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老子概论

未说老子以前,我们先要问:子是什么?照论语皇疏孝经释文说:“古者称师为子”。又是古代对于普通男子的美称,我们常在古文上看见“吾子”二字,这个子字,大概好似今人的称先生。墨经里面常有称“子墨子”的,大概上一子字,是弟子对于他自己先生的专称,就是说“我们先生墨先生”。但深刻一点说,又可以把子字代作家字一般解说,没有专门学识独立见界的,不可以称家。江瑔读子扈言说:

“古人著书必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卓然成一家言,而后可以名之曰子书。”

这又是何等的尊严。但是自来可称为子的,大概是一种学派。好似今日西洋的“浪漫派”,“自然哲学派”,中国的“姚江学派”,“桐城派”,“阳湖派”。所谓派者,必是表示他学问或思想的一种统系,或一种特性;而所以成此统系成此特性的,当然是要经过许多人改正补充。发明的虽只是一个人,而完成的却有多数人。所以孙星衍说:“凡称子书多非自著”。大都是他弟子记录师说,而加以补充;或是这一派思想的总集。近人写经子解题也说:“集为一人之著述,其学术初不专于一家;子,为一家之学术,其著述亦不由于一人。”

我们看看自来中国的子书在中国全部学术上的地位怎么样?子书又称为丙部。经类是甲部,史类是乙部,子类是丙部,集类是丁部。但在荀勖,又称六艺小说是甲部,诸子兵书术数是乙部,史记是丙部,诗赋图赞汲冢书是丁部。刘歆为校中秘书,分天下图书,共为七类——七略——第一类,是辑略;——是逻辑目录大纲,是一种读书工具的书——第二类,是六艺略;第三类,是诸子略;第四类,是诗赋略;第五类,是兵书略;第六类,是术数略;第七类,是方技略。汉书艺文志又支配为六略,删去刘歆的辑略一类。王俭分为七志:一,是经典史记;二,是诸子;三,是文翰;四,是军书;五,是阴阳;六,是术艺;七,是图谱。阮孝绪便分为七录:一,经典;二,纪传;三,子兵;四,文集;五,技术;六,佛;七,道。直到唐朝,才分为“经”“史”“子”“集”四库甲部经类,十一种;乙部史类,十三种;丙部子类,十七种;丁部集类,三种。宋明代又分为六阁:第一阁经,第二阁史,第三阁子,第四阁集,第五阁天文,第六阁图书。以唐元清三朝,仍分“经”“史”“子”“集”四库。依乾隆四库全书目录:经部十种,史部十五种,子部十四种,集部十种。而子书却永远占据历代文化的地位。

我们再看看来自中国子书自身的分析怎么样?最初论到诸子家数的书,共有四种:第一种,是庄子天下篇中所论列的,有彭蒙,田骈,慎到,墨翟,禽滑厘,老聃,惠施,公孙龙数人;第二种,便是荀子的非十二子;第三种,便是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指;——儒道名墨法阴阳六家——第四种,便是淮南要略的二十篇。这都是没有统系的零星记录,偶然见诸子姓名。若要有具体的分列,各以类从的,便是创始在刘歆的“九流”。如何是九流?便是儒家者流,道家者流,阴阳家者流,法家者流,名家者流,墨家者流,纵横家者流,杂家者流,农家者流;而小说家,却在九流以外。因刘歆说:“其可观者九家而已”,所以称九家。到唐朝又分为十七家:是儒家,道家,释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天文家,历算家,兵家,五行家,艺术家,类书家,——目录之学——明堂经脉家。——医术——依四库全书子部,便又分为十四家:是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家,术数家,艺术家,谱录家,杂家,类书家,小说家,释家,道家。——神仙修养的方法。

照这样分类法,不但是门户不清,性质不明;且所谓“卓然成一家言”的意义,也完全失去了。这只因时至中古那科学方法渐渐发生,如农家医家天文算法家等,都该归纳在科学方面,而艺术又当独立成一类,此外阴阳五行名与纵横,都不能成家的,因为他们都是巧说豪夺,虚伪迷信,窃取功名于一时——司马谈说:“苛察缴绕”——于社会文化思想学问非但得不到他一点的帮助,反因他而影响于人心,得到愚妄的结果,早该在打倒之列!总括起来说:中国思想界,可以自成一家的,只有“道”“儒”“墨”三家。而释家又为中古时代外来的思想,与中国固有的儒道思想相溶合的产儿;依傍门户,支离割裂,不能证实的玄谈,我们竟可以不去睬他!

从来说诸子思想的来源,却有两种主张:一,是说诸子出于王官;一,是说诸子思想是时代的产儿——王官、如同今日政府中各部总长。——主张第一说的,有汉书艺文志——七略——说: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道家,史官;阴阳家,羲和之官;法家,理官;名家,礼官;墨家,清朝之守;——如今日的教育总长——纵横家,行人之官;杂家,议官;农家,农稷之官;小说家,稗官。而主张第二说的,有淮南要略说:

诸子之学,皆起于救世之弊,应时而兴:故有殷周之争,而太公之阴谋生;有周公之遗风,而儒者之学兴;有儒学之敝,礼文之烦扰,而后墨者之教起;有齐国之地势,桓公之霸业,而后管子之书作;有战国之兵祸,而后纵横修短之术出;有韩国之法令,——新故相反前后相谬——而后申子刑名之书生;有秦孝公之图治,而后商鞅之法兴。

这都是拿历史事实来证明的,比较的可信。古代所谓王官,便是如今的胥吏,只懂得几种官样文章,和刻板的例规。秦始皇焚书坑儒,从此以史为师;那班“学而优则仕”所学的,无非是那一成不变的条例官书,决不能产生诸子如许精深的思想。近人章太炎说子学略说:

古之学者,多出王官:世卿用事之时,百姓当家,则务农商畜牧,无所谓学问也。其学者,不得不给事官府,为之胥徒。……说文“仕,学也”,犹今之学习行走。是故非仕无学,非学无仕。

照这样说,既是“无所谓学问”,既是“给事官府”,既是“学习行走”;这是何等粗浅的东西?直是“学衙门”而已,何用为此精深而高超的诸子思想?太炎先生所说的学者,与夫艺文志所说的诸子出于王官,适成其为“仕”的学与道墨儒各家思想的产生,是根本不相干的。从来政府专以愚民为事,莫说讲究无治的天道,便是自治的人道,他也不愿给人民知道。所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的话,所以被数千年专制帝王所利用,而适成其为吃太牢的“大成至圣先师”了!

“新故相反,前后相谬”,这正是所谓政法家惯弄的手段。他一方面摧残群众活力,完成他的国家主义;一方面充野心家的走狗,不恤牺牲多数人的福利,以完成少数人的富贵。这种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狡猾手段,既无学理,又无思想,更无人心!百姓只求和平,被政法家翻弄得不和平,回过身来,反将这不安分的罪名,陷诬在百姓身上。他这相反相谬的罪恶,到何等程度了?秦孝公驱数千万生灵,而图一己的安荣,却使商鞅立严法去治百姓,这不但是非学,简直是非法!——因他是不合天道之自然而违反群治真理的。

归纳起来说:凡是可称为子,可称为思想的,都是受时代环境的驱迫,而求最合群理,有绵密深邃的组织方法,才成为思想,而可以垂之久远。不但阴阳,纵横,农,杂,小说,不成其为思想;而名,法,更不成其为家。ncURCRVeWhIbWQd6haiz/HfT9k2dSlkIVf3asMd6fhEZ3TlKFe7c6ANIyfvJZIm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