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 启蒙运动的进行

那末,别有一条大路,是展开在我们的面前。改良主义的“为大众的文学”运动既然行不通,便不得不另外找。在今日托尔斯泰式的农村的启蒙运动正为一般人所注意。像定县的某一机构便是费了很大的力量在“为大众文学”的创作之上的。他们明白旧形式的不可采用,所以他们便采用了新形式。他们的刊物,都是以崭新的姿态,出现于大众之间的;诗歌,小说,故事,戏曲,图画,讲演等等都是大众所不曾熟悉的文体。(间亦采用鼓词,但只有寥寥数本。)这些新文体如炸弹,如巨石似的投入大众之间,立刻便被引起充分的注意。这是一种新的刺激,也许有大多数的读者,感到不合适,感到不惯,感到惶惑与拒绝,也许读者们还不能越出他们所指导的大众以外,但至少是给他们一种新的刺激,一种新的波动;反倒要比改良主义之无声无臭的投入大众之间,不久便自己消灭了的来得好些。

那种“为大众的文学”的创作,出版已有三百余本,因为是在试验中,所以外间不大有人知道。他们在封皮、装订等等的式样上,和旧式刊物都是完全不同的。在九一八的国难之后,他们也出版了一套《国难教育丛刊》,从第二○一号到第二二四号,共二十四册,这一套丛刊是:

二○一 国难教育歌(诗歌) 二○二 中日关系

二○三 东三省热河与全中国的关系(讲演词)

二○四 东三省       二○五 热河

二○六 九一八以后     二○七 国难鼓词(鼓词)

二○八 国难总帐      二○九 团结救国

二一○ 伟大的中华     二一一 长城和运河

二一二 拒毒        二一三 健康

二一四 岳飞(故事)    二一五 班超(故事)

二一六 田单(故事)    二一七 赵武灵王(故事)

二一八 文天祥(故事)   二一九 胡阿毛(鼓词)

二二○ 无名小卒(独幕剧) 二二一 刀下留人(独幕剧)

因为这些是他们特种的刊物,故颇偏重于论文,谈话,讲演词的一类,他们平日的刊物是以小说、故事类为最多的。

他们的成绩,据报告,并不坏。他们常在定县演戏;演的戏可不是昆腔,也不是皮黄戏,更不是梆子调,却是崭新的近代的话剧。演员是农民们,听众也是农民们,每次听众都挤得满满的,无不装载得满意而归。可见大众并不怎样拒绝新的东西,他们所不欢迎的只是似是而非,“挂羊头卖狗肉”的改良主义的“大众的文学”。

不要以为农村里的大众和小市民、学生、教员们是不同的人物,小市民们和知识阶级感觉到怪不合式的改良主义的读物,在农村里的大众们,也不会有什么很好的印象的。不调和、不严肃的恶剧、怪戏,到处都要被嫌弃。

从余治以来的改良主义的“为大众的文学”往往自然淘汰的消声匿迹了,当不是没有缘故的罢。

假如我们相信今日未受教育的大众有需求文学的必要,假如我们相信“为大众的文学”的创作,为今日启蒙运动所必需,而且,假如我们也是献身于这个运动的话,那末,我们应该走的路,是很明白的。

大众并不绝对的拒绝、排斥新的文体和新的形式;大众肯接受现代的话剧,肯接受电影,便不会拒绝什么新的小说、诗歌的。他们并不是什么顽固者的集团。他们是像一张白纸似的洁白无瑕。写上什么,便是什么颜色,什么花式。

旧形式、旧文体是永远黏胶着旧思想、旧的社会意识的,就使渗合了新题材进去,那新题材便会被扭曲而成为不伦不类的东西——大众天然是不会欣赏这一类不伦不类的东西的。

所以,问题还是一个,正像文学革命的初期的情形一样,我们应该确切的认识:旧形式是绝对装载不了新题材的;新的“为大众的文学”也正像一般的文学一样,需要一个彻底的革命。 zk/FA4iqdjKS5k1r+m9YMBR1TYuOartl4vRBKsvXPyQjTEE2ZB+D04XBqDQoI97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