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7.市场需要什么,再决定生产什么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宋朝的时候,有一次,临安城的一条商业街突然失火,一位姓杨的商人的店铺也随之起火。很多店铺的主人和随从都忙于救火,唯独这位姓杨的商人没有去救火。他带上银两,招罗了自己的手下又雇佣了一批人出城去采购竹木砖瓦、芦苇椽桷等建筑材料。

火灾过后,曾经繁华的商业街百废待兴,市场上建房材料热销以致缺货,此时,这位姓杨的商人把之前采购的建筑材料转手卖出,趁机发了一笔大财,赚的钱远远多于被烧店铺的价值。

可见,能够预测到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是商人必备的一种能力。作为商人,要想自己的生意越做越火,要想挣大钱,就要学会“管中窥豹,略见一斑”,训练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

服装设计大师皮尔.卡丹曾经说过:“我虽然是高级时装设计师,但我有一股无法抑制的热情,我要使自己设计的高雅服装大众化,让更多的人能够买得起,使风格高雅的成衣面向人数众多的消费者。”因为有这样的理念,他大赚了一笔,还在社会各阶层打响了自己的品牌。

浙商也一样,适应市场是浙商奉行的市场准则,在浙商眼里,产品要有竞争力,必须适应市场的需求,而质量高、价格低是市场需求中的一个相互矛盾的问题,但是,聪明的浙江商人总能够把这两者处理得很好,做到真正的物美价廉。

温州企业家黄建峰当时接了黑龙江省绥化市的一个老糖厂,许多人都认为他是在冒大风险。但是,在投产第一年,市场上糖价上涨。黄建峰的糖厂生意非常好。但是,三年后,随着糖价的下降,黄建峰已经毅然转产马铃薯淀粉,从而依然保持良好的利润。当被问到有什么成功经商的诀窍时,他笑着说:“我从不做没把握的买卖,确定项目前我已经关注了市场的长期变化规律,到了市场饱和期之前我就提前调头转产。商人要懂得适时进退,能进能出。”怪不得做相同的生意,有的人亏了本,而他却总是在赚。

1994年,52岁的茅理翔经过市场调研,把眼光落在了微波炉和抽油烟机上。当时,抽油烟机市场上已经有玉立、帅康等名牌,而微波炉市场在浙江省内还没有名牌。茅理翔认为应该生产微波炉。但进一步的市场调查表明,进口的抽油烟机在中国表现出水土不服的现象,国产的抽油烟机质量又不高,同时,当时的国内抽油烟机市场已经掀起由薄型机向深型机转型的倾向。

精明的茅忠群认为,市场需求决定生产,他改变了最初想生产微波炉的想法,竭力说服父亲上马抽油烟机项目。

事实证明,茅忠群的眼光是准确的。不到两年,方太抽油烟机就成了浙江省的名牌产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市场为导向是一条所有商人必须遵守的准则。谁要是违背了这条准则,谁就会被市场所淘汰。只有迎合市场需求,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上独占鳌头,永保不败。 cLfpDdiWMMdZfplGotATRw/JxBIeULMHAAz1sO7pS2KFZihZzH83NwGrKzOer+p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