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薪商》序

叶永烈

我敢说,像《薪商》这样的书,在三十年前的中国,毫无销路。因为在那时候,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大学毕业生由国家统一分配,用不着自己找工作,而且工资标准也是由国家统一制定,所以也就不存在自己去争取最高薪金。然而,在当今中国,一年比一年增多的大学毕业生,面对市场经济,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寻找工作,必须努力去争取最高薪金的工作。面对中国这场就业的革命,《薪商》这本书应运而生。

《薪商》的作者、“薪商”概念的首创者曹左先生年富力强,见识颇广。我与他见面之后,很快就发现,他是一个口若悬河、非常健谈的人。每一次见面,几乎都是他在滔滔不绝地阐述自己的见解,而我则在一侧静静地倾听着。在我看来,他是一个富有煽动力的演说家,一个常常提出看似荒谬而实际上颇有几分道理的理论家,一个善于抓住社会热点不断进行思索、提出超乎寻常观点的人。曹左先生的思维反应甚快,惯于标新立异。他正是抓住了当今大学毕业生求职这一社会热点,加以研究,加以思索,而且深入到许多高校中去演说、去调查、去倾听,终于形成了以“薪商”概念为核心的一整套求职理论和技巧,并与作家李子迟先生合作,写成了《薪商》一书。

毕业面临就业。由于粥少僧多,大学毕业生求职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就业难,获得高薪职位更是难上加难。求职,已经变成一场“抢职”之战。如何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需要胆识,需要策略。

《薪商》并不讳言money,而是以为追求高薪,就是在最大程度上追求自我价值。《薪商》所反复强调的是:“剑走偏锋,打破常规,抢夺高薪职位”。

所谓“剑走偏锋”,也就是不按常规出剑,不走中锋,而走偏锋,即用不同于众的途径与策略求职。林林总总,《薪商》一书提出了抢夺高薪职位的23条规则。

在曹左先生罗列的种种规则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条“大胆而脸皮厚”的规则。

《薪商》中有这么一段叙述:

“比如我有位朋友当初想结识某著名富豪,就用了许多心思:听对方演讲时,中场休息赶去台上请对方签字,要对方的名片、电话;提问时,他的问题也特别新颖、深刻、有趣;晚上12点给对方打电话,连续给对方打了好几次,还跑到对方家门口等他,直到见了面;约对方吃饭约了好多次,因为对方忙,一次次爽约,但最终还是抽空来了;对方去深圳、海南、澳门等地开会、洽谈业务、游玩,他一路跟过去,直到与对方在一起聊了个把小时。”

当我在曹左先生的陪同下,与中国富豪严介和先生见面时,他俩聊起了彼此认识的过程,我这才得知,原来那“我有位朋友”就是曹左夫子自道,而“某著名富豪”便是严介和也!曹左正是充分运用“大胆而脸皮厚”的法则,对严介和穷追不舍,终于达到了目的。

读了《薪商》,我不由得记起,当年也曾不自觉地运用了这一法则。

我在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在那时候,不存在着求职的问题。我在北京大学念了六年化学,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来到上海一家研究所工作。然而,喜欢文学的我,在北京大学求学期间就成为《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并写出了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我来到上海之后,希望从科研单位“跳槽”到文艺单位。弃“科”从“文”,在当时是极其大胆的选择。我来到上海一家电影制片厂,敲开了厂长室的大门,直接向厂长陈述要求前往该厂工作的意愿。厂长一听说我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当场拍板。厂长出面,向上海市电影局提出报告;上海市电影局又由副局长出面,向上海市人事部门提出报告。结果在短短一个月之中,我就顺利调动工作,从此在电影厂干了十八年的电影编导。至于后来调动上海市作家协会担任专业作家,则是这此“跳槽”的“后续效应”。

在这里,我也顺便叙及我的长子的求职故事:他在美国宾州大学获得硕士学位之后,为求职发愁。偶然从报纸上见到一则广告,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招聘一名工程师。他去应试那天,擦亮了皮鞋,系好了领带,一身笔挺的西装。一到招聘现场,发现有二十多人在等候,除了他是中国人之外,全部是美国人。轮到他的时候,考官见他是中国人,居然没有向他问任何汽车业务方面的问题,而是问了一句:“你知道巴顿将军吗?”考官的目的显然想测试一下这个中国人对美国有多少了解。我的长子平常喜欢看书。我家拥有五万册藏书。他看过家中的《巴顿将军传》,于是从容应答,介绍巴顿将军其人,最后说巴顿将军死于车祸,这与汽车有关……长子的答复使考官非常满意,把这惟一的录取名额给了他。他从此在美国站稳脚跟,并不断提升,跳槽,如今成为美国一家公司在台湾的分公司的副总裁兼总经理,定居于台北。

其实,每一个人的求职、跳槽的历程,都有着难忘的故事。《薪商》正是从这些故事中总结出规律,提升为理论。也正因为这样,《薪商》在当今的就业大革命中,可以作为求职者的案头参考书。

《薪商》一书是由曹左和李子迟两位作者取长补短、共同完成的,他们采用了“林纾”式的合作方式,成功地完成本书。林纾又名林琴南,是清末民初的翻译家,翻译了一百八十多部西方小说,而林纾并不懂外语!不谙外文的林纾是怎样翻译的呢?他请留学海外归来的魏翰、陈家麟等口译西方小说,由擅长文笔的林纾写下来。《薪商》一书的两位作者之中,曹左是原动力,出思想,出观点,而李子迟则加以系统化,写成书稿。我在此祝贺曹左和李子迟两位先生合作的成功,并祝愿《薪商》一书给广大求职者以另类的、“偏锋”式的启示。

叶永烈
2006年11月7日于上海“沉思斋” DIuou3o/seR/QM2G/OXHLOrHL3EpEhD3pF69n4oYfoDVy4HiGuuVJBVqPrGoFaR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