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4节 法则 4一个钉一个口——锁定目标

每一个成功的人士之所以能获得成功那在于他从一开始就确订了目标。

一个人要想成功首先必须确立前进的目标

剑桥大学的学子都懂得,一个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便会有奋斗的方向。这样一个常识性的问题看起来简单,其实具体到某一个人头上,并非就是那么回事。

目标,也就是既定的目的地,你理念中的终点。

目标并不是方向。一心想发大财的人只有方向,没有目标,在他赚够了金钱之后,就不知所措了。

进行任何事业,都必须设定适当的目标。没有目标,你只能糊里糊涂往前走,就像没有目标的战争,只能以清点尸首作为战争结束的标志。

对于组织,目标是告诉人们做什么事,做到什么程度。其结果是:用不着持续的教育和指导,就能完成此事。这颇像建筑物的设计图样和说明,能清楚地告诉建筑工人,做了多少事,还有多少事没有完成。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剑桥的课堂上经常讲述下面这个故事:

瑞尔公司轴承厂的培新先生,为工厂生产的轴承被公司退了回来而大为恼火。他把工人们召集在一起,狠狠地训了一顿。为了迎合他,工人们工作时特别小心,而且连机器的运转速度也降低了。可轴承还是被客户退了回来,工人们太使他失望了。培新更为愤怒,他警告工人,除非他们加工出合格的轴承,否则,他们不能在这里继续工作。工人们没办法,只好进一步降低加工速度,更加仔细地检查轴承的公差数。可怜的增新,他对自己的目标并不清楚,也不清楚问题的症结所在。他的上司需要经得起长久磨损的产品,而工人们却以为是要求更精确的公差。

凯恩斯说:“请注意,木屑多并不一定是好木匠。在你行动之前,一定要想一想,你的终点在哪里?”

聪明的人,有理想、有追求、有上进心的人,一定都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他懂得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因而他的所有的努力,从整体上来说都能围绕一个比较长远的目标进行,他知道自己怎样做是正确的、有用的,否则就是做了无用功,或者浪费了时间和生命。

愚蠢的人,没有什么理想、追求;没有上进心的人,一生便没有什么目标。他同别人一样活着,但他从来没有想过活着有什么意义。

这种人往往凭惯性盲目地活着,从来不追究人生的目的这些让人头疼的事情,为活而活,怎么都可以,对什么都无所谓。

显然,成功者总是那些有目标的人,鲜花和荣誉从来不会降临到那些没有目标的人头上。

许多人怀着羡慕、嫉妒的心情看待那些取得成功的人,总认为他们取得成功的原因是有外力相助,于是感叹自己的运气不好。孰不知成功者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确立了明确的目标。

而许多人之所以没有成功,就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制订过任何目标。

比如,一个人要走过一段旅程,就要首先确定目的地,只有确定了目的地,他才能朝着一定的方向前进,否则就只会漫无目的的游荡。

这也同射箭一样,首先要确定靶子,如果没有目标地乱放,就成了无意义的行为。只有确立了目标的行为才有价值。

一个人有了生活和奋斗的目标,也就产生了前进的动力。因而目标不仅是奋斗的方向,更是一种对自己的鞭策。有了目标,就有了热情,有了积极性,有了使命感和成就感。

有目标的人,会感到自己心里很踏实,生活得很充实,注意力也会神奇地集中起来,不再被许多繁杂的事所干扰,干什么事都显得成竹在胸。

相反,那些没有什么目标的人,总是感到心里空虚,思维乱成一团麻,分不清主次轻重,遇事犹豫不决,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

凯恩斯说:“只有确立了前进的目标,一个人才会最大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只有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够检验出自己的创造性,调动沉睡在心中的那些优异、独特的品质,才能锻炼自己。造就自己。”

2构成目标的四大要素

剑桥大学的一位研究人员指出,目标必须具备下列4项要求,缺一不可;

(l)目标要有可信性:再重复一次,目标必须要有可信性。对谁有可信度?你。别人信不信、甚至是连你的另一半,也不知道目标可信与否都不重要——你自己不相信,就无法实现。

(2)清楚的界定目标:如果你的目标含混不清,等于没有目标,只是愿望而已。目标必须明确、愈清楚愈好。不要写“我要赚大钱”,而要明确的“我要赚XX(具体数额,如10万英镑)”。加上期限。比如“年底前”、“2003年”。这样才是明确的目标。至于如何赚?赚到要买什么……统统要写清楚。

(3)需要有强烈达成目标的欲望:不只是想要,而是“热切”的欲望。如何让自己热切的欲望呢?接着看下去。

(4)生动地想象目标达成后的情形:能生动地想象到,则目标已达成了一半,多次练习,它就成为你的掌中物了。

3赢得更多的时间

光有目标远远不够,还需要你为目标努力去做。

英国剑桥大学细菌学家欧立然,在研制消灭人体内的锥虫、螺旋体病原虫的药物过程中,经常几个晚上彻夜不眠,实在困了,便用书本当枕头,和衣躺在实验室的长椅上稍睡片刻,然后又投入紧张的工作,最后,终于制出六0六药物。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在发明各种电器设备的过程中,也是经常彻夜不眠,困了就伏在椅子的扶手上睡一下,醒了又继续进行研究。德国的细菌学家柯赫,在研究细菌的生命代替规律时,往往用劈柴做枕头,日夜不停地进行致密的科学观察。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在“多斯塔之窗”写作时,夜以继日,工作非常紧张。疲倦时,他常常用劈柴当枕头,使自己不至于睡得过久。正因为这样,他们赢得了比常人多得多的时间,做出了比常人大得多的贡献。 efkv9XswAUqSE3fMZBH6JM07El5bx6uU6A6BBngG9sHLrRrWlEywYnlLHSSWGcJ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