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卷一
经部

右《春秋繁露》十七卷,袁寿阶借得扬州秦太史藏钞本,而余转假以手自校譬者也。钞本为影宋,遇宋讳间有阙者。字画斩方,一笔不苟,信属宋刻精本。每卷首尾叶最末一行栏格外,有细楷书十字,曰:“虞山钱遵王述古堂藏书”。盖犹述古旧物矣。今以个《永乐大典》本证之,多与此合,知两本同出一源。唯纂辑时稍加点窜,不如此钞本为宋刻真面目。若明刻,则有豪釐千里之分矣。钞本述古后未知谁藏,惟卷一格外有墨书一行云:“休宁戴震观於江都客邸。”今归秦太史。有“臣恩复”、“秦伯敦父”、“石研斋秦氏印”三图记。通体有蠢蚀霉烂痕,已经裱托,幸不甚伤字,故校譬时未及注出。嘉庆九年甲子二月朔辛酉日荛翁黄丕烈识。

嘉庆甲戌秋,偶过胥门经义斋书坊。坊友胡立群为余言:“浙江人系归班进士,谒选入都,云行箧中携有宋版《春秋繁露》。字形类颜、欧书,所印纸似澄心堂纸,装四册,索直百金。”因水道沮滞,急於趋程,不能取板。以所闻证所见,疑即影宋所自出也。笔诸是册尾,以纪奇书流传在天壤间,固自不乏,特未遇则不知耳。复翁。均在末卷。

【补】此本为北图收购天津盐业银行九十二种之一,《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著录,题明嘉靖三十三年赵维垣刻本,黄丕烈校并跋。

周叔弢云:此黄校明本。〔《楹书隅录》批校〕

余斋旧藏宋椠诸经善本颇夥。往岁於江南得汲古旧藏元刻《尔雅注疏》、元雪窗书院本《尔雅注》,皆精善之本。今岁偕李伯雨驾部游书肆,伯雨获此本,即以见赠,较汲古旧藏十行本《注疏》行式颇似,其镌印精良,较诸本尤胜。按:《尔雅》各本均无明代补刊重修者,《注疏》与雪窗二本皆元刊元印,此本无刊刻年月及木记,尚在雪窗本之前。爱日精庐所记《释训》,“绰绰、爰爰,缓也”以下重语及小注,雪窗及闽、监、毛本俱脱。又《释文》私改各条,此本俱不误,与余斋藏北宋单疏残本堪称双璧,洵仅见之笈也。每半叶十二行,行大小皆二十一字。有“华亭朱氏经术堂印”、“元本”、“甲”、“毛氏子晋”、“子晋书印”、“汲古主人”、“东吴毛氏图书”、“昆虔之印”、“昆虔子固”、“昆虔书画”、“心摹手追”、“与寿福庐”、“昆虔字敬修家于燕生於黔年甫二龄随宦于泺阳八闽往来于湖湘齐鲁吴越之间”、“啸云阁”、“竹雪贪”各印。

【补】此本为北图收购天津盐业银行九十二种之一,《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著录,题《尔雅注》三卷,宋郑樵注,元刻本。

傅沅叔云:元刻本,十二行二十一字,注双行同,大黑口,四周双兰,摹印极精。海源阁书,辛未二月十二日观於天津盐业银行库房。〔《藏园群书经眼录》卷二第二二页〕

周叔弢云:黄纸,精,郑樵注。〔《楹书隅录》批校〕

《中国版刻图录》云:匡高一九·二厘米,广二一·四厘米,十二行,行二十一字,注文双行,行字同,黑口,四周双边。经文比李元阳以下诸本为胜。前后无刻书牌记,观纸墨版式,纯系元时建本风格。〔《叙录》第六二页,《图版》三三三〕

绍曾案:书影叶有“子晋”、“杨绍和鉴定”等印记。《中国版刻图录》一九六一年修订本未收此本。

此书於丙辰年高邮宋定之曾借去,谓将携至王怀祖处,助伊校勘之用也。阅一二载,怀祖先生《广雅疏证》出,见其中所引有影宋本,未知即此与否。定之久不来,书亦未归。及岁辛酉入都,晤王编修伯申。伯申,怀祖子也。问其端的,云此书曾由定之借阅,已还之矣。后向定之踪迹,今始见还。虽几乎遗失,而影宋本佳处,《疏证》已掇之,亦一幸事。俟取《疏证》一核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荛翁丕烈识。在末卷后。

此本即据支硎山人影宋本校勘者,支硎原《跋》并《致刘太守书》及顾千里《跋后》,均照写於卷之首尾,因已载张氏《藏书志》,故不具录。

【补】此本王献唐调查登录时尚存海源阁,散出后先归周叔弢,转归北图。《自庄严堪善本书目》、《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著录,题《广雅》十卷,明刻本,顾广圻、黄丕烈校并跋。

王献唐云:黄丕烈依支硎山人影宋本校。见《江目》及《楹书隅录》。〔《聊城杨氏海源阁藏书之过去现在》第一九页〕

周叔弢云:此是顾氏手校本。〔《楹书隅录》批校〕

《自庄严堪善本书目》云:明刻本,顾广圻、黄丕烈朱墨笔校正德乙亥〔十年〕支硎山人跋本。海源阁旧藏,《楹书隅录续编》卷一著录。〔第一六页〕

据《弢翁藏书题识辑录》、《弢翁历年收书目录》,此本於一九四〇年九月由赵斐云经手归周叔弢。〔《弢翁藏书活动四录》〕

《后序》:

《汗简》,郭宗正忠恕集成之后,儒家罕有得者,余访之久矣。近闻秘阁新本,乃集贤李公衍修。公名建中。公素居外任,稿草秘於巾箱中。大中祥符四年,罢西京留台,归阙,果以此书示余。余谓公曰:“结绳之后,仓颉、史籀制作已来,三王与霸国文字或有异同。始皇兼天下,李斯为小篆,可谓至哉。而遭秦之所劫者,尽在此矣。”时五年正月九日也,余尚判步军粮料。寻奉纶旨,主在京博、易两司,事务皆繁难,而句捡榷估之余得之,模写至三月二日方毕。虽笔迹驽弱,有愧於名贤,且乐善君子必悯余留心於此道焉。天禧二年七月十七日,开封府判官、虞部员外郎李直方述。

郭忠恕字恕先,雒阳人,少能属文,七岁举童子。初周祖召为博士,后因争忿於朝堂,贬崖州司户。秩满去官,不复仕。纵放岐雍陕雒之间。善画屋木林石,格非师授。有设纨素求为图画者,必怒而去。乘兴即自为之。尤精字学,宋元宪尝手校忠恕《佩觿》三篇宝玩之。太宗素知其名,召赴阙下,授以国子监主簿。忠恕益纵酒,肆言时政,颇有谤讟。上恶之,配流登州,死於齐之临邑道中,尸解焉。见《图画见闻记》笔二卷。

绛有碑,篆千余字,李阳冰爱之。其中有“碧落”二字,谓之《碧落碑》。后有识者云:“有唐十三祀龙集敦牂,哀子李训等为母造道门。”唐潘远《纪闻谈》。

郭忠恕论书云:“小篆散而八分生,八分破而隶书出。隶书悖而行书作,行书狂而草书圣。自隶而下,吾不欲观。周越《法书后苑》。

□(此处原文为方框字),《吴佑传》,杀青者,以火炙简令汗,取其青,易书不蠢,谓之“煞青”,亦谓之“汗简”。见刘向《别录》。

《汗简》一编,乃郭忠恕所集,凡七十一家字迹为证。《古尚书》为始,《石经》、《说文》次之,观其原委,深有自来。嗟夫!字学之始,始於苍颉。无字之字,天真粲然;有字之字,笔法宛然。古无笔,笔于秦,至秦而小篆生矣。今人率皆遗小篆之法,不古之尚。而今之尚流,而愈流忘本,亦是古人制字,良各有说,特后世莫知其故。传之久而复久,不免有舛谬,竟丧其本真。《汗简》之作,追古法於既泯,流薪传於无穷,郭公之功多矣。后之业字学者,可不知之。庚寅六月,所南郑思肖为山碉叶君题《汗简》后。

右《汗简》上中下各二卷,末卷为《略例》、《目录》。共七卷。李公建中《序》,为郭宗正忠恕所撰,引用者七十一家,亦云博矣。崇祯十四年,借之山西张孟恭氏,久置案头,未及钞录。今年乙酉,避兵入乡,居于莫城西之洋荡村。大海横流,人情鼎沸,此乡尤幸无恙。屋小炎蒸,无书可读,架上偶携此本,便发兴书之,二十日而毕。家人笑谓予曰:“世乱如此,挥汗写书,近闻有焚书之令,未知此一编者,助得秦坑几许虐焰。”予亦自笑而已。犹忆予家有旧钞《张燕公集》,卷末识云:“吴元年南濠老人伍德手录。”此时何时,啸歌不废,他年安知不留此洋荡老人本耶?但此书向无刻本,张本亦非晓字学者所书,遗失讹谬,未可意革。李公《序》云:“‘三赵’字‘旧’字下俱有‘臣忠恕’字。”今“赵”字下尚存,“旧”下则亡之矣。确然知其非全本也。既无善本可资是正,而所引七十一家,予所有者,仅仅始一终取,本《说文》、《古老子》及《碧落碑》而已,又何从订其讹谬哉。亦姑存其形似耳。又此书亦有不可余意处,如“沔”字、“访”字、“泯”字、“涸”字,俱从“水”。今“沔”从“丐”,“汸”从“方”、“泯”从“氐”,“涸”从“卤”,“膌”从“丹”而入“脊部”;“郤”从“邑”而入“谷部”;“驶”从“马”而入“史部”;“朽”从“木”而入“□(此处原文为方框字)部”。诸此之类,不可枚举。大氐因古文字少,未免援文就部,以足其数,其实非也。《目录》八纸,应在第七卷,今七卷首行尚存“略叙目录”四字。古人著书,多有目录,是他人作者,故每云书若干卷,目录几卷。即一人所作,目录亦或在后,徐常侍所校《说文》,其明证也。今人一概移置卷首,非是。今此本《目录》亦在第七卷,后人知之。书成后,偶余二纸,信笔书此,以供他年一笑。太崴乙酉闰六月之十日,孱守老人识。

予昔在江南得汲古主人旧藏《佩觿》、《字鉴》,有斧季朱笔校正手迹,精雅绝伦,得未曾有。近获《龙龛手鉴》及此本,尤称精善。《龙龛手鉴》为子晋写以赠□(此处原文为方框字)先者。此本则叶石君由牧斋所藏旧本手写而成,字体古秀,较冯己苍本款式稍大,而点画特为精妙,勘校綦详,洵奇书也。其《后序》三段犹牧翁笔,朱校则也是翁所补。著于录,以见古书授受源流云。同治庚午冬月初雪,海源阁主人志。均在卷末。

上中下各分二卷。每半叶八行,行作五排,原字在上,分注於下。《目录》一卷居后,古例也。有“叶石君”、“蒙叟”、“虞山钱曾遵王藏书”、“明善堂珍藏书画印”、“安乐堂藏书记”各印。

【补】此本为北图收购天津盐业银行九十二种之一,《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著录,题清初抄本。周叔强云:精。〔《楹书隅录》批校〕 GjCNT4EbVvcvyE2rdTQHMXQVJBbh7MOrAST4VkTPejsS4KhUgbXQgtIlizRBGNl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