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佛曲俗文与变文

我在前几年写《佛曲叙录》一文时,曾将燉煌石室文库中所发见的《维摩诘所说经变文》、《佛本行集经变文》、《八相成道经变文》诸种,以及后代的《目连救母宝卷》、《香山宝卷》、《刘香女宝卷》等等,皆作为“佛曲”。佛曲这个名辞原是罗振玉氏刊行《燉煌零拾》时所给予他所藏的三种变文的总名,我也沿其误而未及发觉——许多研究佛曲的人,如徐嘉瑞君、向觉民君,也都沿其误。去年,我着手写《中国文学史》中世卷,其中有一章是《俗文与变文》。因为对于俗文与变文有了一番很浅薄的讨究,便察觉出俗文与佛曲乃是完全不同性质的两种东西,不能相提并论的。后来的宝卷,乃是俗文或变文的支裔,所以与佛曲亦相差同样的远。

“俗文”或“变文”乃是韵文与散文联合组成的一种演说佛家故事的文体。其韵文的格式有好几种的体裁:(一)是全体七言到底的,(二)是七言之中,杂以三言的,(三)是四五七言的杂体。这一种韵文,当然是预备歌唱或朗诵用的,如后代的宝卷与弹词中的韵文一样。至其用何种曲调歌唱,或用如何方法朗诵,我们却已无从知道。也有百分之一的可能:他们尽是用佛曲调子来唱的。但即使他们是用佛曲的曲调来唱,也变更不了他们不是佛曲的一个定论。因为佛曲只是一种曲调;使用这种曲调组合而成的作品,任他们如何的布置结构,却已不是“佛曲”而是另一种新的东西了。例如将北曲组合成了《董西厢》,却成了《西厢 弹词》;将北曲组合成了《王实甫西厢》,却成了《西厢五剧》,那是完全两样不同的东西。

佛曲的来历,较之变文为早。变文,据我们所知,是唐末盛行的一体,其起源大约必更早于此时。佛曲则在六朝时代已经有之了。《隋书·音乐志》叙西凉部的乐曲,其中有“于阗佛曲”一名。《唐会要》诸书中亦载有“龟兹佛曲”诸名。陈旸《乐书》及《文献通考》的《乐考》中则于所载胡曲调二十九曲中,竟有二十六曲是有佛曲之名的:

李唐乐府曲调,有普光佛曲、弥勒佛曲、日光明佛曲、大威总佛曲、如来藏佛曲、药师琉璃光佛曲、无威感德佛曲、龟兹佛曲,并入婆陁调也。释迦牟尼佛曲、宝花步佛曲、观法会佛曲、帝释幢佛曲、妙花佛曲、无光意佛曲、阿弥陁佛曲、烧香佛曲、十地佛曲,并入乞食调也。大妙至极曲、解曲,并入越调也。摩尼佛曲,入双调也。苏密七俱陁佛曲、月光腾佛曲,入商调也。邪勒佛曲,入徵调也。观音佛曲、永宁佛曲、文德佛曲、婆罗树佛曲,入羽调也。迁星佛曲,入般涉调也。提梵,入移风调也。

——陈旸《乐书》卷一五九

南卓的《羯鼓录》,所附诸宫曲名中,又有诸佛曲调十一曲。大约这些佛曲是十分流行于唐代的。 4Bo9lx8EsnC9vUhdEQBo6Amwjccc216KgBOqwMEJMQDTukpvC3x8E+chVZ+GVe0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