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隋城阙古迹

隋都城即今河南府路。东去汉、魏所都之成周四十里,西去王城五里,炀帝始迁焉。

〔以下自隋通叙至宋。〕

罗郭城。

〔唐武后号神都城,亦曰金城。天宝二年,筑神都罗城。按韦述《记》曰东面十五里二百一十步,南面十五里七十步,西面十二里一百二十步,北面七里二十步,周回六十九里二百一十步。〕

大业元年筑。唐长寿二年,命李昭德增筑。唐末兵乱,摧圮殆尽。周世宗显德元年,命留守武行德葺之,然甚卑陋。至宋景祐元年,王曾判府事,复奏加筑。于是城雉仅完。南面三门:正南曰定鼎门,

〔南通伊阙,北对端门。隋曰建国。唐武德四年,平王世充改。〕

东曰长夏门,

〔在定鼎门东五里。〕

西曰厚载门。

〔在定鼎门西二里,隋曰白虎门。唐初避庙讳改。〕

东面三门:北曰上东门,

〔西对东城之宣仁门。隋曰上春,唐初改。〕

中曰罗门,

〔无榜。当取罗郭之义名。〕

南曰建春门。

〔隋曰建阳,唐初改。按韦述《记》:中曰建春,南曰永通。周广顺中犹存。疑宋初废塞而开罗门。〕

北面二门:东曰接喜门,

〔隋曰喜宁,唐初改。〕

西曰徽安门。宫城曰紫微城,

〔其城象紫微宫,因以名。〕

在都城之西北隅。

〔卫尉卿刘权、秘书丞韦万顷监筑宫城,兵夫七十万人。城周匝两重,延袤三十余里,高三十七尺,六十日成。共内诸殿及墙院,又役十余万人。直东都土工监,当役八十余万人。其木工、瓦工、金工、石工,又十余万人。〕

南面四门:正门曰则天门,

〔门有两重观:上曰紫微观。左右连阙,阙高一百二十尺。南去端门五百步。王世充僭位,改顺天门。〕

东曰兴教门,

〔去则天门二百步。留守居于门外。东城屈向北,有门东启,曰永康门。〕

又东曰泰和门,

〔去兴教门二百步,并重观。门内左、右藏库。左藏屋六重,重二十五间,总一百五十间。右藏屋两重,总四十间。〕

西曰光政门。

〔去则天门二百步。门西城屈向北,有门西启,曰隆庆门。〕

东面一门:曰重光门。

〔内即东宫。〕

西面一门:曰宝城门。

〔门上曰飞云观。〕

北面一门:曰玄武门。

〔南对则天门。〕

玄武门北,曰曜仪门。

〔号曜仪城。〕

其北曰圆壁门。

〔号圆壁城。〕

门之西曰方诸门。

〔在宝城门西街之北三里。〕

则天门北曰永泰门。

〔相去四十五步。王世充改曰建明门。〕

东西横门曰东华门,曰西华门。永泰门北曰乾阳门。

〔相去四十步。并重楼,东、西轩廊周匝。〕

正殿曰乾阳殿。

〔去乾阳门一百二十步。殿三十间,二十九架,阔九丈,从地至鸱尾二百七十尺。有三阶轩,其柱大二十四围。南轩垂以朱丝网络,王世充改曰福光殿。庭东、西有钟鼓重楼。漏刻在楼下。左右各有大井,井面阔二十尺。〕

隋炀帝《冬至乾阳殿受朝诗》:北陆隆冬盛,南至晷漏长。端拱朝万国,守文继百王。至德惭日用,治道愧时康。新邑建嵩岳,双阙临洛阳。圭景正八表,道路均四方。碧空霜华净,朱庭皎日光。缨佩既齐齐,钟鼓何煌煌。文戟翊高殿,采旌分修廊。元首乏明哲,股肱资贤良。舟楫伫有寄,庶此王化昌。牛弘《奉和冬至日乾阳殿受朝应诏》:恭己临万寓,宸居驭八埏。作贡菁茅集,来朝圭币连。司仪三揖盛,掌礼九宾虔。重栏映如壁,复殿远非烟。

东、西上阁。

〔在乾阳殿北各十二步。〕

大业门。

〔在乾阳殿北三十步。〕

门内大业殿。

〔相去四十步。其规制类乾阳而小。〕

兴教门北曰会昌门。

〔去会昌门二百步,入内尚食、进食、尚药、进药。内上进物,皆由此门。〕

会昌门道左,

〔有内殿、内省、少府、内监、内尚、光禄、尚尉。〕

道右。

〔有门下、内省、左六卫内府、左监门内府。〕

重润门。

〔在章善门内、横街东一百二十步。〕

光政门北曰景运门。

〔相去二十步。在永泰门西二百步,与会昌门并。步廊连币,坐宿卫兵。〕

次北曰显福门。

〔去景运门二百步。入内命妇,入朝学士进书,皆由此门入。〕

景运门道左,

〔有内史、内省秘书、内省学士馆、右监门内府、右六卫内府、鹰房、内甲库。〕

道右。

〔有命妇朝堂、慧日、法云二道场,通真、玉真两坛。按西马坊。〕

志静殿,

〔在显福门北三十步。周以轩廊,即宫内共事佛像之所。〕

修文殿。

〔在志静门横街东四十步。殿内藏正御本书。〕

西有闾阖门。

〔相去百步。门南,北有仰观台,高百步;门西一百三十步,即宝城门。〕

出东华门,东有文成门,

〔相去四十步。道北。〕

内有文成殿,

〔周以轩廊。〕

左延福门。

〔在东华门南四十步。出门东百步,至章善门街。〕

出西华门,西有武安门,

〔相去三十步。道北。〕

内有武安殿,

〔大业、文成、武安三殿。御座见朝臣,则宿卫随入殿庭。并植枇杷、海棠、石榴、青梧桐树。〕

右延福门。

〔在西华门南四十步。出门西百步,至明福门街。〕

宝城门内有仪鸾殿。

〔大业□(此处原文为方框字)年,有二鸾鸟降宝城内,因造殿及仪鸾双表高尺余。殿南有榲桲林、栗林、蒲桃架四行,长百余步。架南有射堂,对闾阖门。〕

观文殿。

〔殿前两厢为书堂,各二十间。堂前通为阁道承殿。每一门有十二宝橱,高广六尺,皆饰以杂宝。橱中皆江南晋、宋、齐、梁古书。橱前后方,五香床装以金玉,春夏铺九尺象簟,秋设凤纹绫花褥,冬则加锦装须绣毡其间,内南北通为赕霓窗棂。每三间,门一方,户户垂锦幢。〕

流杯殿。

〔殿上作漆渠九曲,炀帝与宫人为曲水之饮。〕

安福殿。

〔寝殿。〕

千福门。德阳门。千步阁。九洲池。

〔其地屈曲,象东海之九洲。居地十顷,水深丈余,中有瑶光殿。〕

琉璃亭。

〔在九洲池南。〕

一柱观。

〔在琉璃亭南。〕

□(此处原文为方框字)房八院。

〔朝采、含香、兰若、春风、滋兰、南风、和声。〕

文绮、花光等十六堂。

〔又有迎风亭、回廊亭、珠露斋、流风斋、回雪斋、月轮亭、琼林观、朝日楼、明月楼。〕

隋皇城,在府治城西二里,尚有阙门旧基。定鼎门在府城南一十里。皇城曰太微殿。

〔形制曲折,上应太微宫星之度,因以名,亦号南城。〕

南面三门:正南曰端门,

〔北当则天门,南当建国门。门上重楼,曰太微观。门外有黄道渠,渠阔二十步,有黄道桥。〕

东曰左掖门,

〔去端门一里。门上曰崇安观。门南道左有侯卫府。〕

西曰右掖门。

〔去端门一里,门上曰宣平观。门南过黄道桥南道西,有右侯卫府。渠西南有石泻口,东西长三百步,阔五十余尺,深八尺,用大铁为细腰,玄钩牵之。〕

东面一门:曰东太阳门。

〔出则天门横街,直东七百步。〕

西面二门:南曰丽景门,

〔西入苑。〕

北曰西太阳门。

〔出则天门横街,直西七百步。〕

□(此处原文为方框字)当则天门外第一街之南,第二横街之北,东面曰东朝堂,次东门下省,次东殿内省,次东左翊卫府。

〔次东左掖门街。东钱坊。〕

第三街从西左骁卫府,次东左武卫备身府,次东左武卫府,次东左屯卫府,次东左御卫府。

〔次东左掖门街。街东少府监。东抵城。〕

第四街从西司隶台,次东光禄寺,次东左监门卫府。

〔又有甲弩坊。〕

次东太府寺。

〔次东左掖门街,街东少府监。东抵城。〕

则天门外第一街之南,第二横街之北,西面曰西朝堂,次西内史省,次西谒者台,次西左翊卫府。

〔次西右掖门街。街西有誉辇库,次西西马坊。丙抵城。〕

第三街从东右骁卫府,次西右武卫备身府,次西右屯卫府,次西右御卫府。

〔次西右掖门街。街西有子罗仓、盐仓。西抵城。〕

第四街从东御史台,次西秘书省,次西尚舍库,次西右监门府,次西长秋监。

〔次西右掖门街。街西掌醯署,次西良酝署。〕

出西太阳门,道西第一院,

〔隋王宅。〕

第二院,

〔燕王倓宅。〕

第三院,

〔陈王宅。〕

第四院。

〔代王侑宅。皆轩廊,坐宿卫。〕

右皇城。

东城。

〔大业九年筑。〕

东面一门,曰宣仁门。

〔直东对外郭之上春门。〕

南面一门,曰承福门。

〔在左掖门东二里。南临洛水,有翊津桥,通翻经道场。〕

北面一门,曰含嘉门。

〔南对承福门。其北即含嘉仓。仓有城,号含嘉城。〕

其北曰德猷门。

〔出外郭。〕

城内四街:第一街,鸿胪寺,次东司农寺,次东太常寺。

〔东抵城。〕

第二街,

〔即宣仁门之大道。〕

尚书省,

〔在道北。〕

第三街,将作监,次东太仆寺。

〔东抵城。〕

第四街,卫尉寺,次东都水监,次东宗正寺,次东大理寺。

〔东抵城。〕

右东城。

上林苑。

〔初曰会通苑。又改上林而曰西苑。〕

周二百二十九里一百三十八步。东曰嘉豫门,

〔上有翔凤观。〕

望春门。南面曰清夏门,兴安门,昭仁门。西面曰迎秋门,游义门,笼烟门,灵溪门,风和门。北面曰朝阳门,灵圃门,御冬门,膺福门。苑内设十六院:延光院,

〔第一。〕

明彩院,

〔第二。〕

含香院,

〔第三。〕

承华院,

〔第四。〕

凝晖院,

〔第五。〕

丽景院,

〔第六。〕

飞英院,

〔第七。〕

流芳院,

〔第八。〕

曜仪院,

〔第九。阙第十。〕

白福院。

〔第十一。〕

万善院,

〔第十二。〕

长春院,

〔第十三。〕

永乐院,

〔第十四。〕

清暑院,

〔第十五。〕

明德院,

〔第十六。每院备有堂皇之丽,阶庭并植名花奇树。院口西南开三门,门并临龙鳞渠。渠面阔二十步,上跨飞桥。院置一屯,用院名名之。屯内养羊、豕、池鱼,园蔬瓜果悉具。〕

逍遥亭,

〔在苑内。〕

造山为海,周十余里。

〔水深数丈,中有方丈、蓬莱、瀛洲诸山,相去各三百步。山高水出百余尺。上有通真观、集灵台、总仙宫,分在诸山。别有浮桥,水殿百余,泛滥往来。〕

龙鳞渠。

〔在海北。屈曲水周绕远十六院,人海。〕

曲水池。

〔在海东。中有曲池、水殿。上巳日禊除之所。〕

冷泉宫。

〔有泉极冷,因名之。〕

积翠宫。

〔有山池森翠,苑中之胜所。〕

显仁宫。

〔南逼南山,北临洛水。〕

青城宫。

〔北齐天保五年,常山王演所筑,以拒周师,使其将严似略守之,亦号严城。炀帝因其城造宫。至宝城门七里。韦述云:古谷城也。〕

凌波宫。

〔在口门西。口二里。宫内有含景殿及射堂,楼观池隍十数里。〕

阜涧宫。

〔别名甘泉宫。迁都未成,命内史舍人封德彝于此营造。用十余里,宫北通西苑,其内多山阜,有阆风亭、丽日亭、栖霞观、行雨台、清暑殿。南有通仙飞桥、百尺涧、青莲峰。峰上有翠微亭,后王世充建为甘州。〕

又有朝阳宫,栖云宫。

〔成务殿、大顺殿、文华殿、春林殿、和春殿、华渚堂、翠阜堂、流芳堂、清风堂、光风堂、崇兰堂、丽景堂、鲜云堂、回流亭、流风亭、露华亭、飞香亭、芝田亭、长塘亭、芳州亭、翠阜亭、芳林亭、流芳亭、飞花亭、留春亭、澂秋亭、洛浦亭。〕

右西苑。

亭子宫。

〔在上春门东十二里。南临漕渠,东临积润池。池东二十里有华林园、备有池、榭。〕

龙川宫。平洛园。

〔在上春门东。〕

甘泉渠。

〔自建国门南二里,疏洛入伊。渠上有通仙桥五道,时人亦谓之“五桥”。其渠又过长夏门外。〕

漕渠。

〔大业二年,土工监丞任洪则开,名通远渠。自宫城南承福门外分洛水,东至偃师入洛。又迮洛水湍浅之处,名千步、陂渚两碛。东至洛口,通大船入通远市。〕

永济渠。

〔口北口至永济渠。〕

大通城。

〔王世充与李密战,败奔大通城,畏罪不还洛。后世充改为大通县。〕右杂录。 CWkm+0GA50XvnYbLBCrJsFLP/xE8x2+m/6IL6EQwOXaTRztpQ/BFpNmeIbq6S0E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