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怀州

故絺城在怀州河内县西三十二里,《左传》云苏忿生十二邑,絺其一也。〔《史记》、《秦本纪》“攻魏高都汲”《正义》引。按“七”字衍。〕

故邗城在怀州河内县西北二十七里,古邗国也。《左传》云:“邗、晋、应、韩,武之穆也。”〔《史记》、《周本纪》“明年伐邗”《正义》引,又《项羽本纪》“引兵击秦军汗水”《正义》引。按《水经》沁水《注》“邗水南迳邗城西,故邗国”。此“地”字当删。〕

太行山在怀州河内县北二十五里。〔《史记》、《夏本纪》“太行常山”《正义》引,又《通鉴》卷五《周赧王纪》“取南阳攻太行”注引。〕

太行、恒山连廷,东北接碣石,西北接岳鄙。〔《史记》、《周本纪》“北望岳鄙”《正义》引。〕

羊肠坂道在太行山上,南口怀州,北口潞州。〔《史记》、《魏世家》“昔者魏伐赵断羊肠《正义》引。〕

野王在怀州河内县,本春秋野王邑。〔《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伐韩之野王”补《正义》引。〕

故怀城在怀州武陟县西十一里。〔《史记》、《夏本纪》“覃怀致功”《正义》引,又《通鉴》卷五《周赧王纪》“伐魏拔怀”注引。〕

怀州武德县,本周司寇苏忿生之州邑也。〔《史记》、《韩世家》“宣子徙居州”《正义》引、又《通鉴》、《地理通释》六国引。〕

平皋故城,本邢邱邑,汉置平皋县,在怀州武德县东南二十里,以其在河之皋地也。〔《史记》、《魏世家》“秦固有怀茅邢丘”《正义》引。又《史记》、《秦本纪》“攻魏取邢丘怀”《正义》引作“平阜故城在怀州武德县东南二十五里,”又《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攻韩围邢丘”《正义》“邢丘在怀州武德县东南二十里平阜故城是也”。按《魏世家》、《正义》引脱“十”字,依《白起王翦列传》、《正义》补。《秦本纪》、《正义》引“二十五里”,衍“五”字。唐武德县在今河南武陟县东南四十里,汉平阜县在武陟县东南六十里,是平阜在武德东南二十里。〕

山阳故城在怀州修武县西北太行山东南。〔《史记》、《秦始皇本纪》“缪毒封为长信侯予之山阳地”《正义》引。〕

大宁城西二十里有小宁城。〔《路史》、《国名纪》乙引。〕

怀州修武县本殷之宁邑。《韩诗外传》云:“武王伐殷,勒兵于宁,故曰修武。〔《史记》、《魏世家》“通韩上党于共宁”《正义》。〕

怀州获嘉县,古修武也。〔《史记》、《魏世家》“秦固有怀茅”《正义》引。〕

怀州获嘉县,即古之南阳。杜预曰:“在晋山南河北,故曰南阳。”〔《史记》《秦本纪》“魏入南阳以和”《正义》引。按“晋”下衍“州”字,据《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杜注删。〕

茅在怀州获嘉县东北二十五里。〔《史记》、《魏世家》“秦固有怀茅”《正义》引,又《通鉴地理通释》卷九怀茅引。〕

故帜城在怀州济源县东南十三里,七国时魏邑。〔《史记》、《苏秦列传》“左更错取帜及邓”《正义》引,又《史记》、《吕太后本纪》“子朝为轵侯”《正义》引。〕

故原城在怀州济源县西北二里。《左传》云襄王以原赐晋文公,原不服,文公伐原以示信,原降,以赵衰为原大夫,即此也。原本周畿内邑。〔《史记》、《赵世家》“赵衰为原大夫居原”《正义》引。又《通鉴地理通释》卷四“赵衰居原”引首十三字。〕

曲阳故城在怀州济源县西十里。〔《史记》、《魏世家》“秦拔我新垣曲阳”《正义》引。〕

故邓城在怀州河阳县西三十一里,六国时魏邑。〔《史记》、《秦本纪》“左更错取邓及轵《正义》引。〕

盟津,周武王伐纣,与八百诸侯会盟津,亦曰孟津,又曰富平津。《注水经》云小平津,今云河阳津也。〔《史记》、《夏本纪》“又东至于盟律”《正义》引。按此引郦道元《注》,今增“注”字。《水经》河水《注》于盟津云“又曰富平津,又谓之陶河,”不言又名小平津。小平津见洛水《注》,为汉灵帝所置八关之一,《括地志》乃引之以为盟津别名。〕

盟津在怀州河阳县南门外。〔《史记》、《河渠书》“东下砥柱及孟津”《正义》。按河阳属怀州,此“洛”字误,今改。〕

高平故城在怀州河阳县西北四十里,俗谓之韩王城,非也。周桓王以与郑,《竹书纪年》云:“魏襄王四年,郑侯使韩辰归晋阳及向,二月城阳,更名阳为河雍,向为高平。〔《通鉴地理通释》卷九少曲注引。又《史记》、《范睢叶泽列传》“东伐韩少曲高平”《正义》引作“南韩王城在怀州河阳县西北四十里,俗谓韩王城非也。春秋时周桓王以与郑,《纪年》云‘郑侯使辰归晋阳向,更名高平’。”又《史记》、《赵世家》“反高平根柔于魏”《正义》引作“高平故城在怀州河阳县西四十里。《纪年》云魏哀王改向曰高平也。”按《通鉴》注引有脱字,今据《水经》济水《注》引汲郡《竹书纪年》补“韩”字、“及”字、“二月城阳”句。《赵世家》、《正义》引“西四十里”当作“西北四十里”,“哀王”当作“襄王”。〕

故温城在怀州温县西三十里,汉、晋为县。本周司寇苏忿生之邑,《左传》云周与郑人苏忿生十二邑,温其一也。《地理志》云温县,故国,己姓,苏忿生所封也。〔《史记》、《周本纪》“取襄王所绌翟后典居温”《正义》引。〕

怀州温县,本李城也,李同父所封,隋炀帝从故温城移县于此。〔《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李同战死封其父为李侯”《正义》。〕

王屋山在怀州王屋县北十里。《古今地名》云:“山方七百里,山高万仞,本冀州之河阳山也。”〔《史记》、《夏本纪》“砥柱析城至于王屋”《正义》引。〕

中条山在王屋县西北九十里,东接王屋山,南入绛州垣县界。《太平寰宇记》卷五王屋县引魏王泰《地志》。〕

沇水出怀州王屋县北十里王屋山顶崖下,石泉渟不流,其深不测,既见而伏,至济源县西北二里平地共源重发,而东南流为泲水。〔《史记》、《夏本纪》“道沇水东为济”《正义》引。按沇水无汜水之名,“汜”当作“泲”,形近致误,今据《水经》济水《注》改。〕 PbxoomJRG+JgLk6WD/JZDDr8Ji5e6iFc06E6tCs21pWy20761KGPZMpoZydVBmG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