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十五年:五月,郑伯突出奔蔡。十六年:十一月,卫侯朔出奔齐。
庄四年:夏,纪侯大去其国。〔失国而云大去,所以护纪而恶齐也。〕
僖二十八年:夏,卫侯出奔楚。〔令叔武摄位而去,故不名也。〕
文十二年:春,王正月,郕伯来奔。
襄十四年:四月,己未,卫侯衎出奔齐。
昭三年:冬,北燕伯款出奔齐。二十一年:冬,蔡侯朱出奔楚。二十三年:秋七月,莒子庚舆来奔。
哀十年:春,王二月,邾子益来奔。
啖子曰:凡人君奔,例书名者,罪其失地,言非复诸侯也。或曰:臣出其君,非至公,而其罪不彰,无乃掩奸乎?答曰:出君之罪,史氏知之也。《春秋》举王纲,正君则,而治道兴矣;不善之积,莫非己招也。
桓十一年:秋,郑忽出奔卫。
庄二十四年:冬,曹羁出奔陈。
昭元年:秋,莒展舆出奔吴。
赵子曰:未逾年之君出奔,但书名不书爵,言不能嗣先君也。郑忽、曹羁,是也。莒展舆虽逾年,犹不书爵,其罪大也。
成十二年:春,周公出奔晋。
襄三十年:夏,王子瑕奔晋。
昭二十六年:冬,尹氏、召伯、毛伯,以王子朝奔楚。
啖子曰:天子公卿奔者,不言出,天下皆周土也。唯周公自绝于王,故书出,罪之也。《左氏》云凡自周无出,周公自出故也。《穀梁》云周有入无出。皆是也。王子朝,书尹氏以者,能制之也。
闵二年:九月,公子庆父出奔莒。
文八年:十月,公孙敖如京师,不至而复,丙戌,奔莒。〔复者,事未毕。〕
宣十八年:十月,归父还自晋,至笙,遂奔齐。〔还者,事毕也。〕
成十六年:冬十月,乙亥,叔孙侨如出奔齐。
襄二十三年:冬十月,乙亥,臧孙纥出奔邾。
昭十二年:冬十月,公子蒨出奔齐。
庄十二年:冬十月,宋万出奔陈。
僖二十八年:六月,卫元咺出奔晋。
文六年:冬,晋狐射姑出奔狄。七年:夏,晋先蔑奔秦。〔不言出奔,言不返命也。〕八年,冬,宋司城来奔。〔《左氏》云非其身之罪,为官故也。〕十四年:秋,宋子哀来奔。〔《左氏》云不义宋公,而出称字,美之也。〕宣十年:四月,齐崔氏出奔卫。〔《公羊》云称崔氏,讥世卿也。〕
成七年:冬,卫孙林父出奔晋。十五年:秋,宋华元出奔晋。宋鱼石出奔楚。十七年:秋,齐高无咎出奔莒。
襄六年:夏,宋华弱来奔。十七年:秋,宋华臣出奔陈。二十年秋:蔡公子履出奔楚。陈侯之弟光出奔楚。〔《穀梁》云书弟,罪其兄也。〕二十一年:秋,晋栾盈出奔楚。二十三年:夏,邾畀我来奔。二十四年:冬,陈鍼宜咎出奔楚。二十七年,夏,卫侯之弟鱄出奔晋。二十八年:夏,卫石恶出奔晋。冬,齐庆封来奔。二十九年:九月,齐高止出奔北燕。三十年:七月,郑良霄出奔许。
昭元年:夏,秦伯之弟鍼出奔晋。冬,楚公子比出奔晋。六年:夏,宋华合比出奔卫。八年:夏,陈公子留出奔郑。十年:夏,齐栾施来奔。十五年:夏,蔡朝吴出奔郑。二十年:夏,曹公孙会自鄸出奔宋。〔据鄸以叛,今出奔。〕冬十月,宋华亥向宁、华定出奔陈。二十二年:春,宋华亥、向宁、华定自宋南里出奔楚。〔前年自陈入南里以叛,今复出奔,故须言南里,以符前事。〕二十七年:邾快来奔。
定四年:冬,楚囊瓦出奔郑。十年:秋,宋乐大心出奔曹。宋公子地出奔陈。冬,宋公之弟辰暨仲佗石彄,出奔陈。〔暨者以彼及此也,盖彄首谋出奔,辰从之。〕十四年:春,卫赵阳出奔宋。夏,卫北宫结来奔。秋,卫世子蒯聩出奔宋。卫公、孟彄出奔郑。宋公之弟辰自萧来奔。
哀四年:二月,蔡公孙辰出奔吴。六年:夏,齐国夏及高张来奔。十一年:夏,陈辕颇出奔郑。冬十一月,卫世叔齐出奔宋。
啖子曰:内外大夫奔,卿则书,君之股肱也,治乱所寄,故重而书之。凡奔,皆恶也。有非恶者,则异其文,宋司城是也。有美者,又褒之,宋子哀是也。不是从国都而出奔,皆书所自。两下相逐,不书,责政于邦也。来奔,不言出,异于外也。称弟者,罪其兄也。非兄之罪,则曰公子。恶甚曰某,郑段是也。
庄十七年:秋,郑詹自齐逃来。
僖五年:八月,诸侯盟于首戴,郑伯逃归,不盟。〔时齐桓大会以尊王室,郑伯不当逃归也。〕
襄七年:十有二月,公会晋侯、宋公、陈侯、卫侯、曹伯、莒子、邾子于騕,陈侯逃归。〔二庆告陈侯曰:楚人执公子黄矣,君若不来,群臣不忍社稷,惧有二图遂来归也。〕
赵子曰:凡言逃者,皆谓义当留而窃去也。故《穀梁》云,逃义曰逃,君臣同辞;逃者,匹夫之事也。
庄三年:秋,纪季以酅入于齐。〔称季,顺兄之命也。不书名,言季非叛也。不书弟,言兄无恶也。书入,以罪齐也。〕
成十八年:夏,楚子、郑伯伐宋,宋鱼石复入于彭城。〔十五年奔楚,至此时入。《左氏》云以恶入曰复入。不称所自,以伐为重;不称纳,非复臣也;不称叛,不止乎叛也,言其志在灭本国也。〕
襄二十一年:春,邾庶其以漆闾丘来奔。〔以地来奔,即叛也。〕二十三年:夏,晋栾盈复入于晋,入于曲沃。〔二十一年奔楚,不称所自,潜至也;不称叛,本非叛也。〕二十六年,春,卫孙林父入于戚以叛。三十年:秋,郑良霄自许入于郑。〔不言叛,与栾盈义同,但不据邑也。不书复入,志在复仇,非谋害国,不尔即经阙文也。〕
昭五年:夏,莒牟夷以牟娄及防兹来奔。〔义同庶其。〕二十一年:宋华亥、向宁、华定,自陈入于宋南里以叛。三十一年:冬,黑肱以滥来奔。〔义同庶其。〕
定十一年:春,宋公之弟辰,暨仲佗、石彄、公子地,自陈入于萧以叛。秋,宋乐大心自曹入于萧。十三年:秋,晋赵鞅入于晋阳以叛。冬,晋荀寅、士吉射,入于朝歌以叛。
赵子曰:凡据土背君曰叛,叛者皆书,不必命卿也。以地来者而不言叛,从可知也。又凡叛,而书所自,非君无道也。
僖十五年:九月,公至自会。十七年:九月,公至自会。
文十四年:七月,公至自会。
宣八年:春,公至自会。十七年:秋,公至自会。
成六年:春,王正月,公至自会。七年:秋,公至自会。九年:春,王正月,公至自会。十五年:三月,公至自会。十六年:秋,公至自会。冬,公至自会。十七年:秋,公至自会。
襄三年:秋,公至自会。五年:秋,公至自会。十年:夏,公至自会。十一年:秋,公至自会。十六年:夏,公至自会。二十年:秋,公至自会。二十二年:春,王正月,公至自会。冬,公至自会。二十四年:冬,公至自会。二十五年:八月,公至自会。
昭十三年:八月,公至自会。二十六年:公至自会。定四年:七月,公至自会。十四年:五月,公至自会。
哀十三年:秋,公至自会。
桓二年:冬,公至自唐。
庄二十三年:春,公至自齐。夏,公至自齐。二十四年:秋,公至自齐。
僖三十三年:冬十二月,公至自齐。
文四年:春,公至自晋。十四年:春,王正月,公至自晋。十七年:秋,公至自穀。
宣四年:秋,公至自齐。五年:夏,公至自齐。九年:春,王正月,公至自齐。十年:春,公至自齐。五月,公至自齐。
成三年:夏,公至自晋。四年:秋,公至自晋。十一年:春,王三月,公至自晋。十八年:夏,公至自晋。
襄三年:四月,公至自晋。五年:春,公至自晋。八年:夏,公至自晋。十三年:春,公至自晋。二十一年:夏,公至自晋。二十九年:五月,公至自楚。
昭五年:七月,公至自晋。七年:九月,公至自楚。十六年:夏,公至自晋。二十六年:三月,公至自齐居于郓。二十七年:春,公至自齐居于郓。冬,公至自齐居于郓。二十九年:春,公至自乾侯居于郓。
定八年:夏,公至自瓦。十年:夏,公至自夹谷。十二年:十一月,公至自黄。
定六年:二月,公至自侵郑。八年:春,王正月,公至自侵齐。三月,公至自侵齐。〔已上至自侵。〕
桓十六年:七月,公至自伐郑。
庄六年:秋,公至自伐卫。二十六年:夏,公至自伐戎。
僖二十六年:冬,公至自伐齐。
宣七年:秋,公至自伐莱。
成三年:二月,公至自伐郑。十三年:七月,公至自伐秦。十七年:十一月,公至自伐郑。
襄十年:冬,公至自伐郑。十一年:七月,公至自伐郑。十九年:春,公至自伐齐。
哀十年:五月,公至自伐齐。〔已上至自伐。〕
僖二十九年:春,公至自围许。
定十二年:十二月,公至自围成。〔已上至自围。〕
襄五年:十二月,公至自救陈。
僖六年:夏,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曹伯,伐郑,围新城。秋,楚人围许,诸侯遂救许,冬,公至自伐郑。
襄十年:春,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齐世子光,会吴于柤。夏五月,甲午,遂灭偪阳。公至自会。
僖四年:春,王正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侵蔡;蔡溃,遂伐楚,次于陉。八月,公至自伐楚。
襄十一年:七月,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齐世子光、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伐郑,会于萧鱼。公至自会。
成七年:秋,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杞伯,救郑。八月,公至自会。十六年:秋,公会尹子、晋侯、齐国佐、邾人,伐郑。十二月,公至自会。
定四年:春三月,公会刘子、晋侯、宋公、蔡侯、卫侯、陈子、郑伯、许男、曹伯、莒子、邾子、顿子、胡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齐国夏,于召陵,侵楚。秋七月,公至自会。〔已上不以本事致,而以会致。〕
襄十八年:十月,公会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同围齐。十九年:春,王正月,公至自伐齐。〔亦不以本事致。〕
桓十八年:夏,公之丧至自齐。
啖子曰:凡公行,总一百七十有六。书至者,八十有二;不书至者,九十有四。此因时君告庙不告庙也。《左氏传》桓二年公至自唐,曰告于庙也。此说是。告庙则书之于策,故夫子随其所致而书,以示功过,且志其去国远迩迟速也。其有一出而涉两事者,则或致前事,〔若僖六年伐郑救许,书至自伐郑之类。〕或致后事。〔若僖四年侵蔡伐楚,至自伐楚之类。〕盖夫子择其重者志之也。又有不致本事者,盖本事非功也。十二公独隐公不告,盖谦让不以人君之礼自处也。其余不告,或耻也,或怠也。
桓十一年:九月,突归于郑。
庄二十四年:冬,赤归于曹。
僖三十年:秋,卫侯郑归于卫。
昭十三年:秋,蔡侯庐归于蔡。陈侯吴归于陈。
定十三年:冬,晋赵鞅归于晋。
哀八年:夏,归邾子益于邾。十年:卫公孟彄,自齐归于卫。
桓十七年:秋八月,蔡季自陈归于蔡。〔此已下皆自某归。〕
成十四年:夏,卫孙林父自晋归于卫。十五年:八月,宋华元自晋归于宋。十六年:秋,曹伯归自京师。
襄二十三年:夏,陈侯之弟黄自楚归于陈。
昭十三年:夏四月,楚公子比自晋归于楚。
桓十五年:五月,郑世子忽复归于郑。
僖二十八年:六月,卫侯郑自楚复归于卫。冬,卫元咺自晋复归于卫。曹伯襄复归于曹。
襄二十六年:二月,甲午,卫侯衎复归于卫。
闵元年:八月,季子来归。
僖五年:八月,郑伯逃归不盟。
襄七年:十二月,陈侯逃归。
隐八年:庚寅,我入邴。
桓十五年:夏,许叔入于许。秋九月,郑伯突入于栎。
庄六年:夏六月,卫侯朔入于卫。九年:夏,齐小白入于齐。二十四年:秋,夫人姜氏入。
襄二十五年:秋,卫侯入于夷仪。三十年:秋,郑良霄出奔许,自许入于郑。
昭元年:秋,莒去疾自齐入于莒。二十二年:秋,刘子、单子以王猛入于王城。二十六年:冬,十月,天王入于成周。
定十一年:秋,宋乐大心自曹入于萧。
哀六年:秋,齐阳生入于齐。
成十八年:夏,宋鱼石复入,于彭城。
襄二十三年:夏晋栾盈复入于晋,入于曲沃。
庄九年:夏,公伐齐,纳子纠。
僖二十五年:秋,楚人围陈,纳顿子于顿。
文十四年:秋,晋人纳捷菑于邾,弗克纳。
宣十一年:冬,楚子入陈,纳公孙宁仪行父于陈。
昭十二年:春,齐高偃帅师纳北燕伯于阳。
哀二年:夏,晋赵鞅帅师纳卫世子蒯聩于戚。
已上啖赵之辞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