,谓有年谱,与文集、奏议并行。此本无年谱,盖亦脱之。卷首有长洲顾仁效“水东馆收藏图籍”私印。

明刻《文潞公集》四十卷〔一函四册〕

宋文彦博撰。明嘉靖五年高陵吕柟刻。旧有柟序及石林葉氏序略,此本脱去柟序。前有赵琦美印,后有楷书钤记,云“吴郡何慈公娱野园珍藏书籍”、盖由脉望馆归於何氏。卷末有慈公手跋云:“崇祯庚午,吴君平以是集求售,此故内兄玄度物也,亟收之,入宋文集部。慈公记。”每册之后皆题“文潞公集第几本,计若干葉”。常熟瞿氏亦有一本,以胡心耘钞本校,吕柟序未佚。

旧刻残本《镡津集》二卷

宋藤州镡津东山沙门契嵩撰。原本二十二卷,存首二卷。板宽一尺四五寸,疏行大字,即非宋刻,亦明椠之出於宋刻者也。前有《行业记》,尚书屯田员外郎陈舜俞撰,称其所著有《禅宗定祖图传法正宗记》、《嘉祐集》、《治平集》。契师化於熙宁五年,与老泉同时。又与韩魏公、蔡君谟游,乃其集亦名“嘉祐”、岂独不识明允耶?

宋刻《王注分类东坡诗》二十卷〔四函十九册〕

旧题王十朋注,实依託也。前有自序及赵夔序。以二残本合成。自第一至四卷、第六至十六卷为一本,每半葉十一行,行大十九字,小廿五字。自卷十七至二十卷为一本,每半葉十二行,行大廿一字,小廿六字,庐陵须溪刘辰翁批点。序目一卷,亦刘批本也。按是书《四库》著录者三十二卷三十二门,为王氏原本,尚缺第五一卷。元汪氏诚意堂刻五十五卷七十二门,已非其旧。此本分二十卷六十六门,又与汪刻不同。刘批本刻较后,不如十一行本精。

明刻《山谷外集注》十七卷〔一函四册〕

宋青神史容注,翁学士藏本。卷末朱笔记云:“乾隆三十七年二月,看史注《外集》起,至十一月廿六日,始看一遍讫,雪中记。”又云:“乾隆四十年五月十四日重校一遍,至廿六日校讫。青棠书屋记。”又云:“乾隆五十二年九月廿五日至三十日校一遍讫,铅山舟中记。”又云:“乾隆五十四年五月十日,赣州使院翠玉楼前轩校一遍讫。”第三册面葉墨笔记云:“己酉午日晨起校此册。是日赣郡科试生员榜出,文字视吉安郡为稍胜也。翠玉楼南轩记。”前有“提督江西学政关防”、盖其视学章门时所钤也。上下方校语朱墨烂然。后补录淳祐庚戌容孙季温跋,亦苏斋笔。每册有钱孝修图书印。孝修原名兴祖,东涧翁之子,亦好藏书。

附藏印“虞山钱纯孝修氏原名兴祖”、“翁印方纲”、“秘阁校理”、“翁引达”、“苏孙过眼”、“葉志诜”、“东卿过眼”。

宋刻《淮海居士长短句》三卷〔一函一册〕

每半葉十行,行二十一字。“惊”字、“桓”字缺笔,北宋刊也。旧为朱卧庵藏书。宋刻仅存上卷及中卷之二葉、四葉,馀皆卧庵钞补。明吴文定、文寿承、周天球皆有藏印。国朝道光间,由士礼居入虞山张氏,其面葉题字荛翁手笔也。后有荛翁两跋及蒋辛峰因培跋。辛峰亦常熟人,嘉庆间官泰安令,著有《乌目山房诗存》。

【庚戌九月中澣,复生孙云鸿观。

道光乙未秋八月十一日,访芙川仁兄於味经书屋,得观此朱卧庵补钞宋刻淮海词,以识心赏。辛峰蒋因培。

嘉庆庚午人日,书友以社坛吴氏所藏诸本求售,中惟《淮海居士长短句》最佳。因目录及上卷与中卷之二葉、四葉犹宋刻也。余所见淮海集宋刻全本行款不同,无长短句,盖非一刻。而所藏有残宋本,行款正同,内有错入《淮海闲居文集序》,第三葉与此目录后所列序中三葉文理正同,知全集或有长短句本也,惜此已钞补。然出朱卧庵家旧藏,必有所本矣。买成之日,复翁记。

此册不止长短句之可宝也。前目录后有《淮海闲居文集序》四葉,尤为可宝。此全集之序偶未散失,附此以存,俾考文集颠末。后来翻刻传钞之本,俱无有矣,勿忽视之。道光元年四月,重检并记,荛夫。】

附藏印“原博”、“雁门世家”、“寿承”、“周印天球”、“应祯”、“卧庵居士”、“寒士精神”、“休宁朱之赤珍藏图书”、“卧庵老人”、“虞山张蓉镜鉴藏”、“芙川鉴定”、“蓉镜”、“陈延恩观”、“风月从横玉穟{穟}中”。

旧钞本《宝晋山林集拾遗》八卷〔四册〕

宋米芾撰。芾所著《山林集》百卷,亡於南渡。绍定壬辰,岳倦翁重为编辑。今《四库》本八卷,题曰《宝晋英光集》,即岳本而有所附益者也。此本芾孙宪所辑,嘉泰改元刻於筠阳郡斋。卷一赋,卷二诗,卷三长短句,卷四文,卷五宝章待访录,卷六书史,卷七画史,卷八砚史。嘉泰元年下距绍定壬辰二十八年,则其本尚在倦翁前矣,米集存於今者当以此为第一。集中遇“桓”、“完”、“贞”、“玮”等字皆缺笔,则犹从宋本传录。并录南禺外史跋云:“南宫《山林集》,尝见钞本六十卷。兹孙宪所刻《拾遗》尔。嘉靖乙酉,丰道生观於锡山华中甫真赏斋。”六十卷本虽非全帙,已过其半,明时中葉尚有流传,则珠光剑气,当有神物护持,安知不重出於世耶?汲古阁毛氏、百岁堂惠氏皆有藏印。

附藏印“毛晋之印”、“汲古阁”、“毛氏子晋”、“毛晋私印”、“子晋”、“汲古主人”、“毛扆之印”、“斧季”、“惠栋之印”、“定宇”、“席鉴之印”、“席氏玉炤”、“萸山珍本”、“涂水乔氏鹤侪藏书印”、“鹤侪”。

宋刻《竹友集》十卷〔一函三册〕

宋谢薖撰。薖字幼槃,其兄逸字无逸,著《溪堂集》。兄弟并以诗名。文集合三十卷,绍兴辛未,知抚州事赵士鹏刻之学宫。前有苗昌言序及吕本中题词。序后列校刊姓氏,曰“右从事郎军事推官宋砥”、曰“右文林郎军事判官陆旻”、曰“左迪功郎差充州学教授苗昌言”、曰“右中散大夫通判军州主管学事严仲远”、曰“右朝议大夫知抚州军州主管学事兼管内劝农营田使赵士鹏”、宋讳缺笔,遇“构”字则曰“御名”。每半葉十行,行二十八字。杨星吾得之日本人向山黄村,前有“钱长祚珍赏印”。按此集刻本久佚,《四库》著录者,明谢肇淛从文渊阁传钞。常熟瞿氏亦有钞本。校刊姓氏之后有一行云:“淳熙二年十二月阳夏赵煌重修”。则世间所有钞本皆自重修本出。此本未经修改,楮墨精良,宋椠上乘也。

【此宋椠谢薖《竹友集》十卷,镌刻精良,纸墨朗润,宋椠之绝佳者。《四库提要》云今所行本只四卷,又有诗无文。其所著录之十卷本,乃明谢肇淛从内府钞出。然传钞者仍希,故百年来著录家仍不见薖集,若宋椠原本则自明内府外无著录者。然则此本为天壤间孤本已数百年,无论今日也。初为日本向山黄村所藏,余以为宜重刊以广其传,因借得,用西法影橅之。未几,余将归,黄村好余之刀币古钱数十事,乃议以此原本交易之。薖与兄逸同列江西诗派中,据苗昌言跋,此集得之於其子敏行,即其所编次。又称二谢交游遍天下,既没之后,为之传序、哀词、祭文者甚众,今未暇博询而遍录也。特取吕舍人之所书,摹其真迹於后。夫以薖之文行烜赫一世,生平酬应之作当不下数十册。此集名为十卷,其实诗不过二百六十二首,文不过二十五首,并其传序、哀词、祭文不载,其编次之谨严可谓不诬其先,则昌言称敏行之诗律有典刑者,亦为实录。今人名不出里閈,身前刻集,卷端题词连篇累牍,转瞬化为烟云,读此集知古人笃实,所以传世愈远也。光绪甲申十一月二日,宜都杨守敬记於鄂城通志局客次。】

附藏印“宝宋阁珍藏”、“钱长祚珍赏印”、“漱芳阁”、“漱芳阁鉴藏印”、“浅野氏章”、“子孙世昌”、“向黄邨珍藏印”、“海堂藏书”、“杨星吾日本访书之记”、“星吾海外访得秘笈”。

宋刻残本《梁溪集》三十五卷〔一函二十册〕

宋李忠定公撰。原本一百八十卷,此本存者卷十三、十四、卷四十一至五十二、卷六十二至七十、卷九十一至九十五、卷九十七、卷一百、卷百四十三、卷百四十八、卷百六十一至百六十三,凡三十五卷。黄荛翁跋以为三十八卷,误也。每半葉九行,行二十字。清朗悦目。与监本《算经》同一精妙。卷端有“锡山安国宝藏”朱记。安国即刻《初学记》者,所谓安民泰是也。竺坞文氏、汲古阁毛氏皆有藏印。乾隆间,有嘉定李枚者,忠定二十六世孙也。其家旧藏是集,兵燹散失,访之数十年,得於高阳相国家。其后入郡中黄氏、汪氏、又由沈韵初家归於滂喜斋。

【枚自髫龄就傅,时家严天申公讳令德,於课文之暇,备述始祖忠定公《梁溪文集》。自先大父子珮公讳士达入嘉定县庠,馆於疁城时遭兵燹,是集遂失去。枚窃闻之,以始祖之丰功伟烈,为宋代名臣,其笺、奏、劄、议、诗文之属,不得仰窥其全,深为浩叹。越二十年,枚年甫三十,供奉内廷,时与名公钜卿及海内藏书诸名儒访《梁溪文集》,音耗竟无所闻也。越二十馀年,至雍正已酉,下榻於衍圣公之九如堂,见其牙签玉轴充栋盈车,询之守者,知《梁溪文集》为旧族高阳相公持去。高阳讳霨,圣祖时瓯卜者也。又越十馀年,枚抑鬱无聊,历游幕府,过上谷所属之地,道经高阳府第,半属荒基,徐叩之,而是集犹在。乃求其发箧拜观,实为宋代镌板,鸿文伟议,捧读难竟。因以历岁所馀馆穀倾囊与之,而是集始得返赵。嗟乎,《梁溪文集》吾家故物也,越百年而无恙,物之来归,亦有定数云。乃详述之,以示后之子孙。乾隆六年,岁在辛酉四月朔日,二十六世孙枚谨识。

李纲《梁溪集》一百八十卷,《述古堂书目》载其名,全集世不多有,何论宋刻。惟此宋刻残本,始十三,终一百六十三,当是一百八十卷之旧,而阙存三十八卷者。先是遭俗子割补卷第,取卷中文字有数目者,每卷填改,钤以图记,掩盖其痕。余悉按旧钞本更正,而以数目字还其原处。有失去者,仍以素纸空其格,可谓慎之至矣。此书购自东城故家,价止数金。今兹装池,复用二十金。惟恐后人以残阙视之,而不甚宝贵,故於其装成之日,著其颠末如此。嘉庆甲子六月二十日,荛翁黄丕烈识。】

附藏印“文印徵明”、“胶阳安氏珍玩”、“锡山安国宝藏”、“学士之章”、“汲古阁图书记”、“虞山毛氏汲古阁收藏”、“毛凤苞印”、“臣晋”、“东吴毛晋”、“子晋氏”、“毛表”、“毛表之印”、“毛表奏叔”、“毛奏叔氏”、“东吴毛表”、“奏叔氏”、“二十六世孙名枚字卜功一字藕塘图书”、“荛圃”、“黄丕烈印”、“汪士钟藏”。

明刻《刘屏山集》二十卷〔一函四册〕

宋刘文靖公撰。朱子之师也。前后有朱子跋,附以谥议、墓志。明华亭董氏、山阴祁氏,国朝曹楝亭、萧静君皆有藏印。祁氏、萧氏各有藏书铭,以朱文方印钤於卷首。祁氏铭曰:“澹生堂中储经籍,主人手校无朝夕。读之欣然忘饮食,典衣市书恒不给。后人但念阿翁癖,子孙益之守勿失。旷翁铭。”萧氏铭曰:“名山草堂,萧然独居。门无车马,室有图书。沈酣枕籍,不知其馀。俯仰今昔,乐且晏如。萧寥亭铭。”

附藏印“董印其昌”、“玄赏斋”、“澹生堂藏书记”、“旷翁手识”、“山阴祁氏藏书之章”、“子孙永珍”、“萧印梦松”、“静君”、“萧寥亭四世家藏图籍”、“以身守之罔敢失坠”、“楝亭曹氏藏书”、“长白敷槎氏堇斋昌龄图书印”。

宋刻残本《归愚集》九卷〔一函四册〕

宋葛立方撰。原本二十卷,见《国史经籍志》。此存卷五至十三共九卷。每半葉十二行,行二十二字。楮墨精雅,宋刻中之上驷也。旧为士礼居藏书,前有阮亭、竹坨题识,荛翁从别一钞本影写。钞本多乐府一卷,今归皕宋楼矣。荛翁跋钞本三则,已刻入《士礼居题跋记》。此本二则未刻,因录於后。又案荛翁谓著录家作十卷,误於阮亭《居易录》,此实不然。阮亭题识明言已佚其半矣,岂有误耶?

【乾隆甲寅夏仲,从东城顾氏得残宋本侍郎葛公《归愚集》一束,係未经装池者。始犹不甚贵重,特因宋刻,故储之耳。后於海盐家椒升处见一旧钞本,首尾悉同,中多乐府一卷,但书卷第,不标数目,前有王阮亭、朱竹坨题识,知前人已重为秘本,然余不能无疑焉。《归愚集》本二十卷,近时撰集书目作十卷,其误实始於阮亭。《居易录》卷十六有云:宋葛立方常之《归愚集》十卷,〔诗四卷,乐府一卷,骚赋杂文一卷,外制二卷,表启二卷。〕谥文康胜仲之子,谥文定邲之父也。《国史经籍志》作二十卷。文定公南渡贤相,有文集二百卷,词业五十卷,不知传於世否。是阮亭所据以为十卷者,即此钞本之数,中有乐府一卷,不知从何补入。若宋刻仅有五卷至十三卷,律诗四卷,赋骚铭文一卷,外制二卷,表启二卷,统计之,仅有九卷,无所谓乐府一卷也。兹幸有宋刻可据,足证十卷之误。不则阮亭为本朝大儒,所言岂无足据,孰知其贻误后人有非浅鲜者乎。余故乐为宋刻重装之,而影写阮亭、竹垞题识弁於卷首,窃附数语於尾,以传信於后云。十一月冬至前三日,小千顷堂主人黄丕烈书。

嘉庆三年,岁在戊午,初秋,陶五柳主人复以旧钞本归余,宋刻、旧钞并藏读未见斋,真两美之合也。荛圃氏又识。

侍郎名立方,谥文定,邲之父也。按《经籍志》《归愚集》二十卷,此佚其半矣。文定公南渡贤相,有集二百卷,词业五十卷,不知传於世否,当访之。济南王士祯书。

竹垞娱老斋成,展读一过,时康熙丁丑八月二日。】

附藏印“士礼居”、“丕烈”、“荛夫”“汪氏士钟”、“阆源真赏”。

钞本《翠微南征录》〔一册〕

宋华岳撰,翠微其号也。岳以劾韩侂胄、苏师旦流窜建宁,此本劾侥胄疏即附其后。岳又有《北征集》,《四库》所末收,传本更稀也。册首题字云“咸丰庚申九秋购於扬州仙女庙镇”,似许信臣中丞笔。

宋刻《友林乙稿》一卷〔一函一册〕

宋史弥宁撰。弥宁,丞相浩之从子,嘉定中知邵阳。此本前序脱去一葉,序中自称其名曰域。厉樊榭云集有《郑中卿惠蝤蛑》诗,《文献通考》郑域字中卿,当即其人也。案序言在湘南幕下,掇拾诗稿,得百七十首,命工锓之,是嘉定间邵阳刊本也。每半葉八行,行十六字。字体瘦劲,古香古色,扑人眉宇。旧藏椒花吟舫,后有少河山人跋,笥河先生之子也。

附藏印“大兴朱氏竹君藏书印”、“朱筠之印”、“菽花吟舫”、“朱印锡庚”、“少河”、“葉名澧”、“润臣借读”、“同龢私印”。

宋刻残本《后村先生诗集大全》十一卷〔一函四册〕

宋刘克庄撰,华林刘帝与编集。《后村文集》有五十卷本,有六十卷本,天一范氏有《大全集》一百九十六卷,视墓志所称二百卷者仅缺四卷,当为最完之本。此本分类编集,原十五卷,又佚去自五至八四卷。据钱天树手跋,则《大全集》之一种也。明天籁阁项氏、国朝林吉人、季振宜、席玉照、黄荛圃、张芙川皆有藏印。第一册后有芙初女史绝句四首,外函签则常熟蒋伯生笔。芙初即芙川之室,故其所用印记曰“双芙阁”、又有桐城方若蘅题字。当时虞山闺媛多好翰墨,蒋氏刻《法苑珠林》,其后捐资姓氏一一可证也。

【乾隆甲寅长至后五日,王芑孙观。〔“芑孙”〕

后村先生分类诗集,各家书目俱未之载。是本原为项子京天籁阁故物,后为延令季氏所藏,即沧苇书目所载宋刊《刘后村集》二本是也。林吉人、席玉照俱有印记。今由百宋一廛归小琅嬛清祕,聚散无常,抚卷慨然,记之以诗:一襟哀郢泪辛酸,诗思分明乐去官。无人可论南园事,留得丹心与后看。词华哲匠蒙天奖,敕语珠玑冠简端。编集独开分类格,古香犹是宋雕刊。墨林万卷劫灰飞,古本流传此绝希。八十诗翁高格调,伊川击壤想依稀。泼茗熏香绣懒拈,芸编珍重展瑶签。好花明月原无主,自取猩红小印钤。道光戊子二月花朝,琴川女士姚畹真芙初氏题跋,时年二十六岁。清寒凄雨,病榻淹缠,腕弱字劣,不计工拙也,无虚佳日而已。〔“姚氏畹真”、“芙初女史”〕

道光庚寅上巳,桐城女士方若蘅叔芷氏假读於镜清阁,时盆梅尚未全落,静对古编,觉幽香与墨香同耐人寻味也,烧烛漫志。〔“畹芳女士”〕

宋刊《刘后村分类大全集》诗十五卷,虽有缺卷缺页,而古香可爱,世所罕见。复有项子京、季沧苇、林吉人、席玉照诸藏书家印记。黄荛圃装背於残损之馀,今芙川张君得而珍弆之。予按后村墓志,言著前、后、续、新四集二百卷。《隐居通议》谓后村卒后,其家荟萃其生平所著、别刊少本,为《大全集》。所谓别刊少本,此书当亦在中,《大全》则先有其名也。后村诗步趋诚斋、放翁,年八十冥搜不倦,但才力未逮耳。《和居厚弟寿》诗云:“符辈安能剗且编,可怜辛苦事雕镌。”《赠钱道人》云:“一般难晓处,装背贵人诗。”兹乃即其所刊书装背,於五百年之后而我辈犹得披吟,后村有知,不当发大噱於九泉下邪?时在道光十年七月七日,跋於南郊之拜诗阁,单学傅。〔“单学傅印”、“海虞老秀才”〕

道光乙未七月中浣六日,合江陶廷杰观,三复。〔“臣印廷杰”、“莲生”〕

道光戊子新正,张君芙川招集小琅嬛福地。酒后出所藏宋本后村分类诗见眎,摩挲古泽,不能自休。惟行间已有朱墨涂点处,意甚惜之。及观第三卷,改“敕诏”为“敕设”,乃知阅者固是有学之人,转惜其於全书鱼豕未尽勘正也,好古者诚当相赏於骊黄以外哉。充有邵渊耀记。〔“渊耀”、“寿乐堂印”〕

道光癸巳端阳前一日,钱天树拜读。〔“仲嘉”〕

此係《大全集》中一种,月霄从四明范氏所钞,《大全集》与此微有不同,岂宋时已有两本邪?虽略有阙葉,真不易得之秘笈也。芙川先生从琴川邮寄,因得拜观,以志眼福。天树又记。〔“天树印信”〕

后村集文胜於诗,然诗亦有新隽不可到处,在读者分别求之耳。世所传本多六十卷,张月霄从天一阁钞得一百九十六卷,为《后村大全集》。此集当是全集中分类录出,仅十五卷,而五、六、七、八卷已阙,第十五卷亦未全。然古香溢於楮墨,零玑碎璧,弥足珍也。心青居士孙原湘记。〔“孙印原湘”、“心青”〕

香瓣西山忆盛年,独葠汤液苦熬煎。南园一记应同憾,八十诗人老更颠。心青记后又题。

后村集五十卷,为林秀发编次者,予向曾蓄。其馀旧钞皆如是,虽讲习堂钞本亦不外是,知五十卷之传世久矣。惟予访书华阳桥顾氏,乃见有六十卷本,与五十卷有双夹线、单夹钱之别,即如诗话、诗馀并不在现有刊本叙次,盖后人得宋刻残零版片,任意排比,故六十卷中记叙等类往往羡於五十卷本,知后人就仅存者编卷,彼此有不同也。予曾据此以补五十卷,而其书今存艺芸书屋,其华阳本予介归禾中金辔庭玩华居,今主人不在,此书之存亡亦未可定。近日常熟张月霄《爱日精庐藏书志》有《后村大全集》一百九十六卷钞本,从天一阁旧钞本影写,是世间希有之本。係钱塘何梦华为阮宫保访求遗书,备《四库》所用,故搜罗及此,而为月霄录其副也。此残宋精椠可云未见书。标题“后村先生诗集大全”,共十五卷,为华林刘帝与编集并分类,而每类又分体,虽目录与本书皆有残阙,然自五、六、七、八卷外,其卷一至卷十五犹可略见一斑,诚奇书也。弃置箧中久矣,兹倩老友胡茂塘手装治之,居然断珪残璧,古香袭人。他日《皕赋》之成,亦可分一席也欤。卷首有残序一葉,似出御製。图书花押,古色斒斓,字迹亦属真本临摹。以予所见《江湖小集》序跋等出於名人真迹者,无不神采飞动,观此益徵宋刻之可宝。后人嗜古,动欲求全,予敢问之开蒙读《大学》,亦知有亡篇乎?何不害为万古经书也!书此唤醒其梦梦。道光乙酉立秋荷华生日,宋廛一翁识。】

附藏印“宋刊奇书”、〔方印甚古。〕“百忍垂型”、“鹫峰”、“项子京氏家藏”、“项子京鉴定”、“项氏家藏”、“墨林秘玩”、“项墨林父秘笈之印”、“项元汴印”、“子京氏”、“真宋刊”、“振宜珍藏”、“振宜”、“沧苇”、“林佶”、“鹿原”、“席氏玉照”、“子嘉”、“天树印信”、“芑孙”、“荛翁”、“黄丕烈印”、“虞山张蓉镜鉴定宋刻善本”、“虞山张蓉镜鉴藏”、“蓉镜”、“双清”、“小琅嬛福地”、“小琅嬛福地张氏藏”、“琴川张氏”、“芙初”、“双芙阁”、“芙初女史姚畹真印”、“一种心勤是读书”、“方氏若蘅曾观”、“畹芳女史”、“勤襄公五女”、“田居放叟曾观”、“陈銮”、“芝楣曾观”、“佛桑仙馆”。

影宋钞《棠湖宫词》不分卷〔一册〕

汲古阁影宋钞本,后有木图记云“临安府棚北大街陈宅书籍铺印行”,所谓书棚本也。按荛翁跋云:“何梦华示余毛氏宋本,板心第曰‘棠湖一’、‘棠湖二’,不标‘宫词’,疑宋刻全集中一种。”此板心添入“宫词”字,非其旧矣。考倦翁《玉楮集》八卷,绛云楼、述古堂皆著录。此本前有小序云:“比因棠湖纶钓之暇,成一百首,以示黍离宗周之未忘。”则“棠湖”二字专为宫词而设甚明,非全集之一也。《汲古秘本书目》有宋板岳倦翁《宫词》,与《石屏词》、许棐《梅屋词》合为一函,当即荛翁所见本。

附藏印“毛晋之印”、“毛氏子晋”、“士礼居藏”、“平江黄氏图书”。

明刻《剡源集》〔四册〕

《剡源集》明有二本,一洪武初刻二十八卷,一万曆间戴洵刻三十卷。何义门又见一旧钞本四卷,文六十五篇,是为最初之本。此本诗六卷,係椠本,纸墨不古,当在明中葉以后;文二册,係钞本,不分卷,内有朱笔校字,其《逊斋铭》、《兰石赞》、《万秀才入道疏》、《孙叔和墓志铭》及《讲义》五首,朱笔识其下云“集内无”、则必与通行本异矣。惜无序目,钞本刻本,是一是二,或全或缺,皆不得而知之矣。旧为查映山太史藏书。

附藏印“程万”、“葉氏藏书”、“竹南藏书”、“听雨楼查氏有圻珍赏图书”、“龙山查氏珍藏书帖印记”、“赐砚堂图书记”、“查映山太史藏书”。

元刻《赵松雪文集》十二卷《外集》一卷〔一函二册〕

元赵孟頫撰。集十卷,附行状谥文一卷,目录一卷,合十二卷。后至元己卯花谿沈璜校刊外集,何贞立序亦题后至元己卯,则同时刻也。按璜跋云:“松雪翁平生所为诗文未镂板,今从公子仲穆假全集,与友原诚郑君校正锓梓。”则赵集当以此为第一祖本。字体圆劲,亦仿松雪翁。述古钱氏所收即此本、而《敏求记》云乙丑中秋购得松雪翁《尚书集注序》真迹,此不收,知公之诗文遗佚者多矣。今按书序,此刻在第六卷中,则钱氏考之殆未审邪?抑其所见书序为别一篇邪?

附藏印“司马氏”、“卫印尹东”、“卫印洪伦”、“卫”、“宝古堂”、“董氏体仁”、“句曲山樵”、“蒲汀”、“孙印承泽”。

元刻《楚国文宪公雪楼程先生文集》三十卷〔十六册〕

元程钜夫撰。旧为四十五卷,子大本辑录,门人揭徯斯校正。其孙世京重编为三十卷,即此本也。前有年谱一卷,亦世京编。附录一卷,则行状碑铭之属也。明文休承手跋曰:“嘉靖庚申五月,向秦汝立处携归。留几上月馀,草草传钞副册还瓻,感志。汝立博雅好古,留心古书,必能宝此也。八月廿三日,茂苑文嘉识。”休承在明中葉而即诧为奇秘,则其书洵可宝矣。又有倪鸿宝藏印。国朝虚舟王氏、五研袁氏、芙川张氏皆经收藏。黄荛圃亦有题字。册首篆书十三字,曰“元初椠雪楼先生诗文集三十卷”,陈莲史笔也。莲史又以隶书跋其后云:“洪武间亦有刊本,是则元时初刊。”窃谓不然。此书常熟瞿氏、归安陆氏皆藏明刻本,有彭从吉序,云:“程文宪公集三十卷,癸卯岁刻於建阳市,仅成前十卷,其后廿卷未刻。”又有曾孙溍跋云:“后二十卷,写而未刻。洪武辛未,刻於朱氏之肆。”以此证之,则元时所刻仅前十卷,第十一卷以后皆明时续刻也。前人所谓元刻、明刻,实即一本。莲史谓有二刻,误矣。陆氏著录一明刻本,一影元钞本。而所谓影元本者,仍有明洪武中诸序,矛盾极矣。

附藏印“王謩”、“鸿宝”、“元璐”、“嵇璜曾观”、“王澍”、“翁印方纲”、“覃谿”、“荛圃”、“蓉镜”、“芙川鉴定”、“曾在张蓉镜家”、“芙川张蓉镜心赏”、“虞山张蓉镜鉴藏”、“汪士钟字春霆号朗园书画印”、“涂水乔氏鹤侪藏书印”。

明刻《道园学古录》五十卷〔十册〕

自卷一至二十为在朝稿,卷二十一至二十六为应制稿,卷二十七至四十四为归田稿,后六卷为方外稿,与《四库》著录合。明人覆元本也。

附藏印“海琛”、“支郎琛志”。

元刻《黄文献公集》二十三卷〔八册〕

元黄溍撰。卷一至三曰初稿;卷四至十曰续稿上,题临川危素编;卷十一至十六曰续稿中,题门人王禕编;卷十七至二十三曰续稿下,题门人宋濂、傅藻同编。文献殁后五年,金华县令胡惟信所刻。据濂序二十五卷,而集止二十三卷,目同,盖“五”字误耳。文献集元时有二本,一即此刻,一名《金华黄先生文集》,文献在时贡师泰刻於三山学官,即钱晓徵跋所谓三十三卷本也。前有“明善堂览书画印记”、“安乐堂藏书记”。

明刻《萨天锡诗集》

萨雁门集,元刊八卷。汲古阁刻三卷,附集外诗一卷,即《四库》著录本也。此本分体不分卷。按《绛云楼书目》有萨天锡前后集、《雁门集》。所谓《雁门集》者,当即八卷本。前后集即此本也。此本板心标前一讫前五十一,是为前集。前集之后又自一起至八十五,空白不标“后”字,当为后集。明成化二十一年,兖州知府赵兰刻之。弘治十六年,东昌知府李举再刻。此弘治本也。前有刘子锺、赵兰、李举三序。

附藏印“葉斋”、“何石友家藏图书”。

明刻《存复斋集》十卷《附录》一卷〔一函八册〕

元朱德润撰,曾孙夏重编,项楛怱校刊。后有顺治丙申蒋玢手跋。玢字絅臣,亦吾郡人。又刘燕庭方伯题云:“嘉庆庚辰腊日,得此本於都门隆福寺三槐堂书肆。首葉有师竹斋印记。师竹斋,李墨庄藏书处也。东武刘喜海志。”筒首“成化十一年项楛怱刊本”九字亦燕庭所书。

【元人朱泽民,常熟人,善画,著文集十卷,每以画事掩其长。延祐初,荐为提举教授,挂冠归,年七十二卒。初,泽民祖秘书卜葬地,祖母梦一衣冠伟丈夫,告云:“勿夺吾宅,吾且为夫人孙。”明日掘地,得小石碑,刻曰“太守陆绩之墓”,傍刻云“此石烂,人来换”。石果断。秘书随掩之而更卜焉。夫人又梦伟丈夫来谢云:“吾真得为夫人孙矣。”是夜泽民生焉。泽民子吉徙居昆山,国朝为给事中,高皇帝旌其直言。玄孙文成化甲辰进士,监察御史。文子希周弘治丙辰状元,后身事见虞伯生跋。子孙科第见《李文正续集》。顺治丙申春王灯夜,蒋玢识。】

附藏印“絅臣珍藏图书”、“蒋玢”、“师竹斋图书”、“喜海”、“吉甫”、“嘉荫簃藏书印”。

元刻《潜溪集》十卷《附录》二卷〔一函二册〕

宋濂撰。前有陈旅序,后有王禕序。濂集《四库》著录者三十六卷。明正德刻本,曰《銮坡集》、曰《翰苑集》、曰《芝园集》、曰《朝京稿》,合七十四卷。天顺刊本,二十六卷,题《宋学士先生全集》。又一本十八卷,题《潜溪集》,亦天顺刻。此本十卷,附录二卷。附录之后有至正丙申门人郑涣跋,谓兄仲舒所编定,而涣又益之者也。仲舒昆弟即世所称义门郑氏家,有《麟溪集》者是也。标目前第一行题曰“潜溪前集”,首篇国朝名臣序颂,自忠武王木华黎至刘文靖公因,凡二十二人。称元曰“皇元”,提行顶格,盖犹耒入明时所刊。《潜溪集》莫先於此,亦莫可宝贵於此矣。明内阁遗书,外函如一封书式,不用摺叠,文渊旧装也。

明刻《潜溪集》十八卷《附录》一卷〔八册〕

题弋阳黄溥选编。按附录中有溥祭文,题景泰七年三月,是年丙子。明年丁丑,英宗复辟,改元天顺,是亦天顺间刊本也。前有陈旅、王禕、欧阳玄三序。

钞本《说学斋稿》〔二册〕

《危太仆集》五十卷,见焦氏《经籍志》。此本不分卷,前一册后有归震川跋,云:“前三十年从吴纯甫借观,今问其家,已半轶矣。命童子录而存之。”后一册有葉文庄孙恭焕跋,云:“嘉靖辛酉,震川师从予觅太仆文不得,自隆庆丁卯后乃获此卷,实先文庄钞存。师已仙去,不获见,可感也。”以此二跋证之,震川初见全帙,及传录时已失其半。其跋作於嘉靖三十八年,下距辛酉实二年耳。既假录之,又搜访之,太仆之於是集可谓勤矣。又云纸尾暗记所作年岁,此本前帙甲子注於每篇之下,而后一册不然,则是前半从吴纯甫本出,而后半足以葉本也。旧藏文瑞楼金氏、知不足斋鲍氏。

【《危太仆集》二册,去年客吴郡得之金星轺家,丽煌三兄见而爱之。今年三月,丽煌有聊城之游,无以为赆,因举此书及宋纸旧钞高注《国策》一部为赠。二书俱不易得,舟中客邸宜加意保护,勿为虫鼠风雨所壤。俟明年携归,更从君借观,展卷定为之欣然也。乾隆丙子三月廿二日,棘人鲍廷博识。】

附藏印“结社溪山”、“文瑞楼”、“金星轺藏书记”。

明刻《苏平仲文集》十六卷〔八册〕

明苏伯衡撰。刘基、宋濂序。后有处州推官黎谅跋云:“林公与直编类镂板郡庠,传世既久,朽失过半,谅命郡人葉景森缮写寿梓,壬戌秋八月成书。”壬戌,正统七年也。平仲与宋濂同郡。濂推服其文,郑氏《麟溪集》所载如《师俭训》、《郑仲河传》、《贞孝处士画像赞》、《书郑叔恭字解后》,皆平仲作。此集惟有《师俭训》一首,则知其文散佚者多矣。然集中如《郑氏三老图赞》、《郑叔文字序跋》、《黄侍讲送郑仲舒序》亦为义门掌故,而《麟溪》遗之,则又可以补其阙也。有璜川吴氏收藏印。

旧钞本《王常宗集》四卷《补遗》一卷《续补遗》一卷〔一册〕

明王彝撰。彝嘉定人,洪武初预修《元史》,自号妫蜼子。其集四卷,补遗一卷,皆都穆编,嘉定刘子珍刻。此即从刻本传钞也。前有穆序,后有浦杲及子珍跋。续补遗文三首,诗三首,则陆嘉颖得自项药师家。旧为张芙川藏书。册首题云:“此本用笔古雅,极似钱求赤先生所书。细审装治,为述古堂故物,遂以重值购得,亦别集中罕见之秘册也。嘉庆乙卯中秋后十日,虞阳张蓉镜识。”

附藏印“蓉镜”、“虞山张氏”、“小琅嬛福地秘笈”、“曾在张蓉镜处”、“鹤侪”。

明刻《缶鸣集》十二卷〔一函四册〕

明高启撰,周立公礼编,青丘之妻侄也。旧为虞山张芙川藏书。黄琴六跋云:“明永乐元年,周立所刻,正统末毁於火,甫里周仲英重刻,吴文定为之序,即此本是也。吴序失,惟存谢徽一序。”按徽序云季迪之诗有《吹台集》、《缶鸣集》、《江馆集》、《凤台集》,今取诸诗删改,为之总题曰《缶鸣集》。诗九百首,皆其精选。是此编为青丘子手定本。今所行《大全集》,景泰中徐庸编刻。诗虽倍之,非其旧矣。明竺坞文氏,国朝蒋文肃、汪东山、冯二痴、曹彬侯、赵秋谷皆有收藏鉴定印。其“臣伊”一印,则文肃公尊人也。其首册附装琴六与芙川书,乞借皇山人手钞《续谈助》,其书后归士礼居,今藏虞山瞿氏,完好无恙。据《士礼居题跋》,谢徽序外尚有胡、王二序,又有公礼后序,今皆脱之。

附藏印“文休承氏”、“臣班”、“二痴”、“谯国”、“曹炎”、“彬侯”、“太史氏”、“古缙云氏”、“甲戌进士”、“秋谷赵执信氏”、“汪绎别子东山”、“庚辰状元”、“嵇璜曾观”、“琴六借观”、“蓉镜”、“芙川”、“萝藦亭长”、“清河伯子”、“小琅嬛福地”、“小琅嬛福地秘笈”、“小琅嬛清秘张氏收藏”、“张蓉镜”、“蓉镜珍藏”、“方氏若蘅曾观”、“陈銮曾观”、“芝楣借观”、“乔印松年”、“鹤侪”。

明刻《龙谿陈先生文集》五卷〔二册〕

明陈暀子晦撰。《四库》不著录。后有郑雍序。子晦闽之龙溪人,年十六即领乡贡,后为教官。初任建昌南城,后调常州,升国子学正,卒於官,年四十有一。其文多在常州时作,谈毗陵典实者,颇有资於考证也。旧藏虞山张氏。后有陈莲史跋云:“道光乙巳三月,向芙川兄借读,并传写一部珍藏。”张冰圆题其首云:“此为瞿忠宣、金元功藏书,《文瑞楼书目》所载也。虽是明初人别集,传本绝少。己酉九月,孙镇军云鸿见之,因是龙溪文献,欲以善价求之,未许也。咸丰壬子冬月。”

附藏印“瞿印式耜”、“知白氏”、“金元功藏书记”、“张氏图籍”、“张金吾藏”、“得者须爱护”、“虞山张氏”、“曾在张蓉镜家”、“在处有神物护持”、“清河伯子”、“芙川张蓉镜心赏”、“味经”、“顾莼”、“松年”、“鹤侪”。

明刻《于肃愍集》八卷《附录》一卷〔四册〕

明于谦撰。成化元年,谦子上疏讼冤,得祭墓立祠。弘治初,又上疏请谥,予谥肃愍,其后改谥忠肃。此本嘉靖丁亥刻,题《于肃愍集》,犹未改谥前刊本也。前有河南山西道监察御史简霄序。板心有“大梁书院刻”五字,附录递有增益,与目不符。《四库》著录者已改谥本,除奏议十卷、附录一卷,仅存诗文各一卷,非其全帙矣。

附藏印“长白敷槎氏堇斋昌龄图书印”。

日本刻《徂徕集》〔二十册〕

日本物茂卿著。东方言朴学者,自茂卿始。其人在正德享保间,我朝雍正时也。《七经孟子考文序》即其所作。论文直追秦汉,韩柳以下皆遭掊击,亦人杰矣哉。然独倾心於明之王、李,则不可解也。文七卷,诗二十三卷,合三十卷。补遗诗十九首。序之者,滕忠统,亦彼国人也。

高丽活字本《桂苑笔耕》三十卷〔四册〕

崔致远撰。致远新罗人,唐末入中国,举进士第,为高骈掌书记。东方之有文章自致远始。此本丰山洪奭周以家藏本,属湖南观察使徐有榘用活宇排印。

高丽活字本《兰溪遗稿》一卷〔一册〕

高丽朴堧撰。堧初名然,字坦夫,明洪武十一年生,永乐辛卯登同进士第,仕至艺文馆大提学。精於钟律,与高丽庄宪王同定雅乐。集中有疏三十九篇,皆论乐之作也。前有金祖淳序,后有金鲁敬跋。洪启禧谥状称为“海东一夔”云。

《石洲集》残本六卷〔二册〕

高丽权韠著。首二卷佚,卷三五言律,卷四七言律,卷五排律,卷六、卷七绝句,卷八杂体。不题姓氏,惟每册首行有墨笔书“永嘉后人权韠汝章甫著”,凡十字,亦不知谁所记也。考权为高丽士族,明成祖贤妃权氏即高丽人,其父永均曾受封为光禄卿。旧为乌程张秋水藏书。

【此前明高丽人权韠所著,为朱竹垞《明诗综》、厉樊榭《明诗纪事》所不载。余於嘉庆丁卯七月买於扬州新城之南柳巷,虽缺首二卷,可宝也。暇日或取《明史》考之,其事实当有可证。乌程张鉴识。

余向见严九能所藏《七经孟子考文》,系日本国装订原册,其纸色面葉丝线约略如是,非中土所能也。道光甲辰春日,贞疾居士鉴重展识,时年七十有七。】

高丽刻《海居斋集》三卷〔一册〕

题“丰山洪显周世叔”。前有伯、仲两序,即奭周、吉周也。诗分四编,前编为东嘉十景诗,附诗四十首,父母两兄和作也。其后三卷,则皆显周诗矣。显周尚朝鲜王女,封永明尉。

《竹西诗集》一卷

朝鲜女子朴氏撰。咸丰辛亥,徐惇辅序有云“不育早逝”,则其人在道光间矣。诗虽不工,然海东闺阁从未有以诗名者,则不得不以希见珍也。

《贡草园集》一卷〔一册〕

安南王子绵 撰。仓山先生删定,弟绵 仲藏、绵 仲悟、绵寴仲玉校刊。前有《新安郡公诗》五首,绵 作,皆有绵审序。据《张广溪集》绵审撰序,其印文曰“仓山”,则仓山先生即绵审也。绵 字仲贮,封广泽郡公,王之四十七子。考绵 诗序云:“苍舒竟天,犹未满乎立年。”绵 诗序云:“管辂伤心,有才无寿。”则两人皆不永年矣。案《说文》寴,玉也。《广雅》贝居,贮也,或作 。《字书》,息井切,悟也。名寴者字玉,名 者字贮,名 者字悟,皆合古义。孰谓越裳氏无人哉?

《张广溪学文馀集》四卷〔一册〕

安南张登桂撰,亦绵审所编辑也。质直似《击壤集》,其《读越史应制》一首,述越世系极为详尽。其自序有云:“南北圻两次衔命,偶有题咏,从者钞写。”北圻在谅山南,自法越交讧,王师出援,畺臣偾事,遂沦戎索,兵连祸结,至今不解,读此为之三叹。

明刻《古文苑》二十一卷〔二函十册〕

宋章樵注。此书常熟瞿氏有宋本。扬雄《蜀都赋》“迎春送冬”,明刻“冬”作“腊”。《孙叔敖碑》“野无螟贰”,注“贰”即“螟釭贰”。按《尔雅》“食苗心螟”,““食葉蟘贰”,“釭贰”为“贷蟘”之误。明刻作“甙釭甙”尤谬。此本“冬”字正作“腊”,“贰釭贰”字正作“甙釭甙”,其为明刻无疑。宋本遇讳皆缺笔,此亦不阙。惟字裏行间尚有古意,当是明初覆本。余别见一明刻,则字画方整,与今本相伯仲矣。

附藏印“古歙鲍氏觉生藏书印”、“清誉堂”。

宋刻残本《文苑英华纂要》六十一卷《辨证》八卷〔四函十五册〕

《纂要》高似孙编,《辨证》彭叔夏撰。二人皆闻绪论於周益公,因成此书。《绛云楼书目》竟题周必大撰,误也。《纂要》八十四卷,此存卷一至六十一。《辨证》十卷,此存卷一至八。每半葉十行,行十七字。据高似孙《纂要》自序,为“冶使史公刊”。则《辨证》亦史所刻也。高序作於嘉定十六年,而有嘉泰四年叔夏自序,则是《辨证》先刻,而《纂要》继刊也。张氏爱日精庐藏《纂要》有延祐甲寅赵彣序,因目为元刻本,其实书中避宋讳甚严。《辨证》卷首犹题“皇宋彭叔夏”、必韭元刻。赵序后所增耳。黄荛圃所见艺芸本祇有赵序而无高序,遂并不知《纂要》撰人。考《传是楼目》而后知之。虽以江郑堂之博闻,亦未能详也。艺芸本断烂,此本笔墨精劲,神采奕奕,犹是宋刻初印。明会通馆排字合印本脱误甚多,远逊原刻矣。《纂要》目后有“表章经史之宝”,及“徽国经史之章”,当是明内府物也。两书又皆有“练川黄豫卿志”朱记。

附藏印“朱复庐鉴赏章”、“结一庐藏书印”。

北宋刻残本《王荆公唐百家诗选》九卷〔五册〕

元符戊寅刊板。前有章安杨蟠序。“眩”、“殷”、“匡”、“恒”、“敬”、“惊”、“警”、“贞”、“徵”、“树”等字缺笔。每半葉十行,行十八字。字体仿欧阳信本,写椠精美,真北宋原刻也。惜自十卷以后皆佚。旧为郡中黄氏藏书,后入艺芸书舍。

附藏印“百宋一廛”、“黄印丕烈”、“荛圃”、“汪印士钟”、“阆源真赏”。

宋刻残本《万宝诗山》二卷〔二册〕

莫子偲《经眼录》载是书三十八卷,书林葉氏广勤堂刊。每葉三十行,行二十三字。板广五寸许,高三寸半。此本行款一一相合,惟存三十一、三十二两卷,为木门之松柏类、竹类、筍类、松竹类、枫类、梧桐类、槐类、榆粉类、杨柳类、柳絮类、木类、草木类、杂木类、茱萸类、葉类,分门庞杂,宋人之兔园册也。怡府旧藏。卷端有“怡亲王宝”。郘亭所见则田耕堂藏书也。

元刻《国朝文类》七十卷〔四十六册〕

苏天爵编。此书元时有二本,一翠岩精舍刻,密行小字;一西湖书院刻,即此本也。每葉二十行,行十九字,惜缺四十三至四十五三卷。前有至正二年二月江浙儒学提举移文,详载刊书本末。其略谓至正二年,礼部咨中书省移咨江浙行省,委本司副提举陈登仕校勘监雕。至元四年,西湖书院点视,内有补嵌,委本院山长方员、儒士葉森校修。至正元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本司提举王奉政在大都苏参议家获见元编,校正所刊,第四十一卷内缺下半卷。又於目录及各卷内校正一百三十馀字。前有王理、陈旅两序,后有太原王守诚跋。

元刻残本《皇元风雅》〔六册〕

元建阳蒋易师文编。原书三十卷,见《千顷堂书目》。又按《揅经室外集》云二十七卷八十五家,末三卷杂编,是并非一家为一卷。此本家自为编,总目既佚,不能得其旧第。惟存揭曼硕傒斯、揭希韦祐民、黄晋卿潜、吴正传师道、范德机椁、刘声之濩、柳道传贯、卢彦威亘、王继学士熙、黄子肃清老、薛宗海汉十一家,每家前有目录,间亦附以事实。每半葉十行,行十八字。板心题作者之字。雕印颇精。《绛云楼书目》作八卷,当是不全本也。又《四库》著录者为元傅习及孙存吾所编二十四卷。二书皆名《元风雅》,皆虞道园序,皆以刘因为第一,是以目录家往往致误。《皕宋楼藏书志》有傅孙本,作前集六卷,后集六卷,与《四库》本又不同。

附藏印“周印允元”、“葛印云薜”、“啸园”。

元刻《麟溪集》十二卷〔六册〕

元浦江郑氏九世同居,一时士大夫皆赠以诗文。至正中,其家长大和汇为一编,共十二卷,曰《麟溪集》,其所居之地名曰麟溪也。王炜为之序。明吴文定《送郑世静还浦江》诗:“三百馀年孝义门,一朝握手见诸孙。君家自有麟溪集,底用临歧索赠言。”文定在成化时,上距元末又百馀年,其世泽可谓长矣。元明之际,金华人士最盛,宋濂、王炜、黄溍、苏伯衡皆其郡人,是以文章特美。《四库》不著录,亦一奇书也。序后有木图记曰:“崇化余志安刊於勤有堂。”汲古毛氏、爱日张氏、艺芸汪氏皆经收藏。

附藏印“斧季”、“毛扆之印”、“汲古主人”、“曾在张月霄处”、“爱日精庐藏书”、“曾在汪阆源处”。

高丽刻《丰山世稿》六卷〔三册〕

高丽洪氏家集也。洪氏籍安东之丰山,其鼻祖之庆有子名侃,字平甫。侃八世孙履祥始大显世,为哲鲜望族。此诗卷一曰洪厓公文,侃所作也;曰文敬公文,即履祥也;曰秋峦公文,敬之子也。卷二曰文懿公文、曰贞简公文。卷三曰晦溪公文、睡隐公文。卷四曰靖惠公文、孝安公文。卷五曰文清公文、曰通德郎公文、曰赠赞成公文。卷六曰孝献公文、曰足睡公文。自文敬至足睡,凡九世。足睡三子,曰奭周,曰吉周,曰显周,此集即奭周所编。

元刻《朝野新声太平乐府》九卷〔一函四册〕

元澹斋杨朝英集。邓子晋序。前列作者姓氏八十一人,朝英亦在其列。按邓子晋序云:“酸斋贯公与澹斋游,曰‘我酸则子当澹’,遂以号之。”今考卷中有徐甜斋,是与二公鼎足而为三矣。旧为汲古藏书。第五卷以前钞补。每半葉十六行,行二十八字。巾箱密行小字本也。澹斋所辑又有《阳春白雪》,享帚馆秦氏刻之。

附藏印“元本”、“毛晋私印”、“子晋”、“毛扆之印”、“斧季”、“汲古主人”。 4gAxodsRkqnaPtqi/7a9yvjQjF0wFFnTh+tJyWrFDuw9CNMtYXHEdGTHo6788Rr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