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科第

唐末,进士不第,坎廪失职,如王仙芝辈倡乱;而敬翔、李振之徒,亦皆进士之不得志者。宋祖深鉴其故,广开科举之途。开宝二年三月壬寅朔,诏礼部阅贡士十五举以上,曾终场者,具名以闻,特恩各赐本科出身,此特奏之名所由始也。

景德二年三月丁巳,李迪等进士及第,赐特奏名五举以上,本科六十四人,《三传》十八人,同学究二十二人,《三礼》四十四人,年老授将作监主簿三十一人,特奏之名所由立也。祥符八年,又以人多而裁抑之。特奏名并赴殿试,是后循以为例,故终宋之世,其祸患皆起于夷狄;而中国士子,虽潦倒场屋,穷老尽气,无自弃于盗贼,如唐末之乱者,岂非宋祖之明虑远哉!

此录后列特奏名一人,殆犹存告朔饩羊之遗意欤!第五甲第九十名朱熹字元晦,小名沈郎,小字季延。王同轨记其详于《耳谭》中。余考宋朝《登科录》,唯此与“宝祐四年者”仅存,则知此录之传,盖以文公故而垂之久远耳。

高似孙《纬略》,裒录唐之科目,凡六十二科。晁氏《读书后志》:“《唐制举科目图》一卷,不题撰人。凡七十六科”。王应麟《困学纪闻》云:“唐制举之名,多至八十有六,故当时谓之科目。自王安石罢诸科,后之进士,有科而无目矣。”今所传《宝祐四年登科录》,宋末称为“文天祥榜进士”。盖制科以人为重也。明太祖洪武四年、十七年开科,十八年会试。循元旧例,作经疑试士,至二十一年始定三场之制。三百年来,灯窗小生,熟烂时艺,影掠论策,刺取荣名利禄。自通籍以还,未闻仕优则学之大夫,是又人以制科为重;而非制科以人为重也久矣。先正丘文庄公言:“士子有登名前列,不知史册名目,朝代先后,字书偏傍者,可不悯哉!可不叹哉!”大有为之君,作师于上,仿汉唐宋射策决科,诗赋取士之法,一洗制义陋习,重兴儒雅,岂非斯文之大幸欤! scQHPN2bl54Xwvj5/i2jnBy4ol06ZF+kyGf5qeojwvZg+V6Jy1HCJmZi6ZJH5Pp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