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魏城阙古迹

魏城门十二:

〔皆循汉名。明帝造三层楼于夏门,去地十丈。故陆机《与弟书》云:大夏门有三层楼,高百尺。〕

宫室。

〔按《魏略》曰:董卓烧南、北二宫。魏武帝更于夏门内立北宫。魏世宫殿名所见都促,疑承汉之旧故也。其宫榜,多梁鹄八分体。南宫既建,明帝令侍中韦诞以古篆书之。〕

司马门。

〔明帝景初二年,铸铜人二,号翁仲,列坐于门外。《水经注》曰:王有五门:皋、库、雉、应、路门也。明帝改雉门为闾阖门。又曰:明帝始筑阙,崩,压杀数百人。遂不复筑,故无阙门。〕

承明门。

〔陆机《洛阳记》曰:承明门,后宫出入之门。吾常怪曹子建诗:谒帝承明庐。问张公,公云:魏明帝作建始殿,朝会皆由承明门。〕

云龙门。

〔明帝造。〕

肃城门。

〔《魏书》曰:文帝初在东宫,集诸儒于肃城门内,讲论大义,侃侃无倦。〕

太极殿。

〔明帝青龙三年,大治洛阳宫,起昭阳、太极殿,筑总章观。华延俊《洛阳记》曰:殿有四金铜柱。戴延之《西征记》曰:太极殿上有金井兰,金博山,鹿卢、蛟龙,负山于井上。又有金师子。按此殿,《水经注》曰:是汉南宫、崇德之基。愿代正殿皆以太极名之,自此始也。〕

九龙殿。

〔青龙二年,崇华殿灾,改名九龙。引谷水过其前。《高堂隆传曰:时郡国有龙九见,故曰九龙。鱼豢《魏略》曰:殿前有玉井、绮栏。〕

建始殿。

〔见上。〕

昭阳殿。

〔见上。在太极之北,明帝所治,铸黄龙高四丈,凤凰二丈,置殿前。又《魏志》曰:明帝建昭阳殷,公卿以下至于学生,莫不展力。帝乃躬自握土以率之。〕

式乾殿。显阳殿。

〔明帝景初间造,皇后正殿也。按,晋文帝讳昭,遂改曰显阳。而此与昭阳两出,未详。〕

嘉福殿。

〔文帝、明帝并崩于嘉福殿。〕

崇华殿。

〔文帝疾笃,司马懿、曹真、陈群见于崇华殿之南堂。〕

仁寿殿。

〔《魏志》曰:明帝《与东阿王诏》曰:昔先帝时,甘露屡降于仁寿殿前,灵芝生芳林园中。自吾建承露盘已来,甘露复降芳林园、仁寿殿前。〕

文昌殿。

〔文帝黄龙元年冬至日,黄雀集于文昌殿前。见曹植《表》。〕

含章殿。

〔显阳之东。〕

徽音殿。

〔显阳之西。〕

云气殿。

〔杨龙骧《洛阳记》曰:显阳殿之北,有云气殿。〕

芙蓉殿。九华殿。承光殿。

〔三殿见《洛阳宫殿簿》。〕

乾元殿。避雷室。

〔杨龙骧《洛阳记》曰:头阳殿北有避雷室,西有御龙室。〕

御龙室。

〔见上。〕

总章观。

〔见上。又有《百叶钞》曰:魏筑总章观,建翔凤于其上。使八方才人六宫女尚书居之。李善注《文选》:总章观,明帝立。〕

听讼观。

〔明帝太和元年,改平望观为听讼观。其西北即华林园。隶簿。〕

浚霄观。

〔明帝作凌霄观。始构,有鹊巢其上。侍中高堂隆曰:起阙而鹄巢,不得居之象。〕

崇文观。

〔明帝青龙二年造。集善属文者充之。〕

宣武观。

〔明帝于宣武场上为栏,苞虎爪牙。使力士袒裼,迭与之搏,纵百姓观之。〕

玄武馆。东堂。西堂。

〔山谦之《丹阳记》曰:东、西堂亦魏制,于周小寝也。〕

翦吴堂。

〔见《魏名臣奏》。〕

陵云台。

〔文帝黄初二年筑。在宣阳门内。韦诞《题名榜经》曰:发白为辘炉绞上。杨龙骧《洛阳记》曰:高二十丈,登之见孟津。《世说》曰:陵云台,楼观极精巧。先称平众材,轻重当宜,然后造构,乃无锱铢,递相负揭。台虽高峻,常随风摇动,而终无崩坏。明帝登台,惧其势维别以大材扶持之,楼即便颓坏。论者谓轻重力偏故也。〕

永始台。

〔《魏略》曰:黄初五年,文帝东征,留郭后于永始台。〕

三层楼。

〔《魏略》曰:武帝立北宫,明帝造三层楼,高十丈。陆机《与弟书》曰:大厦门,魏明帝造。有三层楼,高百尺。〕

百尺楼。

〔《洛阳记》曰:洛阳城内西北隅,有百尺楼,文帝造。〕

鞠室。

〔明帝青龙元年,鞠室灾。〕

永宁宫

〔齐王时,曹爽用何晏之谈,迁太后于永宁宫,专擅朝政。〕

华林园。

〔即汉芳林园。文帝黄初五年,穿天渊池。六年,又于池中筑九华台。明帝取白石英及五色文石于太行、谷城之山,起景阳山于园中。帝躬自握土,以率群臣。景阳山北结方湖。湖中起御坐石。前建蓬莱山。景阳山东有九江,中作员坛三破之,侠水得相通。故曰濯龙、芳林,九谷八溪。避齐王名改华林。有疏圃、南阑殿。天渊池中有殿,悉是洛中故碑累之。南有文帝茅茨堂,前有《茅茨碑》。《洛阳图经》曰:华林园在城内东北隅。《水经注》曰:华林园疏圃中有古井,悉珉玉为之,以缋玉石为口,工作精密,犹不变古,璨焉如新。〕

桐园。灵芝池。

〔黄初三年穿。〕

幽泉池。阴流池。呜鹤池。流杯池。

〔郭缘生《述征记》曰:广阳门北明帝流杯池,犹有处所。池西平原懿公主第。有皇女台。〕

蒙氾池。

〔明帝于宫西凿池,以通御沟,义取日入濛氾为名。至晋张载作赋曰:幽渎傍集,潜流独注。澹淡滂沛,更来迭去。仰承河汉,吐纳云雾。〕

灵台。辟雍。

〔陆机《洛阳记》曰:灵台在洛阳南,去城三里。又曰:辟雍在灵台东,相去一里。俱魏所徙。〕

太学。

〔正始中立篆、隶、古文三字石经。又刊文帝《典论》六碑,附其次。〕

渭阳馆。

〔明帝为外祖母甄氏筑馆。侍中缪袭曰:此馆之兴,情锺舅氏,宜以渭阳为名。〕

渭阳里。

〔又名其里。〕

西桥。

〔《魏略》曰:洛阳城西桥、中桥、洛水浮桥三处,三柱,三公象也。〕

十里一亭。

〔《魏略》曰:从长安至大秦,人民连属,十里一亭。〕

〔右宫馆池苑,内外兼录。〕

〔按《丹阳记》曰:汉、魏殿观多以复道相通。故洛宫之阁七百余间。华延俊《洛阳记》曰:堂皇、宫殿,皆石玉珰,龙桷藻棁。〕 MsFaFlF/xfriYDq1cC1HcohuqZPk2n4Wk3TDeDbmk/xaxr5zvcYB/2qbiM2CdsX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