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唐尊老子为玄元皇帝,开元二十三年敕升于《史记·列传》之首,处伯夷上。予昔藏宋刻《史记》有四,而开元本亦其一焉。今此本乃集诸宋版共成一书,小大长短各种咸备。李沂公取丝桐之精者,杂缀为一琴,谓之“百衲’。予亦戏名此为《百衲本史记》,以发同人一笑焉。

《东都事略》宋刻仅见此本,先君最所宝爱。荣木堂牙签万轴,独阙此书,牧翁屡求不获,心颇嗛焉。先君家道中落,要索频烦,始终不忍捐弃。吾子孙其慎守之勿失。

温公修《通鉴》成,自言惟王胜之一读,他人读未终卷,已欠申思睡矣。当公世而云然。无怪乎后之謏闻小生,拾一芝麻纸,便侈谈今古也。

此为吾乡顾尘客先生所披阅。先生讳大章,字伯钦,与杨、左诸公同受阉祸,名在斗杓。当其入诏狱时,有芝生一茎六瓣,兆六君子之祥,虽天公亦为之告异。今观先生点定此书,自始至终,详整无一懈笔,心细如发,晏居不荀如此,允为王胜之后之一人矣。

吾家《通鉴》有大字宋本,复有宋人手披者半部。刻镂精工。乌丝外标题周遭殆遍,尚是宋时装潢,未经今人搀订者。然总不若此本之矜重。吾辈当盥頮庄拜而后读,如臧荣绪之于《五经》可耳。

陆文裕公刻蜀本《史通》,其补注、因习、曲笔、鉴识四篇,残脱疑误,不可复读,文裕题其篇末,而无从是正,举世罕觏全书,殊可惜也。此本于脱简处,一一补录完好,又经前辈勘对精允。凡标题行间者,皆另出手眼,览之真有头白汗青之感。

宋以来论史家,汗牛充栋.率多庞杂可议,以其不讨论之过也。冯定远曰:“苏于由论刘先生云‘用孔明非将也,据蜀非地也’。考《蜀志》孔明在先主时,未尝为将,至南征始自将耳。先主若不据蜀,则何地自容?此岂非不讨论之过乎”。

胡庭芳纂此书论议颇精允,绝非宋儒隅见者可比,一览令人于古今兴亡理乱,了然胸次。朱子称《稽古录》,其言如桑麻谷粟,曰“小儿读《六经》了,好令接续读去”。予于此书亦云然。但以昭烈继建安,一祖朱子《纲目》。予不敢谓温公正统为非,请俟百世之君子讨论可耳。

史而云“略”,不成乎其史矣。然古今理乱,兴废之由,荟撮于两卷中,幼学读之,颇可得其端绪,亦或童子“佩觿”之一助也。止称《十八史》者,概辽金于宋,殆与揭奚斯厘为三史。各统其所统之论,异乎所闻矣。

《通鉴博论》,圣祖命宁王权编辑。洪武二十九年九月十七日书成表进。下卷图格中,独于至正二十六年丙午,书廖永中沉韩林儿于瓜步,大明恶永忠之不义,后赐死。牧翁云:“此盖宁王奉圣祖意,特标此一段,以垂示千万世。不然,安敢以开国大事自立断案乎!”予谓沉于瓜步,记其地也。大明恶永忠之不义,痛绝之也。后赐死,明当时未蔽厥辜,而终以此正其罪也。此非宁王之书法,而圣祖之书法也。德庆一案,尽此二十一字中,又何他辞之说欤。

贤王奉藩多暇,惇诗说礼者有之,贯穿历代兴亡,提纲举要,较其良恶,千古了如指掌,盖未有如宁王者。元顺帝为合尊之子,牧翁取《余应诗》与《权衡大事记》疏通证明之。作《瀛国公事实》。而此直揭云:“为宋幼帝子、明宗养为己子”。又云:“初,明宗出猎回,遇大风雨,见寺中火光,往视之,乃宋幼帝生男,明宗取而育之,以为己子。及长,文宗忌之,贬高丽,迁静江”。臞仙之说庚申帝,正所谓大书特书不一书而己也。

《晋书》于小吏牛氏,讳而不没其实。当时修《元史》诸公,何以见不及此?牧翁《列朝诗集小序》中,详载臞仙著述,而独遗《史略》,且书瀛国公事,又不援引其言以实之,岂当时未获见此本欤。

李文子久仕于蜀,绎前闻,命郭允蹈辑成此书。起自奉取南郑,迄乎宋平孟昶。凡山川形势之险阻阨塞,悉著于篇,而附以西南夷本末终焉。方文子称其郡邑地土,标注详明。使考蜀事者不至混漫无稽,有特长焉。子观其论荆州,首吴尾蜀,若中分而与吴共之,则攻可以吴,而蜀不可以守。又论云长自江陵出襄阳,益德黄权,有一人为居守之计,庶可震撼中原,而无后顾之忧。云长既死,孔明亦未如之何矣。嗟嗟!“蜀之兴衰,系乎荆州之失。云长死,自时厥后,孔明虽鞠躬尽粹,而成败利钝悉听之于天。义山诗曰:“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与文子之论,适相符合。千载而下,合同一慨叹也。

今本《吴越备史》,武肃十九世孙德洪所刊。序称忠懿事,止于戊辰,因命门人马荩臣续第六卷为补遗。予暇日以家藏旧本校阅之,知其刻之非也。是书为范坰林禹所撰,称忠懿为今元帅吴越国王。自乾祐戊申至端拱戊子,纪王事,终始历然。新刻则于乾德四年后,序次紊乱,脱误孔多,翻以开宝二年后事为捕遗。他如王因衣锦城被寇,命同玄先生闾丘方远,建下元金箓醮于东府龙瑞宫。其夕大雪,惟醮坛上星斗灿然,一黑虎蹲宫门外,罢醮乃去。罗隐师事方远,执弟子礼甚恭,及迎释迦舍利,建浮图以供之,其制度皆出王之心匠,诸事皆失载。其字句纰缪处,又不知几何也。盖德洪当所见,乃零断残本,实非完书,以家王故事,急付剞劂,故未遑细心参考耳。

宋太尉德庆军节度使钱愐纂辑。愐为彭城王第三子,昭陵之甥,故记熙宁尚主,玉仙求嗣事独详。其称大父宝阁知台州回者,乃冀国公讳暄字载阳,以父荫累官驾部郎中,知抚州,移台州,进少府监,权盐铁副使时也。彭城王讳景臻字道邃,冀国第九子,建炎二年追封,故称先王。俗子以此为起居舍人彦远之笔,不知彦远乃忠逊之孙,翰林学士易之子,与彭城为再从叔侄,世次犁然,安得反有先王之称?岂非大谬乎!书此以订证之。

务观《南唐书》,详核有法,卷例俱遵《史》《汉》体。首行书“某记”,“某传”“卷第几”,而注《南唐书》于下。今流俗抄本竟称《南唐书·本纪卷第一》“卷二、三”,《列传》亦如之。开卷便见其谬,可一喟也。

是本后附《戚光音释》甚佳。光尝辑《金陵志》,搜访文献,大有考证,为当时所称许。藏书家鲜有知其氏名者矣。

记南唐君臣事迹颇详,其行文亦赡雅有致。

叟为山东人,不著名氏。清泰年中,避地江表,营钓矶以自隐。李氏亡国,追记南唐兴废事,得百二十余条,疏于此书。序云:“文惭子山之丽,兴哀则有之;才愧士衡之多,辨亡亦几矣”。读之颇为泫然。

孱守居士从吴岫本录于空居阁。赵清常本有云间夏庭芝至正辛丑跋语。吴郡朱良育与唐子畏借抄前五卷,又与柳大中借抄后五卷。其第七卷止存末后两叶,余则均之阙如也。贵与《经籍志》云五卷,不知所据何本耳。

华亭孙道明手抄本,录每事前列一题。流俗本通行削去,其间纰缪脱落,又不待言矣。

宇文懋昭于端平元年,表上所辑《大金国志》懋昭窃禄金朝,为淮西归正人,宋改授承事郎工部架阁。其所载《誓书》下,直书差康王出质,且详列北迁宗族等于献俘。可谓无礼于其君至矣。敢于表上其书,而端平君臣竟漫置不省,何也?

隆礼书法谨严,笔力详赡,洵有良史之风。具载两国《誓书》,及南北通使礼物。盖深有慨于海上之盟,使读者寻其意于言外耳。弃祖宗之宿好,结虎狼之新欢;自撤篱樊,孰当扦蔽,青城之祻,详其流毒,实有隐痛焉。存辽以障金,此则隆礼之志也。至夷契丹为国,不史而志之,其尊本朝也至矣。予特表而出之。

序文及首卷,乃陆孟凫先生手录。先生曩日视予为忘年小友,所居去予舍一牛鸣地。奇书转假,未尝三日不相见也。此为先生所赠,金浑源刘祁京叔著。京叔以布衣遨游士大夫间,文章惊暴一时,为遗山诸公所推挹。筑堂曰“归潜”,因以名其书。所记多金源逸事,后之修史者足征焉。周雪客黄俞邰《征刻书目》曰八卷,殆未见全书欤?

元之兴也,有国人族姓,服其勤劳,及定中土,有才臣硕辅,任其经画。赵郡苏天爵伯修辑名臣自鲁国至文正四十七人,采诸家墓表家传,及钜公文集汇而粹之,疏其人以舛系其事,勒成一书。昔涑水之编《通鉴》,先具丛目,继修长编,然后年经月纬,排纂记录,而全书始溃于成。苏君名此为《事略》,亦所谓先庇其史者欤。体例仿《文公言行录》、《杜大珪琬琰集》,今人读焉而不知之矣。

权衡,字以制,吉安人。编辑元顺帝三十六年事,笔之于书,曰《庚申帝史外闻见录》。所记瀛国公生男,明宗求之为子,事甚悉。其系帝于庚申者,盖以制之微词也。先君广觅是书,仅见之《眉公秘笈》中,脱落舛讹,十亡其五。予后得完本,缮写藏弃。惜先君之不及见,每检此书,即为泣下如雨。

晁氏《历代纪年》,始之以正统,次之以封建僣据,再次之以盗贼夷狄道里,而后以历代年号终焉。晁公讳公迈,字伯咎。纂辑此书,凡节目之大而关于体统者,可以概见。绍熙壬子,乐清包履常为之锓木以传。

录自汉武帝至元顺帝止。别录自王莽至明升止。又按云南自唐世为蒙氏所据,至元始郡县之。其间蒙、段二氏,虽互有兴灭,然诸夷若安南、日本、渤海等国,亦尝纪元,未有如云南之盛者。特备录之。

起自唐虞,至明隆庆元年。记载颇详。有以六字为年号者,如南诏隺拓王法之“贞明承智大同”;夏赵元昊之“天授礼法延祚”;夏李秉常之“天赐礼盛国庆”等类是也。

周威烈王元年丙辰,至明崇祯十七年甲申,共二千六十九年。概括于八叶之中,殊便检阅也。

嘉定四年九月十一日,徐天麟上进,李谌、戴溪为序。崇祯己巳闰月二日,先君校完题于后。是年八月,揆予初度。抚今追昔,为泫然者久之。

宝庆二年六月二十二日,徐天麟上进。叶时序云:“仲祥父子伯仲,俱刻意史学,各有书行于世”。仲祥天麟字也。

王溥撰。建隆二年二月奏御。明初人抄。绛云藏本勘过。

王溥纂。凡五代仪物章程,官名文法,因革损益之由,多可于此考见。

富春孙彦同广、杨侃职林而成是书。清常道人惜旧抄讹谬,借金陵焦太史本仇勘;而焦本亦多残缺,复赖此本是正之。清常又从书贾搜得宋椠本第七卷补订入。前辈好书之勤如此,惭予空蝗粱黍,展卷便欠申思睡。每睹清常手校书籍,未尝不汗下如浆也。

首卷冠以御制序,题政和心元三月一日,不知心元何谓。次九卷御笔指挥,次十卷御制冠礼。其二百二十卷,乃郑居中等所编,政和三年四月廿九日进呈者也。札子云:“悉禀训指,靡所建明”。殆有微意欤!目录六卷《文献通考》谓五卷者误。

首列太祖太宗即位仪,诸凡朝家大典,舆服制度礼文,莫不班班可考。嗟乎!杞宋无征,子之所叹,金源有人,勒成一代掌故。后之考文者,宜依仿编集,以诏来世。此书诸家目录俱不载,藏书家亦无有畜之者,尚是金人抄本,抚卷有诸夏之亡之慨。

国初祭享,一天地、二太庙、三社稷、四山川、五历代帝王、六孝陵、七孔庙、八五祀、九龙江坛、十真武宝公。此永乐正位南畿,犹未都燕时之仪注也。真武则出自成祖之独裁,宝公则犹是高皇之遗命。礼文秩然,乐章和雅,国初大儒,命笔简尽如此。

此是国初《常朝卤簿图》。按《三辅黄图》云:“天子出车驾次第谓之卤簿”。而唐制四品以上咸给卤簿。则卤簿者君臣皆得通称矣。宋王钦若为《卤簿记》;元曾巽申为《卤簿图》,今俱失传。《内阁书目》有《宋宣和卤簿图》九册全。天圣间,宋绶撰集,宣和蔡攸等重修,凡三十五卷。又有《大驾卤簿》一册、《中宫卤簿》一册,俱画本。内府之珍,人间罕睹,更不知图绘为何等也。

第一卷详列表奏公文,私书家书之式;余九卷备述冠昏丧祭之仪,《前序》云:“是书为经世之防范,礼法之大端。士大夫家采摭行之,于名教岂曰小补哉”。温公尚有《家范》十卷,与此并藏诸书塾可耳。

郑氏世居浦江县东二十五里,乡名咸德,里曰仁义。其远祖冲素处士绮,自宋建炎初同居,至元末已十世,历二百六十余年,守诗书礼乐之教弗坠。是编则其六世孙太和录《家范》五十八则,七世孙铉补续一百余则,八世孙涛又因时损益之。总一百六十八则,勒成一书,以训子弟。君子于此有感焉,圣经修身齐家之道,终古无能行之如此其久者;而郑氏子孙世守勿替,迄今循览斯编,虽百世而下,得不为之兴起乎。

魏公得秘阁所有:御史郑正则《祠享仪》,御史孟诜《家祭礼》、殿中御史范正传《寝堂时享仪》、汝南周元阳《祭录》、京兆武功尉贾氏《家荐仪》、金吾卫仓曹参军徐润《家祭仪》、检校散骑常侍孙日用《仲享仪》,凡七家。采旧说之可行,酌时俗之难废者,以人情断之,成十三篇。名参用《古今家祭礼》。而鲁斋门人王仁.颇致疑于《祭仪》一节,男女拜位,东西相向;与他书为少异,意公必有所据耳。

《略说》云:“班、周时人;妻云氏,居江西隆兴府,地名市纵。予观其规矩绳尺,诚千古良工之范围。然此等书,皆后人伪作,非真出于班也。

《营造法式》三十四卷、《目录·看详》二卷。牧翁得之天水长公,图样界画,最为难事。己丑春,予以四十千从牧翁购归。牧翁又藏梁溪故家镂本,庚寅冬,不戒于火,缥囊缃帙,尽为六丁取去,独此本流传人间,真希世之宝也。诚字明仲,所著书有《续山海经十卷》、《古篆说女十卷》、《续同姓名录二卷》、《琵琶录三卷》、《马经三卷》、《六博经二卷》今俱失传。附识此,以示藏书家互搜讨之。

《刑统赋》藏本有二:一是延祐丙辰刻本,东原郄氏韵释,赵孟頫序,后有李方中《韵释刑统续赋》;一是至正壬辰抄本,邹人孟奎解,沈维时序。 9wJ0Bb3CpE53daFwzM7k4d+wZzL/cWILHNbpLbMZIi4Glj0H0atA/c5FSeZCGCf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