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现在再说老子的思想:我们如今研究老子思想的唯一根据,便是所谓道德经。这道德经是否即是史记列传中所说的“上下篇言道德之意”?我们看他书中辞意,有重复的地方,思想有出入的地方,多少总有经后人改窜补充过的痕迹。且细读他书中辞句,有“古者”,“昔者”等引伸前人思想语言的辞气;从这一点看,也许可以说道家的思想发生在老子以前,而由老子集其大成。道德经的体裁颇像宋儒的语录。今人虽拿他勉强分上下卷,又分八十一章,但有一章中包含着几个独立思想的,有数章联合,成一个思想系统的,这显然当初是笔记册子,后人拿他看得过分尊重,硬拿他分成章节,又分成上下卷,又加上道德经的名称。——这多么机械!多么不自然啊!

在汉朝以前,原没有“经”字的名称,经子解题说:

“自汉以后,特尊儒学,乃自诸子书中提出儒家之书而称之曰经”。

后来各尊其所尊,道家因尊老子而尊老子所写的笔记为道德经;推而至于墨子称墨经,庄子称南华经,中古佛学入中国,佛徒尊称佛家的书为经典。——如金刚经心经等。

道德经,是三五言有韵的文字,——是散文以前的韵文。因此,颇有人疑他与诗经同站在一个时代背景上的。我们读:

诗经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獾兮?

老子——天之道,损有余以奉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不狩不猎的人,庭有悬獾,这岂不是奉有余?坎坎伐檀的人,反置河干,这岂不是损不足?——即此一点亦可以证明老子确是生在孔子以前时代的人。

老子的思想,主张绝对自然,颇与西方的自然哲学Nature符合。自然哲学,是说明物质存在之总和及根本;老子也要追溯天地万物的总和及他的根本,所以说“众妙之门”“天地根”。但自然哲学,每产生于不自然的环境中。老子生在春秋时期,眼看着人欲横流,天道灭绝。这环境何等的不自然?我们从老子的文字思想中,随处可以看见时代的罪恶,最大的,便是当时的政府。所以老子说:“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这对于现政府表示反抗的色彩何等浓重?而当时社会所表现的不平等的环境,便也可想而知了。当时政府以人民为鱼肉,只知贪赃枉法,争城夺地;人民的生命,等于蝼蚁,朝不保暮。正如诗经中所说的:“知我如此,不如无生!”

社会因受不良政府的影响,民心日趋于阴恶;只知取巧图利,人人都把人道的本义忘了。所以老子说:“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张。盗贼多有。”“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税重,农商便受困,谷价物价飞涨,人民一方受生活逼迫,一方因生计艰难,便铤而走险,流为盗贼;一部份人,凭着他的智巧,去造成奇物淫风,求一时的生活。人民风俗,便被他引诱得日趋奢侈,奸诈百出,法令也因之日繁,而犯法的也愈多,成了一个腐烂社会,成了不可收拾的现状。

这些话,都是老子对于当时政治社会两方面的直觉观念。直觉是不用思想的,所以还不是老子的思想。他生在乱世,深受乱世的痛苦,时时渴望和平无事;一般人心,也都祈求和平。和平,先要人人不贪不争,要息事,息事才可以宁人。因此,他悟到清静无为,是政治的极轨。他说:

治大国,若烹小鲜。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圣人在天下,怵怵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他又从政治悟到做人,亦当以清静无为为人道之极轨。老子说:

大道废,有仁义;智惠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这还是老子的直觉,这里面没有什么高深的哲理可说。但老子的哲学思想,也便从这些直觉上产生出来的。胡适之说:“最初的哲学思想,全是当时社会政治的现状所唤起的反动”,这便对了。

老子被社会政治现状所唤起的反动是什么呢?他便是一个“无”字的哲学。他认人类万物,以及宇宙,都有最大的一个原动力,以及共通的一个本性:是永古不灭的,无微不至的,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无可反抗,不可言说,超出于一切有形质无形质有生命无生命以外,而能化生一切有形质无形质有生命无生命的一个总体。宇宙内外,惟无的时间最久,也惟无的形体最大;所以惟无能生有,有仍还于无。无是真的,有是假的;无是主动,有是被动。这个无,便是西方哲学所说的“大自然”——超宇宙体力以外的。——这个无,便是老子的“本体论”。——英文称Oontology又称实证论是研究实在的终极本性的一种理论。

因为这样,人是有,天地也是有,有不是真;不能自动,不是最后,不是最大;一切须听命于无,不但人要无为,天地也是无为。宇宙间一切,受了无的使命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运行变化。老子说:“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是归纳的说法。若演绎起来,便是“无生有,有生万物。”我们做万物,不要迷失了本性;要得到长治久安之道,便要看破这个有,服从这个无。

但仅仅一个“无”字,终究不能成为名词,不能表示出他的性质来,老子便又找出一个“道”字来做他的代表。但我们要明白这个道字,是一个假设,不是一个名词。庄子说:“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知形之不形乎,道不当名。”形之不形,是说世界一切有形的万物,都从无形生出的,所以名也是从无名生出的。本无名,强为之名,这个名也不是真名了。老子自己也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第二个道字,是言说的意思;第二个名字,是称为的意思。道是不可言说不可称为的,是要静心体察,触类旁通的。无名,便是无形无物;因为我们眼前的形物,不是形物的最初。老子又说:

“大象无形,道隐无名。”“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老子书中每说及“道”字,总是没有一定的界说,且亦没有一定的名词。你看他说妙,说玄,说一,说朴,又说玄牝,天门,自然,混成,无极,大象,玄德,种种闪烁不定的名词,正可以看得出他找不到一个正确名词的痛苦,又可以看得出这老子哲学思想的对象,实在是不可名的;不可名而强用这许多名辞来表示他,归根还是一个无名。——如今左道惑人的道家,便死抱住一个道字,做出这丑陋不堪愚蠢不堪的所谓长生不老炼丹修仙的妄事来。这是何等执迷!何等不彻底!何等不自然!徒然辱没了老子一番美意。

因为老子要说明这个道是假定的,是自然的。——胡适解自然谓:“自,是自己;然,是如此。自然,只是自己如此。”梁启超也说:“自然,是自己如此。”谢无量说:“自然者,究极之谓也。”胡适又斥他为“不成话。”而李石岑又讥笑胡适解释得太浅薄。他说:“自然如果只是自己如此,恐怕谁也会得解释;哲学上的问题,恐怕不是这样容易罢!”李又引证章太炎的解释自然。太炎说道:“夫所谓自然者,谓其由自性而然也。而万有未生之初,本无自性;既无其自,何有其然?然既无依,自亦假立。……佛家之言法尔,与言自然者,稍殊,要亦随宣假说,非谓法有自性也;本无自性,所以生迷,迷故有法,法故有自。”李自己又解自然的意思道:“老子根本思想是无名,是无则知自属假立,本无自性,而自然所以喻体,故道又法自然。总之,自然重在返本复初,所谓‘莫之命而常自然。’”“返本复初”,这句话便对了!人与万物天地,各有一个本,也各有一个初;我人非我人,自己非自己,所谓己者,决非我们眼前有形质的东西,是我们未有形质以前的这个本,这个初。我们要不忘本,不忘初,那个自己,才能还于天道的自己;而这个如此,才可以做到本来如此,不得不如此的地步。那胡适的所谓“自己如此”,谢无量的所谓“究极”,都可以解得通了。——自然,是无所为而为;我的形体成于自然,我故无所为也。我所为的,也是动于自然;我所为的,也是无所为也。要无所为,便要无主观;要无主观,便要虚静柔下。老子说: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王弼注:“地不为兽生刍而兽食刍,不为人生狗而人食狗;无为于万物,而万物各适其所用。”

这个不仁,不是说没有仁心。仁字本来是人造的,在天地本来一切任凭自然;仁也自然,不仁也自然。且天地无心为仁,而生养万物,也是他,灭绝万物,也是他;他的所以如此,只是他的自然。天地生刍狗,万物互相为刍狗,这也是自然,兽的食刍,人的食狗,是一个自然的适合,天地并不曾为人兽而生刍狗。一切相生相杀,都出于自然,这才到了自然的极轨。我们做人,亦当顺应天道,尽其自然,听其自然;恩怨成败,无所究心,好似初生的婴儿,笑啼都出于不自知。老子要我们死心塌地的服从自然,因也便劝我们学小孩子;这是他看出天道的原始状态,所以我们也要用原始状态去适应天道。老子说天道,也常常拿小孩子来比喻。他说:

“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圣人皆孩之。”——老子以谓一到童年,便汩没了天真;所以他说的“婴儿”“赤子”正是浑然元气初生之儿。

婴儿何以可爱?因他天真未凿,善恶皆出于自然。在婴儿是无善恶的,无善恶所以无为,无为所以无名。老子的天道,是绝对的,不是相对的。一有了名,便是相对,便不成为最初,不成为唯一;他所以拿种种现象界来比喻,正是他要用现象来说明本体。他的本体,还是一个无。下面引证的一段,便是老子拿现象来说明无的大用。他说: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利,是利于用,是帮助的意思,不是用的本体。

辐,是车轮子中央的空洞。埏埴为器,便是抟土为器的意思,各项碗盏器具中央,总是空的。户牖,是说窗洞门洞,和那空屋。轮有空洞,轮子才能转动。器有空处,才能盛物。窗门有空洞,屋子有空地,才可以流通空气,安住人物。我们要明白天道,须养得心性空灵,不被眼前的声色货利所束缚;虚心容纳天道,才能将天道贯彻于胸中。所以无字,正是求真理的不二法门。老子看得人世一切智识道德功利法律,都是窒塞人生智慧的恶物,人看重了一切人造的制度,主观的思想,便永永不能虚,永永不能见得天道的自然。老子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智慧出,有大伪。”“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这是排斥智慧的话。——又说:“绝圣弃义;民复孝慈。”“大道废,有仁义。……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上德不德,是以有德。……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这是排斥道德的话。——又说:“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这是排斥功利的话。——又说:“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法令滋张,盗贼多有。”“民不畏死,奈何以死俱之!”“代大匠斫,希不伤手。”——这是排斥法律的话。——老子究竟要我们怎么样做人呢?你看老子以下的话: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累累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遣。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常足矣。”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夫唯不争,故天下莫与之争。”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这种种话,都是老子人生哲学的归结点。本来一种思想的发生,没有不受时代驱使的;而思想的归结点,无非也为补救时代起见。不受时代逼迫的,不成为思想;不能补救时代的,也不成其为思想。老子暗示我们处于强暴政府之下,只须用虚静,不合作,不争的手段,得到最后的胜利。——唉!可怜的不合作!可怜的最后胜利!

十八年,十一月,二十,在工读运动期。jFuCLSiELEfdOPj/J4T9q9q4zECk0RNlkKeSlJlDpCs5fILCStCdG+nUmRfn5Oa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