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2章
二 我的第一桶金

对大多数想创业的年轻人来说,他们有的是热情、书本知识,缺少的是经验、资金。而资金往往是创业所必需的,所谓初次创业成功就是掘到第一桶金。有了这第一桶金,加上掘金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创业之路就开始步入了正轨。

9.野花赚来第一桶金

见惯了野花的邻居也说起了风凉话,给他泼冷水:“要是山上的野花能卖钱,那别人不早就去弄了,还轮得上你吗?”可张秀相信自己的判断,野花一定会有市场……

今年62岁的张秀是辽宁省清原县人,因为家乡地处大山深处,不适宜种植其他经济作物,再加上偏僻闭塞,20多年前,头脑活跃的他尝试着种植起传统花卉。可因为交通不便,客户一般都不会主动登门,张秀8亩花卉苗圃的生意一直不温不火,赚的钱仅够维持一家子的日常开销。

虽然生意上一直没有多大起色,但因为肯钻研,爱动脑,张秀慢慢练就了一手栽培花卉的好手艺。渐渐地,他的名声在当地传开了,有一些老板慕名而来,许以重金,请他出山当花卉顾问,或者让他以技术入股合伙经营。而张秀因为在大山里生活惯了,不愿离开家乡,能不能想点别的法子,让生意好起来?

一天早饭后,张秀到苗圃附近的山上转悠,看着山坡上漫山遍野盛开的野花,张秀闪过一个念头:现在城里人不是都喜欢带些野趣的东西吗?既然这样,我何不把野花移植过来,进行大规模培植呢?

张秀仔细分析了培植野花的可行性:第一,自己有一手种花的好手艺,技术上没问题;第二,当地的野花资源极为丰富,可就地取材,无需其他资金投入;第三,野花适应能力强,易成活,且抗病虫害。想到这些,张秀顿时兴奋得像个孩子。

1998年5月1日,张秀从山上挖来了50株金达莱,种在了自家苗圃的一角。从此,他几乎每天蹲在苗圃里,像伺候小孩一样精心侍弄那些金达莱,可过了不到半年,那些移植过来的金达莱竟陆陆续续全死光了。

第一次移植野花惨遭失败,张秀并没有泄气。他继续天天往山上跑,经常蹲在长满金达莱的岩石上,一坐就是大半天,最终发现是泥土的湿度问题,导致金达莱移植失败。找到了症结,张秀决定在土层下面加石板,模仿金达莱的野生生长环境,然后再抽掉石板,让它一步步适应苗圃的环境。1999年春,张秀又从山上移植了50株金达莱,不过这次他在泥土下面加了两块石板。到了秋天,张秀小心翼翼地先撤掉了第一块石板,结果金达莱长势良好,没有受到影响。到了第二年春天,张秀又撤掉了后面那块石板。令他喜出望外的是,这次终于成功了,50株金达莱枝繁叶茂,长势十分喜人。

这次移植成功,令张秀信心大增,也加快了他培植其他品种野花的步伐。此后短短半年时间,张秀全身心研究起了玉竹、紫花玉簪等10多种野花,并一一移植成功。到了2000年秋天,他的苗圃里,10多种野花每一种都拥有了数万株。

这年9月,张秀背着10多种野花样品,来到抚顺市的各大花卉市场和园林绿化单位,推销起了他栽种的野花。可他万万没有想到,大半年过去了,跑遍了抚顺市区和几个县城,嘴皮磨破了,皮鞋也穿烂了几双,竟然连一株野花也没推销出去。

难道人们不喜欢野花吗?张秀从一个花卉老板口中得知,一是人们对野花不太了解,二是担心买回野花种不活,费力不讨好。张秀垂头丧气地回到家里后,见惯了野花的邻居也说起了风凉话,给他泼起了冷水:“要是山上的野花能卖钱,那别人不早就去弄了,还轮得上你吗?”

可张秀相信自己的判断,野花一定会有市场,只是目前没有找到合适的销售渠道而已。可怎样才能把野花推销出去呢?张秀觉得野花之所以不被人看好,主要是人们对野花的习性不了解,宣传不够,于是他想到了“借鸡生蛋”,搭花卉大户的车,给自己做免费广告。

他找到鞍山市台安县一个姓何的花卉经销大户。当何老板接到张秀的电话时,开口就问:“老张,你又培育出了什么新的花卉品种?”当张秀将他培育了10多种野花的事告诉对方后,何老板顿了顿,说:“其他的野花品种都不要,我只要紫花玉簪,有多少我全要了。”

第二天,张秀的7万株紫花玉簪以每株8分钱的价格卖给了何老板。这是张秀培育野花3年来做成的第一笔野花生意。后来,张秀得知,这批紫花玉簪经何老板转手之后,被他以每株3角钱的高价卖给了一家园林绿化单位。虽然自己辛辛苦苦赚的钱只有5000多元,但张秀还是非常开心。因为他觉得,搭上了何老板这条大船,保不准以后就打开了野花的销售市场。

果然随着张秀培育野花的名气越来越响,找他订购野花的人更多了。除此之外,张秀的野花还吸引来了外商,2003年8月,张秀的野花出口韩国,这一次,他赚了一万多元。到2005年9月,张秀的野花不但稳稳地占据了韩国市场,还打进了日本、俄罗斯、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如今,张秀的野花苗圃有50多亩,年收入达到近30万元。

10.王玉锁的第一桶金

在《福布斯》2001年中国富豪排行榜中,王玉锁名列第55位,到了2003年已升至第24位。王玉锁是中国有名的“燃气大王”,那他是如何掘得第一桶金的呢?

王玉锁出生于河北霸州,三次高考落榜的他,放弃了高考,开始做些小生意。

1986年春节,王玉锁茫然之际,忽然想到倒卖燃气可以赚钱,于是便开始了行动。

王玉锁来到了任丘,他先找房子住了下来,下午便去街上闲逛,他看到有个蔬菜公司卖钢瓶,就问一位姓攀的大姐有没有燃气,并且约好了晚上见面详谈。

晚上,王玉锁骑着租来的自行车找攀大姐去了。他来到攀大姐家,一敲门,门开了,王玉锁一下愣住了,原来是他救过的一个人。

那人说:“玉锁,你怎么过来了,怎么也不打个招呼啊?”

王玉锁惊讶地问:“大哥,怎么是你家?”

大哥笑着说:“是啊!”

就这样,问题解决了,王玉锁从此“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大哥的帮助下,王玉锁先挑了一套设备回去,然后由大哥负责给王玉锁联系燃气。

王玉锁骑着租来的自行车,高兴地将设备拉回老家后,往自家的小卖铺一放,并贴了个告示:

燃气罐120元一个,谁买,先交12罐气的钱,10元钱一罐,共240元。

其实,王玉锁自己进燃气是一次交一次的钱,他让别人一次交12罐气的钱,这样他就多了一些资金,他就可以做更多的生意。那时,加上利润,王玉锁卖一套燃气可以赚40多元。

做饭烧燃气,那时候即使对于北京人而言,也是有门路的象征,何况是在河北廊坊。王玉锁的告示贴出来以后,顾客立即蜂拥而至,当时就登记了七八套,几天以后就卖出了40多套,王玉锁净赚了1000多元。这是王玉锁从燃气中掘到的第一桶金。

从此之后,王玉锁在大哥的帮助下,常跑任丘,瞅准了燃气决不放手,终于修成正果,成为中国有名的“燃气大王”和大富豪。

11.《福布斯》漏网富豪

《天龙八部》中段誉有北冥神功,吸人内力长自家功力,如今这叫“资本运营”。朱新礼便是具有这种功力的人,他巧妙地运用“资本运营”成就了自己。

如今一提汇源,尽人皆知,但提到朱新礼就没有几个人知道了。这是因为朱新礼一贯行事低调,很少在媒体上抛头露面。

朱新礼原是山东省沂源县一名国家干部,1992年他辞职下海,买下当地一家亏损超过千万元的罐头厂。所谓买下,其实打的只是一张远期支票,当时朱新礼并没有钱。朱新礼答应用项目救活罐头工厂,养活原厂数百号工人,外加承担原厂450万元债务等条件,将罐头厂拿到手后,当时手头缺钱的朱新礼想到的办法是搞补偿贸易。朱新礼通过引进外国的设备,以产品作抵押在国内生产产品,在一定期限内将产品返销外方,以部分或全部收入分期或一次抵还合作项目的款项,一口气签下800多万美元的单子。

1993年初,在20多个德国专家、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朱新礼的工厂开始生产产品。也许是命中注定朱新礼鸿运当头,正在这时,朱新礼听说德国将连续举办两次国际性食品博览会。朱新礼立即购买机票,单刀赴会——朱新礼没有带翻译的原因是因为当时他买不起2张机票。在当地华侨的帮助下,朱新礼先后在德国慕尼黑和瑞士洛桑签下第一批业务:3000吨苹果汁,约500多万美元。朱新礼由此掘得第一桶金。

1994年,朱新礼将总部从山东迁至北京。如今,汇源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果汁生产厂家。朱新礼的身价,据估计超过9亿元。朱新礼是当之无愧的《福布斯》漏网富豪。

12.摩根如何赚取人生的第一桶金

摩根赚取人生的第一桶金,除了借助了气候变化的因素之外,还有许多令人称道的过人之处:第一,积极进取,及时把握身边的每一个商机;第二,不屈不挠,遇到困难和阻力决不轻言放弃;第三,借势使力,巧妙整合各种资源达到自己的目标。

1857年,20岁的摩根从德国哥廷根大学毕业后进入邓肯商行工作,在查尔斯·达布尼的指导下学习会计和记账。

那时候,年轻的摩根身材魁梧,神采奕奕,风流倜傥,深邃的双眼闪耀着蓝色的光芒,锐利的目光似乎能够洞穿人心,为人处事沉稳老练。因此,摩根虽然年纪不大,却留给人们一种老谋深算、值得信赖的印象。

有一次,摩根被派往古巴的哈瓦那采购海鲜。回来的时候,货船在新奥尔良码头作了短暂的停泊休憩。

摩根是一个很有心计的人,尤其是在时间管理和利用方面,更是独具匠心,比如,就是这一短暂的休憩也被他充分利用上了。别的人在休息室闲来无事,不知如何打发时间,而摩根却争分夺秒,抓紧时间步出码头,一面放松身心,一面观察行情,寻找可能利用的商业机会。

真是上天不负有心人。就在摩根信步码头的时候,一位素昧平生的白种人从后边猛然拍了一下摩根的肩膀,神秘地说道:“尊贵的先生,请问您想买一些咖啡吗?”

摩根下意识地感觉到发财的机会出现了,马上回应道:“有多少?”

“足够。”那陌生人幽默而机智地答道。

“什么价钱?”摩根问道。

陌生人仔细打量了一下摩根,“如果你全部收下,我可以半价卖给你。”

“那当然。”摩根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经过详细了解,摩根得知——原来这位素昧平生的白种人是一艘巴西货船的船长,为一位美国商人运来了一船的咖啡。可是,当咖啡运到码头的时候,那位收货的美国商人却意外地破产了,根本无法支付货款而接收咖啡,素昧平生的白种人只好就地贱卖抛售。

“尊贵的摩根先生,如果您真的有诚意全部购买,我情愿只收半价,绝无戏言。”白种人再一次强调。 

“为什么?”摩根机警地反问。

“因为等于您帮了我一个大忙嘛。”

“此话可当真?”

“当真!但是我有一个条件,就是您我必须是现金交易。”

摩根仔细察看了白种人船长拿出来的样品,觉得咖啡的成色还不错,估计市场潜力很大,于是当即果断地决定全部买下。

实际上,摩根作出这样的决定是要冒极大商业风险的。这是因为,第一,此时的摩根初出茅庐,虽然是大学毕业生,但是还没有商业实践经验。第二,此时的摩根只是凭感觉做决定,还没有时间去找到合适的买家,万一这一船咖啡卖不出去,砸在手里,后果将不堪设想!但是,摩根还是没有任何犹豫,他凭借着自己的直觉判断,果断地接下了这船咖啡。

回到美国后,摩根马不停蹄地拿着咖啡样品,到当地所有与邓肯商行有联系的客户那儿去推销。

那些经验丰富的公司职员都劝摩根:“年轻人,做事还是谨慎一点为好。虽然这些咖啡的价钱让人怦然心动,但是,谁敢保证船舱内所有的咖啡都同样品完全一样呢?更何况以前曾经多次发生过船员欺骗买主的事啊!”

摩根坚信自己的判断绝对没错。他仍热情高涨地给纽约的邓肯商行发去电报,把这笔生意的情况告诉他们。然而,喜形于色的摩根等来的却是当头棒喝,邓肯商行对摩根的举措严加指责:

“第一,绝对不许擅用公司名义做未经审批的事情!”

“第二,务必立即撤销所有交易,不得有误!”

热血沸腾的摩根顿时凉透了心。但是,从小就争强好胜的摩根面对邓肯商行的坚决反对并没有丝毫的畏惧退缩。他相信自己的直觉判断绝对没错,他认定这是一笔极为有利可图的大买卖。但是,没有了商行的支持,摩根不得不硬着头皮向远在伦敦的父亲吉诺斯求援。在父亲吉诺斯的支持下,摩根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放开手脚大干一场,把码头上其他几条船上的咖啡也以很便宜的价格全部买了下来,耐心等待着抛出机会。其动作之快,气魄之大,令人赞叹。许多熟悉摩根的人都为他捏了一把汗!

真是老天有眼,没过多久,摩根就等来了很好的抛售机会。巴西的咖啡产量因为受到寒潮侵袭而骤然暴减,市场上居然出现了断货的情形。俗话说,物以稀为贵。此时咖啡的价格一下子暴涨了好几倍!结果,敢于冒险的摩根终于大赚特赚。

13.王永庆的第一桶金

人与人之间在智力和体力上的差异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大,很多小事,一个人能做,其他的人也能做,只是做出来的效果不一样,往往是一些细节上的工夫,决定着完成的质量。“细节决定成败”,台湾首富王永庆就是从细节中找到成功机会的人。

王永庆早年因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1932年,16岁的王永庆从老家来到嘉义开了一家米店。当时,小小的嘉义已有米店近30家,竞争非常激烈。当时仅有200元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租了一个很小的铺面。他的米店开办最晚,规模最小,没有任何优势,更谈不上知名度了。在新开张的那段日子里,米店生意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当时,一些老字号的米店分别占据了周围大的市场,而王永庆的米店因规模小、资金少,没法做大宗买卖;而那些地点好的老字号米店在经营批发的同时,也兼做零售,没有人愿意到他这一偏僻的米店买货。王永庆曾背着米挨家挨户去推销,但效果不太好。

怎样才能打开销路呢?王永庆认为米店要想在市场上立足,就必须有一些别人没做到或做不到的优势才行。仔细思考之后,王永庆很快从提高米的质量和服务上找到了突破口。

20世纪30年代的台湾,农村还处在手工作业状态,稻谷收割与加工的技术很落后,稻谷收割后都是铺放在马路上晒干,然后脱粒,沙子、小石子之类的杂物很容易掺杂在里面。用户在做米饭之前,都要经过一道淘米的程序,非常不方便,但买卖双方对此都习以为常,见怪不怪。

王永庆却从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找到了切入点。他带领两个弟弟一齐动手,不辞辛苦,不怕麻烦,一点一点地将夹杂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类的杂物捡出来,然后再出售。这样,王永庆米店卖的米质量就要高一个档次,因而深受顾客好评,米店的生意也日渐红火起来。

在提高米质见到效果的同时,王永庆在服务上也更进一步。当时,用户都是自己前来买米,自己运送回家。这对于年轻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于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就是大大的不便了;而当时年轻人整天忙于生计,且工作时间很长,不方便前来买米,买米的任务只能由老年人来承担。王永庆注意到这一细节,于是超出常规,主动送货上门。这一方便顾客的服务措施,大受顾客欢迎。

当时还没有送货上门一说,增加这一服务项目等于是一项创举。

送货上门也有很多细节工作要做。即使是在今天,送货上门充其量是将货物送到客户家里并根据需要放到相应的位置,就算完事。那么,王永庆是怎样做的呢?

每次给新顾客送米,王永庆就细心记下这户人家米缸的容量,并且问明这家有多少人吃饭,有多少大人、多少小孩,每人饭量如何,据此估计该户人家下次买米的大概时间,记在本子上。到时候,不等顾客上门,他就主动将相应数量的米送到客户家里。

王永庆给顾客送米,并非送到了事,还要帮人家将米倒进米缸里。如果米缸里还有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来,将米缸擦干净,然后将新米倒进去,将旧米放在上层,这样,陈米就不至于因存放过久而变质。王永庆这一精细的服务令不少顾客深受感动,他因此赢得了很多顾客。

不仅如此,在送米的过程中,王永庆还了解到,当地大多数家庭都以打工为生,生活并不富裕,许多家庭还未到发薪日,就已经囊中羞涩。由于王永庆是主动送货上门的,要 货到收款,有时碰上顾客手头紧,一时拿不出钱的,会弄得大家很尴尬。为解决这一问题,王永庆采取按时送米,不即时收钱,而是约定到发薪之日再上门收钱的办法,解决了即时收款中可能会因对方手头紧而出现尴尬的问题,极大地方便了顾客,深受顾客欢迎,使那些接受服务的客户,都成了王永庆的忠实客户。

王永庆精细、务实的服务方法,使嘉义人都知道在米市马路尽头的巷子里,有一个卖好米并送货上门的王永庆。有了知名度后,王永庆的生意很快红火起来。这样,经过一年多的资金积累和客户积累,王永庆便自己办了个碾米厂,在离最繁华热闹的街道不远的临街处租了一处比原来大好几倍的房子,临街的一面用来做铺面,里间用作碾米厂。就这样,王永庆从小小的米店生意开始了他后来问鼎台湾首富的事业。

14.12只野鸡蛋成就一个百万富翁

靠12只山里人司空见惯的野鸡蛋,创下300万的财富,黄长生的创业经历既没有秘诀,也绝不是偶然,那是他勤于思考和吃苦耐劳换来的。

1964年7月12日,黄长生出生在江西省铜鼓县大土段镇大土段村,这个1000多人口的村子因交通闭塞,山多田少,经济十分落后。 

1994年下半年,黄长生告别妻儿,和一位邻居前往广州打工,在一建筑工地担水泥砂浆赚点辛苦钱。转眼到了1995年的中秋节,黄长生和另外3位民工准备去打打牙祭。在一家小餐馆,他们要了个菜花蛇火锅和2斤散装白酒,结账时,老板告诉他:一共200元,其中火锅180元!黄长生一听吓了一跳,这菜花蛇充其量也就是2斤重,这在自己那个山村里花20元已是出了天价,谁知在这里竟要价180元!打这时起,黄长生明白了一个道理:要赚钱得动脑子,靠卖苦力一辈子也没有出头之日,他决定辞工回家再想办法。 

1995年年底,黄长生带着2000元血汗钱回到了家里。 

1996年清明节那天,黄长生领着儿子、侄女上山去给父亲扫墓。突然,在墓地旁的杂草丛中“呼”的一声惊飞了一只野鸡,几个孩子好奇,一拥而上钻到草丛里寻找,竟意外发现了一窝野鸡蛋,黄长生数了数,一共是12只。 

当时黄长生并未在意。回到家里,他突然想起了在广州吃火锅的事:自己何不把这些野鸡蛋孵出来试一试?兴许能挣几个小钱。可是在村里,孵野鸡蛋是从来没人干过的事,村民们都认为黄长生是异想天开。然而黄长生并不在意,他首先找了只母鸡去孵,没想到孵了7天后,母鸡就死活不肯再进窝。他寻思了一番后,弄来一只100W的灯泡吊在箩筐里,上面用毯子盖住。过了一会儿用手一摸,感觉温度过高,再换成60W的灯泡,用手摸摸刚好合适。有时停电,黄长生就将鸡蛋小心翼翼地裹好,抱在怀里加温。24天后,终于有8只毛茸茸的小鸡破壳而出。 

看着一只只可爱的小鸡,黄长生心里十分高兴。他将8只小鸡放在纸箱里,并弄来一些玉米、黄豆、高粱等打碎喂给小鸡吃。又过了40天,小鸡最大的已长到了8两,其中有6只母的,2只公的。 

1996年农历8月17日,黄长生饲养的野鸡开始产蛋了,他捧着产下的第一个野鸡蛋,心里热乎乎的,这么久的苦总算没白吃啊!接着,其余几只野鸡开始陆续产蛋。因为产下的蛋较多,再用老办法孵化是行不通了。9月底,他请来篾匠做了几个蒸笼,将野鸡蛋铺在蒸笼里,再罩在一个大木桶上,在木桶里放上4只灯泡,自己设计了一个控温器将温度控制在37℃~39℃之间。 

这样边产蛋边孵化,到1996年年底,黄长生便有了300只野鸡,黄长生高兴之余,渐渐感到了一种压力。为了养这些鸡,光买饲料便花了2000多元,搭鸡舍又耗去了3000元,不但花光了自己打工挣来的血汗钱,还欠了几千元的债。看热闹的人来了一拨又一拨,可就是没人提起过买野鸡的事。

没人买,这300只野鸡还得继续养着,黄长生只好四处借钱买饲料。忍无可忍的妻子大骂丈夫是鬼摸了脑壳,一年到头钱没赚到,成天围着野鸡转,还欠了一屁股的债。黄长生为这些野鸡也整日闷闷不乐!

元宵节后的一天,黄长生正坐在家里发愣,一位姓张的港商通过当地人介绍,专程找来要买他的野鸡。港商问他,160元一只卖不卖?黄长生听了一阵狂喜,160元一只,300只可是48000元。这笔钱对他来说可是一笔很有诱惑力的大数字呀!黄长生毕竟不同于一般的农民,他略一思索,既然这鬼东西这么值钱,可千万不能全部卖掉。于是,他答应将2斤以上的卖掉,抓来一数,刚好120只,卖了19200元。

黄长生养野鸡赚了大钱的消息轰动了当地,没多久,宜春地区行署副专员带领铜鼓县主管农业的副县长和当地新闻媒体的记者赶到他家开了个“特色农业现场会”。没想到这个现场会竟帮了他的大忙,此后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的大酒店纷纷找上门来订货。

1997年冬,黄长生花8万元买下当地一家祠堂作为养殖基地,继续扩大规模。他找到当地的猎户,告诉他们,只要捕到活野鸡,愿出高价收购。猎户们自然乐意,都拿着网深夜上山去捕捉。没多久,猎户们便给黄长生送来了4只不同种类的野鸡。他在省科委专家的指导下,利用不同种类的野鸡进行人工杂交,成功地培育出一个新品种——锦风野鸡。

锦风野鸡食料粗,耐寒耐热,不但外形美观,而且肉质细嫩,商品鸡4~5个月便可出栏。

由于肯动脑子,加上勤劳肯干,黄长生的养殖业越做越红火,到1998年底,他已有了300多万资产。

15.200元起家打出一片天地

2001年10月,祝义才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内地100富豪第53位。在他风光的背后,却有着异常艰辛的历史。创业之初,他凭借着200元钱为自己掘得了第一桶金。

上世纪60年代,安徽桐城,一户祝姓贫苦农家迎来了他们的第四个孩子。这个男婴,除了按辈分取名不能没有“义”字外,父母意味深长给他加了“才”字。“才”字既有学识又含财富之意,这是用心良苦的企盼。要知道,在那国人难以忘却的严重的自然灾害年间,他们的前三个孩子被活活饿死了两个!祝义才的落地给他父母带来无尽的慰藉和希望。

家境的贫困,生来铸就了祝义才顽强的毅力和不甘认命的个性。凭着聪明好学,他一直半工半读到大学毕业,分配到安徽省交通厅属下的海运公司吃“皇粮”。太多的苦难和家庭的贫困,使他早熟:自己的前途自己去争取,去创造。1989年,年仅24岁的祝义才,工作才一年多,便抛弃“皇粮”差事,怀揣200元钱辞职下海。

200元钱能做什么?他听说做水产生意不错,于是他天天到水产市场“闲逛”。时间不长,他知道了做水产品出口的利润比一般交易要高得多。他脑袋瓜一转,一番“运作”把“散户”组织起来,准备集中向外贸公司供货。为此,他买来黄页电话簿,从中找到一家专做对日贸易的水产公司,立马大着胆子,单枪匹马“杀”过去。谁知,公司经理面对这么一个一无资金,二无公司,且来路不明的愣头青不屑一顾,打发出门。但祝义才不信邪,相信“诚信”是成功之门,硬是“粘”上这家公司,一连吃了三回闭门羹,可到了第四天,经理拗不过他:“小伙子,你的认真和执着让我服了,你拿样品来吧。”

祝义才兴奋了,他欢天喜地回到水产市场,向老板赊了几只上等的虾蟹,恭恭敬敬地呈送到外贸公司,经理认可,同意要货,就这样第一份饱含艰辛的批量订货合同签订下来。这一订单让他整整忙活了15天,一结算,竟赚了10万元!这在当时,无疑是天文数字,对从未见过这么多钱的祝义才更是如此,他平生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是成功,也第一次认识到自己闯荡市场的能力。

第一次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祝义才,接着他又拿到省内外几个大公司的订单,同时他的诚信和实干也在水产市场有口皆碑。一年的早出晚归,200元起家,竟做到9000多万元的业务,净赚了480万元,这种超常“跳远”式经商传奇经历,为他后来更大的运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DtWKTJTcjanlJcn36wPT15auXuCXIYb/KWCDllz3yC2Jyioa/nzuKhTwzU95Z1l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