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樵论书,有名亡实不亡,其见甚卓。然亦有发言太易者,如云:“郑玄《三礼目录》虽亡,可取诸三《礼》。”则今按以《三礼正义》,其援引郑氏《目录》,多与刘向篇次不同,是当日必有说矣,而今不得见也。岂可曰取之三《礼》乎?又曰:“《十三代史目》虽亡,可取诸十三代史。”考《艺文》所载《十三代史目》,有唐宗谏及殷仲茂两家;宗谏之书凡十卷,仲茂之书止三卷,详略如此不同,其中亦必有说。岂可曰取之十三代史而已乎?其馀所论,多不出此,若求之於古而不得,无可如何,而旁求於今有之书,则可矣。如云古书虽亡而实不亡,谈何容易耶?
——右六之一
若求之於古而不得,无可如何,而求之今有之书,则又采辑补缀之成法,不特如郑樵所论已也。昔王应麟以《易》学独传王弼,《尚书》止存伪《孔传》,乃采郑玄《易》注《书》注之见於群书者,为郑氏《周易》,郑氏《尚书》注;又以四家之《诗》,独《毛传》不亡,乃采三家《诗》说之见於群书者,为《三家诗考》。嗣后好古之士,踵其成法,往往缀辑逸文,搜罗略遍。今按纬候之书,往往见於《毛诗》、《礼记》注疏及《后汉书》注;汉魏杂史,往往见於《三国志》注;挚虞《流别》及《文章志》,往往见於《文选》注;六朝诗文集,多见采於《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唐人载籍,多见采於《太平御览》、《文苑英华》;一隅三反,充类求之,古逸之可采者多矣。
——右六之二
郑樵论书,有不足於前朝而足於后世者,以为《唐志》所得旧书,尽《梁书》卷帙而多於隋,谓唐人能按王俭《七志》、阮孝绪《七录》以求之之功,是则然矣。但竟以卷帙之多寡,定古书之全缺,则恐不可尽信也。且如应劭《风俗通义》,劭自序实止十卷,《隋书》亦然,至《唐志》乃有三十卷,又非有疏解家为之离析篇第,其书安所得有三倍之多乎?然今世所传《风俗通义》,乃属不全之书,岂可遽以卷帙多寡定书之全不全乎?
——右六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