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勿以貌取人

韩非子曰:“观容服,听辞言,仲尼不能以必士。”(语出《韩非子·显学》)仅看一个人的容貌、服装,仅听他的言谈论说,就是孔丘也不能断定他是否能干。

不能根据外表来评判人的品德,不能以相貌来估量人的能力。若不看本事只看长相,历史上许多杰出人物也许会因其貌不扬而不能建功立业。

勿以貌取人

韩非子曰:“观容服,听辞言,仲尼不能以必士。”

--语出《韩非子·显学》

韩非子认为,以貌取人,是没有丝毫的科学依据的,这样做只会埋没人才。

在《韩非子·显学》中,韩非子有非常精彩的论述:

“只看制剑时加的锡和剑的成色,就是善于铸剑的区冶也不能断定剑的质量。”

“开马口,观马齿,端详马的外表,就是善于相马的伯乐也难以判定马的优劣。”

“仅看一个人的容貌、服装,仅听他的言谈论说,就是孔丘也不能断定他是否能干。”

识人不能以相貌为标准,这是因为相貌不能反映人的实际情况。奸诈的人,虽对人暗藏杀机,却以笑脸相迎;善良的人,虽有菩萨心肠,对人也可能怒目相向。一个长得丑陋的人,或许是一个至善至诚的人;而一个艳丽无比的美人,心肠可能比蛇蝎还毒。

人的外貌和内心的关系正如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尽管现象是本质的表现,两者相互关联,但现象不是本质。人的外貌有时是其内心的反映和表现,如人内心的喜怒哀乐,常常能从人的表情中显露出来。所谓“察言观色”,就是通过对人的语言和表情的观察和分析,来揣摩人的内心世界。但是,并非人人如此,有的人喜怒不形于色;还有些人心里一套,表现出来的又是一套。后者,表里不一,城府很深,他们善于隐藏自己的情绪,常常使人上当受骗。

那么,又该如何鉴别人才呢?

韩非子说:“用剑在水上击杀鹄雁,在陆地上砍断马匹,就是奴婢也能分辨出剑的利钝。”

“把马套在车上驾驭它奔跑,看它最终跑到哪里,就是奴婢也能分辨出马的优劣。”

“一个人只要让他担任一定的官职来试用他,责成他做出一定的功绩,就是普通人也能毫不怀疑地分辨出这个人是愚蠢还是聪明能干。”

总之,仅凭外貌难以判断一个人是否是真正的人才,但如果到实践中检验,就很容易做出正确的判断。

吃古通今

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访问楚国。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晏子见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晏子装作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就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了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儿?”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洋洋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让晏子丢尽脸了。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啊?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老夫子点评:

韩非子主张不以貌取人,因为人的长相如何,跟他有无真才实学没有必然的联系。有的人相貌堂堂,腹中却空空如也;有的人长得丑陋,却满腹经纶。就用人之道而言,相貌堂堂而又满腹才略者当然再好不过,但相貌丑陋却才华横溢者也与大局无碍。

链接共享

循名实而定是非,因参验而审言辞。

--《韩非子·奸劫弑臣》

按照名称和事实是否相符来判定是非,凭借事实来比较验证,可以审查言论是否正确。

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费能必而据之者,诬也。

--《韩非子·显学》

不经事实验证就加以肯定,那是愚蠢;不能肯定的事情用作言论的依据,那是欺骗。

令听言观行,不以功用为之的彀,言虽至察,行虽至坚,则妄发之误也。

--《韩非子·问辩》

现在听取言论观察行动,如果不以实际功用作为它的目的,即使言论分析入微,行为坚决无比,也还是像箭无的放矢一样。

好学的韩非子

韩非子出生于战国时期韩国的一个贵族世家。韩非子自幼聪明好学,志向远大,但因口吃而不善言辞。 BPUGty31Bnq8/XHe4unln6Sr2GLO0yIvJUE/VZ5jvEauB6Zg1PKSEHRpq8SevYT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