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3章德与才

在品德与才能二者之中,任你选择一种,你选择哪一种?德与才的辨析,历经几千年不衰,它是有关灵魂深处的探讨。在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视才能的同时,你是否意识到,德才相比,德永远重于才,居于首位;德才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用人要德才兼备。

1良好的品德比才能更重要

道德和才能就像是树干和树叶,道德是树干,才能是树叶,树干需要树叶来显示盎然的生命,树叶要靠树干才能生存下去。

有德比有才重要,还是有才比有德重要?人们对这个话题的争论从来没有终止过。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是才能第一,还是品德第一?

在中国人看来,“学会做人”很重要,即一个人的修养道德很重要。人不学做人,便与禽兽无异。清朝《拙翁庸语》说:自己肯做人,便是个人;自己不肯做人,便不是个人。自己是个人,别人也把你当个人,自己不是人,别人也就不把你当作人。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古人的眼中,一个人是人还是不是人,都与这个人的品德、行为处事有关。

案例精选

[描述]

阳虎的学生在天下为官的,比比皆是。可是有一次阳虎在卫国却遭到官府通缉,他四处逃避,最后逃到北方的晋国,投奔到赵简子门下。

见阳虎丧魂落魄的样子,赵简子问他说:“你怎么变成这样子呢?”

阳虎伤心地说:“从今以后,我发誓再也不培养人了。”

赵简子问:“这是为什么呢?”

阳虎懊丧地说:“许多年来,我辛辛苦苦地培养了那么多人才,当朝大臣中,经我培养的人已超过半数;地方官吏中,经我培养的人也超过半数;那些镇守边关的将士中,经我培养的同样超过半数。可是没想到,这些由我亲手培养出来的人,在朝廷做大臣的,离间我和君王的关系;做地方官吏的,无中生有地在百姓中败坏我的名声;更有甚者,那些领兵守境的,竟亲自带兵来追捕我。想起来真让人寒心哪!”

赵简子听了,深有感触。他对阳虎说:“只有品德好的人,才会知恩图报;那些品质差的人,他们是不会这么做的。你当初在培养他们的时候,没有注意挑选品德好的加以培养,才落得今天这个结果。比方说,如果栽培的是桃李,那么,除了夏天你可以在它的树阴下乘凉休息外,秋天还可以收获那鲜美的果实;如果你种下的是蒺藜呢,不仅夏天乘不了凉,到秋天你也只能收到扎手的刺。在我看来,你所栽种的,都是些蒺藜呀!所以你应记住这个教训,在培养人才之前就要对他们进行选择,否则等到培养完了再去选择,就已经晚了。”

阳虎听了赵简子一番话,点头称是。[点评]

这个故事给人的启示就是,人品比才能更重要,在选择培养人才时,应该先判明人品的优劣。

德,是一个人或社会好的内在的品格和价值观。老子说“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老子的话将中国几千年来“德”的内涵解释得十分透彻。即,对我好的,我友善对待,对我不好的,我也友善对待;这样,就可以获得善良的结果了。对于讲诚信的人,需要讲诚信;对于不怎么讲诚信的人,同样要以诚信待之,这样,就能树立诚信的风气了。

然而,在现实的社会中,像“东郭先生和狼”的事情也不在少数。

案例精选

[描述]

晋国大夫赵简子率领众随从到中山去打猎,途中遇见一只像人一样直立的狼狂叫着挡住了去路。赵简子立即拉弓搭箭,只听得弦响狼嚎,飞箭射穿了狼的前腿。那狼中箭不死、落荒而逃,使赵简子非常恼怒。他驾起猎车穷追不舍,车马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

这时候,东郭先生正站在驮着一大袋书简的毛驴旁边向四处张望。原来,他前往中山国求官,走到这里迷了路。正当他面对岔路犹豫不决的时候,突然蹿出了一只狼。那狼哀怜地对他说:“现在我遇难了,请赶快把我藏进您的那条口袋吧!如果我能够活命,今后一定会报答您。”

东郭先生看见赵简子的人马卷起的尘烟越来越近,惶恐地说:“我隐藏世卿追杀的狼,岂不是要触怒权贵?然而墨家兼爱的宗旨不容我见死不救,那么你就往口袋里躲吧!”说着他便拿出书简,腾空口袋,往袋中装狼。他既怕狼的脚爪踩着狼颔下的垂肉,又怕狼的身子压住了狼的尾巴,装来装去三次都没有成功。危急之下,狼蜷曲起身躯,把头低弯到尾巴上,恳求东郭先生先绑好它的四只脚再装。这一次很顺利。东郭先生把装狼的袋子驮到驴背上,退缩到路旁。不一会儿,赵简子来到东郭先生跟前,但是没有从他那里打听到狼的去向,因此愤怒地斩断了车辕,并威胁说:“谁敢知情不报,下场就跟这车辕一样!”东郭先生匍匐在地上说:“虽说我是个蠢人,但还认得狼。人常说岔道多了连驯服的羊也会走失。而这中山的岔道把我都搞迷了路,更何况一只不驯的狼呢?”赵简子听了这话,调转车头走了。

当人唤马嘶的声音远去之后,狼在口袋里说:“多谢先生救了我。请放我出来,受我一拜吧!”可是狼一出袋子却改口说:“刚才亏你救我,使我大难不死。现在我饿得要死,你为什么不把身躯送给我吃,将我救到底呢?”说着,它就张牙舞爪地向东郭先生扑去。东郭先生慌忙躲闪,围着毛驴兜圈子与狼周旋起来。

太阳快下山的时候,东郭先生怕天黑遇到狼群,于是对狼说:“我们还是按民间的规矩办吧!如果有三位老人说你应该吃我,我就让你吃。”狼高兴地答应了。但前面没有行人,于是狼逼他去问杏树。老杏树说:“种树人只费一颗杏核种我,20 年来他一家人吃我的果实、卖我的果实,享够了财利。尽管我贡献很大,到老了,却要被他卖到木匠铺换钱。你对狼恩德不重,它为什么不能吃你呢?”狼正要扑向东郭先生,这时正好又看见了一头母牛,于是又逼东郭先生去问牛。那牛说:“当初我被老农用一把刀换回。他用我拉车帮套、犁田耕地,养活了全家人。现在我老了,他却想杀我,从我的皮肉筋骨中获利。你对狼恩德不重,它为什么不能吃你呢?”狼听了又嚣张起来。

这时来了一位拄着藜杖的老人。东郭先生急忙请老人主持公道。老人听了事情的经过,叹息着用藜杖敲狼说:“你不是知道虎狼也讲父子之情吗?为什么还背叛对你有恩德的人呢?”狼狡辩地说:“他用绳子捆绑我的手脚,用诗书压住我的身躯,分明是想把我闷死在不透气的口袋里,我为什么不该吃掉这种人呢?”老人说:“你们各说各有理,我难以裁决。俗话说‘眼见为实’。如果你能让东郭先生再把你往口袋里装一次,我就可以依据他谋害你的事实为你作证,这样你岂不有了吃他的充分理由?”狼高兴地听从了老人的劝说,然而却没有想到在束手就缚、落入袋中之后,等待它的是老人和东郭先生的利剑。[点评]

东郭先生把“兼爱”施于恶狼身上,因而险遭厄运。在现实的人际关系中,“东郭先生”不少,“狼”也不少。“东郭先生”们拥有高尚的人格,但在帮助“狼”后,却被“狼”反咬一口

有人说“狼”固然可恨,但它很有智慧,利用东郭先生的同情逃过猎人的捕杀,将绝境变成“利”境,原本控制“狼”生死的“东郭先生”却由优势变成了劣势,变成了“狼”的砧板鱼肉。后来的故事中东郭先生被救,狼被打死,但在现实社会中,有几个“东郭先生”有这样的好运?所以,一些人认为,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人宁肯做“狼”,也不应该做“东郭先生”。

这反映出时下一些人的偏见——才能比品德更重要。实际生活中确有这样的现象,在同等的选拔机会面前,有才能的人比有品德的人的晋升机会更高。人格优秀的人虽然道德高尚,兢兢业业,老实本分,但是他们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就不如有能力的人带来的效益高。

在古代斗争形势变幻莫测的情况下,必须依靠人的特别才能方能够使己方在斗争中胜出,统治者一般以人的才能为主要条件进行任用,而对其德的要求则次之。如春秋时期的鲁国与齐国之战:鲁国处于明显的劣势,它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必须使用具有出众能力的军事人才,因此,它选用了“杀妻求将”的吴起。吴起兼具军事战略家和战术家的才能,德行却很差;再如汉高祖刘邦,与项羽斗争的初期,各方面都处于下风,形势极其不利,此时他不但需要经济方面的人才,更需要军事和谋略上的人才。于是他义无反顾地启用了有“盗嫂”恶名的陈平充当谋士,陈平果然有很多奇计妙招对刘邦有很大的帮助;刘邦还坚决拜韩信为大将,而对韩信游手好闲的流浪汉出身的污点并不理会。

后来三国时期的曹操,鉴于斗争形势的需要,高举“唯才是举”的大旗,他的用人哲学是:“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哪怕“负侮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才,也都网罗过来为已所用,这种唯才是举的本领即使在今天也是不多见的。

然而,“唯才是举”有其历史限制,那是战场搏杀,不是你生就是我死的环境所逼。如今,我们是在和平的环境下,是为了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假若在工作生活中都以才能论人生,那么人与人之间就不存在任何友善和信任,人人都削尖脑袋获得自己的利益,却不管别人生死,这样的人和禽兽有什么分别?无论在何时,我们内心都渴望着结识品德优秀的人,也期望自己人格优秀。有人格的人才会被我们信任。而我们的上司也多愿意选择既能在品格上被信任又有才能的人。虽然有才但无德,始终让他身旁的人心存恐惧,害怕有一日会被人从后面插上一刀。所以,当一个公司招聘员工时,如果有两个人应征一个职位,他们更重视有道德的人,因为没有人想引“狼”入室,即使这只狼是多么的聪明,它也是让人害怕的狼。

所以有良好道德的人比有才更重要。做人需要一生的时间,而做事却每次都不相同。从我们的一生来讲,做人是根本,做事是表现,你有什么样的人格,就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而在生活工作中,你的道德决定了你的人际关系。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个人的品质怎样,从他周围的朋友就可以看得出来。

2以德立身,泽己及人

做人要有道德,道德是成就事业的第一步,没有道德,就没有完善的自我。在社会上,德更是你为人处事的“通行证”。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很难结识真正的朋友,获得成功的事业。这样的人也很难有人愿意与他们长期合作,害怕他们过河拆桥;这样的人在家庭中也极有可能做出不道德的事情,给家庭成员造成痛苦,他们甚至还可能会因为贪图某种利益,铤而走险,最后落入法网。

要想走向成功,就必须以德立身,这样才能获得精神和外在的巨大力量。以德立身贯穿于人生,是一个人做人最根本的原则。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道德

有着不同的内涵,不同的人体验和经历的道德修养也不一样,但“以德立身”是始终不变的,它对我们的人生所起到的支撑作用也是不变的。

其实,道德没有统一的标准,德的前提就是尽量帮助别人,做有利于自己和他人的事,而不损人利己。这看似无“心眼”可言,实是做人最长久的“心眼”。

案例精选

[描述]

富兰克林是8 世纪美国最伟大的科学家,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航海家。他一生最真实的写照是他自己所说过的一句话“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但是富兰克林早年的性格非常乖戾,无法与人合作,做事经常碰壁。

为此,他自己定制了13 条行为规范,并严格执行,很快,他就走上了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

①节制:饮食要适量,不能因为饮酒而误事。

②缄默:不说别人的坏话,不讲自己的不利,避免浪费时间的琐碎闲谈。

③秩序:生活要安排得有顺序,每天的工作都排列出时间表,办公桌上永远不凌乱。

④决心要做的事情必须下决心去做,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改变初衷。

⑤节约:除非是对别人或是对自己有特殊的好处,否则不要乱花钱,不要养成浪费的习惯。

⑥勤奋:不要浪费时间,永远做有意义的事情,一直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⑦真诚:不做虚伪欺诈的事情,做事要以诚挚、正义为出发点,如果你要发表见解,必须有根有据。

⑧正义:不做任何伤害或忽略别人利益的事情。

⑨平和:避免极端的态度,克制对别人的怨恨情绪,尤其要克制冲动。

⑩整洁:不能忍受身体、衣服或住宅的不清洁。

镇静:遇事不要慌乱,不管是普通的琐碎小事还是不可避免的偶然突发事件。

贞洁:绝不做任何干扰自己或别人安静生活的事,也不要做任何有损于自己和别人名誉的事情。

谦逊:向耶稣和苏格拉底学习。又能够抵挡得住享乐和金钱的诱惑,不要有不劳而获的想法。[点评]

富兰克林的办法,您不妨试试。长此以往,你会终生快乐,良心是永恒的圣诞节。

道德并没有一个唯一的标准,德的前提就是帮助他人,利人利己。

社会如果没有道德的话就会灭亡,个人的生存也就失去了价值。真正有德的人懂得如何让自己的品德给他人带来幸福,给自己带来尊敬和成功。

3德的境界

对别人高尚,别人对你一定高尚吗?不一定,因为有些人将你的“高尚”当作理所应当,而不是怀着感激之心。

案例精选

[描述]

现在路边的乞丐很多,有的人说要对乞丐视而不见,因为他们就是靠着别人的施舍而生活,这滋生了很多人不劳而获的心理,因此有一些人将乞丐当作了职业。也有人说,假若人人冷漠,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乞丐,又该如何解决困境?难道真的像曹操所说“宁让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般极端?

李勉是唐代宗、德宗年间的宗室贤相,唐《国史补》记载李勉做开封尹时,抓了个江洋大盗,犯人被审问时哀求李勉,李勉见他气度不俗就放了他。数年后李勉卸任去河北旅游,到某县发现当年这个囚犯成了当地的县令,于是拜访。县令激动万分,一连十天陪吃陪住,十天后回家对妻子讲:“恩公曾救我性命,我该如何报答?”妻子说:“给他一千匹绢行吗?”县令说:“怕是不够。”妻子又说:“那二千匹够么?”县令说:“还是不够。”妻子说:“既是如此,那干脆杀了。”县令于是心动,决定动手,他家里的一名仆人心中不忍,跑去告诉李勉。李勉立即乘马逃走。驰到半夜,已行了百余里,来到渡口的宿店。店主人道:“此间多猛兽,客官何敢夜行?”李勉便将情由告知,还没说完,梁上忽然有人俯视,大声道:“我几误杀长者。”随即消失不见。天还没亮,那梁上人就带着县令夫妻的首级来送给李勉。[点评]

这同样是一个忘恩负义的故事,所幸的是前来杀李勉的人获知了真相,而杀了县令夫妻。

在物欲横流的年代,农夫和蛇、李勉和江洋大盗的故事不乏其例。因此,许多人在当一个“烂好人”,对任何人都大发善心时,当遭遇背叛和不知感恩的人时,他就将“善心”统统收起来,也开始变得冷漠。

我们对道德的理解都是基于书本,但是一个人只遵循书本上关于道德的教条,就会变得迂腐。

案例精选

[描述]

春秋时期,宋襄公借帮助齐孝公即位,将齐国变成臣属国。他又想和楚国联盟,去压服小国。他把这个主张告诉了大臣们,公子目夷不赞成这么办。他认为宋国是个小国,想要当盟主,不

会有什么好处。但是宋襄公执意去做,他邀请楚成王和齐孝公先在宋国开个会,商议会合诸侯订立盟约的事。楚成王、齐孝公都同意,决定当年(公元前639年)七月约各国诸侯在宋国盂(今河南睢县西北)地开会。当宋襄公如期赴约时,公子目夷说:“万一楚君不怀好意,可怎么办?主公还得多带些兵马去。”宋襄公说:“那不行,我们为了不再打仗才开会,怎么自己倒带兵马去呢?”公子目夷说服不了他,只好空着手跟着去。果然,在开大会的时候,楚成王和宋襄公都想当盟主,争闹起来。楚国的势力大,依附楚国的诸侯多。宋襄公最后被楚国扣押起来,后来经过鲁国和齐国的调解,让楚成王做了盟主,才把宋襄公放了回去。宋襄公回去后,心中愤怒,而其临近的郑国国君也跟楚成王一起反对他,更加使他恼恨。宋襄公为了出这口气,决定先征伐郑国。公元前638 年,宋襄公出兵攻打郑国。郑国向楚国求救。楚成王派大将带领大队人马直接去打宋国。宋襄公没提防这一着,连忙赶回来。宋军在泓水(在河南柘城西北)的南岸,驻扎下来。两军隔岸对阵以后,楚军开始渡过泓水,进攻宋军。公子目夷对襄公进言说:“楚国仗着他们人多兵强,白天渡河,不把咱们放在眼里。咱们趁他们还没渡完的时候,迎头打过去,一定能打个胜仗。”宋襄公说:“不行!咱们是讲仁义的国家。敌人渡河还没有结束,咱们就打过去,还算什么仁义呢?”说着说着,全部楚军已经渡河上岸,正在乱哄哄地排队摆阵势。公子目夷心里着急,又对宋襄公说:“这会儿可不能再等了!趁他们还没摆好阵势,咱们赶快打过去,还能抵挡一阵。要是再不动手,就来不及了。”宋襄公责备他说:“你太不讲仁义了!人家队伍都没有排好,怎么可以打呢。”不多工夫,楚国的兵马已经摆好阵势。一阵战鼓响,楚军像大坝决口那样,哗啦啦地直冲过来。宋国军队哪儿挡得住,纷纷败下阵来。宋襄公指手画脚,还想抵抗,可是大腿上已经中了一箭。还亏得宋国的将军带着一部分兵马,拼着命保护宋襄公逃跑,总算保住了他的命。宋襄公逃回国都商丘,宋国人议论纷纷,都埋怨他不该跟楚国人打仗,更不该那么打法。公子目夷把大家的议论告诉宋襄公。宋襄公揉着受伤的大腿,说:“依我说,讲仁义的人就应该这样打仗。比如说,见到已经受了伤的人,就别再去伤害他;对头发花白的人,就不能捉他当俘虏。”公子目夷真的耐不住了,他气愤地说:“打仗就为了打胜敌人。如果怕伤害敌人,那还不如不打;如果碰到头发花白的人就不抓,那就干脆让人家把自己抓走。”宋襄公受了重伤,过了一年死了。临死时,他嘱咐太子说:“楚国是我们的仇人,要报这个仇。我看晋国(都城在今山西翼城东南)的公子重耳是个有志气的人,将来一定是个霸主。你有困难的时候,找他准没错。”[点评]

宋襄公的“仁”后来被人耻笑为“宋襄之仁”,宋襄公因为太过讲“仁义”,讲“道德”,结果惨败。他信守的“仁义礼智信”,让他的思想僵化,认为人人都讲仁义,有道德。殊不知,正是这些死板的“道德思想”让他惨败。

但是宋襄公的仁义品德真的让他没有任何收获吗?不是,在周襄王十五年(公元前637 年),晋国的公子重耳,在宋国的邻国曹国受到侮辱,来到宋国,宋襄公根据仁义的道理款待了重耳,宋国刚战败,国家贫穷,但仍送出了 20 乘车的大礼。这对重耳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这个仁义的举动为他死后 5 年化免了一场亡国之灾。 5 年后又是楚攻宋,晋国出兵救宋,在城濮打得不讲信用的楚国几代不敢正视中原。

4谦虚是不可缺少的品德

谦虚的人,常能看到别人的长处,骄傲的人,只能看到别人的短处。

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经说过:“谦虚是不可缺少的品德”。

古人云:“满招损,谦受益”。忠告世人要虚怀若谷,对待别人和事情不能骄狂,否则就会让周遭的人厌烦。

案例精选

[描述]

杜拉斯是法国著名作家,同时她也是积极的参政者。1943 年,她参与了一个反维护希特勒政权的集会。集会触痛了当时政府的软肋,所有参与活动的人,都受到警方的追捕,杜拉斯也准备到小城格勒诺布尔暂避。

火车包厢里还坐着三个人,一对母女和一个男人。男人叫布拉瑟,是当时法国的一个演员,他一眼就认出了杜拉斯。

布拉瑟曾在报纸上抨击过杜拉斯的新作《无耻之徒》,说小说里充斥着恐惧和欲望,是对孩子神圣心灵的亵渎。在包厢里,布拉瑟仍不依不饶,大声阐明自己的观点,并对杜拉斯提出建议,希望她能改进。

杜拉斯并没有生气,微笑着说:“很高兴您能仔细读完这本小说,我还以为没有人想看它呢。”说完,对面的孩子笑了起来。杜拉斯说这是她独立完成的第二部小说,以后会继续写下去,希望布拉瑟先生能坚持给出中肯的意见。

杜拉斯的话,让布拉瑟对她刮目相看,他曾以为杜拉斯只是个爱出风头的姑娘。于是,一改以前看不起她的态度,两人一见如故,在包厢里谈着见闻。

突然,两个军官冲进了包厢,要查看他们的身份证明,布拉瑟起身和军官寒暄,有个军官表示很喜欢他的表演,另一个军官似乎认出了杜拉斯,朝她望去。

“先生,这是我太太,请允许我介绍一下。”布拉瑟搂着杜拉斯朝军官说,两个军官犹豫了一会儿出去了,布拉瑟以法国人特有的浪漫帮杜拉斯渡过了困境。[点评]

有真才实学的人往往虚怀若谷, 肯接受别人的批评;而不学无术的人常常自以为是。睿智聪颖的人会在别人的批评中寻找出口,愚蠢的人则在批评声中怨天尤人。杜拉斯的谦虚谨慎赢得了别人的尊重,处于困境时得到了别人的帮助。

在我们的工作中,任何人都不喜欢骄傲自大的人,这种人在与他人合作中也不会被大家认可。你可能会觉得自己在某个方面比其他人强,但你更应该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他人的强项上,只有这样,你才能看到自己的肤浅和无知。因为团队中的任何一位成员,都可能是某个领域的专家,所以你必须保持足够的谦虚。谦虚会让你看到自己的短处,这种压力会促使你在团队中不断地进步。

其实,人和人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就像一句谚语中说的那样:“光滑的瓷器来自泥土,一旦破碎就归于泥土。”再高的学历也只代表过去,而只有学习力才能代表将来。尊重有经验的人,才能少走弯路。一个好的团队,也应该是学习型的团队。

正如一个人初到一个新的单位,没有方向是很正常的,但要学会尊重同事,虚心求教。刚到公司,所有的工作对你来说都是陌生的,因此多向同事求教是进步快的方式。要有一种从零做起的心态,放下架子,尊重同事,不论对方年龄大小,只要比你先来公司,都是你的老师,你只有虚心请教,不断学习加上埋头苦干。

谦虚可以使你永远把自己置于学习的地位,并有助于发现他人的优点。但是,谦虚绝不是通常意义的客套与虚伪,也不是遇到工作时的退缩与推诿,更不是所谓的韬光养晦,深藏不露。如果公司需要你发挥自己的能力,并且你也有这样的能力,你必须知难而进,当仁不让,决不能把谦虚作为推卸责任的借口。

谦虚的人恪守的是一种平衡的关系,即让周围的人在对自己的认识上达到一种平衡的心理,不让别人产生自卑或失落。非但如此,谦虚有时更能让别人获得希望得到的优越感。因此,谦虚的人比别人不容易受到排挤,能较容易地被社会所认同和接受。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退步。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发明家爱迪生有过一千多项改变人们生活的发明,被称为“发明大王”和“一代英雄”。但是在他晚年时期,由于越来越骄傲自恃,使得他在自己最自豪的领域里犯了大错误。他固执地坚决反对交流输电,一味坚持直流输电,结果导致惨败,原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公司不得不改为“通用电器公司”,而实际上发展、运用交流输电的威斯汀豪公司至今保留着。

有许多的错误是在无知中产生的,但也有许多的错误是在骄傲时产生的,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评判的天平就会失衡。所以即使取得一定的成绩,也不应该沾沾自喜。

成功总会让人们心中充满巨大的喜悦,以至于一段时间的欣喜若狂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因为自己的成功一直欣喜若狂,人们就会说他是个疯子。他所表现出来的骄傲和得意,也只会让人们厌烦。

如果为自己成功得意只是一个优胜者良好的心态,而且能够从此更加勇敢向前,这当然是一种健康积极的心态。在这种心态下,能够不断地取得成功。但是一般来说,不谦虚的人很难将自己的感觉把握在这个境界,他只会认为天外无天,变成坐井观天的青蛙。

自满得意的人常常无法摆正自己的位置,他们常常认为自己站在一个无人匹敌的位置上,当他们猛然清醒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所站的并不是高处,甚至是低处。

当你骄傲的时候,如果你可以看到自己的劣势,从而走出骄傲的光环,你会发现,原来自己要走的路还很长。

谦虚其实是一种心境,待人谦虚能得到更多的朋友;谦虚是一种修养,谦虚的人会得到比别人更多的机会;谦虚是一种幸福,是对人生的一种透悟;谦虚是一种智慧,懂得运用谦虚的人将赢得更多的成功。在我们的人生路上保持谦和的态度,将帮你赢得良好的人际关系,赢得成功。

但是不是遇到什么事情都要谦虚,过度的谦虚只会是过度的虚伪。在平时,以真诚的谦虚待人,博得大家的好感,为自己事业的腾飞奠定基础,一旦机会来临,就能利用谦虚所带来的机遇和名望,一蹴而就,达到目的。

5帮助别人就是成就自己

如果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些美好的东西——鲜花、思想以及对你的非常美好的回忆——那你的生活将会轻松而愉快。那时你就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这种感觉使你成为一个心灵丰富的人。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案例精选

[描述]

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上尉忽然发现一架敌机向阵地俯冲下来。照常理,发现敌机俯冲时要毫不犹豫地卧倒。可上尉并没有立刻卧倒,他发现离他四五米远处有一个小战士还站在哪儿。他顾不上多想,一个鱼跃飞身将小战士紧紧地压在了身下。此时一声巨响,飞溅起来的泥土纷纷落在他们的身上。上尉拍拍身上的尘土,回头一看,顿时惊呆了:刚才自己所处的那个位置被炸成了一个大坑。[点评]

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困难,但是我们是否知道,在前进的路上,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有时恰恰是为自己铺路?

在日常生活中,小到一张纸和一支笔,大到与朋友、同事、领导相处,难免有人需要别人的帮助。在别人处于困难的时候,如果我们能主动帮助他们,得到的可能不仅仅是感谢的话,更有可能得到他人的信任,进而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拉近彼此的情感,生活才能开心,工作才能顺心。

热心帮助别人,结果常常是双方受益。不愿给别人提供服务的人,别人也不愿给你提供方便。人们的不幸往往就在于,不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想不到去帮助别人,然而一旦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才想起应该还先去帮助别人一把,可是那时已经晚了。

案例精选

[描述]

一个人和上帝讨论什么是天堂和地狱,上帝便让他看了两个场景。一个是一群人围着一大锅肉汤的房间。每个人都看起来营养不良、绝望而饥饿。每一个人都拿着一只可以够到锅的汤匙,但汤匙的柄比他们的手臂长,无法将食物送进嘴里,他们看起来十分的痛苦。他们又来到另一个房间,同样的一锅肉汤和一群饥饿的人们,还有一把和第一个房间里同样长的勺子。但是这里的人们却很快乐,因为他们相互用自己的汤匙舀肉去喂对方。[点评]

这就是天堂与地狱的差别,因为自私,而不肯去帮助别人,不肯为别人牺牲即使是很微小的利益,结果是害人害己,让自己失去得更多。其实,只要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一只援手,那么你在陷入危机的时候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当你在为别人付出的时候,本身也会体验到快乐,因为付出本来就是一种快乐。在为别人付出爱心的时候,你就在为别人的心中种下了一片希望,总有一天你会看到那希望变成累累的果实回馈给你。

有人说,帮助别人成功,是追求自己成功最保险的方式,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能力帮助他人,一个能够为别人付出时间和心力的人,才是真正富足的人。

成功从来没有固定的模式,幸运也不会自己来光顾你,只有靠自己去寻找和争取。有的时候,在给别人帮助的同时,其实也是在为自己创造最好的成功机会。

总的来说,帮助别人就是:利人利己的事大胆去做;利人损己的事量力去做;损人利己的事绝对不能做;损人损己更不能去做。

6有德无才是君子,有才无德是小人,有德有才是圣人,无德无才是蠢人

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学问有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为非作恶的环影响就愈大。

宋北时期,司马光鉴于历史上的用人实践,在《资治通鉴》中系统地分析了历代用人的特点后,得出了较为理性的认识,使德与才的辨析上升到理论的层面。司马光的观点可以概括成一句话:有德无才是君子,有才无德是小人,有德有才是圣人,无德无才是蠢人。这个信条在当今社会依然受用,“德才兼备”依然是人们追求的目标。

有德有才、有德无才、有才无德、无德无才,这四种人究竟都代表着什么呢?

有德有才的人,他既有能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的优秀品德,又具有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的才华。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对于他自己,还是社会,所取得的收益都是最大的。

有德无才的人,虽然有高尚的品德,但是才能平庸。他们有办好事的愿望,但是能力有限,所产生的效益自然不如德才兼备的人,往往是好心办不了好事。

有才无德的人,这样的人既有做坏事的打算,同时还有做坏事的能力,由于其能力强,手腕高,做了坏事也就不容易被人发现,所以说有才无德是小人。

无才无德的人,想做坏事,但是才能有限,做坏事的手段不高明。想做有道德的事情,却又没有能力,他们只能在人生机遇的天平上,左摇右晃。

这几种情况也恰恰验证了司马光的话:挑选人才的方法,如果找不到圣人、君子而委任,与其得到小人,不如得到愚人。

案例精选

[描述]

有一个少女,在一个2 米高的围墙内正被几个坏人围住。假设:德表示救少女的表现;才表示具有跳过 2 米高围墙的本领及高超的武功。这时,路过一个人: A 有德有才,他会成功救下少女免遭坏人欺负; B 有德无才,他想救少女,但自己无能为力,不过,这时他会想办法找别人来救; C 无德无才,他也想跳进围墙干坏事,但由于能力有限,跳不进圈子,只能干着急,不过,这时他的行为可能会引起别人的怀疑,从而为别人救少女提供间接条件; D 无德有才,他本人也是干坏事的,而且有能力跳进圈子和几个坏人一同干坏事。四种情况中,第四种情况对社会、对别人来说造成的危害最大。[点评]

这也说明:在选用人才时,德是最根本的。人们对一个人的评价,是基于品德的。也就是说,这个人即使拥有再高的才能,没有品德,也不是“好人”。对一个人而言,德是灵魂,是向导;才是能力,是工具。如何选择,还需要仔细分析。

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春秋战国,诸侯兼并,那是一个“礼崩乐坏”靠拼实力的无义战年代,“戎事以杀敌为礼”,不是讲德行的年代。赵国相对于秦,属于小国弱国。蔺相如作为弱国之相小国之使,在政治环境非常不利的情况下,还能讲究个人德行,施展个人才干,跻身于名相行列,显露出个人锋芒。可见,人才的成长,是需要德行的。其实,才能与德行的使用,则必须视情势而定。

纵观中国历史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有德无才、有才无德、德才兼备的人都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被使用过。

有才无德是小人,那么当年曹操为何“唯才是举”。大胆用那些有才无德的“小人”呢?曹操“唯才是举”也是有历史原因的。乱世中争夺人才,抢占资源,这是一种特殊时期的特殊策略。不过这种“唯才是举”的策略还需要辅之以超强的驾驭管理各类人才的能力和机制,所谓“以道御之”。同样是人才众多,在曹操则是优势,在袁绍则是祸患。到了曹氏集团的后期,奸贤并进的复杂局面逐渐失控。

曹操也并未真的“唯才是举”。可驾驭、可用之人则举;不可驾驭、不可用之人则杀之。孔融因触犯而被杀,杨修因不逊而受害,荀彧以忠汉而遇难,这些都是很值得玩味的。

当形势处于不大明朗的时期,或当斗争的形式将发生决定性的变化时,这个时候最高统治者将选择德行突出、才能或稍差的官员出面来稳定大局,以图进行过渡;这个时期的典型例子就是萧何。萧何其人,雍容大度,善于团结人,不嫉贤妒能,他能够力荐韩信担当大将,让张良陈平随同刘邦南征北战,自己则默默无闻地稳定大后方,为刘邦取得楚汉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这种时期,德行,对于人才来说是最主要的。

假如此时再继续重用“专门人才”,就会造成人心涣散、混乱的局面,不利于形势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刘邦很快就以各种借口清洗了韩信等人,而继续重用萧何。

而当政治经济处于大好形势时,统治者需要的理想官员必须同时具备既能够继续稳定大好局面又有一定的开拓能力以推动大好形势的发展,即所谓德才兼备的人才。此时已经可以从容地考察和培养后备人才,使其达到德才兼备的标准。但是这种人才肯定不足,而且也不必强求所有的官员都能达到这样的高标准,可以考虑重要岗位必须保证留给德才兼备官员。其他岗位则可考虑在这样的官员直接领导下,有针对性地选拔才能明显、或德行突出的官吏担当某一面的具体工作。

这一时期的例子就不胜枚举,凡是取得历史正面肯定的统治时期,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大好局面,都不可能离开德才兼备官员的佐治。文景时期的“萧规曹随”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无为而治”,“无为”本身就是一种统治智慧,再说,在无为的口号下推行的惠民政策使老百姓得到了“休息养生”的巨大好处。

最合适的例子就是“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璀璨夺目的时期。

太宗十分注重人才的选拔,严格遵循德才兼备的原则。太宗认为只有选用大批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能达到天下大治,因此他求贤若渴,曾先后5 次颁布求贤诏令,并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扩大应试的范围和人数,以便使更多的人才显露出来。由于唐太宗重视人才,贞观年间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可谓是“人才济济,文武兼备”。正是这些栋梁之才,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为“贞观之治”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综合上述,有德无才是君子,有才无德是小人,有德有才是圣人,无德无才是蠢人。这句话是根据特定的环境来说的,不是准则。而在现实生活中,上述四种关于德与才绝对的情况是不存在的。实际情况是,一个人要么表现为德多才少,要么表现为德少才多,重用有德有才之人,培养有德无才之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选择用人就非常重要。

每一个人的思想和价值观决定其人生态度和性格,做什么样的人的关键是你自己。只要你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利用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让才能提升,注重培养自己的品德,你也会成为德才兼备的人。因为德才兼备不是某个人天生就有的,没有人天生就是坏人、好人或是伟人,是他们在后天的环境中,塑造的思想和性格决定的。

才能可以学习,你不聪明,但是起码你知道努力,你的才能就会提高。你要明白才能是什么,才能就是知识加经验。天才不是天生的才子,而是他们比任何人都努力,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他们付出的是常人的几倍,才赢得了天才之名。而品德也不是从出生时就打上坏或者好的印章,有许多人在学校是好学生,但没有人敢说,他一辈子都会是个好人;相反,一个小孩有些调皮,也不能说他长大以后,品德会很坏。不要认为品德只能从小培养,一个人的道德良知从任何时候都能培养。有人曾说,一个习惯或者一个动作反复进行两个星期,它就会变成习惯,习惯会慢慢变成思想,思想就会影响道德。所以,要想培养自己的品德,就要注意自己的习惯。大脑就像一台机器,也需要我们过滤有害的东西。 uKVwthNu6+HZk10DkSr2GX3Ou6TGUrHTb8x6eZxTndkXf3PV+LtV6omZ+7PVMn3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