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921年8月10日——18日

十二日,晴。

“夜凉人梦秋”,予友某氏句也。睡重衾中,正作此想,忽闻檐外,雀声喧如雨下,予乃起床。梳洗毕,旅舍主人以笔墨纸来乞书,笑却之。主人以为国人皆善书,殊不知予乃长于此邦者,言书固与主人无异也。主人乞不已,勉书一绝以应之。

豆架瓜棚许子村,溪声山色谢公墩。

客中无限潇湘意,半化烟痕半水痕。

第三句本欲改作“客中无限思归意”。因已书就,故将错就错,亦不更为之改。主人问诗意若何,予笑而不答。忽忆及史梧冈《西青散记》中所引汤某语,不觉冁然。汤某曰:人生须有两副痛泪,一副哭文章不遇识者,一副哭从来沦落不遇佳人。

午后踏山路赴新汤。新汤与汤本为盐原最高处,人烟隔绝,固一仙境也。所可惜者,道路崎岖,非脚健者不能往。东坡曰:“二客不能从也”,此处亦然。到新汤日已西仄,山风自绿树中吹来,凉爽可人。浴于君岛屋旅馆,又取酒食食之,山民之多食,予至此方解其意。

在君岛屋浴后,即越富士山顶而赴大沼,路更险峻难行。至大沼口,见有悬挂七色纸条之竹竿若干横弃水边,纸条上有天河七夕等字,知村童前夜来弃竹竿于此,盖旧历之七夕也。按唐时旧俗,七月七日,文人每立竹竿于门前悬诗词于其上,以示才藻。女子则倚高楼,陈七彩,于暗中穿针,谓之乞巧,实斗巧耳。闻此习我国不行已久,不意于日本尚得见之,赋诗一绝,以纪其事。大沼在富士山峰下,相传为昔时喷火口,一池清水,净寂不波,前黑山与富士山倒影其中,令人作世外之想。在大沼傍少息后,仍返原处,据高岗而望西北,颇怀白云亲舍之思,时日已斜矣。成诗一首。

十五日,晴。

午前游妙雪寺。寺系奉妙云尼由京都搬来之释迦佛者。金身释迦佛一尊,来自中国,平家亡后,小松内府重盛之姉母妙云尼与筑后守贞能,负此像潜逃至此。妙云尼殁后,贞能为立院,名以尼名。禅尼墓今尚在寺后山中。境内多碑文,松平康国撰之盐溪名胜碑,系记奥兰田等之功德者,碑文不能记矣。

寺内多花草,寺后临山,有飞瀑数尺,滴水沧浪,环绕庭中,水中游鳞,一一可数。殿中陈列各人手迹,供人观赏。予于各种书画中,仅取光明皇后天平十二年五月一日愿经一道,末有杨守敬题跋,杨以此经为汉人书。

十七日,微雨。

午后游源三窟。源三位赖政氏之孙有纲避世处也。洞内多钟乳石,非匍匐不可行。不知有纲氏在日,此洞亦如此窄否。出源三窟,至八幡宫观大杉,复渡溪而北,拾化石二而归。 qu7N28/WrQTzcKYy6EbC//2QkjYDgs8KnNsMPr5V5ZAMAHEkF1GqbjFGQc/B9fW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