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上编 记功

一、准百功(记作100功的,依此类推):

1.救免一人死

〔释〕挽救一个人的生命。

2.阻人不溺一子女

〔释〕阻止人溺死一个子女。

3.完一妇女节

〔释〕成全一个妇女的贞操。

4.为人延一嗣

〔释〕为人延续一个子嗣。

二、准50功(记作50功的,依此类推):

1.免堕一胎儿

〔释〕不仅自己不堕胎,亦应劝导身边的亲朋好友,不要堕胎。儿女与父母是有直接而密切的缘分,若无缘分,求儿女求不到。儿女与父母有四种因缘,所谓报恩、报怨、讨债、还债。实际而言,人与一切众生都有这四种缘。因此,若这个小孩是来报恩的,你堕胎就是杀了他,恩变成仇;如果是来报怨的,仇恨就更深了。讨债、还债再加上命债,因果通三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

2.救免一人流离

〔释〕救济一个即将流离失所之人,免於流离。

3.收养一无倚

〔释〕收养一个无倚无靠之人。

4.救免一人军徒重罪

〔释〕免除一个人充军流放的重罪。

5.埋葬一无主死骸

〔释〕如今地产业发达,往往在建造楼房时,时常会从地下挖出一堆白骨,应妥当安葬,不可随便扔弃!要知死者为大的道理。

6.发一言利及百姓

〔释〕发表有利於社会百姓的言论。

7.白一人冤枉

〔释〕说明一个人的冤曲,令其洗刷冤情,还公道於人。

8.当欲染境守正不染

〔释〕处於欲染境界之中,而能端身正意,不为欲爱所染。

三、准30功(记作30功的,依此类推):

1.施舍一葬地与无土之家

〔释〕布施土地於贫穷无地之人,安葬已逝去的亲人。

2.完聚一对夫妇

〔释〕夫妇之道,是人伦大道的开始,不可轻易离婚,亦不可教唆他人离婚。若见将破之婚姻,应婉转劝导,使其合於将破之际。

3.收养一无主孤儿

〔释〕现今社会两性关系泛滥,被弃婴孩,时有所闻,若有发现,应收养或是送往社会福利机构安置,保全其生命。

4.化一为非者改行

〔释〕感化一个为非作歹的人,改恶从善。

5.成就一人德业

〔释〕出钱或是出力,成就一个人的道德学问。如资助希望工程、设立奖学金,皆属此。

6.度一受戒弟子

〔释〕法师度化一名受戒弟子。

四、准10功(记作10功的,依此类推):

1.荐引一有德人

〔释〕推荐引导一个有道德品行的人为公众服务。

2.发至德之言

〔释〕至德即崇高的德性,发表与德性相应的言论。

准提菩萨

准提神咒(注音):

南无飒哆喃。三藐三菩陀。

nā mó sà duō nán, sān miǎo sān pú tuó,

俱胝喃。怛侄他。

jù zhī nán, dá zhí tuō,

唵。折戾主戾。准提娑婆诃。

ǎn, zhé lì zhǔ lì, zhǔn tí suō pó hē。

此咒是释迦牟尼佛说的,出自《准提陀罗尼经》。佛言:此咒能灭十恶五逆一切罪障,成就一切白法功德。至心持诵,能使短命众生增寿无量。若有无福、无相、求官不遂、贫苦所逼者,常诵此咒,能令现世得轮王福,所求官位必得称遂,若求智慧得大智慧,求男女者便得男女。(若只诵“唵。折戾主戾。准提娑婆诃。”心咒亦可,准提菩萨同样感应;若时间和地点不便,或坐或立或行,出声默念均可。)

《了凡四训》中云谷禅师传授袁了凡“准提咒”。助其求福收到效验。

3.除一人害

〔释〕除去危害於一方的一个恶人。

4.有财势可使而不使

〔释〕虽然有财有势,但不以此财势威逼於人。

5.善遣妾婢

〔释〕现今家庭富裕者,有雇请佣人,应善待佣人,遣离时应给予丰厚的资遣费,不可刻薄吝啬。

6.编纂一切众经法

〔释〕编印儒、道、佛经典及劝善书籍。

7.以方术治一人重病

〔释〕用医学、卜筮、星相等治愈人严重的疾病。

8.救一有力报人之畜命

〔释〕救护一只有力报答人类的畜生的生命,如牛、马等。

五、准5功(记作5功的,依此类推):

1.劝息一人讼

〔释〕劝人止息诤讼,即劝人不要打官司。

2.止传播人恶

〔释〕谣言止於智者,即此之谓也。学佛之人,不仅口不说人恶,耳亦不应听恶人恶事、人我是非。遇传播人恶之人,应善巧劝阻!

3.传人保益性命事

〔释〕传授给一人戒杀吃素,有益身心健康的事例或技能。

4.供养一贤善人

〔释〕供养一贤良、有道德的善人。

5.编纂一保益性命经法

〔释〕搜集古今典籍中,有关修身养性长寿健康,有益於生命之文而编印成书。如提倡戒杀吃素,传播健康的饮食观念,皆属此类。

6.不杀生

〔释〕不残害一切生命,包括人及水陆空生存的一切生命。

7.以方术救人轻疾

〔释〕用医学、卜筮、星相等一技之长治愈人轻微的疾病。

8.祈福禳灾,但许善愿不杀生

〔释〕祈福禳灾,这些民间信仰之事,应只许善愿,不可杀生祭祀。世人不明道理,往往杀生祭祀,不仅不能得福,反而招殃。

9.救一无力报人之畜命

〔释〕救护一只无力报答救护之恩的畜生。

六、准3功(记作3功的,依此类推):

1.受一横不嗔

〔释〕若无端受人从中作梗,或无理取闹,而不生嗔恨心,这都是品德涵养深厚的表现。

2.任一谤不辩

〔释〕受人毁谤而不辩白。当别人骂我们、诽谤我们,我们不接受,就好比你送礼物给我,我不肯接受,那么,骂人者还是要把这个罪过带回去的。应明白此理!

3.受一逆耳言

〔释〕所谓良药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逆耳之言,虽不中听,但能有利於身心,能增进德业品行!

4.免一应责人

〔释〕免除一应受责罚之人,此为仁恕之道,教育为本,感人以德,不以刑罚惩处!

5.劝养蚕渔人猎人屠人等人改业

〔释〕劝导养蚕、捕渔人、打猎人、杀猪宰牛的屠夫,放弃这种杀生造业的行业,而能改做其他行业。

江逸子·因果图鉴

《因果图鉴》是江逸子先生所画。画此地狱变相图也是李炳南老师的遗愿,净空法师的嘱托。在一年中便完成此全幅画长50米巨作。画中光是人物就有千余位,其中还有花鸟、山水、飞禽走兽等等,希望能够唤醒良知,重视因果,诸恶莫做,众善奉行。

《了凡四训》中辨别善恶大小一节,列举公案:官员卫仲达被摄引到阴府,阎王命阴官呈上其善恶记录…

6.葬一自死畜类

〔释〕如自家养的家畜之类,自然死后,应给予安葬,不应剥其皮食其肉。如牛马等,它们辛苦耕田,人才有五谷可食,我们应心存感恩,给予好的安葬。

七、准一功(记作1功的,依此类推):

1.赞一人善

〔释〕赞扬别人的善行善事,这是随喜功德,其功德等於同於行善之人,不可嫉妒障碍。

2.掩一人恶

〔释〕隐恶扬善,是人之美德。见人恶应当反躬自省,我是否有这样的过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此人即是我之善知识,感激都来不及,又怎么可以宣扬他的过恶呢?

3.劝息一人争

〔释〕以理相劝,息灭争端。

4.见杀不食

〔释〕看到杀动物的情景,即不食此肉。

5.闻杀不食

〔释〕听到被杀动物的惨叫声,即不食此肉。

6.为己杀不食

〔释〕常怀慈悲心,不吃专为自己而杀的肉食品。

7.阻人一非为事

〔释〕阻止别人做一件错事,并能劝令改正。

8.葬一自死禽类

〔释〕凡是见已死的飞禽走兽,暴尸於荒野或道路旁,应当埋葬,令其安息。

9.济一人饥

〔释〕救济一饥饿之人。

10.留无归人一宿

〔释〕留无家可归之人,住一晚上(今人慎重)。

11.救一人寒

〔释〕北方冬天,天寒地冻,常有人受到严寒的逼迫,遇人有此危险,应施於救助,令其免受寒冷。

12.救一细微湿化之属命

〔释〕救一微弱细小的湿化类的生命,如蚯蚓等。

13.作功果荐沉魂(注:以下俱以百钱为一功。百钱约值人民币60-70元)

〔释〕请僧人做超度法事,或是自己修持,读经念佛,以此功德,超荐沉沦的孤魂野鬼。

14.放一生

〔释〕凡是一切有生命的众生,皆应爱护,放一生记一功。

15.散钱粟衣帛济人

〔释〕若遇地震、涝旱、灾荒、战争等天灾人祸,应广施钱财、食物、衣服等,周济灾民,使灾难中的人民获得安稳。即使无灾无难,若遇贫穷饥饿者,亦应施行救济。

16.施药一服

〔释〕凡布施医药一服,计为一功。

17.饶人债负

〔释〕若借人财物,而人无力偿还,不逼债,且能销毁字据,饶益别人。

18.施行劝济人文书

〔释〕凡是印刷劝人向善、戒杀护生、慈悲济世之文章,其功德等同自己书写!

19.还人遗物

〔释〕若是有人不小心将财物遗失,拾得之后,应归还物主,不得占为己有。

20.诵经一卷

〔释〕佛经是修正我们思想行为的准则,务必要读诵正法经典,方能正其心诚其意,蒙受佛菩萨的教诲之益!

(宋)程颢\朱熹《邵雍传赞》   (明)董其昌书法

邵雍(1011~1077)北宋哲学家。字尧夫,谥康节,先为范阳人,后随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隐居苏门山百源之上,后人称他为百源先生。屡授官不赴。后居洛阳,与司马光等人交游甚密。根据《易经》关于八卦形成的解释,掺杂道教思想,虚构一宇宙构造图式和学说体系,成为他的象数之学也叫先天学。传说他的卜术很准。著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

邵雍在理学领域的研究,引得全国各地许多名士纷纷前来求师访道。程颢、程颐兄弟称其理学为“内圣外王之学”。程颢在邵雍的墓志铭中,称颂他的思想“纯一不杂”。南宋朱熹在其《六先生画像赞》中称他“天挺人豪,英迈盖世,驾风鞭霆,历览无际,手探月窟,足蹑天根,闭中今古,醉里乾坤”。明代以后,他的《皇极经世》编入《性理大全》,作为科举取士的必读教科书。后其灵位供在孔庙两庑称“先儒邵子”。

《了凡四训》中孔先生用邵子《皇极经世》为袁了凡算准了15岁以后20年的命运,后依云谷禅师“立命之学”才得改变。

21.不义之财不取

〔释〕不仁不义、不是自己的金钱物品,不取不受。

22.礼忏百拜

〔释〕以真诚心礼拜忏悔,能消除一切恶业及灾难,解除累世怨结,增益福慧,功德巍巍不可思议。

23.代完纳债负

〔释〕代无力偿还债务的人,偿还债务。

24.诵佛号千声

〔释〕以清净心念诵佛号千声。念佛的目的在于制心一处,将一切的妄念,归於一句阿弥陀佛,以一句阿弥陀佛取代无量的妄念。念佛时,若有妄念,不要理会妄念,只管提起正念,将一句阿弥陀佛,念得清楚,听得明白,记得清楚,出乎口、入乎耳、印乎心,心口耳一致,妄念自然就少了。

25.让地让产

〔释〕如安徽桐城六尺巷之由来,即是让地之结果。清朝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在京城做官,他桐城的老家与吴姓的邻居,发生了地皮的争执,于是家人将书信送往京城,请他出面处理。这位大学士看后立即回信说:“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看了信后,主动让出三尺。邻居吴氏深受感动也让出三尺,就成了“六尺巷”。张英有这样的胸怀气度,不仅他本人官至宰相,其儿子张廷玉,亦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宰相,可谓积阴德厚矣!

26.讲演善法谕及十人

〔释〕凡是讲演善法,劝人断恶修善,明达因果事理,劝谕十人,算作一功。

27.劝人出财作种种功德

〔释〕发财不难,保财最难,应随分随力,劝导自己的亲朋好友同事,明白正确的理财观念,广行布施,如印经、放生、救济等,皆是积阴德的善行。果能行大布施,可保财富不失。

28.兴事利及十人

〔释〕凡是兴建利人利己,富国强民的事,其利益能达到十个人,算作一功。

29.拾得遗字一千

〔释〕凡是在路上,或是在我们生活的周围,看到有字纸,应把它捡起来,送往回收厂处理,或是送至焚化炉,这皆是爱惜字纸的善心善行。因为字是智慧的符号,人借助於文字,才得以学习文化、智慧,故对字纸应当尊重。

30.饭一僧

〔释〕以饮食供养一位出家僧人。

31.护持僧众一人

〔释〕护持一位出家人,令其身心安顿,无四事匮乏之虞,而能安心修道!

32.不拒乞人

〔释〕若遇贫穷乞丐,随自己所有,以恭敬心施与,不可拒绝。贫穷者是悲田,能以敬心布施,就是以他的悲田,成就我的大悲拔苦,大慈与乐之心!

33.接济人畜一时疲顿

〔释〕凡遇到人、或是畜生,因一时的疲劳困顿,应给予接济帮助。如有人外出谋生或是求学,因不慎遗落钱财,或是受伤,又无人照料,遇此类状况,应给予帮助。若遇受伤的动物,应尽心救治,待其恢复健康,然后放归大自然!

34.见人有忧,善为解慰

〔释〕凡见别人有忧心之事,应善巧方便,开解劝慰,令其释忧生喜。

35.不负托财物

〔释〕所谓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即此意也。对於朋友、亲族的托付,应严守承诺,不可见财而忘义。

36.建仓平粜

〔释〕建仓囤粮,平息饥荒时有人暴涨粮价。

(宋)黄庭坚手书《发愿文》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后世称他黄山谷,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书法家。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出于苏轼门下,与秦观等并称为“苏门四学士”。后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他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是行、草书大家。儒学、道家无不精通。深解佛理,师从黄龙晦堂禅师。在晦堂禅师接引下,闻木樨花香而开悟。

“发愿文”是黄庭坚晚年发愿不饮酒、食肉、淫欲的一篇传世墨迹。《了凡四训》中所说“改过的勇猛心”、“从事相上改过”,黄山谷大慧大贤,已作身教。

37.修造路桥

〔释〕修桥铺路,方便行走。

38.疏河掘井

〔释〕疏导河流,不致因河道不通而淹大水,掘井是为方便一方人士的饮水。

39.修置三宝寺院,造三宝尊像及施香烛灯油等物。

〔释〕建造修复三宝寺院,塑造、彩绘、铸造、描画佛菩萨圣像,用香、烛、灯、油物供养三宝。

40.施茶,施棺等一切方便事

〔释〕布施茶水,我们在历史书籍上常读到,卖身葬父、卖身葬母、卖身葬夫之事迹,现今社会虽然比过去富裕,然亦有贫穷之人,若自己的邻里,或是偶尔路遇此等窘事,应伸出援手,助人度过难关,不计回报。

陈子庄·剑门石笋 AYkwvDGUqW4UFE9p2jhfwj6oBofwbSlPkdihSmVhJXNLZUWZneIC63xOspsiyk1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