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2节

“四因说”与柏拉图的“原型理论”

四因指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动力因是一切事物的制造者。而“形式和质料”与柏拉图的理念论十分相似,不同之处在于他将常识化的概念融入了原型理论。作为与“原型理论”相抗衡的“四因说”在很大程度上也继承了“原型理论”。

亚里士多德通过他创制的“四因说”反驳其师柏拉图的原型理论。

四因,即“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亚里士多德认为,“质料”是事物的原料,“形式”是事物的本质,“动力”是事物的制造者,“目的”是事物所要达到的目标。每一个具体的事物都是由质料和形式构成的。质料和形式是“构成实物的东西”,任意一个实物都是形式化了的质料,质料是实物的最终基质。“因”是“由事物产生并被包含在事物内部的材料”。例如:铜是质料,球体便是形式,水是质料,平静便是形式。

质料依靠形式成为确定的东西,这也是构成一切事物实质之所在。一片水或空气毫无物体的概念,因为它们浑然一体,无从分割和辨认,只有把它们装在容器里,才和外在有了区别,形成了“东西”,可见形式是给予质料确定形态的前提。亚里士多德进而说,人的灵魂是一种较为高等的形式,灵魂是使肉体成为一件东西的本质,所以生命体的目的就在于与灵魂统一性相关的种种活动。换句活说,灵魂(形式)便是一种控制实体(质料)存在的本质因素,我们的行为全部都在它的影响之下。“形式”的最重要作用是把完整性和统一性带到毫无目的性的质料中,使其构成合乎规律的事物。形式比质料更具有实在性。

所有事物的“制造者”是动力因。一般而言,制造者是被制造者的原因(即事物不能自发产生,必然存在着推动它形成的原因),是区别对待不同的形式所确立的标准。自然界的一切变化,都是质料与形式结合的转化,是无形到有形的变化,是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化,例如:花的种子长成一朵花,石头变成房子,都是可能性向现实性的变化。

“形式和质料”与“理念论”本质是一致的,只不过亚里士多德用“形式”替代“理念”,最终用共相代替超感世界。亚里士多德之不同于柏拉图,主要是他将一般常识化的概念融入了原型理论。由此,形而上学的大部分创造精神便被淹没到“形式”之中去了,不可捉摸且难以接近,甚至连亚里士多德自己也无法深入地解释这一问题。哲学家们一般的看法是,亚里士多德所做的形式与质料的说明,其实就是柏拉图的“理念论”,而且“似乎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主义实际上所做的改变,比他自己所认为的要少得多(罗素《西方哲学史》)。”而且当亚里士多德说“形式和质料即为事物的原因,另一种说法是,即为存在本质这个概念”的时候,他实际上已经和柏拉图的理念论相当接近了。 69ryPpq7M1yT2lMYa5qonbay3GW2Pc52kV/pvNzdQiVrfjX9ePPz6oGzp3bnmJL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