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原、庆三州,秦北地郡。春秋及战国时为义渠戎国之地,周先公刘不窋居之,古西戎也。〔《史记》、《秦本纪》“十一年县义渠”《正义》引,又《史记》《秦本纪》”伐义渠虏其王”《正义》引作“宁、庆二州,春秋及战国时为义渠戎国之地”。按“春秋”“战国”互倒,今依《秦奉纪》“伐义渠”《正义》引移正。〕
宁州、庆州、原州,古西戎之地。即公刘邑城,周时为义渠戎国,秦为北也郡。〔《史记》、《匈奴列传》“岐梁山泾漆之北有义渠”《正义》引,又《通鉴》卷二《周显王纪》“秦县义渠”注引作“宁、庆、原三州,秦之北地郡”。按《元和郡县志》卷三宁州云“《禹贡雍州之域,古西戎之地,当夏之衰,公刘邑焉,周时为义渠戎国气”《正义》引有脱误,据《通鉴》注及《元和郡县志》补正。〕
湫谷水源出宁州定县。〔《史记》、《封禅书》“湫渊祠朝那”《正义》引。按唐安定县为泾州治,定安县为宁州治,《正义》误引为安定县,据《旧唐书地理志》改。宁州定安县即今甘肃宁县,湫谷水是湫渊下流,今名海子河,在宁县西。〕
宁州罗川县庄州东南七十里,汉阳周县。〔《史记》、《项羽本纪》“竟斩阳周”《正义》引。〕
黄帝陵在宁州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地理志》云上郡阳周县桥山南有黄帝冢。〔《史记》、《五帝本纪》“葬桥山”《正义》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