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PREFACE

草原上,经常能看到牧羊人带着羊群,或十几只,或上百只、几百只……它们时而游走,时而啃着脚下的青草,广阔的草原带给它们一种天然的兴致。牧羊人手中拿着鞭子,守望着,有兴致地哼着小曲。他的鞭子很少使用,只是偶尔挥动一下,或者轻轻磕打一下,迷失的羊儿就会自觉地归队,羊群始终在正确的范围活动,既享受着草原的快乐和成长的自由,又与牧羊人和谐地相处在一起。

看着这种情景,联想到我们对孩子的教育。父母往往对孩子照顾得细微到极点,从孩子几点起床、几点入睡、看什么书、玩什么游戏等等,不但要过问,还要干涉。孩子在父母的强力监管下生活,几乎和“圈养”一样。即便物质方面再优裕,也是很难忍受的。

对孩子的教育,应当顺应孩子的天性,采取符合人的自然本性的适当方式。但成人社会有时做出相反的抉择,这是教育压抑儿童天性的主要原因。

鲁迅曾对封建伦理制度和教育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并对儿童的教育和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颖而独到的观点。他的“以幼者为本位”、让“幼者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解放儿童”等观点,不仅在当时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在今天也能给人启发。

孩子是属于大自然的,是天然的存在,这是人的本能,是自然的意志,而不属于家长意识的一部分。教育的目的、蓝图、对人的期待,应当符合人的天性,而不能违背自然规律。

人之为人,要具有社会化或人文化生长机制,但这些不会纯自然地生长或自然生长的效率是不高的。教授、训练、养成也是非常重要的。而良好的土壤,适宜的空气与阳光雨露才有利于生命的生长。因此给孩子创设一个和谐的环境和恰当好处的引导特别重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成功的教育,是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孩子的才能是自然生成、自主发展的,无论知识技能学习的构建,还是品性养成的教育,都如此。而且这种自我教育是动态的、可持续的。所以,出自长者单方面的教育只是抛砖引玉的起始,而孩子的自我教育的良性发展才是美好的过程。

在人与教育的互动中,应当改变的不是人的天性,而是教育本身。教育应当不断进行调适和改变,以使自身适合人自然成长的需要。

本书中用牧羊的情景来比喻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期望能在让孩子自由成长的同时,也给教育一个恰当的定位。 7eZBZ2rYWWkBarnnPuEyuADnQQ3FCGSJen4NMtKqC+FUsNmmQzWSLJjB4jG/3ar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