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唐器

大尊

《唐六典》:凡尊彝之制,十有四,祭祀则陈之,一曰大尊。《礼乐志》:陈设则祀上帝,大尊二,在坛上东南隅。五帝、日、月,各大尊二,在第一等。宗庙,大尊二,在堂下。进熟,则上帝以大尊实泛齐。五方帝从祀于圜邱,以大尊实泛齐。日月以大尊实醍齐,从祀于圜邱,以大尊二实泛。齐地祗从祀于方邱,以大尊二实泛齐。宗庙祫享,大尊实沈齐。

〔按〕大尊,周用于宗庙,汉用于郊祀,皆可据者。唐则郊祀宗庙并用之,盖以周祭天地用陶,必大尊也,故师其意如此。

进瓷

《柳柳州集·代人进瓷器状》略云:“禀至德之陶蒸,自无苦窳。合太和以融结,克保坚贞。且无瓦釜之鸣,是称土鉶之德。”

〔按〕《状》不言何器,亦不言何人进。唐之造陶器者不一地,考《地理志》言贡瓷石之器者,祗见河南道。河南、河东,地本接壤,岂即河南岁进之瓷,而柳州代为之状与?

紫瓷盆〔渤海贡器〕

《杜阳杂编》:会昌元年,渤海贡紫瓷盆,容半斛。内外通莹,色纯紫。厚半寸许,举之若鸿毛。

〔按〕《唐书》:渤海本粟靺鞨,附高丽者,其烧瓷当即高丽法也。何以后之传高丽窑器,未闻有此莹而轻者?《唐书》又云:宝应元年,诏以渤海为国,地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距京师八千里而远。朝贡至否,史家失传,故叛、附无考。若然则《杜阳杂编》之所纪,可以补史之缺。

越碗

陆羽《茶经》:碗,邢不如越。越碗,上口唇不卷,底卷而浅,受半升〔详越州窑下〕。

内邱白瓷碗

《国史补》:内邱白瓷碗,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之。

大邑瓷

《杜工部集·于韦处乞大邑瓷□(此处原文为方框字)诗》:“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此处原文为方框字)胜霜雪,急送茆斋也可怜。”

〔按〕《说文》:□(此处原文为方框字),小盂也,字或作椀。《汉·淮南王传》注,食器杯椀之属。杨升菴述宋林少颖语,谓案古□(此处原文为方框字)字,张平子青玉案,即青玉□(此处原文为方框字),南京人谓传为案酒,可证。《枢要》录言:元载家冷物用硫黄,热物用冷水瓷。瓷,自唐时盛行。内邱属邢州,如《国史补》所云邢亦重于天下。大邑属工卩州,色白而坚且轻,扣之有韵,味工部诗,瓷之上品矣。《茶经》并不列之下次中,独有取于越州者何也?《格古要论》云:古人吃茶,多用甗,取其易干,不留滓。《茶经》言越上口唇不卷,底卷而浅,敝瓦是已。而况似玉、似冰,色青之有助于茶者,邢不如也。宋人取兔毫盏,亦于斗茶为宜。九经无茶字,前人论茶,遂谓自晋宋以降始盛,然《晏子春秋》有茗茶之食,汉王褒《童约》有买茶之语,《吴志·韦曜传》有孙皓赐茶荈当酒之事,此皆在晋以前。《说文》:荼,苦茶,即今之茶。荈槚、苦荼见于《尔雅》,郭《注》云:早采为荼,晚采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为苦荼。《茶经》云:味甘,槚也,不甘而苦,荈也,啜苦咽甘,茶也,分别如此。自初采而制造,而收藏,而烹点,有条有理。水则某上水,某中水,某下水;火则时一沸,时二沸,时三沸。育汤之华,薄不为沫,厚不为饽,而有取于轻且细之花。择焉精,语焉详,其用器必审辨于历试之后,非率然也。

绿瓷杯

季南金诗:“听得松风并涧水,急呼缥色绿瓷杯。”

〔按〕《方言》: 〔音雅〕,閜〔呼雅反〕, 〔音章〕,□(此处原文为方框字)〔音麽〕,皆杯也。秦晋之间谓之 ,伯 是也。自关而东,赵魏之间曰椷,或曰盏,或曰,其大者谓之閜。吴越之间曰 ,齐右平原以东或谓之 ,杯,其通语也。杯、棬见《孟子》、《礼记·玉藻》,久有此名,古人以此为酒器。如季南金所咏,用以试茗,恐后代茶种,即起于此。

瓷罂

老瓦盆

杜工部诗:“瓷罂无藉玉为缸”,又“莫笑田家老瓦盆,自从盛酒长儿孙,倾银注玉惊人眼,共醉还同卧竹根”。

盏托

《演繁露》:台盏始于盏托,托始于唐。蜀相崔宁女饮茶,病盏热熨指,取碟子融蜡,象盏足大小,而环结其中,置盏于蜡,无所倾侧,因命工穀漆为之。宁喜其为,名之曰托。

〔按〕《周礼》:彝下有舟。郑司农曰:舟乃尊下台,若今之承盘。是台盏之象,略见于周,而已具于汉。《通雅》云:有鬲塞者,乃碟子环蜡遗制。黄伯思曰:北齐画图已有之。是《演繁露》谓盏托始于唐,《格古要论》谓古无劝盘,非也。或者瓷碗之托,自唐蜀相崔宁女始。《通雅》又云:陶偲曰,刘张有鱼英托镂,言以鱼为酒台盏也。又有衬茶碗者,《资暇录》云:贞元初,青郓油缯为叶形,以衬茶碗,又是一家之制。

越瓯、邢瓯

《乐府杂录》:唐大中初,有调音律官、大兴县丞郭道源,善击瓯。用越瓯、邢瓯十有二,以箸击之,其音韵妙于方响。

八缶〔后唐器〕

《绀珠》:八缶,如水盏,凡八,置之卓上击之。后唐司马滔作。

〔按〕击瓯之风盛于唐,其法:瓯中用水加减以调宫商也,习于音而聪者能之。瓯取质紧而声清,此非如点茶佐酒。其窑法佳否,上手立验。《温尉集》中有《郭处士击瓯歌》,即道源也。又有马处士者,善此技,建击瓯楼,张曙有赋。武公业妾步非烟,亦以此名,见《非烟传》。此本因乎击缶,以十二瓯主音律,则击瓯变法。后唐司马滔以八缶置卓上击之,又以击瓯新意,参击缶古风也。杨升菴曰,今人水盏本此。

陶砚〔十国前蜀器〕

米元章《砚史》:陈文惠家,收一蜀王衍时陶砚,连盖。盖上有凤坐一台,余雕杂花草,涅之以金泥红漆,有字曰“凤凰台”。

〔按〕昔人论砚曰:细润为德,发墨为材,端州水坑所以贵也。歙石发墨而难细润,澄泥细润而难发墨,陶砚在澄泥之次。旧有以玉、水晶、五金作砚者,更出其下矣。《砚史》又云:杭州龙华寺,收梁傅大夫瓷砚一枚。甚大,褐色,心如鏊,环水如辟雍之制,下作浪花。近足处,磨墨处,无瓷油。是梁亦有之也。

高足碗〔十国南平器〕

周羽冲《三楚新录》:高从诲时,荆南瓷器皆高足,公私竞置用之,谓之高足碗。 rBrfTfM5uoAT9OAEHPOHRakk3zVcytJb7kQN6iQ76WwGKIC+ZpB5hBjqQxJqfMF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