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訓 “積善之方”

改过之后还须积善修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善必须明辨:真假、阴阳、是非、偏正、半满、大小、难易的分别,否则枉费苦心!应行善事总归十类……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易经·坤卦》说:“能够积善的人家,必定会有多余的福报留给后代子孙。”从前颜姓人家要把女儿许配给叔梁纥之前,将孔家祖宗过去所积的德行,一件一件地记述出来,觉得这个家庭长久以来积有很深厚的阴德,因此预知子孙将来必定会出人头地。后来果然生下有“万世师表”之称的孔子。

又孔子也称赞舜帝的大孝说:“舜实在是一个大孝之人,不但后世以宗庙之礼来祭祀他,而且子孙也都能永远保持下去。”

这些的确都是最正确的言论。我们试着用以前所发生过的事情来作证明。

点评:前世今生之善恶因果,众人未见而难信。作者列举家世盛衰,以示因果不虚之理,教人——福从善中求。

杨荣先祖摇船救人

少师杨荣,是福建建宁人。他的家族世代都以摆渡为生。有一次雨下了很久,溪水都暴涨了,水势横冲直撞,将民宅都冲毁了,被水淹死的人,尸体都顺着水势往下漂流。别的船家都争相捞取被冲散的货物,惟独杨少师的曾祖父及祖父,只一味地抢救灾民,而对于水中的货物,一件也没有捞取。当时同乡的人都讥笑他们愚笨。

等到杨荣的父亲出生以后,家里的经济状况逐渐地宽裕。有一位神人化身为道士模样,对少师的父亲说:“你的祖父和父亲,积了许多阴德,子孙必定会发达、显耀,可以将你的父亲安葬在某处。”于是,少师的父亲就依照道士所指点的地方,将父亲和祖父的尸骨都埋葬下去,这就是现在大家所说的白兔坟。

后来生下少师,二十岁就考中科第,而后官位累升到三公之一的少师,皇上还加封他的曾祖父、祖父与父亲,都和少师同样的官位。他的后代子孙也都很兴旺,到现在还有许多贤能之士。

点评:古云“作恶事须防鬼神知;干好事莫怕旁人笑”。凡做好事,任劳不易,任怨更难;耐苦不易,耐烦更难。

齐白石·夕照归牛图

杨自惩夫妻施粥给囚犯

浙江鄞县的杨自惩,起初在县衙里当书办,心地非常仁慈厚道,而且奉公守法,处事公正。当时的县官,为人威严方正。恰巧有一次在审案时鞭打一个犯人,打得血流满面,但怒气还无法平息。杨自惩就跪地替囚犯求情,请求从宽处理。县官说:“怎奈这个人违犯法律与道理,尚且不肯认错,叫人不得不生气。”

自惩向县官叩头说:“上面的为政者不能依照道理行事,人民失去了准则,情义乖离已经很久了!如果审问出真正的案情,也应该要怜惜他因为无知而误犯法纪,不能因为破了案而感到高兴;高兴尚且不应该,更何况是发怒呢?”县官听了这一席话,怒气也就平息了。

杨自惩的家境非常地贫穷,却是一个廉洁自持的人,对于别人所赠送的东西,一概都不肯接受。碰到囚犯缺少粮食时,常常想方设法予以济助。

有一天,有几个新来的囚犯没有饭吃,饥饿不已,情况堪怜,但自己家里的米却又不够用。如果把米都供应囚犯,那么家人就没有饭可以吃;倘要顾着家人,那么这些囚犯就须挨饿,实在令人同情。因此就和妻子商量。他的妻子问他:“囚犯是从哪里来的?”自惩回答说:“是从杭州来的,一路上忍受着饥饿,面色青黄,憔悴不堪。”因此他们就把自己家里仅存的一点米,煮成稀饭来供给囚犯食用。

杨自惩后来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名叫守陈,次子名叫守址,官做到南京和北京的吏部侍郎。长孙为刑部侍郎,次孙是四川廉宪,两个又都是有名的大臣。当今的楚亭和德政,也都是他的后代。

点评:怜悯囚犯,菩萨心肠。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歇狂·陈师曾篆刻

谢都事白旗保全万命

从前在明英宗正统年间,土匪邓茂七在福建地区带头造反,当地的读书人和一般的百姓,跟随他一齐作乱的人非常多。朝廷起用曾任都御史的鄞县人张楷,南下福建剿除匪党。张楷运用计谋抓到了邓茂七,而后又派福建布政司的下属谢都事,带兵搜剿沿海一带反贼的同路人。

谢都事的心地非常仁慈,为了避免滥杀无辜,因此设法取得依附贼党的名册,凡是没有参加贼党的人,就暗中发给他们一面白布做的小旗,约定在官兵到达的那一天,将这面旗子插在自家门口,并禁止官兵乱杀人。因为这项措施而未被错杀的,有上万人之多。

后来他的儿子谢迁考中了状元,官位升到宰相之位。孙子谢丕又考中探花。

点评:此明不枉杀之善报。一旦诚心救人,慈悲生智慧,便有善巧办法。

莆田林老母好施粉团

福建莆田有一户林姓人家,他们祖上有一位老太太很喜欢行善,常常做粉团布施给别人吃。只要有人向她索取,她就立刻赠与,一点都不会现出厌烦的样子。有一位仙人变化为道人,每天早晨都向这位老太太索取六七个粉团来吃,整整有三年的时间,老太太每天都如数供应,因此了解她是诚心诚意地为善。

仙人因而受到感动,就对老太太说:“我吃了妳三年的粉团,要用什么来作为报答呢?这样吧!妳的房屋后面有一块地,若是埋葬在这里面,将来子孙加官进爵的,会有一升麻子的数目。”

后来老太太去世时,她的儿子就依照仙人所指点的地方,将尸体埋葬下去。葬后,林家的第一代就有九个人荣登科第。后来接连好几代,发达做官的人非常地多。所以在福建地区有“如果没有林姓人家参加考试就无法开榜”的传言。

点评:老太太的智慧,在于做好事三年不间断、不厌烦。

冯太史之父拯救僵倒

冯琢庵太史的父亲,是县学里的公费生员。有一年冬天,刚好在最冷的那一天,他一大早起床要到县学读书,路上遇到一个人,倒卧在雪地中。冯先生用手摸摸他,身体已经僵硬了一半,差不多快要冻死。于是脱下自己身上的皮袍为他穿上,而且将他扶回家中救醒。

有一天晚上,冯先生梦到天神来告诉他,说:“你救人一命,是发自最真诚的心,因此我要派韩琦来当你的儿子。”

后来生下了琢庵,就为他取名为“冯琦”。

点评:“救人一命,胜造浮屠。”浮屠即佛塔。韩琦为北宋仁宗时贤相,与范仲淹共守西北边塞,并称“韩范”。琦平生多善行善言,自忆前生为僧人。

应尚书卖田救民妇

浙江台州地区有一个应尚书,中年时曾经住在山中读书。夜里常有鬼类聚集在一起,发出恐怖的嚎叫声,往往让人惊吓不已,但应公一点都不会害怕。

有一天夜晚,他听到一个鬼说:“某位妇人因为丈夫离家到外地去,很久都没有回来,公公婆婆以为儿子已经死了,因此就逼迫她改嫁。但这妇人不肯,明天晚上会在这里上吊自杀,那么我就可以找到替身了。”

应尚书听到了鬼所说的话,心里很不忍心,就暗中把自己的田地卖掉,获得四两银子,立刻假造一封妇人丈夫的书信,连同银子一并寄回她家。

她丈夫的父母亲看到了这封信,因为笔迹并不像,而对这件事情起了疑心,但是后来却接着说:“书信虽然有可能是假的,但银子却是真的,想必儿子一定还是平安无事。”这妇人因此也就不必再改嫁。后来这户人家的儿子回来了,夫妇两人得以像当初一样,过着正常的生活。

应公后来又听到这个鬼说:“我本来可以得到替身,无奈这个秀才破坏了我的好事。”旁边有一个鬼说:“你为什么不加害他呢?”这一个鬼说:“上帝因为这个人心地很善良,积了大阴德,所以已经派他做阴德尚书,我怎么能够加害他呢?”

应公听了这两个鬼的对话之后,因此更加地努力,奋勉向上,善事一天天增加地做,功德也就一天天地累积得很厚。每当碰到年荒饥馑的时候,总会捐出粮食来救灾;遇到亲戚有了急难,也都将就自己的生活,想尽办法来帮助他们度过难关;碰到了不如意的事情,更是先回过头来反省、自责,心平气和地予以承受。

就因为应公这种精诚修德,所以他的子孙考取功名得到官位的,到现在为止,实在非常地多。

点评:鬼类亦敬畏正人。如肉眼未能见,即武断为鬼神不存在,不合逻辑。

徐凤竹父分谷济贫

江苏常熟县的徐栻,字凤竹,他的父亲向来都非常富有,偶然间碰到了荒年,就先舍掉本来应该收取的田租,作为倡导同县人发心救灾的榜样。又分发家中的谷物,来接济贫穷缺粮的灾民。

某日夜晚,听到鬼类在家门口唱道:“千不说骗人的话,万不说骗人的话,徐家的秀才即将做到举人郎。”这样不断地相互呼叫,连续好几个夜晚都没有间断。这一年徐凤竹参加乡试,果然考中举人。

凤竹的父亲因为得到了这种感应,就更加努力地行善积德,勤勉恳切,一点都不懈怠。举凡修桥铺路、布施斋饭供养出家人、接济贫苦人家解决生活所需,凡是有益于大众的事,无不尽心尽力地去做。

后来他又听到鬼类在门口唱道:“千不说骗人的话,万不说骗人的话,徐家的举人一直做到了都堂。”后来,徐凤竹果然官位做到两浙巡抚。

点评:于灾难中济人之福报如此,于灾难中趁机牟私利之后果,盖不忍言说!

李苦禅·清味

屠康僖奏议减刑

浙江嘉兴地区的屠康僖先生,起初在刑部当主事官,晚上睡在监狱里,仔细查问每一位囚犯的犯罪情况,发现有一些犯人是无辜的。他并不将此事当成是自己的功劳,而暗中写成公文呈报上去,禀知主理案件的堂官。

后来到了秋审的时候,堂官就选取屠公上呈的公文,来审问每一位囚犯,结果没有不心服口服的,因此释放了十几个受到冤屈的无辜者。一时之间,京城的百姓们都非常称赞尚书的英明。

屠公又上书禀报说:“皇上所在的京城地区,尚且有这么多含冤入狱的百姓,全国这么广阔,百姓又如此地众多,哪会没有受到冤枉的呢?因此应该每五年派一位减刑官,到各地仔细查考实情,遇有冤情就须予以平反。”尚书就依照屠公所禀,代为上奏朝廷,皇上也准许了这项奏请。当时屠公也受派为减刑官中的一员。

有一天晚上,屠公梦见一位神人告诉他说:“你命中本来没有儿子,现在因为你上书奏请减刑的议案,正好深深契合上天的慈悲心,所以上帝要赐你三个儿子,将来都是穿着紫袍、束金腰带的大官。”

就在当天晚上,他的太太就怀了孕。后来果然生了应埙等三个儿子,而且都当上高官。

点评:为人解冤之福报如此,从事刑讼诸君,凡事更宜三思!

寿如金石佳且好兮·(清)黄牧甫篆刻

包凭施银子衣服修庙

嘉兴人包凭,字叫信之。他父亲担任池阳太守,生了七个儿子。包凭是最小的,给平湖县姓袁的人家招为女婿,和我的父亲往来很频繁,交情很深厚。他的学问渊博,才华很高,但是屡次参加考试都考不上,因此喜欢研习佛家和道家两种高深的学问。

有一天,包凭到东边泖湖旅游,偶然走到一个村庄的寺院,看见观世音菩萨圣像暴露在寺外,没有亭子可以遮避,被雨水淋得很湿。他于心不忍,就解开身上的袋子,拿出里面的十两银子,交给寺里的住持师父,作为修复寺院的房屋殿宇之用。住持师父告诉他,修寺的工程很大,而银两太少,实在是不够用,恐怕无法完成这件工程。

包凭听到住持所说的话,又拿出了松江出产的布,共计四疋,再从竹箱中选取七件衣服,要交给住持。这七件衣服之中,有用麻织布制成的夹衣,而且都是新购买的。他的仆人劝他停止,不要再把这些衣服送掉。包凭却说:“只要观世音菩萨的圣像不被雨水淋坏,我纵然是光着身体,又有什么关系呢?”

住持听到了这一番话,感动得流下眼泪,他说:“布施钱财和衣服、布疋,还不是件困难的事,但是就这一点真诚的善心来说,实在是非常地难得。”

后来寺院的修缮工程完成了,包凭拉着老父同游这座寺院,晚上就住在寺内,当夜梦见寺院的伽蓝菩萨来向他道谢,并且说:“你的子孙应当会享有世间的官禄呀!”

后来,他的儿子包汴、孙子包柽芳,果然考中进士,做了显赫的高官。

点评:寺庙乃为宇宙一切生灵服务,资助或损毁其一瓦一木,果报皆不可思议。

能除一切苦·沈鼎雍篆刻

支立父为囚犯洗冤

浙江嘉善人支立的父亲,在刑房里当书办。有一个无辜的囚犯,因为遭人陷害而被判死罪。支书办很怜悯这个囚犯,想要请求长官赦免他的死罪。

囚犯知道后就告诉妻子说:“支先生的这份好意,我很惭愧没有什么可以作为报答的。明天邀请他到乡下来,妳就亲身伺候他吧!这样他或许会念在这个情分而帮忙,那么我可能就会有活命的机会。”他的妻子为了挽救丈夫的性命,只好哭泣地听从吩咐。

等支先生到他家里时,囚犯的妻子就亲自出来劝酒招待,并把丈夫的想法完全告诉他。支先生不愿意接受囚犯的安排,但还是尽力替他平反。

后来冤案果真平反,这位囚犯获判无罪开释。出狱之后,夫妻便到支先生家里叩头拜谢说:“像先生这样有高尚德行的人,实在是近代所少有。您到现在还没有子嗣,我有一个小女儿,愿意送给您当侍妾,这应该是礼义上所行得通的。”

支先生不好再予拒绝,因此就按照礼节准备聘礼,迎娶了囚犯的女儿。后来生下了支立,刚到二十岁就考中举人,名列第一,官位做到翰林院的孔目。支立生支高,支高生支禄,父子都被保荐为州学、县学的教官。支禄的儿子支大纶,考中了进士。

点评:绝不乘人之危,遗泽子孙。

随缘·(清)黄牧甫篆刻

要精研明辨,才能做到真实的行善积德

以上所说的十则故事,虽然所做的事情不一样,但同样都是存着善心来做善事,终究都是归向于同一条善路罢了。

如果再精细地加以说明,那么这个善,有真善,有假善;有直的,有曲的;有不为人知的善,有广为人知的善;有得当的,有不得当的;有偏差的善,有正确的善;有半的,有圆满的;有大的善,有小的善;有难行的,有易行的。各种不同的情况,都必须深加分辨。

如果只是一味地行善,却不仔细去研究其中的道理,那么虽然自夸做了多少善事、积了多少功德、修行了多久,殊不知自己已经造了孽。这样往往变成白费苦心,一点都得不到利益!

点评:此页最后一段,请再三留意!行善倘不明理,枉费苦心。

为什么有人行善子孙不兴
有人作恶而家门隆盛

什么叫做真善、假善呢?

从前有几个读书人一同去拜见中峰明本国师,并且请问他:“佛家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果,就像一个人的影子一样,会紧紧地伴随着他,丝毫都不会错过。现在某人心行良善,但他的子孙却不能发达;某人作恶多端,而家道反倒昌盛。可见佛所说的因果报应,根本毫无凭据。”

中峰国师回答:“凡夫之人,世俗的情见尚未洗涤清净,分辨正法的智慧还没有开启,因此容易受到蒙蔽,而把善的认为是恶的,恶的反而指成是善的,这种事情常常会发生。为何不遗憾自己的是非标准颠倒了,反而埋怨上天的善恶报应有所差错呢?”

大家都说:“善恶怎么会看成相反呢?”中峰国师听了,就请他们试着说出具体的情况。

有一个人说:“骂人、打人,这是恶的;对人恭敬、以礼待人,这就是善的。”中峰国师回答说:“这是不一定的呀!”另一个人接着又说:“贪爱钱财而不择手段,这便是恶;毫不贪污而遵循正道做事,这可是善的啰!”中峰国师还是回答说:“这也未必是对的。”

大家一一说出自己的看法,但中峰国师都说不一定。

点评:此下以佛理深刻辨析行善要义,是全书关键处。

一切惟心造·(清)吴攘之篆刻

什么叫做真假呢?

这些读书人所说的各种情况,都被中峰国师否定,因此反过来请问善恶如何辨别。中峰国师告诉他们说:“对他人有益而无害的,就是善;表面上看起来虽然像是善事,但实际上却只是对自己有益的,那便是恶。如果是对他人有益,那么就算打人、骂人,也都是善;若只是对自己有利,那么纵然是对人恭敬、以礼待人,也都是恶。”

所以一个人做善事,对他人有利而无害,就是为公,凡事为公就是真;如果只想图利自己,就是为私,为私便是假。再者,发自内心的诚意而做,这是真善;如果只是做做样子,内心并无诚意,这就是假善。还有,不存着任何希求而做的善行,这是真善;为了某种目的而做的善事,这便是假善。像这些道理,自己都应该仔细思考。

点评:中峰大师所言善恶定义,为万古不移之论,不容巧言混淆!此处更高一层,教以无所希求行善,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什么叫做端、曲呢?

什么叫做端曲呢?

现在一般人看到了做事小心谨慎、看似忠厚而不刚强的人,便认为他是一个善人,而多方予以看重。但是古代的圣人,宁可选择看似狂放、但志在进取而有原则的人。至于一般看似小心谨慎的“好好先生”,虽然乡里的人都喜欢他,但是这种人个性软弱,没有原则和志气,也欠缺道德勇气,因此容易随波逐流,所以圣人认为这种人像侵凌道德的贼寇。

这样看来,世俗人所认定的善恶,分明是和圣人的标准相反。从这一个概念再加以推论,世俗人所肯定或否定的许多事情,没有一件是不荒唐的。天地鬼神对于赐福善人与加祸恶人,其是非标准都是和圣人一样,而与世俗的取舍观念不同。

因此,凡是想要积累善行,决不可曲从自己眼睛所喜欢看的、耳朵所喜欢听的,必须从内心源头最隐密、细微的地方,默默省察自己的起心动念,而加以净化。

心中纯粹是抱着救世济人的心态,这就是端;如果有一点点讨好世人的心思,就是曲。纯粹是爱护世人的心,就是端;若对世人发出一点点不平的心,就是曲。纯粹从内心生起对人恭敬的心,就是端;有一点点玩弄、欺骗世人的心,就是曲。这些都应该仔细加以分辨。

点评:玩世者,世必玩之;愤世者,世亦愤之。所谓嫉愤世俗,失意时,因嫉妒生愤恨,此较世俗尤俗;得志时,则自夸才干,便招世人妒怨。

智慧为傲慢蒙蔽,福报因刻薄折损,良知被愤怨淹溺。所谓曲,即人格心态扭曲,甚是可惜,应知省改。

吕洞宾·来楚生篆刻

什么叫做阴、阳呢?

什么叫做阴阳呢?

凡是行善而让别人知道,就是阳善;行善而不为他人获知,就是阴德。积了阴德,上天必定会赐给他福报;至于阳善,只能享有广大的名望。能够享有名望,那也是一种福报。但是名气大却是上天所忌讳的!世上享有很大名望,但与事实不相符合的人,多数都会招致意想不到的灾祸;而原本如果没有犯错,却无故遭人强加恶名的人,他的子孙往往会突然发达起来。

由此看来,阴德与阳善之间的界线,实在是非常地微细。

点评:古云“善忌阳,恶忌阴。善欲人知,不是真善;恶恐人知,定是大恶。”

什么叫做是、非呢?

什么叫做是非呢?

在春秋时代,鲁国制定了一条法律,如果国人愿意出钱,去赎回俘虏或奴隶,就可以得到政府财政部门所颁发的一笔奖金。孔子的学生子贡也赎了人,却不愿意接受奖励金。

孔子听到这件事情之后,很不高兴地说:“这件事情端木赐做错了呀!大凡圣人做任何事情,目的都在于转移风气、改变习俗,使得教化之道可以在民间顺利推展,并非只是为了契合自己的德行才做的呀!现在鲁国有钱人少而贫穷人多,如果因为这种行为,使得接受奖励金的人反而被认为是贪财,以后还有谁肯出钱去赎回那些俘虏或奴隶呢?恐怕从今以后,不再有人愿意出钱向各诸侯国赎回人民了!”

子路曾经救起一个掉进水里的人,这个人就送子路一头牛,来答谢他的救命之恩,子路予以接受。孔子听到后很高兴地说:“从今以后,鲁国一定会有更多人,愿意自动自发去拯救掉进水中的人了。”

来楚生·小憩

点评:圣人论是非,不与众人同。深会圣人之理,处事自可权宜随变而少过失。

行善事的功过得失,还得看它的影响

以上两件事情,从世俗人的眼光看来,子贡不接受奖金,人品似乎较为优越;子路接受了赠牛,则是不好的行为。但是孔子却称赞子路,而责备子贡。

由此可知,一个人做善事,不可以只依当时的行为来判断好坏,而应该考虑以后所衍生的后遗症;不可以只看当时的对错,而必须想到久远以后的结果;不可以只论个人的得失,而必须看对大众的影响。眼前所做的虽然是好事,但它的后果却会贻害他人,那么纵然看起来像是善事,但其实并不是。如果眼前所做的行为虽然不好,但它的后果却有益于人,那么眼前看起来虽然不像是好事,但其实却是好事。

然而,这只不过是根据这一个例子来加以探讨罢了。其他像是看来似乎合乎义理,其实是和义理并不符合;看起来似乎合于礼节,其实是与礼相违背;看起来似乎是很遵守信用,其实却是不然;看起来似乎是很慈悲的样子,其实是一种姑息、纵容。像这种种问题,都应该仔细去作选择。

(清)八大山人

点评:行善如只顾眼前或表面是善,尤其沽名钓誉,其遗患往往甚于贪利。

什么叫做偏、正呢?

什么是偏正呢?

从前吕文懿公刚辞去宰相职位回到故乡时,因为人品端正、为官清廉,所以全国百姓都非常敬慕他,就像泰山和北斗星一样地受到拥戴。有一个乡民在醉酒之后大骂吕公,吕公却不因之动怒,只是对家里的仆人说:“这个人喝醉了,不要跟他计较。”于是就关闭家门不予理会。

过了一年,这个人犯死罪而被关进监狱。吕公才懊悔地说:“假如当初稍微跟他计较一下,把他送到官府责罚,或许可以藉由这种小小的惩罚,而使他得到较大的警惕。我当初只想到要宽厚待人,不料却让他养成了不好的行为,才会落到现在这个地步。”

这就是存着善心却变成做恶事的例子。

点评:犯一小错,即被惩处,正是上天眷顾;作恶稍得侥幸,直恐雷霆在后。

还有以恶心而做善事的

又有一种是以恶心而做了善事的例子。

像有一个非常有钱的人家,有一年正好碰到了饥荒,有些家境贫穷的百姓,白天公然在街道上抢劫粮食。这个富有人家将这件事情告到县府,但是县官却不理会,因此这些穷人就更加放纵。

这个富有人家迫不得已,就私下叫人把抢民抓住,关起来羞辱、拷打。那些抢劫粮食的民众经历这种惩戒,才平静下来,不再到处抢夺,要不然几乎变成大乱的局面。

所以,善的事是正,恶的事是偏,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至于那些原本存着善心,却演变成做了恶事的,这就叫正中之偏;而原本是存着恶心,反而变成做了善事,就叫做偏中之正。这个道理不可以不了解。

点评:古德能将横逆境遇,看作真实受用处,则既成全自己福德,也成全毁我损我之人恶心办了好事。

什么叫做半、满呢?

什么是半满呢?

《易经》上说:“善事如果不去累积,就不能成就美好的名声;恶事如果不去累积,也不会惹来杀身之祸。”《尚书》中说:“商朝的罪业经过几代以后,已经累积得非常多了!就仿佛是钱贝串满了绳线,也像是收藏的物品塞满了整个容器一样。”如果能够认真积聚,总有一天自然就会积满;若是懈怠而不积聚,那当然就不会满。这是半满的一种说法。

从前有某姓人家的女子到佛寺去,想要布施却没有钱财,身上只有二文钱,就全部捐给寺院。寺里的住持和尚亲自替她忏悔祈福。后来这个女子进入皇宫获得富贵,带着好几千两银子到寺里布施。这个住持和尚却只是叫他的徒弟替她做回向而已。

她感到很疑惑,就请问住持:“我以前只是布施二文钱,您就亲自替我忏悔;现在捐了几千两银子,您却不为我回向,这是什么原因呢?”住持师父说:“妳以前所布施的财物,虽然较为微薄,但布施的心却非常真诚,若不由我亲自替妳忏悔祈福,就不足以报答妳的这份功德。现在布施的财物虽然很丰厚,但妳的诚意却不像以前那么恳切,叫人代为忏悔也就足够了。”

这就是千金为半善,而二文却为满善的道理所在。

点评:作任何供养、布施,心诚恳,态恭敬。不可着半点有恩于寺庙或他人之心。

心迹双清·(清)黄易篆刻

这一句话,三千功德已经圆满

唐朝的道士汉钟离,想把炼丹的方法传授给吕洞宾,其中有一种将丹点在铁上会变成黄金的道术,可以用来救济世上贫苦的人。吕洞宾请问他:“变成黄金以后,将来还会变回原先的铁吗?”钟离回答:“等到五百年后,仍然会恢复原来的质地。”吕洞宾说:“这样就会害到五百年以后的人,这种事情我不愿意做!”钟离听了告诉他说:“修学仙道要先积满三千件功德,就凭你这句话,三千件功德已经圆满了。”

这是半善满善的另一种说法。

点评:无论世间法、出世法,都要积累福德、智慧二种资粮。粮食资助不足,则行之不远。

福慧资粮,首要从心上积。

不见有人、我、及所施之物
这叫“三轮体空”

再者,虽然做了善事,但是心里并不惦念着所行的善事,那么任凭你做什么样的善事,都能够功德圆满。假如心里老是念念不忘所做过的善事,纵然一生当中都非常勤勉地行善,也只不过是半善而已。

譬如拿钱财来帮助别人,若能做到内不着能够布施的我,外不念接受布施的人,中不思所布施的财物,这三者完全不会放在心上,就是佛经上所说的三轮体空;也可以说是一心清净,不着任何痕迹。

能够做到这样,那么纵然只是布施一斗的谷子,也可以种下无量无边的福田;虽然只是一文钱,也可以消掉千劫以来所累积的罪业。如果这个心还是念念不忘,那么纵然布施了万镒黄金,所得到的福报还是无法圆满。

这又是另外一种说法。

点评:圣者云“供养或布施时,如有一点执着,就并未真正施出去。”

什么叫做大、小呢?

什么是大小呢?

以前有一位卫仲达,在翰林院里当官。有一次他的魂魄被阴差捉到阴间,主审官就叫文书把他在人间所做的善恶两种纪录簿呈上来。等册子送到之后,发现记录恶事的簿子,竟然堆满了整个庭院;而行善的那一卷纪录册,只不过像筷子那样小而已。主审官命令部属拿秤子来称称看,岂知堆满庭院那些记录恶事的册子倒是比较轻,而像筷子那么小的善册子反而比较重。

仲达看到阴间的善恶纪录册之后,纳闷地问道:“我的年纪还不到四十岁,为何过恶会有这么多呢?”主审官说:“只要有一个念头不端正,就已经算是造了恶,不必等到实际去做了才算。”

点评:我辈回顾此生恶念之多,怎敢不防意如城?

凡是存心为天下国家着想的
那善事虽小而功德大

仲达因而请问善册中所记录的是什么事。主审官回答说:“朝廷曾经大兴工程,修筑三山地区的石桥,你向皇帝呈上奏章,劝请停止这项工程,以免劳民伤财,这卷就是那份奏章的文稿。”仲达说:“我虽然上了奏章,但是朝廷并未接受劝谏,怎么会有这样大的功德呢?”主审官回答说:“朝廷虽然没有听从你的劝谏,但你心中所起的这一个善念,已经是在为全体百姓着想。如果真的采纳了,那么这种善的功德力量就会更大。”

所以一个人的志向,如果是为全天下的人民谋福利,为了国家的前途着想,那么所做的善事虽然很少,但功德却是很大;假使只是替自身着想,善事虽然做了很多,但所能得到的功德却很小。

点评:每行一细小善事,都愿众生父母以此功德,离苦得乐。如此,善虽小而大。

什么叫做难、易呢?

什么是难易呢?

从前有学问的读书人说过:“想克制自身的私欲,必须从最难克制的方面做起。”孔子在答复弟子樊迟所提问的“什么是仁道”时也说:“先从较难的地方下工夫。”

必须像江西的一位舒老先生,舍去教两年书所得到的微薄薪资,来代替穷人缴交积欠官府的钱,而使穷人夫妇免除了分离的悲剧。又像河北邯郸地区的张老先生,舍掉十年来所积蓄的钱财,代替一个穷人偿还赎款,而救活了穷人家的妻儿。这两种情形都是所谓的“难舍能舍”。

就像江苏镇江的靳老先生,虽然年老而没有子嗣,他的邻居家境很穷,想要把年幼的女儿嫁给他为妾,但他却不忍心耽误这个女孩子的青春,而将她还给邻居。这就是在非常难忍的情形下,还能够坚定地忍了下来。

这几位老先生“难舍能舍”、“难忍能忍”的精神,实在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所以上天赐给他们的福报也就特别丰厚。

大凡家境较为富裕、又有势力的人,想要建立功德都比较容易。虽然很容易,但却不愿意去做,这实在是在自我糟蹋福报。至于那些家境贫穷、又没有地位的人,若想要行善修福都比较困难。虽然是困难,却能够尽心尽力去做,这才是可贵的。

点评:行善不论贫富贵贱,只讲现前尽力尽心。若说发达后再行善,待发达时,大约又有借口。

济世十大善业

随顺机缘而做济助众生的事,它的种类非常繁杂,如果简要地来说明它最主要的部分,大概有十个方面:

第一、看到别人做善事时,要予以帮助。

第二、对于年纪较轻、辈分较低、家境较差的人,必须存着爱护之心;对于年龄较长、辈分较高、德学较好的人,要存着恭敬之心。

第三、遇到有人正在做好事时,要极力成全,不可嫉妒、破坏。

第四、若有不愿意行善,或是喜欢作恶的人,就要设法劝他止恶行善。

第五、当别人遇到危险或急难时,应当尽力去挽救或协助。

第六、对于国家、社会及百姓有极大利益的事,应该根据自己的能力,尽心尽力地发动,或者参与完成其事。

第七、有了积蓄的人,最好能够多做布施的善行,不但能够帮人解困,也可以为自身修积福报。

第八、对于正知正见,能够让人增长智慧、知识的道理或法门,都应当加以保护维持。

第九、对于学问优、见识广、品德佳、年纪长、职位高于自己的人,必须多加敬重。

第十、凡是有血气的动物,都须加以爱护,珍惜牠们的生命,不可随意杀食或虐待。

点评:此前明辨行善积德之理,此处更广说当随缘济世,列十类善行,令学者实行时可循纲要。否则无边善行,有限光阴,茫无头绪。

诵先人之清芬·(清)赵之琛篆刻

与人为善

什么是与人为善呢?

从前舜在尚未继承尧的帝位之前,曾在山东濮县东南方的雷泽湖边,看到年轻力壮的渔夫,都选择水位较深、聚水较多、鱼类群聚的地方捕鱼;而那些年老体弱的人,只能在水流湍急、湖水较浅、鱼类稀少的滩中抓鱼。舜目睹这种现象,非常悲悯这些老弱的渔夫,于是亲自下水参与捕鱼。每当碰到有渔人相互争夺的情形,他就替他们隐藏这种过失,不会加以宣传;如果看见有相互礼让的现象,就大加赞扬,把他们当成学习榜样。就这样经过了一年,大家受到舜的影响,都将水位深广、鱼类群聚的地方相互礼让。

像舜王这种深明事理的大智之人,哪里无法说一些道理来教导大众呢?他这种不用言语劝导,而宁可以身作则来转化他们的方法,实在是一个善理世事者的一番苦心。

点评:古云“学至于不责人,其学进矣”。“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不可以自己的长处掩盖别人

我们身处于这个人心堕落、风气败坏的时代之中,千万不可拿自己特有的长处,来掩盖或压倒别人;不能以自己所做过的善行,来与不及自己的人相比较;不可仗着自己较为多才多艺,就以此来难倒他人。应该隐藏自己的才能与智慧,就像是非常平凡、空无所有般地谦虚处世。这就像一般人常说的“大智若愚”、“虚怀若谷”。

每当看见他人犯了过错,应该以宽大的心量来加以包容,并且替他掩藏,不可加以宣扬。一方面给他有改过自新的机会,一方面也能使他心存顾忌,不敢再让自己的行为继续放纵下去。假使发现他人有小小的长处值得学习,或是做了一点小善可以作为榜样,应当立即彻底舍弃既有的成见而向他学习。并且要真诚地赞美他,将他的长处和善行向社会大众广为宣扬。

一个人凡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每说一句话,每做一件事,起心动念完全不是为了自身的利益着想,都是想要为大众树立楷模,维护世间的真理与法则,这才是一个道德高尚或身处上位的人,将天下都当成是公共的,而非私有的伟大气度。

点评:古人以为,上天予人才智财富,意在使其接济愚钝贫困之人,若反加欺凌,则是天之罪民。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清)丁敬篆刻

爱敬存心

什么是爱敬存心呢?

君子和小人,若只是从表面上来观察,常常容易混淆不清。但只要从两者之间的心地来作比较,那么君子的善心与小人的恶念,其中的差异就相当大,明显得像是黑白两种相反的对比。所以孟子曾说:“君子所以和一般人有所不同,就在于他的存心而已。”

君子所存的心,只是爱护人、礼敬人的善心。因为人与人之间,可分为亲近和疏远、尊贵与低微,也有聪明和愚笨、道德高尚与品行恶劣。这万种类别,都是千差万别,无法齐等,但都是我们的同胞,都和我们一样有生命与苦乐,属于同一个体性,哪个不是我们所应敬爱的呢?

如果能够爱护、尊敬众人,也就等于是爱护、敬重圣贤之人。这是因为圣贤了悟人我一体,对于众生没有丝毫分别心,自然对于每个人都能心存爱敬。因此,我们若能爱敬众人,就是对于圣贤的爱敬。能通达众人的意向,也就等于是通达圣贤的意向。

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圣贤的志向,原本就是希望这个世界上的人们,都能够获得适切的安顿,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因此,我们如果能够普遍地予以爱护与尊重,而使这一个世界上的人民都能得到安定,这便是代替圣贤来安定人民。

点评:仁者爱人,以平等心爱人。

齐白石·寿桃

成人之美

什么是成人之美呢?

玉本来是掺杂在石头里面的,如果将含藏玉质的石头随意丢弃,那么它就与一般的瓦片或碎石一样,没有什么价值可言。假使能把它好好地雕刻、琢磨,那就可以使它成为圭璋之类,十分地贵重。两者之间,就因为所下的工夫不同,其价值就有了天壤之别。

所以,凡是看到一个人做了善事,或是他这个人的志向可取,资质足以造就,都须加以引导、扶持,使他的志向与德行都能够成就,成为社会上的有用之材。或者奖励他、称赞他;或者帮他维护、帮他保持;或者替他辩白冤情,分担别人对他的毁谤。务必要让他所做的好事能够成功,并且在社会上站得住脚,而后才能够停止,这才算是尽到自己的心力。

大概来说,一般人都会厌恶和他不同性情的人。在乡里之中,善良的人往往比较少,而不善良的人却较多。善良的人身处俗世之中,常会受到排挤,因此也就很难自己立得住。而且,才能出众的人士,他的性情刚正不阿,与众不同,不大注重修饰外表,所以大都容易遭受批评与指责。因此所做的善事常常容易失败,而善人也会常常受到毁谤。若是碰到这类情形,只得依靠具有仁心、道德高尚的人,来纠正这种不善的风气,帮助善人成就善事,这种功德是最大的。

点评:成全、赞叹他人之善业,功德与之等同。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故成全他人之前,宜先思量。

道法自然·吴昌硕篆刻

劝人为善

什么是劝人为善呢?

我们既然出生在这个世上作为一个人,谁会没有良心呢?然而,在这茫茫的世间路上,一般人总会为了追求名利而劳苦不息,这是最容易堕落的。因此,凡是与大众相处,每当发觉别人有这种现象,就必须善巧方便地予以提醒,来解开他心中的迷惑。比方像是在漫漫的长夜里,一直处在大梦之中,就要叫唤他,让他尽快清醒过来;又譬如像是长久陷入烦恼当中,就须帮他消除烦恼,使他的身心能够清凉自在。这种恩惠可说是最为广大、最为普遍。

唐朝的大文豪韩愈曾经说:“用嘴巴说道理来劝人,只能在短暂的时间里利益极少数人。若要长久、普遍地劝导世人,就须写成书籍来流传。”这跟前面所说的与人为善相比较,虽然好像是留有形式、痕迹,但却能因不同病症来下药方,往往会产生特别的效验,因此实在不能把它废除掉。

并且劝人也必须恰当,假使遇到不愿接受劝导的人,却偏要去规劝他,这就是失言;如果对方肯接受劝导,却不愿去规劝他,这便是失人。孔子曾说:“君子不失言,亦不失人。”因此,若有这两种情况,就应当要回转过来,反省自己的聪明才智。

齐白石·葡萄松鼠

点评:劝人为善,以恭印推荐圣贤之书为妥。自家下笔,逞才使气,轻言轻发,悔时晚矣。观好写情色、暴力、及惑乱人心之作者,罕有善终。

救人危急

什么叫做救人危急呢?

困难危险和流离穷苦的窘况,这是一般人常会遭遇到的事情。如果偶然间碰到这类人,应该像病苦是在自己身上一样,尽速帮助他解除苦痛。或者用言语来洗刷他所受的冤屈和压制,或者用各种方法来济助他的困境。

崔子曾说:“给人的恩惠不在于多大,只要能在别人危急时,及时给予帮助,这就可以了。”这实在是具有慈悲心的人所说的话。

点评:先救急,后救愚、救贫。

见贤思齐·齐白石篆刻

兴建大利

什么是兴建大利呢?

小者在一个乡里之内,大者在一个县市之中,凡是对于大众有利益的事情,最应该去发起、兴建。或者开挖水道,导引河水来灌溉农田;或者建筑堤岸,来防止大水的危害;或者修建桥梁,使交通往来能够便利;或者布施茶水或饭食,来救济饥饿或口渴的人。

一遇到类似以上的善事,都应当趁此机缘劝导大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大家共同努力来兴建、修护。只要真诚地为公共利益而做,就不必为了躲避任何嫌疑而不敢从事;也不可以因为怕辛苦,或是怕别人埋怨,就把这种善事推却掉。

点评:凡事利弊参半,或弊大于利,最要慎重,紧防做成“兴建大弊”。

舍财作福

什么叫做舍财作福呢?

在佛门的万种善行之中,以布施为最先须要着手的。所谓布施,就只是“舍”这一个字罢了!通达生命真理的人,在自身方面,可以舍掉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就外境而言,则可以舍去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总之,不管有形无形,所有的一切,没有不能施舍的。

一般人假使做不到这种境界,可以先从财物布施开始做起。世间人都把穿衣吃饭看得与自己的生命一样重要,那些东西都须以钱财购买,所以将钱财看得最重。因此,我若是能够将钱财舍掉,在内心方面,可以破除我的吝啬习性;从外境来说,又可以救助他人的急难。

虽然刚开始会感觉到有点舍不得,做得很勉强,但布施到最后,内心就能够变得很自然、安适。这种方法最能够洗涤自私的心念,去除执着、吝啬的习气。

虚谷·云山烟雨

点评:佛说“你要将某物舍掉,此物就成为你的了;你要将某物藏在家中,此物就不是你的了。把财物施舍出去,资财就不会尽竭;把财物藏在家里,自然会耗竭!”

护持正法

什么是护持正法呢?

法是长久以来,凡是具有生命与灵性的众生之眼睛,是人生旅程中的前导,可以使众生不致迷失人生的方向。

假使没有正法,人类将凭什么来参与协助天地之间的造化?凭什么来成就万物,使其蓬勃成长?凭什么来脱离尘世间的各种迷惑与束缚?凭什么来治理世间的事务,或是解脱生死轮回?

因此,凡是见到供奉着圣贤、佛菩萨的寺庙和图像,或者是经书典籍,都应该加以恭敬尊重,若有毁坏情形,必须加以修补、整理。

至于以恭敬心推崇、弘扬正法,来报答诸佛如来开启众生法身慧命的大恩大德,这更是我们应当相互劝勉、努力实行的事。

点评:莫以己意曲解正法;莫借正法弘扬自己。

敬重尊长

什么叫做敬重尊长呢?

家里的父母或兄长,国家的领袖或长官,以及凡是年龄、道德、职位、学识比我们高的人,都应该特别注意,小心侍奉。

在家侍奉父母亲,须用深切敬爱的心与和顺的面容,声要柔,气须平。等到熏染习惯以后,自然成为良好的性情,这便是以和气来感动天心的根本办法。

在外任职奉事长官,做每一件事情,不可认为长官不会知道,自己就可以任意放肆。司法人员在审理案件,必须使用刑罚时,不可以认为长官不知道,就随意用威势来冤枉人。

对于长官所交付的任务,必须像对待上天一样恭敬,这是古人所制定的正确规范,我们理应遵循,这些方面都和阴德关系最大。请试着比较看看,凡是禀承忠义和孝道的家庭,他们的子孙无不绵延长久,而且非常昌盛,这是特别须要谨慎小心的事。

点评:上列数事,日常所行,积累多,故后果大;又日常琐事,人多不甚以为意,极显明而极隐微,故曰“阴德”。阴德之果报丰厚。阳善因已享受赞叹,后福所剩无几。

(清)八大山人·瓶菊

爱惜物命

什么叫做爱惜物命呢?

大凡一个人之所以能够称为人,只是因为具备这颗能同情万物的慈悲心肠罢了!一个追求仁道的人,他所追求的就是这个;那些欢喜积德的人,他所积的也是这一点。

《周礼》上记载:“在每年的农历正月期间,正是动物最容易怀胎的时节,因此祭祀时所用的供品,不可以用雌性动物,以免伤及胎内的生命。”孟子也说:“君子应当远离厨房。”因为厨房常有杀生之事,所以君子应该远离这个场所,就是为了保全我们的恻隐之心。因为如果违反以上所说的,久而久之习以成性,容易变为麻木不仁,失去本来的赤子之心、君子之仁。

所以,前贤提出了“四种肉不应该吃”的告诫,说:“听到动物被杀时的痛苦哀号声,就不可以吃牠的肉;见到动物正被杀害的悲惨情状,也不可以吃牠的肉;自己所养的动物,相处久了会有感情,不应该狠心吃牠的肉;为了招待或滋补我而杀的,更是不可以去吃。”

想要效学前贤的人,如果一时还不能完全戒除荤腥,也应该要从这种“四不食”的戒条做起。

点评:了凡先生列举十善,以“爱惜物命”压轴,劝素食、戒杀、放生,以开拓后学者之善心,可见思虑之深远。人类果欲自爱,必须爱惜物命。

李苦禅·听语

暴殄天物,等同杀生

从四不食这个戒条做起,逐渐地进步,慈悲心也就愈来愈增长。不但杀生应该戒除,就算是一切极小的动物也都有生命,都不可以任意杀害。像是为了抽取蚕丝来制成衣服,就须先将它的茧放进水中烧煮;农夫为了种田,就必须挖掘土地,以致伤害了许多虫类。

我们应该常常想到,身上所穿的衣服、三餐所吃的食物,它们是如何得来的。在这些东西形成的过程中,都会杀害许多小生命,才能提供人们享用。因此,随便浪费物品而不知爱惜,应该是和亲自杀生的罪过相同。

至于有时候不小心,手所误伤、脚所误踏的小生命,更是不知道有多少。这些也都应该谨慎地将就,随时防止误伤牠们。

苏东坡有一首诗说:“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这是说明一个有慈悲心的人,为了同情老鼠有饿死之虞,所以常会留下饭菜给牠们吃;为了怜悯在空中飞窜的小蛾子,会扑向油灯而被烧死,所以晚上就不愿点燃灯火。这实在是多么仁慈的心行呀!

善的事情非常地多,没有穷尽,所以无法完全作详细的说明。但是只要从以上的十件事加以推广开来,那么一切功德就可以完全具足了。

点评:节俭惜福,可以增加福寿。人有寿尽死与福尽死,寿未尽而福耗尽者,亦死。此经中明载也,慎勿奢费。

(清)郑燮·兰菊

齐白石·农耕图 vWH61z8QY0noujMGs7C4jYm4r8/TnxqsCLv1aNk/izD0w/3es41eo7GiWNqMo1p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