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绢素或四幅,或六幅分布写之,陈诸座隅,则茶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饮、之事、之出、之略,目击而存{2},于是《茶经》之始终备焉。
{1}茶之图:第十章,挂图。是指把《茶经》本文写在素绢上挂起来。
{2}目击而存:击,接触。此处作看见讲。俗语有“目击者”。
用白色绢子四幅或六幅,分别把以上九章写在上面、张挂在座旁的墙壁上,这样,对茶的起源、制茶工具、茶的采制、烹饮茶具、煮茶方法、茶的饮用、历代茶事、茶叶产地、茶具省用,都会看在眼里,牢记在心里。于是,《茶经》从头到尾便全部可以看清楚了。
茶经
凡例
一、《茶经》著自唐桑苎翁,迄今千有余载,不独制作各殊而烹饮迥异,即出产之处亦多不同。余性嗜茶,承乏崇安,适系武夷产茶之地。值制府满公郑重进献,究悉源流,每以茶事下询。查阅诸书,於武夷之外每多见闻,因思采集为《续茶经》之举。曩以簿书鞅掌,有志未遑。及蒙量移奉文赴部,以多病家居,翻阅旧稿,不忍委弃,爰为序次第。恐学术久荒,见闻疏漏,为识者所鄙。谨质之高明,幸有以教之,幸甚。
一、《茶经》之后有《茶记》及《茶谱》《茶录》《茶论》《茶疏》《茶解》等书,不可枚举。而其书亦多湮没无传。兹特采所见各书,依《茶经》之例,分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饮、之事、之出、之略、之图。至其图无传,不敢臆补,以茶具、茶器图足之。
一、《茶经》所载,皆初唐以前之书。今自唐、宋、元、明以至本朝,凡有绪论,皆行采录。有其书在前而《茶经》未录者,亦行补入。
一、《茶经》原本止三卷,恐续者太繁,是以诸书所见,止摘要分录。
一、各书所引相同者,不取重复。偶有议论各殊者,姑两存之,以示论定。至历代诗文暨当代名公巨卿著述甚多,因仿《茶经》之例,不敢备录,容俟另编以为外集。
一、原本《茶经》另列卷首。
一、历代茶法附后。
《茶经》是唐代陆羽编著的,至今已经有1000多年了,现在不仅制作方法各不相同,而且烹制和饮用的方法也很不一样,就是出产的地方也与当时大不相同。我特别喜欢喝茶,当时正值我出任崇安知县,刚好是武夷产茶的地方。正好制府满公郑重地前来献茶,探究历史渊源,常常就有关茶的问题向他询问。查看到其他相关书籍,在武夷之外的所见所闻,让我产生了编选撰写《续茶经》的想法。虽然这本书已经握在了掌上,思想上仍不免惶恐。后来奉命到部里上任,因为身体多病常在家里修养,翻阅旧稿,不忍心丢弃它,所以重新作序整理。只怕因为时间过长学问有些荒废,见闻难免有疏漏的地方,被有识之人所鄙弃。谨在这里向各位请教,如果有幸得到您的指导,对于我来说将是一件十分荣幸的事情。
《茶经》之后有《茶记》、《茶谱》、《茶录》、《茶论》、《茶疏》、《茶解》等书,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而这些书大部分也已经失传了。我现在特意收集能够见到的这些书,参照《茶经》为例,分为源、具、造、器、煮、饮、事、出、略、图。而那些相关的图已经失传,我不敢随意添补,只好用茶具、茶器这些图画来充实。
《茶经》中所摘录的都是初唐以前的书。本书从唐、宋、元、明到本朝,只要有这方面的论述,都加以采录。有的书年代虽然在《茶经》之前但是没有被它录用的,在这里也一并加以引用。
《茶经》本来只有三卷,因为续写的人太多,所以这本书上只摘录要点。
各书引用相同的地方,就不再重复取用。偶尔有争议的地方,姑且保留各自的看法和观点,等待以后的定论。至于历代的诗词文赋和当代名士所著的文章很多,因为参考《茶经》为例,便不加补录,等以后再编为外集。
《茶经》原书附在书的前面。
历代的茶法附在书的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