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RU HE ZOU CHU KOU CAI XIAN JING
如何走出口才“陷阱”

心乱如麻、内心胆怯、金口难开……为什么?想说又不敢说,更不会说,又是为什么?说了,又是“舌头总伤人”、“言多必失”……为什么?看来,要想在众人面前淋漓尽致地表达自我,先得从诊断自我的要害做起。

◎ 你为何胆怯说话

怯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怕怯场。不要以为别人比你强多少,脸皮还是厚的好。

善于言辞,无疑对每个人的事业和生活都裨益无穷;能言善辩、口若悬河的演说家,更是令人羡慕,使人崇拜。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拥有高超的语言技巧,我们周围也确实有不少不善说话、沉默寡言之人。

一些人天生性格内向、孤僻,存在着对说话的胆怯心理。

“我总是不敢在人面前讲话、发言,那会使我心跳加快,脑中一片空白……”有人坦然地承认自己对说话的胆怯,而且对此颇为苦恼。

往往每一个说话胆怯的人都以为怯场的只是自己,以为别人并不怯场,总是在想:“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那并非某个人所特有的现象,只不过别人对于怯场状态不太注意而已。

心理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大凡是人,都或多或少在说话方面有着不自信的心理,而紧张和恐惧便是这些不自信心理的突出表现形式,是影响人们进行正常说话和语言交流的最大障碍。

每当我们打开电视机时,往往会被一些潇洒大方、表达自如的节目主持人所折服;每当我们打开收音机时,也往往会被一些口若悬河、音色优美的播音员所倾倒。其实,他们也并非如我们所想象的那样说话时无忧无虑,应付自如。他们也一样常常怯场。据闻,日本某演员临近自己拍片的时候就想上厕所,甚至一去就是5分钟。美国某播音员,起初每次播音前,都要先到浴室去洗一次澡,不这样,播音时就不能镇定自若。如果碰到外出进行现场直播,他便不得不提前到达目的地,并在直播现场寻找浴室。

既然人人都有可能出现说话胆怯的情况,那么,怯场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怯场时,明显症状是脸红、心扑通扑通地跳、语无伦次、词不达意等等。如果此刻说话者想到:“怯场啦!怎么办呀!”他就会因慌张而说不出话来。但是,如果他当时想到的是:“换了任何一个人遇此情景,都会怯场。”他会随之而镇静下来,很快恢复正常。所以,正确地对待怯场非常重要。

美国某年轻议员在向一位年老而富有经验的议员请教时说:“我在演说之前,心里老是扑通扑通跳,这是否正常?”年老的议员则回答道:“那是因为你对于你要说的话进行着认真的考虑,这是必然的。即使你到了我这个年龄,也难免会出现如此情况。”

台湾某名歌星也这样说过:“每当面对观众,如果我不怯场,那时我做歌手的生命也就停止了。”此话表明了这位歌星对于每一次演唱都是全力以赴,认真对待。如果他马马虎虎地行事,觉得凑合唱完就行了,那他就可能不会怯场。

由此可见,说话胆怯是一种非常正常而又极其普遍的情况,它有可能发生在每一个人的任何一次与他人的交谈中,而绝非个别人的语言方面的缺陷。那些常因自己说话胆怯而烦恼的人,大可不必为此担心,而应该振作精神,努力克服这种困难。

◎ 恐惧心理为什么不是偶然的

早知道恐惧的原因这么简单,当初狂乱的心算是白跳了!

虽然人人都可能会有说话胆怯的心理,但造成这种心理的原因却又可能是千差万别的。比如,有的人可以跟亲朋好友聊上一两个小时;有的人打起电话来一聊就是老半天,主题源源不断,越说越起劲;有些人经常能说出一些让人大笑或使人感兴趣的事,可谓是相当会说

话,但是,真正到了正式场合,面对一大群人或是广播用的麦克风,他们就不知所措了。这是为什么呢?

有的学者通过长期观察发现,造成这种紧张、恐惧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两种:

第一,不想献丑。这些人的想法是,只要我不在他人面前暴露自己,别人也就不会知道我的缺点。但是一旦在众人面前说话,自己的粗浅根底,拙劣看法都会暴露无遗,那么从此以后,哪有自己的立足之地?所以,不说话更稳妥。

其实,只要你认真地发挥,诚诚恳恳地把话说出来,不必踮高脚尖来充内行,相信必会有不错的表现。

第二,不知道该如何组织说话的内容,就像被硬拉到陌生的世界一样,所以会感到惊慌。

其实,只要我们看清造成自己紧张、恐惧的心理原因,科学地分析它,就会意外地发现根本没有什么好怕的。

有的人怕自己才疏学浅被别人知道,于是就装出一副什么都懂的样子,结果弄巧成拙,人贻笑,实在可怜可鄙,而且根本没有必要。

试想,一个不善言辞的人和一个一流的演说家,同样在人前发表意见时,谁的压力比较大呢?对于一个不善言辞的人,社会上的人或听众并不会对他有多大的期待,想想这点,就不应该紧张了,就可以安心了。然而,对于知识渊博、谈吐自如的演说家,大家却都寄厚望于他,会对他的演说作录音、记笔记,这样高度的关心和注意,理所当然会造成台上的人心中无比的压力。因此,那些被视为大人物者,在上台演讲或致词前,自己的心经常是非常紧张的,只不过别人很难看得出而已。

如果一位知名人物,在承受巨大的压力下,却一点也不紧张的话,那只能说他对这种压力毫不在乎,但是就一位说话技巧不够娴熟的人来说,恐怕还很难达到这种心境。他很可能在上台之前想着:我一定要成功,不能出丑,不能失败;有时候甚至祈祷:愿上帝保佑我的说话成功。然而,一流的演说家在上台前,惟一想的是:一定得上台,如果演讲中出了什么差错,应该像以前那样轻松自如,不知不觉地尽力挽救,切不可因出错而不知所措、慌了手脚。

◎ 如何走出失败的阴影

一个人是否能成功,关键在于他能否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有些人一辈子都淹没在挫折、失败的洪流中,有些人则找到成功的开关,一飞冲天!

北京某著名高等学府曾有这样一名学生,每遇联欢活动轮到他站起来发言时,他总是面红耳赤,一句话也讲不出来,显得尴尬不堪。教师和同学问他缘故,他说:“以前上中学时,我参加了一次演讲比赛,不想中间忘了词儿,导致了大失败。后来一站在众人前,我就想到那件事,也就说不出话来了。”

有许多陷于怯场而说不出话的人,就像这位大学生一样,每想起自己失败的惨状,要讲话的意志就消失了。他们往往害怕重蹈覆辙,不断地为往事所束缚,认为过去失败了,这回也定将失败,抱着自己过去失败的惨痛经历和灰暗的印象不放,逐渐对说话失去了勇气和信心。

失败乃成功之母。说话的成败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古今中外的许多著名人物都曾在说话方面有过失败。

英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萧伯纳以幽默的演讲才能著称于世。可他 20 岁初到伦敦时,却羞于见人,胆子很小。若有人请他去作客,他总是先在人家门前忐忑不安地徘徊多时,而不敢直接去按门铃。有一次,一位朋友邀请他参加学者的辩论会。在会上他怀着一颗非常紧张的心站起来,做了有生以来的第一次演讲。当他讲完时,受到了别人的讥笑。于是他便觉得自己充当了一个十足的傻瓜,蒙受了莫大的耻辱。此后,他每星期都当众演讲。人们在市场、学校、公园、码头……在挤满成千上万听众的大厅或只有寥寥几人的地下室,都经常看到他慷慨陈词的身影。最后,他终于成了一名杰出的世界级演说大师。

还有许多人的第一次演讲,紧张的心情比萧伯纳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更糟。

英迪拉·甘地夫人初次登台时,吓得连一点声音也发不出来,讲了点什么自己也不清楚,只听一个听众在说:“她不是在讲话,而是在尖叫。”她在一场哄堂大笑中结束了讲话。国际工人运动杰出的女活动家蔡特金第一次演讲时,虽然早就做过细致准备,可一上台,“要讲的话一下子从脑子里全溜掉了,大脑出现了空白”。美国前总统福特初入政坛时,讲话结结巴巴,人们听起来很不舒服,有人戏称他为“哑巴运动员”。英国政治家路易·乔治,第一次试着做公开演说时,舌头抵着上腭,竟不能说出一个字。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谈起他首次在公开场所演说时,也说那时仿佛嘴里塞满了棉花,脉搏快得像赛跑的运动员。更有甚者,英国历史上有位叫犹斯瑞里的首相曾说,他宁愿领一队骑兵去冲锋陷阵,也不愿在议院做一次演讲。

上面列举大量的事例,不外乎是想说明一个问题:成功者也曾经失败过。但是,如果一个人总是向后看,只是看到失败,那就只会畏缩不前。无论对谁来说,目标向前,塑造自己光彩、良好的形象,都十分重要。说话失败过的人,只有摆脱过去失败的阴影,藐视过去的自己,才能战胜失败,成为能言善辩之人。

那么,怎样才能忘却痛苦,摆脱失败的阴影呢?不妨试试如下方法:

其一,把听众当作朋友或客人。不论是谁,与亲密的朋友说话都不会怯场;初次见面,一想到不了解这个人,就会拘束。所以,说话者应视每一位陌生人为旧友故知。日本有位当配角的滑稽演员,为了防止怯场,常在手心写一个“客”字,意为把观众当作自己熟悉的客人,别把他们当回事就行了。另一位日本歌手则反其道而行之,他一怯场,就自言自语地念叨:“我是客人所喜欢的!客人都很喜欢我!”这样一想,抗衡感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镇定自若。

其二,脑子里要经常清楚浮现成功的情景。有的人一想起过去自己失败的情景,脑子里便闪现出“这一下又要失败啦!”“脚哆嗦起来了!”“话音异常啦!”等等信息,并导致说不出话来。所以,说话者最好多想象一下自己与初次见面的人侃侃而谈,在公众面前指点江山的潇洒英姿。如果觉得自己有过成功的经历,胸中就会鼓起“定能获得成功”的信心和胜利的希望,并产生说话的动力。如果说话之前想象到听众对自己热烈喝彩的情景,则会倍增自己说话的勇气。

◎ 如何用高昂的情绪冲淡紧张

心跳加快,那是因为你活着,而且活得很好!

在美国,有人曾以“你最怕什么”为题询问了300个人,调查人们究竟怕什么,结论的第一点就是:人最怕的是在众人面前讲话。事实也证明,在公众场所发言、上台演讲或上电视节目前,很多人都会感到胸中有一股压力,呼吸急促,脸部僵硬,十分紧张。

要消除这种紧张、恐惧心理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介绍一种通过巧妙地提高自己的情绪来冲淡紧张、恐惧心理的有效方法。

某位电视节目主持人对这种方法颇有体会。

例如,这位节目主持人曾经主持过一个“民歌大家唱”的节目,节目中经常邀请各地的人来到直播室,轮流唱三首乡土歌谣。大家在排练时都非常卖力,并不紧张,但等到排练结束,休息一个小时后,幕布垂下来了,参观的宾客渐渐增多,表演的人就开始紧张了。

透过幕布,可以听到观众的吵闹声。等到开幕前的5分钟铃声响起,第一批上场的人就依规定集合在舞台左右两边。此时,一定有几个要表演的人,以颤抖的声音对节目主持人说:“我好紧张啊!真羡慕你,一点都不怕。”每当遇到这种情况,节目主持人总会回答他说:“如果有人不会紧张,那他该去看医生了,因为他的神经可能有些问题。虽然我看起来很镇静,但实际上我也相当紧张呢!你们看,我的腿不是正在发抖吗?”

“真的呀!跟我们一样嘛!”就在一阵笑声中,大家的紧张情绪被冲淡了。

可以断言,所有的演员、歌星、演说家,在即将上台或在录音之前,都会感到紧张。这并非主观臆断,其实许多名人都自己承认这种说法。

“如果不紧张,就不是歌星了。因为每次上台前都必须认真地准备,说不,准是骗人的。”香港有位现代流行歌曲红星如此坦然地道出了她的心声。

“我总是很紧张,台下的观众也跟我一样,这种关系一直持续下去,才能达到表演的最佳状态。”一位既讲相声又演小品的大牌演员也这样承认。

“我好紧张啊!”许多广播或电视节目主持人在节目开始前都不免这样诉说。

不难看出,以上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即使心中很紧张,也绝不掩饰,反而把心中的压力状态开朗地暴露出来,这么一做,倒可以把紧张的心情一点点地排除。另外,还有一个很好的提高自己情绪的方法,即如果我们遇到紧张心情出现,可以试着这样来自我安慰:“唉!刚好又开始紧张了。如果个人对于在众人面前亮相已经完全习以为常,没什么感觉与反应,那就完了。幸好,今天还是会紧张,心跳不停,真是好极了。”

◎ 如何杜绝口语传播障碍病

屁股对屁股,剧院变妓院,真是天大的笑话,可就是有人如此说。这难道不足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吗?

有一香港人因职务关系,经常必须以国语、英语发表演讲。他的讲词,大部分铿锵有力,震撼人心,使人肃然起敬,但有时因乡音太重的关系,也不易分辨。

有一次许多台下听众突然听到他在演讲时说“屁股对屁股,肛门对肛门”,后来相互询问之下,才知道他是说“people to people, government to government”,只是口音太重,被误听而成为有趣笑谈。

在人与人之间的口语传播过程中,乡音太重、口齿不清、语意不明、认知差异或文化不同等等因素,都会产生“传播障碍”,甚至造成误解、冲突或笑话。一个年轻人很喜欢音乐与戏剧表演,有一天,他急着赶到“国家剧院”看话剧演出,就拦了一辆的士赶路,司机问他要去哪里?年轻人说:“去国家妓院,快一点,快来不及了!”司机看他那么急着赶到国家妓院,就兴致勃勃地问他:“妓院也有国家的哦?是不是公立的比较便宜?在哪里?我也要去!”

还有一新婚的“胡小姐”去办理户口手续,承办先生办好之后,将卷本交给她,而为了避免误拿,所以顺便问一下:“小姐,你姓胡吗?”胡小姐很娇羞地说:“不好意思说啦!”承办人员问:“怎么会呢?小姐,你是不是姓胡?”那小姐只好红着脸说:“很美满啦!”

原来承办先生将“姓胡”说成“幸福”了,以致“胡小姐”错会其意。

◎ 如何做到“出口不伤人”

祸从口出,说的一点不假,一些无心的话语往往会带来一系列意想不到的麻烦。那该怎么办呢?多积点口德吧!

您被耻笑过吗?

您被辱骂过吗?

您被全盘否定过吗?

其实,每个人都期待从他人的语言中获得肯定与赞美,增加“自我价值”与“自我尊严”。

小慧是一位相当优秀的女孩,漂亮大方又有人缘,结婚当天贺客满堂,众人认为新郎新娘两人“郎才女貌”,真是天作之合,一定可以永浴爱河,白头偕老,而小慧也非常高兴,找到了如意郎君。在婚礼进行时,小慧透过头纱,偷偷地斜瞄了一下帅俊体贴的老公,不禁感到欣喜与满足,心想不久就将展开人生的新旅程。

不料,婚后一个月,小慧开始觉得生活上不尽如意,也不若婚前想象的那样如公主般美好。她过去习惯在上厕后,将卫生纸丢入马桶旁的小垃圾桶,可是老公却坚持可以丢进马桶内冲掉。两人竟会为了这个小问题争得面红耳赤,吵了一个半小时。最让小慧生气的是,每当两人各持己见、互不相让时,老公总是大男子主义地说:“说你错了,你还不承认?!”小慧一肚子气,委屈地跑回娘家住了两天。

虽然小慧觉得老公很健谈,有时说话也带幽默,但是有时却也令她感到很不是滋味。譬如有一次,老公竟在朋友到家里来聊天时说:“别的情侣、夫妻是彼此看对眼,我呀,是看走眼了!”小慧听了,气得白他一眼,一个人走进厨房生闷气。

尽管事后老公解释说,那些话只是在朋友面前“开开玩笑”而已,但小慧总是觉得很不舒服,为什么每次都是以“否定别人”来开玩笑?而在家里老是一副“只有他是对的”的样子,动不动就说“你看你,这么笨,连这么简单的事都不会”、“哎呀,你们女人不会懂的啦!”

人呀,最怕莫名其妙地被人家“否定”。您看这句话——“说你错了,你还不承认”,这不仅是“否定”,还是“双重否定”呢!难怪听者会怒气冲天、恨意满肚。不过这还算好,另外还有更令人无法忍受的“三重否定”——“说你错了,你还不承认,你给我闭嘴!”如果再加上一句“你去死啦!”那就变成“四重否定”了;若有人再加一句:“你去死啦,死了也没有人为你哭!”您看,这不是又变成“五重否定”了吗?

心理学大师马斯洛认为,“受人尊重”与“生理”、“安全感”、“爱与被爱”、“自我实现”等,是人的五种“基本需求”;每个人都需要从他人的语言认同、肯定、赞美中来增加“自我价值”与“自我尊严”。如果常在言谈中“否定对手”,则会令对方难堪、生气,甚至产生言语和肢体上的冲突。恶言相向的“口角与怒骂”是任何人都会的游戏,但却也是一种双方都无法获胜的竞赛。

下面这位王姓朋友,结婚不到一年就离婚了。为什么?还不是逞口舌之快,所以生活中就充满“恶言相向”的战争。

王先生做小生意,赚钱不多,却喜欢买贵重的衣物、家具,王太太就常说:“你以为你是王永庆啊,也不看看自己一个月赚多少,有什么资格买这么贵的东西?”

“是啊,我是不会赚钱,但还是养得起你这个吃闲饭的!”王先生也不甘示弱。

夫妻偶尔出门逛街,王太太看上一件新款的套装时,先生当着女店员的面说:“这种衣服要身材高挑的人穿才好看,你又矮又胖,穿起来像穿布袋一样!”呵,王太太一听,气得转身就自己坐车回家。

最叫王太太愤怒的一次是在百货公司要买化妆品时,自己的老公竟在其他顾客面前对她说:“你长这样子,用再好的化妆品也没用!”王太太忍着心中的“耻辱”与“悲愤”,回到家终于爆发了!

“我命贱,我命苦,婚前一大堆男人追我,我瞎了眼才会嫁给你,哇……”王太太气得哭起来。

“我才倒霉呢,娶个不会下蛋的老母鸡,每天没工作在家闲着,只会吃闲饭!”

“不会生?搞不好是你自己有问题也不一定!”王太太越说越气,“对啦,我是不生啦,不然万一生个小孩长得像你这副‘猪样子’的德性,我不呕死才怪?”突然之间,王先生威武有力的巴掌像一阵旋风一样掴了过去,把太太一巴掌打倒在沙发上,并盛怒地说:“婚前看你伶牙俐齿,没想到婚后你说话竟然是这么尖酸刻薄,我看你是不想活了!”陆战队出身的王先生又顺脚踢她两下,未料王太太也抓住他的小腿,狠狠地咬他一口。

不久,两人协议离婚。王太太感叹说:“原来以为他结实的臂膀,厚厚的胸膛,是我终身的依靠,没想到两人气起来口不择言,他就拳打脚踢,一手抓,一手揍,打起来好痛哦!嫁人最好不要嫁给太壮的男人!”王先生也回忆道:“唉,娶妻娶德,婚前要擦亮眼,聪明些,不要娶个说话尖酸刻薄,时时带刺来戳你的女人,否则你就倒一辈子霉!”

孙子曰:“赠人以言,重如珠玉;伤人以言,甚于剑戟。”西方亦有谚语:“舌者,杀人之利器也。”可见,“祸从口出”,说的一点不假。那又该怎么办呢?多积点口德吧!

◎ 如何让别人有说话的机会

在古人“思然后言,人不厌其言”的名训之外,若能适时“给别人制造讲话的机会”,则一定更受欢迎。

常言道:“言多必失,谨出言,慢开口”;“会说的想着说,不会说话的抢着说”。开口说话要动脑筋,为什么要说话,应该怎样开口,都有一定的学问。除此之外,倘若能适时“给别人制造讲话的机会”,则一定更受欢迎。

怀着一颗兴奋的心,小张与同事们一起组团到外地做业务考察。一路上,不管是搭飞机或小巴士,总是听到其公司的王副经理不断地高谈阔论,叽叽喳喳地讲个不停。许多团员私底下都相视而笑,无奈地摇头说:“这次碰上王副经理,完了,真够惨!”到了北京,拜会有关单位时,轮到王副经理做简报,只见他站在大众面前却脸红脖子粗,结结巴巴,讲不出像样的业务简报。

小张也曾与一公关公司女总经理洽谈业务。这女总经理长得蛮漂亮,业务亦是做得响当当,经常是海峡两岸跑,可是当她话匣子一打开,就滔滔不绝,如黄河决堤,一发不可收拾。小张虽亦是业务口才高手,但想插几句话,却始终苦无机会。这位女总经理兴致高昂地叙述她两岸的公关事业是如何蓬勃,小张则两手在餐桌上玩弄着吸管,心中觉得十分无趣。30分钟后,小张终于鼓起勇气对这女总经理说:“对不起,待会儿我还有事,我先走了!”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强调少说话的名言,如“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言多必失”、“多言是祸,少言是福”、“危莫危于多言”等等,但是许多人仍然有“话多”的毛病;出国旅行、婚丧喜庆、办公室内……都有“话多之士”,喧嚣嘈杂,令人厌恶。

语言学家拉克夫曾指出简单的三原则,使人们的说话更“文雅”——

“不要咄咄逼人”、

“让别人也有说话的机会”、

“让人觉得友善。”

话多的人,常求发言而后快,不考虑听者的感受,也不让他人有讲话的机会,所以容易“招怨”。其实,话讲得最多者,多半是讲自己的私事,或东家长西家短,易滋生事端;甚至不少人因话讲得太多,长了“声带结”,还到处求医呢!

◎ 如何杜绝“耻笑讥讽”的毛病

因说话而遭到杀身之祸、或被打得鼻青脸肿、被咬掉下巴的实例,似乎叫人觉得不可思议,或有些好笑,不过,也让人再次想起“言多必失”、“祸从口出”的万世警训。

您知道吗?一家三口灭门血案,竟是因为凶手受不了被他人耻笑、讥讽而大开杀戒。古人说:“丧家亡身,言语占八分”,似有其道理。

台北县土城萧崇烈一家三口灭门血案,在警方锲而不舍的查缉后,已宣告侦破。凶嫌邓笑文被捕后,坦承因受生意人萧崇烈“讥讽”而萌生杀机,并在行凶后担心事情败露,而再杀其妻女灭口。

据警方表示,凶嫌邓笑文心智健全,但因受到对方不断的讥讽和嘲笑而杀人,这成为历年来灭门血案的特殊案例,颇值得社会大众警惕。

古人早有明训:“言语伤人,胜于刀枪。”许多人常以“嘲弄”他人为乐子,有部分综艺节目的主持人,戏称未能在比赛中过关的来宾“笨”,或嘲笑比赛者的长相“丑”。有些虽然是属玩笑性质,但总让人觉得不妥,毕竟“尖酸刻薄”、“有失厚道”的言辞批评,会使听者产生不悦;严重的,正如灭门血案的被害人一般,遭到杀身之祸,后悔莫及。真是叫人不得不谨慎。

其实,因言辞起冲突而萌生杀机的情况,在国外亦有所闻。

法国巴黎有一名“美食专栏作家”,经常在文章中特别赞誉某家餐厅,或严辞批评某些餐厅的菜肴。有一次,此专栏作家在专栏中对一餐厅的菜色做“像猪食”的评语,以致激怒了餐厅老板。该老板事后特别再请此美食专栏作家去试吃“精致美味的佳肴”,不料美食专家吃完后脸色大变,晕倒在地,送到医院时气绝死去。餐厅老板被警方逮捕收押后,坦承“设毒宴”下毒,他说:“批评我们的美食像猪食的人都该死!”

这真是叫人瞠目结舌,“专栏作家”们下笔时可得小心点,就像你说话一样,若言词过于尖酸刻薄,批评太过分,可能也会“惹祸上身”。

事实上,不管是男人或女人都一样,只要被一些不中听的话激怒,都可能会因情绪失控,而口出狂言,大打出手。这是我们大家都应该注意的一点。总之,恶意的嘲讽与恶言相向的“口角与怒骂”是任何人都会的游戏,但却也是一种双方都无法获胜的游戏。

◎ 追问为何要止于私事

人们似乎常常“有嘴说别人,没嘴说自己”,以致陷入口舌场中、是非海里。有人说:“越少思想的人,说话越多”,好像有其道理。

有些人喜欢多管闲事,对于与自己无关的事,仍爱追问到底,有时可能是基于善意的关怀,有时却也是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其实,适度的关心,会令人觉得舒心,但若整天喋喋不休、蜚短流长,则令人厌烦。

人到了一定年龄而不结婚,似乎变成“众矢之的”,经常有人“关心”,甚至“严重关切”。遇到认识的人时,总会被问道:“怎么还不结婚?”“什么时候请喝喜酒啊?”被问多了、问烦了,曹先生的答案一律是——“2008年,我大概就会结婚。”

没结婚,实在是个人的问题,但是很多人却表现出“极度关心”的态度;其实他们自己的婚姻也未必就好到哪里去。然而有的人还偷偷打听,“他长得也不错,怎么还不结婚?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毛病?”害得曹先生父母真的问他,你是不是“生理”有啥毛病?

最近问他“怎么还不结婚的人”越来越多,他烦了,只好回答他们:“因为我的屁股上长了一个胎记!”

“你的屁股上长了一个胎记?那跟你不结婚有什么关系?”

他说:“是啊,那我不结婚跟你有什么关系?”

唉!怎么会有那么多人爱管闲事,管人家结不结婚呢?

系里的学生对主任还没结婚,也颇为关心,虽然他们不敢直接问他“怎么还不结婚”,但是也以其他方式来表达“关怀之意”。有一天,系里布告栏上出现一份大海报,上面写着“诚征师母一名”斗大字体,另外还有“师母”的待遇与条件:“一、月收入数十万,二、工作轻松,三、免经验,四、男女不拘!”

呵,“免经验”当然好啦,但竟强调“男女不拘”,难怪没有人来“应征”。

学生的调皮“创意”,令人觉得十分可爱、好玩又有趣,本来“口语传播系”的学生就应该活泼、敢表达;但是假如有人经常唠叨地问:“怎么还不结婚”,就叫人生厌。古人云:“多言取厌、虚言取薄、轻言取侮”,尤其是有关别人“结不结婚”的私事时,过分的关心、多言,总不是令人愉悦的事。所以西方人说:“与人交谈,犹如弹琴弦一般,当别人感到乏味时,便要把弦按住,使它停止振动、发声。”

◎ 如何准备勇气和信心

建立必要的勇气,树立必要的自信心,是克服说话者胆怯心理的关键,是提高说话信心与魅力的第一步。

有的人在家里说话泰然自若,谈笑风生,滔滔不绝,可一到众人面前说话就期期艾艾,惶惶恐恐,好像连嘴巴也不听使唤,手也不知怎么放。其实不过换了个环境而已。

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林肯可谓世界著名演说家,他也曾有过这样的情况。下面是他的同时代人对他的一段回忆:

“他好像是不知所措,很吃力地去使自己适合情景,在过分忧虑和过敏的感觉中挣扎片刻,因而更使他难堪了。这时,我很同情他,他开始讲话,声音尖锐难听,古怪的姿态,黄皱的面孔,疑虑的动作,好像一切都在与他为难似的,好在这仅仅是一会儿而已。不久,他镇定了,他的才能也开始了。”

这段回忆说明,初登讲坛的人总不免会有一个由恐惧到镇定的过程。

跟众人说话与跟家人说话有什么不同呢?无非是跟众人说话,场面大些,生人多些。面对这种场面,说话人内心往往会产生胆怯的心理,怕讲得不好被人耻笑,怕讲错了要负责任……诸如此类的压力,都会造成说话者的恐惧心理。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伯特·威根也是广受欢迎的演说家,然而在他成功的背后也有一段如何克服恐惧的生命历程。多年后,他在写下这段经历时,提到他的高中时代,如何一想到要上台致词5分钟就寝食难安的情景:

“随着那致命的一日步步逼近,我几乎吓病了。每次一想到这恐怖的事,我就头晕目眩,两颊发热,必须躲到教室的后面,把脸贴在冰凉的墙上,希望冷却那烫人的脸颊。一直到上大学,老毛病还是没改。有一次,我仔细地牢记了一篇演讲词的开端:‘亚当斯和杰佛逊不要重现。’当我面对台下一张张仰起的脸孔时,我的头又开始晕了,晕得我自己不知置身何处。我努力想要说出第一句话,结果说成‘亚当斯和杰佛逊已经去世’,然后我就说不下去了,所以我就低头一鞠躬,在掌声中沉重地回到我的座位。接着主席起立说:‘哦,艾伯特,我们很遗憾听到这个悲哀的消息,不过我想我们会节哀顺变的。’一语未终,可以想象全班的哄堂大笑,当时地底如果有个洞,我就会钻进去,一辈子再也不出来了。”

这些历史上的巨匠尚且如此,普通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所以,我们没有理由希望自己一鸣惊人,从娘胎里掉下来就是演说家。鲁迅先生早就告诫我们:不论怎样的天才,生下来第一声仍然是哭,而不是一首诗。想想这些,也就不觉得奇怪了。相反,那种从未对公众讲过话的人,一上场便镇定自若,谈吐自如,倒是令人奇怪不已,甚至难以置信。

既然我们承认,紧张、恐惧心理是初学说话者和演讲老手都会碰到的问题。那么,下一步就应该针对其产生的原因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克服它了。

怎样克服紧张、恐惧心理,罗马大将凯撒当年统帅雄师渡海踏上英国土地,使他的军队百战百胜的方法,值得借鉴。

当时,凯撒命令全军站在杜弗海的悬崖上,俯瞰200英尺以下汹涌的巨浪。士兵们发现来时乘坐的船只已被大火烧毁,这正意味着完全断了退路,惟一求生的办法只有努力向前征服敌人,打败敌人。士兵们建立起了必胜的决心,结果攻无不克,所向披靡,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凯撒的这次巨大成功,关键在于他的军队最大限度地拿出了勇气,树立了信心。同样道理,要克服自己紧张、恐惧说话的不健康心理,也很需要这种勇气和自信心。 Zr9g9gUISi/cdtT5yh/yY/nv9fz7D5QS8XXLn1l7eoqdmKbadkQgKoumpiOM/4f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