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有各自的生活态度,千差万别但都逃不出这两个观点:乐观与悲观。乐观的人敢于面对困难的挑战,他会认为失败是暂时的,厄运过后是一片晴空。每个失败都有它的原因,在人生中个人能把握住的事情很少,一旦自己抓住机会,就会把握好。悲观的人相信坏事是因为他自己的错,会持续很久。两种不同的态度实际上是两种不同的思考方式,也就带来不同的后果。两种不同的思考习惯带来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
1悲观,乐观两重天
初为人父的张先生看着刚从医院抱回来,在摇篮里熟睡的女儿,心中充满了敬畏与感恩,他的女儿是如此的完美。
婴儿张开了眼睛,凝视着天花板。
张先生叫着婴儿的名字,以为她会转过来看他,但是婴儿的眼睛动都没有动。他拿起摇篮边的小玩具,用力摇响玩具上的小铃挡,婴儿的眼睛还是没有动。张先生的心脏开始急速地跳动了,他赶紧到他们的卧室去把这个情形告诉他的太太。“她对声音完全不起反应,好像她听不到。”“我想她应该没事。”太太边说走往外走,她叫着婴儿的名字,摇着铃挡,拍着手掌都没反应。最后,她把婴儿抱了起来。一抱起来,婴儿立刻扭动。嘴里发出“咕咕”的声音。
“我的天啊,她是个聋子。”张先生说。
“她不是”,母亲说:“我想现在下任何判断都太早了。她才刚从医院回来,她的眼睛还不能凝视呢。
“但是她的眼睛一动也不动,即使你用力地拍掌,她的眼睛都没有反应。”
母亲从书架上抽一本育儿指南来翻阅。“看看书上怎么说吧!”她说,她找到“听觉”这一章,把它念出来:“假如你初生的婴儿没有被突发的大声音惊吓到,或者没有转头向发声的来源去看的话,不要担心,惊吓反射和对声音的注意力要过一些时候才发展完成;你的小儿科医生可以测试你的孩子的听力,看他神经上有没有问题。”
“怎么样?”母亲说:“书上的解释有没有使你好过一点?”
“没有”,张先生说:“这本书甚至没有提到其他的可能性,例如这个婴儿可能是聋子。我只知道我的孩子听不到声音,对这件事我有着是最坏的看法,或许这是因为我祖父是个聋子。假如这么可爱的婴孩是个聋子的话,都是我的错,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
“喂,等一下,”太太说;“你未免绝望的太早了吧!礼拜一早晨我们打电话给儿科大夫,把孩子抱去检查一下,目前先放宽心。来,你先抱着孩子,我来把它的小床整理一下。”
这位张先生虽然接过孩子,但太太的手一忙完、他立刻把孩子交回去,整个周末他都无法打开公事包,无心准备下周上班的公事文件。他跟着太太在屋里走来走去,嘴里咕哝地说:“假如这孩子是聋子的话,她这一辈子就完了……”他脑海里只想到最坏的可能性:没有听力,没有语言发展,这个漂亮的宝贝将永远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境地,被关在一个没有声音的孤独世界里。到星期天晚上,他的心情已经沉到最深的谷底了。
这位母亲则留言给医生,希望星期一早上医生能与她见面。然后,她整个周末都在运动,看书,以及想办法使他先生冷静下来。
小儿科医生的检查显示婴儿的听力完好,但是这位父亲心情仍然低落。一直到一个礼拜之后,婴儿被路过的卡车排气管所发出的巨响惊吓到以后,他的心情才逐渐好起来,开始逗弄他的宝贝女儿。
张先生和他太太对这个世界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不管什么事发生在他头上——被查税也好,夫妻吵架也好,甚至他老板对他皱个眉头——都会使他立刻想到最坏的一面:破产进监牢,离婚,被炒鱿鱼。他的健康也因而受损。他的太太却走另一个极端;看事情都看好的一面,对她来说,坏事只是暂时性的,是一个挑战,等待着克服。所以遇到挫折后,她很快可以弹跳回来,养精蓄锐,重新出发,她的身体非常好。
2不要为悲观付出不必要的代价
伊莉莎白是一名文学系的女学生。前三年他的指导教授都非常地关怀她,帮助她,老师的支持加上她自己成绩优秀使她得到奖学金到英国留学进修一年,当她回来时,她的兴趣从原来的狄更斯转移到英国早期的小说家,尤其是简·奥斯丁。但是狄更斯是她原来的指导教授的专长,而简·奥斯丁是系中另一位教授的专长。她的指导教授本想说服他继续研究狄更斯,但说服不成后也接受了她的坚持,让她以奥斯丁为毕业论文题目,并且同意与另一位教授共同指导她。
在她口试的前三天,她原来的指导教授送了一张条子给口试委员,指责这位女学生论文抄袭。他指控这位女学生引用了两段有关奥斯丁年少时期的文章却未注明出处。事实上,他认为这名女生是剽窃,将别人的东西占为已有,说是自己的看法。抄袭是学术界很严重的罪名,这位女生的前途——她念研究所的奖学金,甚至大学能不能毕业——受到严重的影响。
当她看到教授指责她抄袭的那两段时,她回想起这两段论点都是从她与这位教授闲谈中得到的;事实上,这位教授从来没有提过他是在哪一本书上得到这样的看法;而是将这种看法谈出使她以为是他自己的看法。显然,这位女生成了她老师嫉妒心的牺牲品。
大多数人会对这位教授感到愤怒,但伊莉莎白不,她过去悲观的习惯主宰着她,她认为口试委员会一定会认为她有错。她告诉自己说她是没有办法举出反证的,因为这件事变成她和他的对抗,而他是教授。她不去找证据来反驳教授,反到从内心里崩溃了。她告诉自己这都是她自己的错,即使她能证明这位教授是从别人那里得来的看法也没有用。最主要的是她偷了这个看法,因为他没注明这是教授的看法。她的确有欺骗之嫌。说不定从以前到现在她一直是个骗子,只是自己以前未发觉罢了。
在我们看来,她这样责怪自己不可思议,因为她是无辜的,她可以为自己辩解。可是她太悲观了,正是这种悲观态度害了她。她在脑海中拼命去搜索符合她现在罪名的记忆:她初中一年级时曾抄袭过同学的答案;在英国时,有人误以为她来自有钱人的家庭,而她没有去纠正人家;而现在是她写论文“欺骗”。她在论文口试时沉默不辩。
这个故事没有一个好结局,这位才华出众的大学生,在过去的十年里,以作售货员维生,不再写作,甚至不再读书,她为自己认为的罪过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假如她的悲观的习惯理性想法被乐观的想法代替,假如她对自己说:“我被陷害了,那个嫉妒的老家伙设下圈套来害我。”假如她站起来大声讲她的故事,来为自己辩白而这位教授以前曾经为了类似事件被另一个学校解聘的事也就会浮出水面,她很有可能以极高的荣誉毕业——假如她对过去发生不幸有着不同的解释方法的话,她的命运又会是另一幅情景了。
学习乐观
乐观者的生活跟悲观者的一样,也是有挫折、悲剧等不如意的事,只是乐观者处理得比较好而已,乐观者在遭受打击后很快可以反弹回来,他的生活可能是穷困一点了,但他可以鼓起勇气重新来,悲观者则放弃希望而陷入沮丧的深渊。乐观者在事业上,在学校里,在球场上表现得更好;乐观者的身体比较健康,寿命也比较长。
对某些人来讲,认为乐观者是讨人厌的夸大者,是把责任都推给别人,从来不为他自己的过失负责的人。这种看法也有点片面,学习乐观不是要学习自私、自大、使别人不能忍受,主要是学在失败挫折时如何对自己讲话的技术你要学如何受到打击时,对自己有更鼓励性的看法,不要成为盲目乐观的奴隶。
使用乐观技术的基本原则就是先问在某一特定情况下,失败的代价是什么。假如失败的代价很高,那么就不应该用乐观。在飞机驾驶舱里的驾驶员在决定要不要除一次冰时,在酒会中喝了酒的决定要不要酒醉开车时,一个受挫的配偶决定要不要去搞外遇,都不该用乐观。因为这时失败的代价是死亡,车祸和离婚。反过来,如果失败的代价很低,你就应该用乐观。推销员在决定是否再打通电话时,失败的代价只是他的时间;一个害羞的人决定要不要上前去与人谈话时,失败的代价仅是被拒绝的难堪而已。青少年去学一项新的运动时,失败的代价仅是挫折罢了。一位未被升迁而心中不满的主管,假如悄悄地去找新的工作,失败的代价不过是被拒绝而已。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微笑,它就对你微笑。笑对生活的每一天,你会有巨大收获。笑是一种态度,笑是一种境界,笑是一种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