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4章
四 知识创业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能够教会人们掌握生活技能,并克服种种困难,从而使人们充满自信的力量。同样,知识也是财富的源泉,它直接引导人们如何获取财富,尤其是在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中,它更是商海的一盏长明之灯,指引人们前进的方向。

21.激活沉睡网络的奇才

E时代,网络把地球变成了一个更小的村庄,资本更快地流动,财富更快地聚集。E时代是高速发展的,谁能顺应时代,谁就是时代的宠儿。杨致远,一个视网络如生命、视工作成就为人生最大享受的人,他和他的Yahoo,可以说是E时代最神奇的神话之一。

1994年初,网络界最大的两个议题就是:一、如何做出真正实用的浏览器软件;二、如何让全世界知道一些优秀站点的URL(即网址)。议题即商机。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计算机系的几个思维活跃的大学生很快摆弄出一个叫“马赛克”的浏览器,但没过几个月,这款新品就在扑天盖地的“导航者浏览器”炒作中败下阵来,销声匿迹;而第二个议题却因过于虚无缥缈而少有问津,即使有少数站点号称“完全搜索”、“全面跟踪”,其实都是些过于主观华而不实的主页链接列表而已,根本经不起全方位更新需求的考验。整个因特网陷入沉睡之中。

一天,杨致远和戴维·菲乐两人无意中登录了一个叫“梅尔玫瑰”的搜索站点,尽管该站点内容空洞贫乏,缺少新意,但整个站点采用的分类目录的作法吸引了他俩。为什么不组织一个像这样可供登录者按自己的需求查询内容的站点?这种创新的思路导致了Yahoo的诞生,并成为后来Yahoo建立网站的技术方向。同时由于关键字技术的使用,查询速度更快,远非从前那些仅供上网者误冲误撞的搜索引擎可比。这两位高才生这时还没有完全弄清楚他们挖掘到的这座金矿中的藏金量,俩人受“梅尔玫瑰”的启发编制了“万维网使用手册”,不久便已被众多网虫视为查找网址的最佳编目表,到1994年底,用户对手册的访问每天达100万次以上,连续不断的电话和Email,也叫他们应接不暇,但这一切都没有带来一点点收益。杨致远与菲乐开始琢磨这个宝贝发明除去纯消费性的嗜好之外,是否还有别的用途。有没有商家对每天有成百万用户访问的“网页总览”感兴趣呢?

1994年底,杨致远聘请哈佛商学院的朋友蒂姆·希拉迪为他们准备一个可以出示给投资家们看的创业计划书。在这个计划书中,Yahoo这个名词正式诞生。

幸运的两个年轻人很快就引起了Sequoia投资集团的注意,该集团曾在许多著名电脑公司的创业阶段给予援助,这些公司中有苹果、康柏、阿塔里、奥拉克和西斯科。

尽管Sequoia的重要合伙人莫兹拉怀疑这么年轻的两个人是否有能力办一个公司;“手册”运行以来还没赚到一分钱;以及它那怪异的公司名称,莫兹拉仍决定投资100万美元。在这前后,美国联机公司(AOL)——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业性联机服务公司,也找上门来威胁:如果Yahoo不同意签约隶属该公司名下,就将被视为竞争对手!

这意味着拥有几百万AOL服务器用户的联机公司,将有可能把用户选择Yahoo的机会夺去大半。

残酷的竞争面前,两位年轻人没有退缩,他们如期在4月宣布公司成立,合作资金一到位,他俩即招聘了最需要的管理专家,包括现任公司首席执行官的蒂姆·库格尔。时隔数月,一系列成功的商业策划加上机遇,Yahoo一跃成为最热门的高技术电脑企业。首先,最佳网络浏览器制造公司“网景”,在它的产品上设置了一个“网址指南”键,帮助用户与Yahoo建立联系;接着,广告商找上门来,8月,Yahoo开始接受广告,此举起初曾引来不少非议,有些用户甚至攻击他们“卖身投靠”。但这些非议没有维持多久,广告在因特网上很快变得司空见惯起来。更重要的是,Yahoo的主要使命——给用户提供方便而免费的网络指南始终未变,并且,一系列革新使它的用途更广了。

这些革新包括:同月,Yahoo和Reuters——伦敦一家向报纸和其他媒体提供新闻故事的公司建立了联系,从此,Yahoo用户能够方便地访问Reuters发布的新闻。不久,天气预报、股票指数、地图和航班的访问也成为了可能;接着,增设了一个被称为“My Yahoo”的功能部件,用户可用来编制自己特别感兴趣的Yahoo网页,如篮球比赛积分、纽约天气预报、美国政坛新闻等;1996年初,他们增加运行了Yahoo-Ligans(Yahoo小子)——一个面向8~14岁孩子的“手册”版本;随后,又分别运行了日本、韩国、法国和德国版本,以满足外国用户的语言需要;此外“地区版本”,也开始面向美国各大都市区,包括当地公众特别感兴趣的条目。多样化的功能和版本,导致用户乐此不疲在Yahoo网址上花更多时间,而不是马上转到联机网址上去,从而使Yahoo对广告商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Yahoo的股票也从1996年4月上市始,便引起了抢购狂潮,每股价格由13美元飞蹿到43美元,当晚收盘时,在“全国证券交易商协会自动报价表”上仍显示33美元一股的高价,公司的市场价值达到848亿美元,比Sequoia集团一年前给它估的价(400万美元)整整高出了200倍。

1997年Yahoo营业额为6741万美元,并首次实现了网络公司的年度赢利——220万美元。1998年Yahoo的总收入已经达到了203亿美元,利润总额为2500万美元。进入1999年后,Yahoo的股票市值已经接近了380亿美元,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飞机制造业的“老牌巨人”——波音公司。

22.邱虹云等四学子“全力”打天下

邱虹云、王科、李益斌、徐中正是凭着一股合力,一步一步地走向了成功。他们利用自身的优势,进行不同的分工合作,创造了一个不小的神话。

22岁的邱虹云是四川威远人,他主要负责产品开发,策划、营销、公关都是王科他们的事。他因喜欢搞科研发明而被老师和同学视为“发明天才”。他是在1997年寒假期间着手研制现在成为公司惟一产品的科学发明的,经过几个月的捣鼓之后,他终于拿出了样品。由于这一发明,他决定参加学校的“挑战杯”发明大赛,之后他又准备参加清华大学举办的创业大赛。同年4月,邱虹云与王科等组成了创业团队,他们的产品在大赛上引起各方强烈关注并获大赛第一名,成为清华参加全国创业大赛的五个项目之一。

在王科等人的鼓动下,邱虹云决定自己开发研制这个产品,大家一起创业办公司共同把它推向市场。

王科是浙江宁波人,清华大学自动化四年级学生,英语非常好,从大三起就先后在麦肯锡管理公司、法国巴黎国民银行等20多家公司实习或工作过,其间他有不少机会可以出国或进入外企工作,但自己创业的念头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邱虹云的发明给他提供了灵感和契机。他父母非常支持他的想法,在投资资金没有落实的情况下,给他寄来了一笔钱,这笔钱成了他们开始共同创建视美乐公司的重要资金来源。5月底,他拿下了营业执照,自己当了老板。

24岁的李益斌是在一所民办学校——新东方上学而认识同样也是24岁的王科的。王科在那里教GRE,是李益斌的老师。因为李益斌曾在很多公司干过,并曾在加拿大一家公司从普通职员干到办公室主任。王科很欣赏他在财务方面的能力及他的为人,所以力邀李益斌加盟。

徐中,四川内江人,清华大学96MBA班班长,29岁,曾在一家规模很大的公司担任过团委书记,有5年的工作经验,进入清华后,又曾在一些大公司工作过。王科很看重徐中的工商管理知识背景和他的工作经验,而且他认为徐中的“能量很大”。

徐中加入王科的创业团队很偶然,在一次创业大赛时,徐中是一个参赛团队的顾问,王科印象很深,双方逐渐熟悉起来。

1997年4月的一天,正为邱虹云的产品激动着的王科在食堂遇到徐中,王科希望徐中给他推荐一个人,结果徐中毛遂自荐。当下两个人就拟定了一个方案。晚上,王科带徐中去看产品。看完产品,徐中当即作出决定,要全身心地去做这件事。他和王科共同决定选择风险投资方式来做这件事,他们希望自己至少也能像张朝阳的搜狐公司那样成功。

王科意外得到人材,很兴奋,他说:“我这个人冲劲比较足,但容易头脑发昏,而徐中社会经验非常丰富,比我沉稳,我们在一起可以相互补充、相互学习。”

后来的事情很具体、很琐碎、很累人,跑执照、搞市场调查。写商业计划、跟投资管理公司打交道、跟投资方谈判合作事宜,选择产品生产厂家、选择零部件、选择专家和校内外人才,王科看到,徐中确实是把全身心投入进去了。

他们各自有各自的优势,邱虹云负责技术攻关,王科具有很强的管理能力,李益斌、徐中用王科的话来说,是视美乐的两大设计师,视美乐缺少他们哪都不行。

经过不断的努力,他们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在现场演示会上,视美乐公司的技术核心人士邱虹云展示了他发明的投影仪独特的功能。通过这个一尺见方的铁盒子,观众从大投影屏幕上可以看DVD、录像带以及电脑多媒体图像,图像非常清晰,不仅是普通投影仪不可比拟的,甚至超过了电视图像的清晰度。

据这位清华大学材料系三年级学生讲,他研制的这个多媒体超大屏幕投影电视,超越了现有的电视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家庭、教育、商业等众多领域。因为邱虹云一套超越传统的技术设计,让这个性能先进的产品价格只是国外同类产品价格的1/3,因而具有广阔的潜在市场前景。

因为这个产品的魅力,在短短的两个月内,吸引了十五六家投资商的关注,最终吸引了上海第一百货的总经理张引琪。

张引琪听了这个产品的介绍后,立刻就被这个项目“锁定”了。周日听到消息,周三就到北京向“视美乐”表示了投资意向。上报董事会后,董事会开了半个小时就全面通过了。前后仅3周,“上海一百”就成了“视美乐”的风险投资商,一期投资250万,只占项目收益的20%股份,待产品完成中试后,二期投入5000万元,所占股份上升至60%。

谁能想到这四个尚在求学的学子,能创造出这样非凡的成就,这就是合作的力量,善于合作的见证,我们有理由相信,邱虹云等四学子,会拥有比这更大的辉煌。

23.林炜一项专利转让700万天价

知识是财富的源泉,它直接引导人们如何获取财富。一个25岁的女研究生竟在又脏又臭的皮革中闯出一个新天地,她的一项专利卖出700万。

1991年,林炜考入成都科技大学(现在的四川联合大学)皮革工程系。命运之手悄悄拨转了她的航向,林炜考大学的时候,填报志愿是电信专业,不知道怎么阴差阳错,却被录取进了皮革系。“这个专业学出来不就是做皮鞋吗?我不干。”林炜心里嘀咕着,非常懊恼地把自己的心思告诉了妈妈。妈妈开导她说,专业并不重要,一个人只要有干一行爱一行的思想,行行都可以出状元。

后来林炜了解到了,科大在这个专业设有轻工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其学术地位在全国首屈一指,便很快安下心来投入了学习。特别是大三时开始接触皮革专业实践,所学的专业知识能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使她越发对这个专业感兴趣。

真正使林炜立志在皮革工程中做出一番成绩来的,是她后来的研究生导师张铭让教授。1995年3月,林炜在四川彭州炬星皮革厂的一个乡下河坝上的分厂里实习,正好张教授带着两名研究生也住在厂里搞“三个废液的循环利用”研究。勤奋好学的林炜,自然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因为对张铭让教授,她早已慕其大名。此人是中国皮革学会的副理事长,学识渊博,思维新颖,治学态度认真严谨,而且对学生也是关爱有加,在皮革工程系口碑极佳。所以林炜一有空闲,便往张老师那里跑,张老师虽和林炜是第一次接触,但已感到她好学、有事业心,悟性好。于是张老师常在工作和学习上给予林炜许多鼓励和启迪,一些研究生做的项目也让林炜参与做。经过张老师的指点,林炜开始找到了做实验的乐趣,并真正对搞科研产生了“感情”。也正是这个时期,林炜从张老师那里了解到了一些我国皮革制造业的情况。

1994年以来,我国皮革制造业创汇量一直居轻工业首位。但是我国皮革制造业又是仅次于造纸业的环境污染大户。在一些皮革业制造发达地区,地下水污染严重,老百姓不吃本地产的鸡蛋。目前尚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彻底解决制革终端污水;我国全部的制革终端污水,即便达到日本和韩国目前的处理水平,就需要投资一万亿元人民币。

林炜对皮革制造业的水污染问题产生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她开始学着思考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原因。探求清洁化制革的生产新路。

一次,在与张老师的交谈中,林炜得知,当时炬星皮革厂用得最多的皮化材料是KMC蒙囿铬鞣剂和KRC高吸收铬鞣剂,都是张老师带领的课题组研制成功的,但这两种鞣剂都各有特点和缺陷,于是一个大胆的念头从林炜脑海里跳了出来,能否将两种性能结合起来,研制出一种两全其美的换代产品呢?她的想法立即得到了张老师的赞同,并在研究方法上得到了张老师很多指导。这年4月,林炜以专业统考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为硕士研究生,这使她有机会在张老师的指导下,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此后,她利用假期和业余时间,边查阅资料边做实验,寻求最佳的添加剂,以及研究铬与添加剂络合极最佳络合比问题。

一位皮革厂的厂长曾以开玩笑的口吻对林炜说,如果你在街上看见狗跟着人撵,那么一定是我们皮革厂的人。这话虽有些说笑的成分,讲的却是实情。制革业是一个又脏、又臭、又累的行业,从皮革厂转个圈出来,身上都会带股难闻的气味。而一个20出头的大姑娘,没有在花前月下享受生活,却一头扎进了这样一个世界。

要研究新型鞣剂,绝大部分工作要在试验基地和工厂车间完成。为了不影响学业,这几年,林炜利用寒暑假时间,参观考察或实习了20多个制革厂和化工厂,连续几个假期都泡在工厂,和工人吃住在一起。皮革厂一般都建在远离城市的乡村,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都很差。特别是在制革车间,湿度大,地上到处是污水。一到夏天,又潮又闷又熏人,那种滋味,简直难受死人。可林炜不在乎,抓起那些血糊糊的生皮,心里虽直翻腾,实验却依然进行。泡过的猪皮,牛皮都很重,实验时要消耗较大的体力,男人都喊吃不消、不愿干。林炜一个弱女子,还照样子干下去。不认识她的工人还以为她是厂里新来的学工。林炜的吃苦实干精神感动了许多人,他们啧啧称赞:“这个小女孩真能吃苦,不简单。”

历经上千次艰苦的实验,1996年3月,林炜的新型铬鞣剂KMRC终于问世了。这项科研成果解决了困扰皮革业多年的治污问题,而且较国内同类名牌产品,性能优越,甚至与德国拜耳公司的高吸收性铬鞣剂相比也高出一筹。所以就在同年6月,被红矾母液和铬酐下脚料污染物困惑多年的重庆农药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听说林炜的成果,找到林炜马上将其成果运用到生产之中,至1997年6月,该厂试销了800吨,新增效益240万元,降耗治污增效,一举多得。

在1997年11月,南京理工大学举行的第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学技术作品竞赛中,林炜获得了一等奖。当时南京和济南的两家化工厂也相中了林炜的成果,意欲高价洽购时,原本只想出400万元买断此项成果的重庆农药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一举用700万元的高价独家买断,可谓志在必得。需要说明的是,“700万元”并不是凭空想的,它是以厂方年产1万吨该产品新增效益的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提取的。而据重庆农药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杨世伦介绍:“全国每年KMRC铬鞣粉剂的市场需要量至少4万吨,每卖一吨起码有2000元利润,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KMRC铬鞣粉剂市场需求量会更大。”

24.“疯狂英语”李阳

1998年6月20日晚7点,在北京图书馆报告厅,一个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年轻人手执话筒,振臂大声喊着英语,台下近千名学生、干部、警察,还有下岗工人脸上留着大汗手里拿着卡片扯着喉咙跟着大吼。“疯了!这帮人全疯了!”北图一个管理自行车的老大爷说,“北图像这样热闹的场面少见。”这个疯狂的场面正是李阳疯狂英语讲座。那个领头的“疯子”便是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

李阳祖籍山西,1969年出生于祖国大西北的新疆乌鲁木齐。其父母20世纪60年代大学毕业后响应党的号召志愿支援边疆建设。李阳中学时的学习状况不是很理想,1985~1986年高三期间因对学习失去信心曾几欲退学,1986年自新疆实验中学勉强考入兰州大学工程力学系。大学一二年级李阳多次补考英语。为了彻底改变英语学习失败的窘况,李阳决定奋起一搏,他摒弃了偏重语法训练和阅读训练的传统,另辟蹊径,从口语突破,并独创性地将考试题变成了朗朗上口的句子,然后脱口而出。经过4个月的艰苦努力,李阳在1988年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一举获得全校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李阳还和同学合作,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同声翻译训练,达到了在别人讲话的同时,可以在只落后一、两句的情况下立刻翻译成英语的程度。李阳更是提出了全新的、简单的翻译标准,他称之为“中国人说中国话”,只要你是一个受过基础教育的中国人,你就可以成为一个出色的翻译。李阳从大学4年级开始便广泛地参与了大量的国内和国际场合的口译。

在此基础上,李阳摸索总结出一套独特的以一个非英语专业的英语学习失败者为基点的英语学习法,集“听说读写译”于一体,人称“疯狂英语”,在发音、口语、听力和口译上卓有成效。疯狂英语将英语的素质教育和传统的考试完美地结合。1989年李阳首次成功地战胜了自我,公开发表演讲介绍这套方法,并开始应邀到各大、中学传授疯狂英语。多年来,运用这套方法的大、中学生更是创造了托福、四六级和高考成绩大幅提高的惊人奇迹。

1990年李阳大学毕业被分配到西安西北电子设备研究所当了一年半助理工程师,从事军事和民用卫星地面站工作。这一年中他坚持每天清晨在单位9楼楼顶大喊英、法、德、日语,进一步实践和完善了“疯狂英语突破法”。

1992年,李阳因出色的英语水平被调入广州筹办中国第一家省级英语电台——广东人民广播电台英文台,并担任新闻播音员和“TALKSHOW”(脱口秀)节目主持人,同时主持广州电视台的英语新闻节目,是广州地区最受欢迎的英语播音员。

李阳用其独创的方法练就了一口连美国人都难以分辨的地道美语,他配音的广告在香港和东南亚电视台广泛播放。同时,他也是广州著名的独立口译员、双语主持人和美国总领事馆文化处、农业处和商务处的特邀翻译,被人誉为“万能翻译机”,圆满地完成了各种大型国际会议、谈判和外事访问的口译任务。例如在中美关系处于紧张状态的1993年底,李阳担任了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首席顾问理查德·布什先生关于“克林顿当选总统以来美国对华政策的制订过程”重要演讲的现场口译,获得了中美双方的高度赞赏,会后收到美国外交委员会的特别感谢信。

李阳独立完成的主要口译还有大家熟悉的信息高速公路、移动通讯、知识产权保护、电脑软件保护、最惠国待遇问题、关贸总协定、国际环境保护、公司法和证券等等专题的演讲、国际研讨会和国际电视电话会议。李阳纯正的美国英语引起不少外国记者的好奇,美国的ABC广播网、英国的BBC、香港电台(RTHK)、日本放送协会(NHK)、苏格兰国家电视一台以及加拿大国际广播电台等都曾采访过他。

1994年,李阳辞去在广东电台的工作,创办李阳·克立兹国际英语推广工作室,全身心投入在中国普及英文、向世界传播中文的事业。迄今为止已经在全国各地义务讲学1000多次,听讲人数近千万人。他的奉献精神,赢得了民族企业的鼎力支持,在企业的赞助下,李阳向全国赠送了500多万套学习卡,为革命老区培训师资并赠送了20多万元的学习资料。李阳的讲学集爱国主义教育、人生激励和科学快捷的教法与学法于一体。他那发奋进取、百折不挠的传奇经历、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和极富感召力的卓越口才构成了他独特的人格魅力,鼓舞着千千万万的英语学习者迈上了语言和人生的成功之路,在更高层次、更深意义上掀起了中国空前的征服英语热潮。

李阳打破国际上语言课小班的惯例,数千人甚至数万人一起上课。香港和东南亚的华人慕名来广州接受他的培训。新加坡、日本和泰国的大公司、学院和培训机构纷纷邀请李阳前往讲学。李阳的方法同样适合于外国人学习中文。他的学生已经在美国、新西兰、日本等国家开设了“疯狂英语”、“疯狂中文”培训课程。中国人走向世界传播中文和中国文化的时代已经到来!

国内外一百多家报纸、杂志,数十家电视台、广播电台都报道了李阳的事迹和方法,由于他在英语教育和人生激励方面的卓越贡献,国内外传媒和广大英语学习者称誉他为“英语播种机”和“人生激励导师”。疯狂英语风靡全国。

“激发爱国热情、弘扬民族精神;攻克英语、振兴中华。”李阳·克立兹覆盖中国1000个城市、3亿英语学习者的大型全国巡回演讲已经拉开序幕。与此同时,致力于将疯狂英语学习法融入大中小学英语教育、为国家培养实用实战型人才的工程也开始启动。

李阳将继续以自己的不懈奋斗,为中国和世界的外语教学和文化交流作出更大的贡献!伟大的梦想造就辉煌的人生!

大声喊出你的梦想,全力以赴实践你的梦想,你的人生将从此改变!

我行,你更行!

I'm Good,

You're better!

25.年青富翁中的佼佼者

从1992年的20万,到1996年的30个亿,袁宝璟只用了短短4年的时间,就创下了中国企业史上最为辉煌的发展奇迹。

1985年,袁宝璟考入了中国政法大学。对于22岁的袁宝璟来说,称得上是如愿以偿了。因为在此之前,他曾连考两次,倒是都中了,但却不是他想上的重点大学,于是继续补习。他家在辽宁辽阳,家境贫寒,全家只有父亲一个人挣工资。弃学补习的决定,对他并不轻松。补习期间,他干过钳工、车工,也干过泥瓦匠。无论酷暑严寒,他坚持着,只为了赚足补习的费用。最后他如愿以偿。

读大学依然苦。每月十几元钱的助学金根本不够在校的花销。远在辽阳的大哥靠外出打零工,每月给他寄钱。寄了几个月,袁宝璟便给大哥写了封信:哥,别再寄钱了,我自己能挣。于是,他想着法子找活干,给教授抄稿,在校园里摆摊卖书……虽然苦点累点,但毕竟可以自食其力了。到大学毕业时,他手里居然剩下1400元钱,外带价值3000元的书籍。

本科毕业后,袁宝璟进了中国建设银行工作。1992年,袁宝璟离开他所供职的中国建设银行,在北京怀柔注册了建昊实业发展公司,启动资金只有20万元。

创业之初的困难和艰窘可想而知。袁宝璟和公司的职员住在市区,每天都是早早就得坐上公共汽车往怀柔赶。公司的经营方式也单调,靠租地卖物种。那是一种叫作小黑麦的独特品种,其产量和营养价值是一般麦种的十多倍。公司以每亩110到130元一年的租金租用了200亩地,租期20年。当时公司的资金状况如下:到位20多万,开办费花了2、3万,然后买专利又花了10万元左右,剩余的钱根本就不够租20年,千方百计与对方交涉、谈判、斡旋,结果是可以先交4年的租金。这么一来,公司的资金几乎全部用光,最后一点钱仅够买化肥的了。那时的建昊公司,称得上是中国最贫穷的公司了,因为它的帐面上,一度只有371元钱。袁宝璟和公司的职员们都不抽烟,因为省下一条烟就可以多租一亩地。袁宝璟说他当时若不是一种坚定的信念支撑着,他是真不想干了。这一说法想来是符合实际的。想想看,面对着一贫如洗的公司现状,谁又能平心静气、安之若素?

半年以后,小黑麦成熟,麦种很快就占领了全国市场,公司的经济状况开始好转。再加上那段时间里公司已将购得的几十项专利悉数售出,获利甚丰,建昊公司已今非昔比,流动资金达到了数百万元。

至此,袁宝璟渡过了他创业之初最艰难的时候,建昊公司也就拥有了步入常规发展的基础。这时,袁宝璟也表现了自己作为一个杰出企业家的超常的魅力和胆识。他认为,企业要想获得快速发展,必须打破常规,独辟蹊径。他断然决定,建昊参股一些他所看好的企业。

在袁宝璟眼里,参股,就是一种“借船出海”,即站在别的企业的船上出海远征。建昊先后参股的企业有三九胃泰、四川蜀都大厦等,这些企业有些当时并不为人看好,很少有人买,但袁宝璟看准了,买了。不久,那些企业相继改制成功,股票纷纷上市,随后大幅度升值。此时,建昊抽身而退,看好时机,抛出股票,积累了大量资金。据此,袁宝璟又走出了他运筹帷幄的新的一着灵妙棋。建昊也因而成就了今日的万千气象。

其实,无论是1992年起死回生般地走出困境,还是1993年的“借船出海”,只能算作建昊发展的序曲,因为建昊真正蔚成气象,并从此确立了其在中国证券界及计算机与制药行业不可撼动的地位,是从1994年才正式开始的。

按照常规的发展模式,建昊在拥有了充足的资金之后,会自己开办实业,几乎所有的企业家都将办实业、创名牌视作发展的正道。袁宝璟当然亦作如是观。但是,他没有去找项目、盖厂房、进机器,大张旗鼓,招兵买马。他走的是一条更省时、更便捷、更能快速见出成效的路子,那就是收购企业,独资经营。

其时,国家的宏观调控已经开始,许多厂家都在经受着大市场最严酷的考验。优胜劣汰,有些企业很快就顶不住,败下阵来。有关部门开始考虑在产权制度方面实施大幅度改革的可行性,继而对严重亏损、经营不好的企业采取改组、兼并、收购、拍卖的形式,希望能为这些企业寻找到一条新的生存、发展之路。

袁宝璟这时便打出了他曾让许多同行为之胆颤的一张牌,事后也证明了这是建昊最为出奇制胜的一张牌:大规模收购一些行将倒闭的企业,然后予以改制,独家经营。

按当时建昊的实力,收购一两家破产企业尚还可以,但要进行大规模收购,则未具实力,这便促使袁宝璟出色地完成了收购行动中的成功操作:用51%的资金控制100%的资产。

第一家被收购的企业是海尔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海尔的资产是1000多万,建昊花500多万买下了海尔51%的股份,按照现代的企业制度,51%就可以控股,也就是说,海尔的经营、生产包括企业产权已被建昊所控制。然后,袁宝璟又看中了温阳制药厂。温阳在全国中药行业,排名第二,资产额达1900万,如要买下温阳制药厂的控制股51%,就需要近千万元。而建昊已经用500多万的资产控制了海尔1000万的资产;建昊便以海尔作抵押跟银行贷款。买下温阳之后,再以此作抵押,将原先借银行的款还掉。这时,建昊所要做的,就是改组企业,完善内部的经营和管理,再投进去一部分资金,启动企业,正常运转。很快,依靠企业自身的赢利就可以将银行的欠款还清。而一旦条件许可,建昊就会将控股企业的另外49%也买下来,变成自己独资的企业。像海尔生物有限公司、温阳制药厂,如今早已成了建昊名下的独资公司。

袁宝璟的购买、控股、独资,就是这样一步步变为现实。建昊控制、购买的企业越来越多,建昊的雪球越滚越大。到1996年秋,赴宴天集团在北京成立,其资产总额已高达30个亿,拥有的下属企业达60多个。

26.自学成材的典范麦必达

麦必达是蒙特利尔银行董事长,在国际金融界堪称是自学成材的典范。他虽然与欧美的高等学府无缘,但其在加拿大银行业的建树使他名声显赫,他的成长道路也颇富传奇色彩。

麦必达于1944年9月出生在岛国爱尔兰。18岁那年,他离开故土到伦敦谋生,在蒙特利尔银行滑铁卢广场分行当一名小职员。5年学徒期过后,他被调往加拿大蒙特利尔银行总行工作。俗话说,十年磨一剑。几年的风风雨雨,数载的孤灯伴卷,几多艰辛,几多汗水。经过刻苦自学,酷爱读书的麦必达在1978年凭着丰富的经验和扎实的功底升任管理服务部经理,当然在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为期半年的高级管理课程也为他从事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欧美银行界,一个人的资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升迁。虽然说机会面前人人平等,但无形的等级制度就是对天才来讲也得一级一级地往上走。麦必达从1979年到1987年的8年时间里,先后担任过不列颠哥伦比亚部副总裁、安大略东北部地区高级副总裁、国际业务部高级副总裁、资金部高级副总裁和零售业务部执行副总裁。人们常说,是金子总会发光。1987年,43岁的麦必达担起了行长的重任。1989年任首席执行官,1990年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升任一把手之后,麦必达对如何领导一家大银行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自1989年到1996年,在麦必达的领导下,蒙特利尔银行年年创盈利记录。1995年,麦必达被加拿大新闻界评为“本年度首席执行官”,以表彰其领导的银行为提高加拿大全球竞争力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并对他本人所具有的战略眼光、领导才能和革新精神等优秀品质给予肯定。然而,麦必达却说:“如今人人都关心利润,可利润只是一个结果,它并不是生存的全部意义。”

他认为银行的宗旨是为股东尽心尽责,为顾客和行员的利益服务、为整个社会服务。这种观点在一般人看来有点古典,因为这和银行的根本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盈利这一古典概念格格不入。他做事的方法与其他银行家迥然不同,20世纪90年代初、他率先降低银行贷款利率,这一举动不仅使得蒙特利尔银行的形象在顾客的心目中大放异彩,也强化了麦必达“改革先驱者”的形象,且该行从中获利颇丰。

几十年的自学使他练就了厚实的基本功。经过不断的读书和深入思考,他常常语出惊人。虽然有人对他在讲台上的热情洋溢颇有微词,但他超群的演讲才能却很少有人能出其右。穆尔赫兰(麦必达的前任)说:“他有着出众的交谈技巧并能熟练地运用这些技巧。”

麦必达知人善任,部下对他也是绝对的忠诚。他的管理方法可以说是简政放权,用人方针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他说:“我给能人一块田地,让他们自由耕种。”看到一份100万美元的贷款协议竟有18个签字时,他认为批准程序过于繁琐,说:“我只看最终负责人的签字就行了。”

制定发展战略历来是银行的一项重要工作。麦必达在制定发展战略时采取集思广益的办法,他把人文学家、社会学家、人口统计学家都邀请来,给自己和其他高层人员上课,以丰富想象,开阔视野。他戏称之为“环境扫描”。

他酷爱读书,坚信开卷有益的箴言。即使在休假时,他也开夜车读书,常常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在公开评论加拿大立宪问题之前,他几乎读遍了有关加拿大历史的有关文件和书籍。该行的首席经济学家亚特金森说:“他虽然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但他是我所认识的人中受教育最好的人。”

麦必达认为金融服务业的多样化和宽松式管理是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我个人认为银行的作用将是高度多样化,只有在多样化的范围内,才能形成银行内部良好的互动循环。”正是在麦必达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蒙特利尔银行开始在中介服务方面大举投资。1994年,该行将伯恩斯富来公司据为己有,接着将该公司与内斯比汤普森公司合并,从而创立加拿大最大的投资中介公司。

麦必达的眼睛还盯着保险市场,虽然蒙特利尔银行不像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那样大力出售汽车保险和人寿保险,但麦必达像草原上的狼一样瞪大眼睛等待时机。他的话掷地有声:“我们并非不愿意做,我们有自己的计划。我们做了170多年的传统银行业务,我们还有很多的地方可以改进,可以有所作为。我从来不会让一个竞争伙伴在某个方面取得实质性的优势,我们会做保险业务,要让对手的优势化为乌有。”

麦必达看人不单凭简单的工作成绩,他更看重的是一个人的素质,如好奇心、逆向思维能力以及好学上进等等,因为他自己就是这样的人。

麦必达深知,搞好一家银行仅凭一个人是绝对不行的。“我经常开玩笑说在蒙特利尔银行有一个集体决策委员会。因为三个臭皮匠能顶个诸葛亮。”他说,“作为首席执行官,就应人尽其长,站在最顶端的人只需为公司勾画出一幅美景,然后让人人都欣赏它,实现它。”

麦必达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位孜孜不倦的学习者。只要你具备了同麦必达一样永不放弃、学无止境的学习精神,你也就拥有了一种成功的资本。其实,不管你是谁,只要你不断学习,勤奋学习,你也能自学成材,你也能成为未来的成功者。

27.亚洲数字英雄孙正义

“20岁时打出自己的旗号;30岁时贮备最少1000亿日元的资金;40岁时决一胜负;50岁时完成大业(营业额达1000亿日元);60岁时将事业传给下一代。”这就是日本最大的软件销售公司创始人孙正义在19岁时立下的人生50年计划。孙正义和他的事业发展至今,使人们不能简单地把这些话归结为少年狂妄:40岁的孙正义已完成了他人生计划的一半。

1980年,孙正义在美国大学毕业后,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计划,回到了日本九州,并于1981年创办软银公司(Soft—Bankcorp)。创业之初,困难重重。借了别人公司的一间房子,外加两张桌子,软银公司就这样开始了。孙正义雇用了他回国以后帮他做市场调查的两个人,公司虽小,但野心却极大。软银成立的第一天早上,孙正义便站在一个苹果箱上对两名下属慷慨激昂地谈起了自己的梦想:“5年以内销售规模达到100亿日元,10年以内达到500亿日元,要使公司发展成为几万亿日元、几万人规模的公司。”两名下属被吓走了。

一个月后,在阪孤举办的电子产品展销会上,软银公司拿出资本金中的80%租下了会场最大、距入口最近的展厅。孙正义将展厅免费提供给各软件生产公司,吸引了十几家公司参展,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之后,孙正义成功地和当时日本最大的计算机销售商——上新电机公司和最大的软件制造商——哈德森公司签订了独家代理合同,软银公司的业务从此迅速展开,短短几个月就成为日本最大的软件营销商,控制着日本软件市场的40%的份额。该公司1996年的总收入达到31亿美元。

孙正义总是能够把所有引起他注意的东西追到手。1995年初以来,他遍访美国硅谷,寻找有希望的Internet新办企业。

依靠由公司经营的风险资本基金以及软银公司本身,他已在55家新开办的网络公司中投入了3.5亿美元,其中包括Yahoo。孙正义在Yahoo股上市之前,获得了该公司37%的股份。孙正义并非想弄一笔来得容易的钱财,而是看到了软银公司对诸如Yahoo一类的公司进行投资与本公司其他业务之间的协同效应。

在亚洲投资者的支持下,孙正义现已单独筹集到5亿美元,作为Internet活动基金。他对自己在投资上的敏锐眼光信心十足,甚至用自家的5亿美元做抵押以保证投资者的本金不受损失。当然,他还将从投资中提取5%的管理费和35%的资本收益。而大多数商业基金的资本收益提取率是25%。

将这些了结之后,孙正义期待着会拥有一家协力工作的公司同来开创信息市场。他积聚的财富部分得益于在自己计算机杂志上为自己的销售产品大做广告。他看到从事网上交叉促销具有无限的商机。他收购了美国的网络公司(USWeb),该公司的任务是协助各家公司建立联机商店。它超群的连接技术恰到好处地混淆了编辑内容与广告之间的界线,使得引导消费者由观看产品到寻找广告再到联机商店变得容易起来,而软银公司则在每一站收取一笔费用。

孙正义称,软银公司今后5年由网络创造的利润将占公司利润总额的30%,今后10年将占到50%。

软银公司是集高技术出版、展示会、软件经销和设计多家公司于一身的联合体。自1994年公开上市以来,公司股价已猛增200%,每股售价达160美元。孙正义占有将近一半的股本,合35亿美元,这使他成为日本最富有的实业家之一。他很自豪地说:“我大概是日本第四位巨富。但其他三位都可能从前辈那里继承了房地产业。”

软银公司目前如日中天,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自创业起20年,年轻的孙正义已是拥有4000亿日元个人资产的大富豪,能取得如此辉煌的业绩,要归功于他不懈的努力以及亲友的协助。 4rKq9duxYlTVpDIYXCe4WMhumXv/+qBggZyUCkvRvlzSdPuiaPdO1+5IrRzK0NZ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