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芦洲

城内东城麓有水一方,广数亩,湛然而清净不可唾。每当秋水瀰漫,芦苇丛杂,树木阴翳,浴波之鸟亲人,唼藻之鱼可掬。是谓芦洲。水次有老屋数椽,宜饮酒,宜赋诗,宜弈棋,其地不减城西小西湖春雨草堂诸胜。姜丈桐轩撰《芦洲记》云:“宋宝庆间,州守陈垓勤心民事,开市河,小西湖、芦洲皆其遗迹。小西湖以宫氏春雨草堂显,芦洲新旧志阙焉。惟国朝孔东塘博士,有与杜于皇、黄仙裳、交三、俞陈芳芦洲集诗,见《湖海四集》,文献足徵,仅此而已。少时所见东城图画,太平园诸迹,败瓦颓垣,无一存者,盖去陈公五百余年矣。后其地属陈理堂学博。嘉庆丁卯冬,李南阿作书乞为别墅,理堂时官下邳,许之。顾地废已久,兴复匪易。理堂、南阿旋相继殁,事遂寝。”云云。录之以为后之考芦洲者有所据焉。今地归马姓,近事不复详。

〔《退庵笔记》卷三〕

进德丛桂二坊

进德坊在登仙桥西北,以查尚书陶所居,兄弟子姓皆有世德故名。西丛桂坊在登仙桥西南,以宋侍讲周孟阳旧居名。东丛桂坊在登仙桥东南,以侍讲族居名。见余家所藏旧钞本《海陵志》。此本为诸新志祖述,新志载未备。

〔《庭闻州世说》卷一〕

铁盘厂

予宅西十余步,折而北,俗称谓铁炮巷,相沿已久,不知为“铁盘厂”之讹。紫元太史云:“预备仓东水一区,名铁盘厂,或云‘铁炮’。相传尉迟恭锻于此,时有铁脚出,若山石然。”云云。道光四五年间,东邻高氏拆园中屋,掘地得坚块甚多,确荦垒砢,状类山石,重数十百斤不等。初得之甚喜,盖园本系国初田氏旧宅,田固雄于资,疑窖藏中物。细视之,乃铁脚也。或怂恿售于钉铁店,计其工炭之费,适如其值,无羡利,遂弃置无过问者。此事余亲见之,太史之言验矣。

〔《退庵笔记》卷三〕

袁后街

城之西甲镇有袁后街,实“园后街”之误也。街北有三元巷,据知者云,是巷为储文懿公故居之所在。公虽仅得解、会两元,而平日实以三元自负,故胪传而后,其巷竟名三元。〔或曰,公朝考列首选,为朝元,故亦得称三元,此说近是。〕历官吏部,移宅于巷南,〔即今西仓大街。〕屋宇宏敞,焕然一新,当时有“储半街”之称。宅后有园,园门与巷相望,其间适有街衢,以街在园后,乃名之曰园后街。年深久远,人莫悉其名之由来,讹“园”为“袁”,由来固久。迄今西仓街储姓,犹多世居其地者,殆为文懿公之族裔欤?

〔《吴陵野纪》卷一〕

军楼

攩军楼在坡子街北。四十年前,秋令决囚恒于其地执法。行刑时,刽子手或以人首戏掷商肆,血肉模糊,人多畏厌,故其地商家闻决囚讯,有阖门以避恶者。后因人烟稠密,行刑多碍,改于大校场执法。坡子街头、攩军楼下,久不见血花飞溅矣。

〔《吴陵野纪》卷一〕

天滋泊

国初,永宁寺外望洋一片,名天滋泊,亦名天池。古扬州府志有图,州志反阙。故志云,泊阔数丈,一遇风起水涌则不可渡,故造桥,原呈者专以延医接生不便也。桥南北两堤里人自筑,土取新城,堤成而城基削尽矣。初,新城有南门,城上树木苍苍,隔水望之俨然要害,故明末高杰溃兵惧不敢渡。今之桥南屋宇鳞次,皆风帆来往处也,惟方家坟以东为旧城基。寺前堤则巡抚陈桂森公宏谋建,经其事则黔西李公也。堤成,陈公为之记,入州志《艺文》。寺西有放生池,李公所开,取土筑堤。亦旧有池,兹广而大之耳。

〔《丛谈偶录》〕

玉带河

治有中市河、东西市河,如川字形,南北水门交会。而横亘其中者,为玉带河。在州治、在察院为玉带横腰,在道治为水缠玄武。郑中丞兵备扬州时,三市河开通,此河开止东半,以西为黄公宛怀书室也。后籍入官。一杜姓者,冒领窃踞,上官屡檄,行辄买园丁作居民,多方梗阻上令,遂中断。乙巳间修府志,不知谁何径将玉带河并入市河灭其迹,而旧志不可灭。

〔《庭闻州世说》卷六〕

小菜场

小菜场在大东桥畔,旧为上下河沟通之道。水入大东桥,经行东坝口观音庵之右侧,曲折至草河头。大浦头之水,入新桥,经行竹板厂之小河,曲折至稻河也。今西坝虽塞,而竹板厂间河道犹有迹可寻。东坝塞后,则上下河之交通久绝,泥沙淤积,寝成平地矣。民国十七年平大东桥,且于桥北凹处增盖以土,建小菜场,迁坡子街鱼桶、菜摊于其地。十八年春,鱼菜贩虽曾起风潮,焚毁其篷,而不久事平,小菜场卒归开放。航行故道乃变商场,访古者于此,得无有沧桑之感乎!

〔《吴陵野纪》卷一〕

大东桥

大东桥原名大通桥,当五十年前犹有船行其下。朱樱船《海陵竹枝词》“一带河房喧若市,估帆撑过大东桥”,是其明证。今桥亦筑平,仅余涵洞注水而已。

〔《吴陵野纪》卷一〕

里高桥

里高桥,俗称也,志书原称丰利桥。南唐时称暮春桥,故徐铉海陵诗有“暮春桥下手封书”之句。今是桥亦筑平。

〔《吴陵野纪》卷一〕

八字桥

北城门里外吊桥、王家桥、大宁桥、陈家桥、税务桥、八字桥、红桥、登仙桥、里高桥、南薰桥、三元桥、青云桥、泮池及涵洞玉带河周桥、董家小桥,光绪间州牧陆春江修理整齐,往来无碍。工兴于光绪十三年十二月十四日,竣于十四年九月一日,见《陈子棠年谱》。今八字桥以特高,于民国十七年由市政局改之使平,并扩之使宽,距陆公修理时垂四十年。闻平桥之日,于旧桥底得土丸一,碎之,中藏金橘二枚,色鲜黄如新,历四十年之久而气不变,异矣。

〔《吴陵野纪》卷一〕

崇明桥

崇明桥,南水门入第四桥。旧近税务,俗谓之税务桥,新志谓之太平桥。

〔《庭闻州世说》卷一〕

周桥

城内周桥,由宋周孟阳而来。周氏世居其处,为邑中大族,故桥以周名,今有称为州桥者误也。

〔《吴陵野纪》卷一〕

西虹桥

西虹桥在同仁堂北。民国十七年亦平其路而宽其道,桥北民庐有拆让数椽者,而桥南则未波及,其亦有幸有不幸乎。

〔《吴陵野纪》卷一〕

孙家桥

玉房师有邻之天台国清寺者,僧问家乡,曰:“泰州。”“居何方?”曰:“孙家桥西。”僧笑曰:“此俗呼,乃五泉桥也。”曰:“何据?”则曰:“君不见桥西坡有五方石,中洞如井底乎?”问以他事,不顾而去。盖有道而隐于释者也。按,桥门向西,题“利涉”,柯州牧永康笔,字法香光。左有石,石泐,字不可识。右石长阔如左,署曰:“天本好生,不可杀生,人欲长生,务须放生。”字渐不可识。余友张遇昌以黑漆涂之,遂行人咸见矣。

〔《丛谈偶录》〕

招贤桥

北山寺西有桥焉,曰招贤。其地名招贤乡,土人呼招贤桥曰“招扇面桥”。案,“扇”为“贤”之转音,其曰“面”者何也?考旧州志,有招贤门在其地,“面”音又为“门”之转音也。土语相沿,可徵古迹,于此见之矣。

〔《听鹂馆笔记》〕hpTqoN+tM9927W4PnsL/0uHbgWoPfx9bR3kWnQwZNxUyX1R0rInLLuhGtXfiDeG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