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3章
运动养生

佛家认为,精、气、神为人体的“三宝”,与生命息息相关,而运动养生则紧紧抓住了这三个环节,调意识以养神,以意领气,以气行推动血运,周流全身;以气导形,通过形体、筋骨、关节的运动,使周身经脉畅通。如是,则百脉流畅,内外相和,脏腑谐调,从而增进肌体健康,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因此,运动是养生的极好方式。

运动养生,健身增寿

佛家不但重视坐禅修内功,而且重视外功。《摩诃止观》有言:“若坐时心地清凉,喜悦安快,是时应坐。若坐时沉昏,则抖擞应行。若行时散动疲困,是时应坐。若行时恍焉虚寂,是时应行。”许多寺院有尚武的风气,在养生保健上达到动静结合。达摩《易筋经》就提倡静坐与练武结合。这种动静结合,文武相配,有张有弛,更有利于调整人体的气血阴阳,舒通经络,强壮筋骨,养体保健。

在敦煌莫高窟,西魏第285窟中绘有14个菩萨练功的画面。其中7位菩萨在禅坐修身,类似静功,虽姿势各异,但已达到入静的境界。另外7位菩萨,仿效猴子望月、金鸡独立等动物之态,在做动功的修炼,颇似五禽戏。

那么,具体说来,运动有哪些益处呢?

1.提高机体免疫力

机体在从事适度运动时可以激活和调动免疫系统,长期的适度锻炼能使机体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迅速调动免疫细胞参加战斗,使机体免疫分子数量增多,提高免疫力。每天运动30分钟,就可以增加免疫细胞数目,相对增加抵抗力。

2.运动能够健脑

一般来说,运动都能健脑,同时,运动也是一种积极的休息方式,当运动中枢兴奋时,就可有效快速地抑制思维中枢,使其得到积极的休息。

有人做过试验,让脑子连续思考2小时,然后停下来休息,至少需要20分钟才能消除疲劳,而用运动方式则只需5分钟疲劳就消除了。说明运动确能使大脑的紧张状态得到缓和,防止大脑过度疲劳。这有助于大脑思维功能的合理应用,促使工作学习效率提高。

运动还会促使大脑本身释放脑啡肽等有益的生化物质,这种物质对促进人的思维和智力大有益处。运动能改善不良情绪,有效预防和治疗神经紧张、失眠、烦躁及忧郁等神经性不良症,而这些疾病(或不良情绪)最易产生思维不灵、注意力减退和反应迟钝。所以,有人称运动是很好的神经安定剂,它使人心理更健康、头脑更聪明。

运动还可提高心脏功能,加快血液循环,使大脑获得更多的氧气和养料。凡是增氧运动都有健脑作用,尤其是以弹跳运动为佳,能供给大脑以充分的能量。

3.运动可促使皮肤健康

运动能增加皮肤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提高感觉的灵敏度,加强皮肤如毛孔、汗腺、皮脂腺等对冷热刺激的适应能力,从而增强人体的防御能力及免疫力。

4.运动能提高心血管功能

经常运动,可以使心肌纤维增粗,增强心脏的收缩能力和心输出量,提高心脏的工作能力。不仅如此,人体在运动时,还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血液中血糖的利用。

5.运动可防止骨质疏松

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中的矿物质会逐渐流失,导致骨质疏松,使骨骼变得脆弱易碎,防止骨质疏松的最好办法之一,就是运动。运动还可以保持关节的活动能力,防止关节提早退化。

6.运动能改善呼吸系统功能

经常运动,呼吸肌强壮有力,吸气时胸廓充分扩张,使更多的肺泡张开而收入更多的氧气,呼气时胸廓尽量压缩,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和废气,通过长期的锻炼,人的呼吸变成深而慢,便呼吸肌得到充分的休息。呼吸功能好可使人体维持旺盛的精力,从而推迟身体的老化过程。

小知识
选择合适的运动时间

一般来说,早晨运动较好,因为早晨的空气较新鲜,而室内的氧气经过一夜的睡眠后,大部分被人吸收了,二氧化碳的浓度相对增多,到室外空气清新的地方进行运动锻炼,即可把积聚在身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来,吸进更多的氧气,使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强,为一天的工作打好基础。此外,午睡前后或晚上睡觉前也可进行运动,以消除一天的紧张,轻松地进入梦乡,但运动不要太激烈,以免引起神经系统的兴奋,影响睡眠。总之,许多健身运动,随时都可以做,多少做些,都是有益的。

运动养生要讲原则

传统的运动保健,除具有系统的理论外,还有切实可行的原则和方法,主要是:

1.强调动静结合

佛家认为,运动要讲求动静结合。不能因为强调动而忘了静,要动静兼修,动静适宜。运动时,一切顺乎自然,进行自然调息、调心,神态从容,摒弃杂念,神形兼顾,内外俱练,动于外而静于内,动主练而静主养神。这样,在锻炼过程中内练精神、外练形体,使内外和谐,体现出“由动入静”、“静中有动”、“以静制动”、“动静结合”的整体思想。

2.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

现在许多人已经认识到运动的重要性了,也在积极地参加运动,但运动锻炼应因人而异,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一张处方不会适合所有的病人。中老年人的运动方式也各有所别。一般应按以下标准选择:

★性别不同。一般来说,男性体力比女性要好一些,运动量也应该大一些。

★健康情况不同。老年人体质有强有弱,即使相同年龄的人,身体状况也有差异,因此,在选择运动项目、锻炼方法、控制运动量等方面,也不应完全相同。

★工作性质不同。脑力劳动者应比体力劳动者多参加体育锻炼。体力劳动者由于工种的不同,造成身体各个部位发展不平衡,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锻炼项目。

3.运动要适度

有的人把体育锻炼当成包治百病的“良药”,甚至身患比较严重的心脏病者,也要坚持每天走一两公里路;还有人以为运动越剧烈,才越有益于身体健康,生命才越长久,因而热衷于参加激烈运动。实际上,很多中老年人以及身患较严重心脏疾病的青年人,进行剧烈运动容易出现损伤、导致疾病,甚至引起猝死。因此,运动时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特别是一些身患疾病的人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运动锻炼,而普通群众参加高强度运动或竞技体育之前最好都要做全面身体体检,以排除身体疾病,最大限度地做到有备无患。我们应该谨记:“适量运动有助健康、过度运动危害身体。”

4.运动不可操之过急

大多数锻炼者可能都会有这样的感觉,自己锻炼的效果并不如自己想象的或者期望的好,而事实上,体育锻炼往往无法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操之过急的想法是违反科学的,我们要尽可能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感受其间的乐趣。

5.提倡持之以恒

人贵有志,学贵有恒,做任何事情,要想取得成效,没有恒心是不行的。古人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就说明,锻炼身体非一朝一夕之事,要经常而不间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会达到锻炼目的的。运动养生不仅是身体的锻炼,也是意志和毅力的锻炼。如果因为工作忙,难以按原计划时间坚持,每天挤出10分钟,8分钟进行短时间的锻炼也可以。若因病或因其他原因不能到野外或操场锻炼,在院内、室内、楼道内做原地跑、原地跳、广播操、太极拳也可以。

小知识
饭后应避免运动

饭后运动害处多:

1.刺激肠胃。吃饱饭后进行运动,会给肠胃带来机械性刺激,使肠胃内溶物左右、上下震动,可能引发呕吐、胃痉挛等症状。

2.引起血流分配紊乱。吃饱饭后消化器官需要大量血液消化吸收,当全身肌肉在运动时,也需要大量血液参与,于是就会夺取消化器官的血液量,导致消化吸收功能紊乱,这种紊乱既影响运动效果又危害机体。

3.影响运动效果。人体进食后体内副交感神经易受到抑制,此时机体若要锻炼,运动效果会打折扣。

4.饭后胰岛素分泌上升,可抑制脂肪的分解,能量的来源就受到限制。由于脂肪分解少,减肥运动也不宜在这个时间段进行。

老年人运动后的“六不宜”

虽然佛家提倡运动,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注重身体健康,平时会进行一些健身运动,但是,运动后,由于体力的消耗,人会感觉疲劳,这个时候很多人的不良习惯就会显露出来,例如吸烟,坐下休息,但是这些习惯却是运动后的大忌,对身体有很大的伤害,下面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

1.不宜立即休息

剧烈运动时血液多集中在肢体肌肉中。由于肢体肌肉强力地收缩,会使大量的静脉血迅速回流给心脏,心脏再把有营养的动脉血送给全身,血液循环极快。如果剧烈运动刚一结束就停下来休息,肢体中大量的静脉血就会淤积在静脉中,心脏就会缺血。大脑也就会因心脏供血不足而出现头晕、恶心、呕吐、休克等缺氧症状。所以剧烈运动刚结束时还应做些放松调整活动。如长跑之后逐渐改为慢跑、再走几步、揉揉腿,做几下深呼吸。这样能使快速血液循环慢慢平稳下来,有利于肌肉中乳酸的清除,消除疲劳。

2.不宜马上洗浴

剧烈运动后人体为保持体温的恒定,皮肤表面血管扩张,汗孔开大,排汗增多,以方便散热,此时如洗浴冷水浴会因突然刺激血管立即收缩,血液循环阻力加大,心肺负担加大,同时机体抵抗力降低,人就容易生病。如果洗热水澡就会继续增加皮肤内的血液流量,血液过多地流进肌肉和皮肤中,导致心脏和大脑供血不足,轻者头昏眼花,重者虚脱休克,还容易诱发其他慢性疾病。所以,剧烈运动后一定要休息一段时间后再洗浴。

3.不宜暴饮

剧烈运动后如果因口渴一次性大量喝水过多,会使血液中盐的含量降低。天热汗多,盐分更易丧失,更易使细胞渗透压降低,导致钠代谢平衡失调,发生肌肉抽筋等现象。由于剧烈运动时胃肠血液少、功能差,对水的吸收能力弱。过多的水渗入到细胞和细胞间质中。脑组织是被固定在坚硬的颅骨内,脑细胞肿胀会引起脑血压升高,使人头疼、呕吐、嗜睡、视觉模糊、心律缓慢等水中毒症状。一次性喝水过多,胃肠会出现胀满感,若躺下休息更会因挤压膈肌影响心肺活动。所以剧烈运动后口虽渴也不宜一次性喝水过多,应采用“多次少饮”的方法喝水。

4.不宜大量吃糖

有的人在剧烈运动后觉得吃些甜食或糖水很舒服,就以为运动后多吃甜食有好处,其实运动后过多吃甜食会使体内的维生素B,被大量消耗,人就会感到倦怠、食欲不振等,影响体力的恢复。因此,剧烈运动后最好多吃一些含维生素B,的食品如蔬菜、肝、蛋等。

5.不宜饮酒

剧烈运动后人的身体机能会处于高水平的状态,此时喝酒会使身体更快地吸收酒精成分而进入血液,对肝、胃等器官的危害就会比平时更甚。长期如此可引发脂肪肝、肝硬化、胃炎、胃溃疡、痴呆症等疾病。运动后就是喝啤酒也不好,它会使血液中的尿酸急剧增加,使关节受到很大的刺激,引发炎症,造成痛风等。

6.不宜吸烟

运动后吸烟,因人体新陈代谢加快,体内各器官处于高水平工作状态,而使烟雾大量进入体内,还会因运动后的机体需要大量氧气又得不到满足而更易受一氧化碳、尼古丁等物质的危害,此时吸烟比平时对身体的危害更大,同时氧气吸收不畅还影响机体运动后的恢复过程,人更易感到疲劳。

小知识
多晒太阳有利于养生

多晒太阳是指利用太阳光照射身体,以补养气血,促进健康的一种保健法。古人说:“日为太阳之精,其光壮人阳气。”古代医学家在长期的保健实践中已经直观地感受到了日光的保健作用。唐代医学家孙思邈也提倡“呼吸太阳”,即多晒太阳的意思。历代重视健康长寿的专家更是推崇日光的保健作用。在日光保健的方法上,中医认为,应背对阳光,认为背对阳光,能温暖督脉,补督脉阳气,使人身心舒畅。另一方面,之所以背对太阳,可能是因为“头为诸阳之会”,不宜直对阳光暴晒,以免阳气过旺,有违阴阳调和缘故。

瑜伽健身,平心静气做运动

瑜伽起源于5000年前的古印度,它是百代印度哲学六大派别中的一派,瑜伽来自梵文,其含意为“一致”、“结合”或“和谐”,意味着身心处于稳定、平衡状态。在古圣贤帕坦珈利所著的《瑜伽经》中,准确的定义为“对心作用的控制”。据《瑜伽焰口施要集》记载:“手结密印,口诵真言,意专观想,房与口协,日与意符,意与身会,三业相应,故曰瑜伽。”可见练瑜伽的目的是要达到身、心、灵三者的完美结合。

从广义上讲,瑜伽是哲学。从狭义上讲,瑜伽是一种精神和肉体的结合。我们现在一般所讲的瑜伽,主要是指用来增进身体和心智健康的练功方法。当然,作为修行和练功方法的瑜伽也有七大体系,如今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就是哈他瑜伽,是属于身体洁净、呼吸和各种体格锻炼的体系。

瑜伽扎根于佛家学说,信奉“施比受更有福”,崇尚“乐施”精神,注重人格完善,倡导“信仰第一、家庭第二、事业第三”的生活优先次序,让每一个瑜伽人身心健康,家庭和睦,事业有成。瑜伽传入中国后,很快便被我们的祖先用于实践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中国瑜伽体系。

那么,练习瑜伽有哪些好处呢?

1.促使身心和谐

在某种程度上,瑜伽是为了调整锻炼身心各方面的机能,使之协调有序,均衡健康。瑜伽中姿势和体位的练习,是一种深入的伸展运动,通过缓慢协调的大幅度伸展与收缩,有效刺激人体的肌肉、神经、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改善血液循环和激素分泌,使身体内的废物毒素排出体外。持续地练习更能增强身体柔韧性,使身体线条变得修长匀称,增强肢体的灵敏度,而通过呼吸、冥想等的练习,可以安静神经,平和心态,使人胸襟开阔,冷静沉着,处变不惊。

2.防病健身

瑜伽能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身心相关的疾病。瑜伽最大的特点是它严谨的实践性、科学性和逻辑性。修炼瑜伽,男女老幼都可以,它对人体也没有特殊的要求,对防病健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能消除烦恼,平静心境。

★能维持姿势平稳。

★能够净化血液、净化肉体、调节人的体重,有效地消除脂肪,而对过瘦的人,又能增加体重,维持饮食平衡。

★能刺激内分泌系统,维持内分泌平衡,对内分泌的一些疾病如糖尿病、甲亢等也有较好的疗效。

3.改善视力与听力

正常的视力与听力主要是靠眼睛与耳朵得到良好的血液循环与神经传送。供应眼睛与耳朵的神经与血管必须通过颈部。年岁增长时,颈部正如脊柱其他部分一样失去弹性,神经与血管经过颈部时就有可能遇到滞疑难行的状况。如此便妨碍神经与血液对眼睛与耳朵的供应,因而影响他们的运作。瑜伽体位与瑜伽颈部运动能改善颈部状况,进而加强视力与听力。

4.使外观和心情更年轻

瑜伽能减少人的面部皱纹,产生天然的“拉皮”效果,这主要归功于倒立。我们通常的直立体位,促使地心引力将肌肉下拉。假以时日,面部肌肉会渐渐出现下榻现象。每日倒立数分钟,我们得以扭转地心引力的作用,使其成为我们回春的助力,令面部肌肉不致松弛,它能使皱纹减少,皮肤自然拉平。

瑜伽倒立体位还能使灰发恢复其原来色泽,并能减缓出现灰发的现象。这是因为倒立使得流向头皮内发囊的血液数量增加。这个体位令颈部弹性增加,除去了颈部血管与神经的压力,使得更多血液流向头皮肌肉。这样会使发囊得到更多营养,产生更丰富的健康头发。

小知识
瑜伽健身并非人人适合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练习瑜伽的队伍中,尤其是女性白领。她们中的很多人都认为瑜伽是最适合自己的健身运动。虽然练习瑜伽好处多,但瑜伽并非适合每个人练习,有高血压、脊柱病等的人,学习瑜伽前应先咨询医生的意见,而“高温瑜伽”(在35℃~38℃下练习瑜伽)更容易导致心跳加速,身体大量流失水分,心脏病人、高血压患者、孕妇和小孩都不适宜。在报名参加瑜伽学习班时,也要看看健身中心和导师的名气,学习正确的姿势。

佛家气功的养生功效

佛教自东汉明永平十年(公元67年)传入中国,经三国两晋到南北朝的四五百年间,佛经的翻译与研究日渐发达,到隋唐时逐渐产生天台、华严、唯识、禅宗、净土、密宗等具有中国特色的许多宗派。由于佛教中分成不同宗派,他们各自的修炼方法也随之分成不同流派的气功功法。佛家气功是以坐禅和意念活动为主的,能产生一些气功功能和练成舍利子等。

佛家在对气功流派进行对比时常有这样的特点总结:“儒家执中,道家守中,佛家守空。”所以,“空”字集中体现了佛家气功的特点。

佛家气功在进行禅修时要求结跏趺坐,结跏趺坐又叫做“双盘”,就是我们现在旅游时看到的佛像、菩萨像的打坐形式,即将左脚放在右腿上,右脚放在左腿上,或者相反也可以,但是两脚的脚心必须向上,我们一般人现在要做到有点难度。

气功的原名叫“炁功”。古代的养生家认为,“炁”和“气”是两种不同的概念。通俗地讲,炁就是人体最初的先天能源,气则是指通过后天的呼吸以及饮食所产生的能量,而气功锻炼主要是通过后天的呼吸等方法来接通先天的炁,从而达到养生健身、延年益寿的效果。

那么,具体说来,练习气功对人体有哪些益处呢?

1.练习气功能够强身健体

从锻炼身体的角度来看,气功属于体育锻炼的一种方法,但是它胜过所有体育锻炼的方法。它修炼的对象主要不是筋、骨、皮、肉等,而是肉眼看不到的人体内的分子结构、电子结构。主要还是通过训练心的功能或通过物质的能量、信息来达到练身的目的的。人的耗氧量、耗血量、耗热量都减少了,整个基础代谢水平就会下降,从而使内脏得到调整、休息、改善。

气功与营养学的关系非常奥妙,一旦做好了,练功就会产生很大效应,不仅能吸收到人与人之间的信号,而且可以吸收到动植物之间以及大自然之间的各种信号。气功可以增加人摄取营养物质的途径,能使皮肤吸收营养物质。

练气功好像休息,但不等于休息,却胜过休息。练功的人是在主动地工作,主动地生产,主动地吸收外界的高能量物质,促使自己更加健康。如果通过练功,使人的大部分脑神经细胞充分调动起来,那么,人的身体状况和精神面貌就会大不一样了。

2.练习气功能陶冶性情

中国传统气功强调练功要修身养性,即优化人的情绪、意志与性格等。这既是练功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也是通过气功锻炼能逐渐得到的直接效益。实践告诉我们,人们在气功入静状态下,会体验到非常愉快和舒适,不仅有身体的舒适感,而且心情也非常舒畅,整个身心都会沉浸在一种超脱的意境中。长期坚持气功锻炼,就能起到陶冶情操、开阔心胸、培养意志、塑造健全的人格、增强心理适应能力的作用。

3.练习气功可开发智能

气功实践可以开发人的智能,这一点在古代气功典籍中有很多明确的论述。随着气功研究的深入,逐步证实了气功的这一作用。通过气功锻炼,能使大脑的疲劳较快地消除,使精力旺盛,注意力集中,感知觉敏锐,记忆力增强,思维能力提高,从而能提高智能水平。有关专家认为,气功有可能成为提高人类智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4.练习气功能延年益寿

中医认为人到老年,阴精虚衰,真元渐亏,身体各种机能都逐步减退。也有一些人因种种原因未老先衰。实践证明气功能够调动和发挥机体内在潜力,推迟或延缓衰老,防治老年智能减退,增进老年人身心健康,达到延年益寿的功效。

小知识
佛弟子最好不要修炼气功

佛家气功词条中说:“佛家气功起源于佛教,有的在民间得到传播,它的功法不能与宗教信仰划等号。”可见,就其佛学本质而言,佛家气功是一种附佛外道。身为佛家弟子,既然信了佛,受了三皈依,就等于回归到三宝的教化之下来了。佛弟子皈依三宝应该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解脱生死轮回。佛、法、僧三宝能给予佛弟子生命的依靠和解脱,而佛家气功是不能的。所以,从根本上来讲,佛弟子最好不要修炼气功,学佛而又修炼气功,说明信仰不纯洁。

佛家拳是佛家推崇的养生功法

佛家拳起源于明末清初反清复明运动兴盛的时代,源自南少林。佛家拳拳力凶猛,击打技术和方式独特,是一种非常实用的防身自卫功夫。

佛家拳主要流行于广州、韶关、新会、封开、罗定、新兴等地。主要拳术套路有:内家拳、金铮拳、罗汉出洞、三十六点拳、凤鸾拳、三奇星拳、达摩拳、小八仙、夜虎出林、鹰爪拳、虎爪梅花拳、伏虎拳、铁线连环拳等;器械套路有大象棍、五郎八卦棍、吊哈棍、拦门寨刀,抗龙刀、梅花枪、佛家太子剑、双锏、软鞭等。对练套路有罗汉对拆、单刀对枪、四人对拆等。其主要手型有掌、爪、槌;手法有标、扛、割、沉、槌、封、拍、擒、拨、挂槌、劈槌和双关手等;腿法有卸、跪倒叠脚、上马飞脚等。特点是:多用掌法,而少用腿法,刚柔相济,但也有两派:一派以柔为主,以刚为辅,花旦手,软如棉,讲求吞吐浮沉,突然用劲,力达指尖;另一派为长桥大马,直臂挥舞,运用阴劲,到位时再加钻力。

据称,100多年前,清政府以少林寺武僧包庇、勾结太平天国“反贼”意图谋反的罪名,出动数千清兵火烧少林寺,少林僧人死伤无数。少林武僧益加海大师为了躲避清兵的追杀,带着徒弟李华保(据称为李自成的儿子,另有其侄子一说)借还俗之名伪装为卖艺人,一路南逃到了广东避难。1863年,他们沿珠江而下,来到了当时的香山县黄粱都的荔华两乡(现在的荔山村和虎山村)。

由于两村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清廷不易觉察,而且两村自古就有习武的民风,村民热情好客,待他们二人如亲人,于是师徒俩人就在当地安顿下来。当时又获准在村中兴办“团练”以抵制土匪,所以李华保便留下来安心开馆教习武艺。从那时开始,佛家拳便在荔山村生根发芽并一直传至今日,馆名由当初的“鹰鹤山房”改为现在的“荔山中精武馆”。

据族谱记载,第一代武术传人为黄其云和黄禅云两兄弟;第二代传人为黄禅云的儿子黄风举,目前已到了第六代传人黄来旺;到第三代传人黄三多时,由于当时土匪很多,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只要是黄氏宗族的男子都开始练习佛家拳。

佛家拳是佛家推崇的养生功法。拳法刚柔并用,强调养生之道、健身之道,平衡之道、防御之道、协调之道,动作幅度及运动量适中,适合大众修身养性学练。

小知识
少林拳的由来

传说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印度高僧达摩来到嵩山少林寺传授佛教的禅宗,面壁9年,静坐修心,被尊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初祖。当年达摩终日静坐,不免筋骨疲倦,又加上在深山老林,要防野兽和严寒酷暑的侵袭,在传经时,他发现好些弟子坐禅时间久了,昏昏欲睡,精神不振。为了驱倦、防兽、健身、护寺,达摩等人仿效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锻炼身体的各种动作,编成健身活动的“活身法”传授僧人,此即为“少林拳”的雏形。

佛光操的方法要领

体操,不同于其他游戏、舞蹈等运动,它是依据人类生活的需要所创造的人为运动。体操的起源很早,在我国商、周时代及古希腊时代,人类已有各种健身体操和医疗体操。近代更有依据生理学和解剖学而创设的各种体操,佛门也有所谓的健身罗汉操、佛光操等。

佛光操是简单易学的体操形式,融合运动、健身于一身,是老少咸宜,不受场地空间限制的动态活动之一。佛光山多年来所举办的各种夏令营、冬令营、禅修活动中,每于晨间安排有佛光操,甚受学员喜爱。其各式动作如下:

1.交叉压腿

采蹲姿,双手按膝,右脚先压向左边,右膝盖触地,臀部坐上右小腿。再换左脚,方法同右脚模式。左右方向各做四次。

2.并步转膝

采半蹲姿,两手各按膝盖,先向左边旋转一圈,再换右边转,左右方向各做四次。

3.蹲身弓步

采蹲姿,左脚跪地,右脚再伸直,身体尽量右弯,并以右手碰触右脚趾。再换左脚伸直,身体尽量右弯,并以左手碰触左脚趾,左右方向各做四次。

4.左右弯腰

采立姿,手指交错反转托天,腰部以下不动,先向左方向侧弯稍停片刻,再挺直身躯,再换右方向侧弯,吐气双手徐徐放下。左右方向各做四次。

5.仰天去浊

采立姿,先以掌心搓热之热气,弯身搓擦后腰数下,再双手叉后腰,仰身大声吐气(可以阿字喊出),最后弯腰双手压地,共做四次。

6.俯身松背

采立姿,弯腰先以右手碰左脚掌,头向左上方看稍停片刻,做完后再换左手碰右脚掌,左右方向各做四次。

7.托天旋转

采立姿,手指交错反转托天,腰部以下不动,先向左边扭转一次稍停片刻,回复中间,再向右边扭转,双手向下划开配合吐气,共做四次。

8.展臂入空

双手合掌采弓箭步(先右脚出),左右手各做莲花指,左手上举,右手掌反转,并转头向后看右手。再合掌换左脚出,右手上举,左手掌反转,并转头向后看左手。左右方向各做四次。

9.系趾提身

采蹲姿,双手拉住脚大拇指,双脚不能弯曲,低头吸气起身稍停片刻,再徐徐蹲下吐气,共做四次。

10.松转捶肩

采蹲马步,双臂放柔,以轻松自然方式左右摆动拍身,由腰至背数次。

11.定点环绕

双脚张开,弯腰双手自然垂直,依序左右大幅度画圈各做四次。

12.动颈松椎

采立姿,全身放松,头部依序前后、左右、两侧方向运动,再左右方向旋转,所有动作均做四次。

各式动作注意事项:呼吸采取自然,若喘气时,可先吐气调匀,再做其他动作。每个动作都要以幅度大、仔细缓慢为要。若有些动作因柔软度不够,而无法根据标准做到时,请勿勉强,以免受伤。

小知识
跑香

在佛殿或禅堂,往返来回的行走,称为“跑香”。俗云:“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一般于饭后跑香,可以训练威仪,促进胃肠消化,增益健康;或于禅坐昏沉时,起而经行,活动筋骨,舒通血气,使能安心坐禅,也是调和身心的方法之一。跑香时,身端头正,颈靠衣领,双眼平视,不东张西望,不昂首低头,两手以左七右三自然摆动,全身放松。转弯时,右绕而行。跑香速度,由慢逐渐加快,快慢有序,以达威仪、健身之效。

达摩易筋经的养生作用

达摩易筋经不但是佛门中一套独特的动功养生方法,还是人们经常使用的日常健身方法。从古到今,一直受到人们的欢迎。易筋经能够调节、改善人体肌肉、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协调性和伸展性,可以有效运行气血、平衡阴阳,起到外练筋骨,内壮五脏六腑,调节人体生理平衡,促进身体健康的功效。

达摩易筋经共计十二势,其预备式为:两腿开立,头端平,目前视,口微闭,调呼吸。含胸,直腰,蓄腹,松肩,全身自然放松。

1.韦驮献杵第一势

两臂曲肘,徐徐平举至胸前成抱球势,屈腕立掌,指头向上,掌心相对(10厘米左右距离)。此动作要求肩、肘、腕在同一平面上,合呼吸酌情做8~20次。

诀曰: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剑,心澄貌亦恭。

2.韦驮献杵第二势

两足分开,与肩同宽,足掌踏实,两膝微松;两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两侧平举;立掌,掌心向外;两目前视;吸气时胸部扩张,臂向后挺;呼气时,指尖内翘,掌向外撑。反复进行8~20次。

诀曰:足指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3.韦驮献杵第三势

两脚开立,足尖着地,足跟提起;双手上举高过头顶,掌心向上,两中指相距3厘米;沉肩曲肘,仰头,目观掌背。舌舐上腭,鼻息调匀。吸气时,两手用暗劲尽力上托,两腿同时用力下蹬;呼气时,全身放松,两掌向前下翻。收势时,两掌变拳,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将两拳缓缓收至腰部,拳心向上,脚跟着地。反复8~20次。

诀曰: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舌可生津将腭舐,鼻能调息觉心安。

4.摘星换斗势

右脚稍向右前方移步,与左脚形成斜八字,随势向左微侧;屈膝,提右脚跟,身向下沉,右虚步。右手高举伸直,掌心向下,头微右斜,双目仰视右手心;左臂曲肘,自然置于背后。吸气时,头往上顶,双肩后挺;呼气时,全身放松,再左右两侧交换姿势锻炼。连续5~10次。

诀曰: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回收左右侔。

5.倒拽九牛尾势

左脚向左侧迈出一步成左弓步。同时,左手握拳上举,拳稍过头顶,拳心向内,屈肘。前臂与上臂所成角度略大于直角。肘不过膝,膝不过足,成半圆形,两腿观左拳。右手握拳,直肘向后伸展,拳心向后,前后两拳成绞绳状,称为螺旋颈。松肩,两肩要平而顺达。背直,塌腰收臀,胸略内含,藏气于小腹,鼻息调匀,舌尖轻抵上腭。

导气下达两拳放松成半握拳状。舌尖自上腭放下,肩、腰放松,左手劳宫穴发气,闭目。气自天目穴遂入,依次贯穿脑髓,脊髓、两腿骨髓,直达两脚涌泉穴。

诀曰:两腿后伸前屈,小腹运气放松;用力在于两膀,观原须注双瞳。

6.出爪亮翅式

接上式;逆呼吸,左腿蹬力,提左脚落于右脚内侧成立正姿势;同时双拳回收于腰际,拳心朝上,继而鼻吸气,挺身,怒目,双拳变立掌,向体前推出,掌心朝前,掌根尽力外挺;然鼻呼气,双掌再变握拳,从原路回收于腰际,拳心向上;再鼻吸气,双拳变五掌前推,如此反复七次;意在天门。

诀曰:挺身兼怒目,推手向当前;用力收回处,功须七次全。

7.九鬼拔马刀式

脚尖相衔,足跟分离成八字形;两臂向前成叉掌立于胸前。左手屈肘经下往后,成勾手置于身后,指尖向上;右手由肩上屈肘后伸,拉住左手指,使右手成抱颈状。足趾抓地,身体前倾,如拔刀一样。吸气时,双手用力拉紧,呼气时放松。左右交换。反复5~10次。

诀曰:侧首弯肱,抱顶及颈;自头收回,弗嫌力猛:左右相轮,身直气静。

8.三盘落地势

左脚向左横跨一步,屈膝下蹲成马步。上体挺直,两手叉腰,再屈肘翻掌向上,小臂平举如托重物状;稍停片刻,两手翻掌向下,小臂伸直放松,如放下重物状。动作随呼吸进行,吸气时,如托物状:呼气时,如放物状,反复5~10次。收功时,两脚徐徐伸直,左脚收回,两足并拢,成直立状。

诀曰:上腭坚撑舌,张眸意注牙;足开蹲似踞,手按猛如拿;两掌翻齐起,千斤重有加;瞪目兼闭口,起立足无斜。

9.青龙探爪势

右式:接上式;顺呼吸;两目平视,左足回收于右足内侧,成立正姿势;鼻呼,左掌自胸前变拳,顺式回收于腰际,右掌自胸前变爪,五指微屈,力周肩背,向体左伸探。

左式:左右手势互换,鼻吸,俯身,腰前屈,右爪从左至右经膝前围回;鼻呼,直身,变握拳停于腰际,同时左拳变爪,从腰际向体右伸探。

诀曰:青龙探爪,左从右出;修士效之,掌气平实;力周肩背,围收过膝;两目平注,息调心谧。

10.卧虎扑食式

右式:接上式;逆呼吸;两目平前视,上式结式为双拳停于腰际。右脚向前迈一大步。左脚跟掀起,脚尖着地,成右弓步;同时俯身、拔脊、塌腰、昂头,两臂于体前垂直,两掌十指撑地,意在指尖。式定后约静立30秒钟。

左式:身体起立,左足向前跨一大步,成左弓步,作卧虎扑食左式,凡动作相反,为左右互换,式定后约静立30秒钟。

诀曰:两足分蹲身似倾,屈伸左右腿相更;昂头胸作探前势,偃背腰还似砥平;鼻息调元均出入,指尖着地赖支撑;降龙伏虎神仙事,学得真形也卫生。

11.打躬式

接上式;顺呼吸;上右足平行于左足内侧,距离约与肩宽;然后变为弓腰,垂脊,挺膝。头部探于胯下,同时两肘用力,两掌心掩塞两耳,两掌夹抱后脑,意在双肘尖。式定后随意停留片刻。

诀曰:两手齐持脑,垂腰至膝间;头惟探胯下,口更齿牙关;掩耳聪教塞,调元气自闲;舌尖还抵腭,力在肘双弯。

12.掉尾式

接上式;顺呼吸,挺膝,十趾尖着地,两手下落,微屈,两掌相附,手心拒地;同时瞪目视鼻准,昂头,塌腰垂脊,凝神益志,意存丹田。式定后脚跟落地,再掀起,3次后即伸膀挺肘一次;共脚跟顿地21次,伸膀7次;然后起立,成立正姿势。

诀曰:膝直膀伸,推手自地;瞪目昂头,凝神一志;起而顿足,二十一次;左右伸肱,以七为志;更作坐功,盘膝垂眦;口注于心,息调于鼻;定静乃起,厥功维备。

小知识
达摩易筋经的起源

达摩易筋经与我国古代的导引术有相似之处,据文献记载,易筋经为达摩所传。南天竺国人达摩于公元526年来到河南嵩山少林寺,传易筋经。易筋经传入少林寺后,由少林寺僧侣对其进行修习。例如,在隋唐年间,在河南嵩山一代就比较流行易筋经。另外,易筋经这个名字也是由嵩山少林寺僧侣命名的。

罗汉十八手的实战技法

“罗汉十八手”是少林拳术中较早的初级套路之一。据少林寺拳谱记载:远在隋时,少林寺武僧就为一些长期壁观坐禅的和尚编了一套活动量较小,动作简单的动作套路。初根据十八罗汉铜像各选了一个动作,称为十八罗汉手,后来,逐渐演化成有节有理的武术套路,也称罗汉十八手,其防法主要是退、转、闪、躲、缩等避开对方之功招。同时又巧妙和合理地利用攻上防下,攻左防右,虚实兼用或攻防兼备。或一攻一防等,达到攻则不露蔽,防则寻机攻,遇强不挨打,遇弱必取胜,有战则胜敌的目的。同时也注意腿法,肘法和身法的配合。尤其注意眼法,招招做到:眼到手到,眼随招进。眼随势神,招前以眼决策,招后以眼定略。此乃罗汉十八手之功法妙诀矣。

练少林罗汉十八手,先并步直立,呼浊汲清,凝神听气。此为入手之内功。其前后左右十八手分述如下:

1.朝天直举世闻名

即以手朝上伸举,气贯三焦,左上则右下,手掌须平,掌心相印,名为朝天踏地,此为两手。

2.排山运掌

上式演毕,即将足向侧开步(一尺余距离),用柳叶掌(五指紧排)向前推掌,左右前后次第推运,仍须力贯掌心,气发丹田,有猛虎推山之势,此为四手。

3.黑虎伸腰

前式毕,收足正立,再开短马,两手仍作掌式,左右分推,由短马变为高马(先低后高)。必须以腰用力,两掌齐出,且伸满时两掌心与后足心更须相印。于是左右前后起落伸推,久则腰膝坚强,收功甚速,此为四手。

4.雁翼舒展

伸推毕,收马排足,略事休息,于是再吸气一口,下贯丹田,用手紧贴腿部,运腋力由下渐起,以平肩为度,如舒雁翼。且两手起时,足跟随起,落则随落,腰须硬实,足尖得力,两手起时,隐觉气贯胸开,肱涨指热,方为得益,此为一手。

5.揖肘钩胸

此法先排正两足,再以右足或左足踏进一步,以阳掌平排揖下,至膝为止,先曲掌,后变平掌,收转时,以掌渐次作钩曲势,紧点至胸,腰稍向后翻,使气注丹田,力鼓两肘拐,但揖下时,身须低伏,后足跟不可离地,此为气功之手,河南西江两派及川黔楚等处之拳技家,多依此练习,亦少林之衣钵也。此为一手。

6.挽弓开隔

此与八段锦中,左右开弓如射雕,正复相类。其不同在于,此系短马,延缓系正立,其效果遂相去甚远。如练习时,可依骑乘射球之式,腰须后翻,一字地盆(或称马步)即为合法,此为一手。

7.金豹露爪

上面所说均为掌式,现变为豹拳式(手指前中二节作钩勒形,大节与掌背平齐,拇指作曲形,紧贴掌边)。练时如左手拦护,则用右手作豹爪拳,尽力冲出,两手循环练习,必须开声吐气(拳吐出之时,必须与拳力相应),两足仍半马,用力与前无异(即腋力),此为一手。

8.腿力跌荡漾

前面技法均用手,此乃用足。其足有四法:

★足尖直踢:此踢是只须稍高,过高则无力。

★横腿扫击:此出横腿,其势如扫,身须取侧,收腿宜速而稳。

★长腿高举:此腿法颇不可轻率使用,因此举起甚高,身法之虚空,在在堪虞。若遇名家,易为人制,须练习精到,出落如风,始可免意外。演练时,左右前后习之,必须力贯足尖为要。

★钩腿盘旋转:此法脚尖由外向内钩盘,练时两足如画大圆圈,身法仍以半马为宜。以上为四法,加上以前十四手共为十八法,又称达摩十八手。

小知识
十八罗汉的来历

相传唐代以前只有十六位罗汉,后加入降龙、伏虎二位罗汉而成为十八罗汉。在唐代衰落时,分裂成10个小国,其中有一个小国名为前蜀。当时成都有位僧人叫贯休,善于绘画,写得一手好字,又会吟诗。有一天,他在寺院中修行,梦见一位罗汉对他说:“你会绘画,为什么不将罗汉的肖像画出来?由今天起,每天我们众罗汉都来见你,你就依我们的形象绘出来吧。”这罗汉先报上名来。贯休醒来之后,马上执笔,将梦中所见的罗汉的形象画了出来,成为历史上第一位罗汉的肖像。以后他一连梦见其余的罗汉,于是逐一写出来,就成为中国的十八罗汉。罗汉的次序,是照贯休梦见的先后而排列,与修为深浅无关。

少林罗汉卧功的功法要领

少林罗汉卧功,系少林寺俗家弟子李森堂老师于1986年根据个人实践经整理并以科学安排而创编的,初名为“饭后高卧功”。在1987年9月携学员向少林寺住持德禅法师汇报后,德禅法师欣然将之纳入少林寺气功之列,井赐名为“少林罗汉卧”气功。几乎所有功法在饭后半小时内是禁练的,而此功是吃过饭马上就练,可以借谷气而增强内气,所以能迅速培养内气,在较短期内打通任脉和督脉,使小周天运转起来。通过导引行气,脾胃之气运转起来后,带动肝、肺、肾等脏腑之气同时运转,从而调动五脏六腑潜在的健身、防病治病的能力,所以除了能防治消化系统慢性病外,对气管炎、哮喘、妇女月经不调和男性阳痿早泄、肾虚尿频尿急等也有可喜效果。一个极简单的动作就能使五脏俱和、六腑皆安,符合“大道至简”的原则,因而嵩山少林寺住持德祥法师称赞这一功法“为少林增辉”。

有一位老人,脾胃虚弱,消化吸收功能很差,面色蜡黄,体重日益下降,整天没精打采。学习了少林饭后罗汉卧功后,20余日就初见成效,饭量增加了,人也有了精神。他见出了成效,练得更认真了,两个多月后,他面色红润,说话铿锵有力,体重也增加了,与过去判若两人。

少林罗汉卧功功法简单好学、效果神奇,通周迅速,打破了饭后不宜练功的老框框,利用饭后休息时间练功,不占工作时间,不失为现代人修习气功应首选的一个功法。

其功法要领如下:

1.预备

吃过饭后,稍事活动,排除大小便。然后将床上被子或软垫折叠成斜坡状靠墙铺好,坡度约控制在40度左右,接着宽衣松带,双腿自然盘屈,仰卧在床上,靠被子或软垫,头与上身成斜直线,使小腹处于整个身位的低位,再全身放松、牙齿微合,舌抵上牙根,自然呼吸,返观内视小腹丹田,慢慢用意念将全身之气归于丹田,闭目养神约1~3分钟。

2.正功

两掌相叠于腹部丹田上,意想腹内有水漩涡转动,然后用右掌以肚脐为圆心,在肚皮上方约10厘米处顺时针方向转圈180次;再用左掌依法逆时针方向转圈180次。手掌带动腹内内气运转,是靠意念去指挥的,是靠手掌的感应去引动的,应做到手掌不能太用力,也不能完全不用力,而是稍带暗力,力与意结合将内气引动运转起来。想的过程中,腹内的现象会在脑海中闪现,闪现点就是印堂处。练功中要轻松自然。每掌各转圈180次后,如有时间可适当再增加转动圈数。

3.收功

接上,转圈完毕,双腿依然保持盘屈,上身坐正,双手重叠捂丹田,内视小腹丹田,静坐片刻。尔后双掌掌心向上,十指相对,慢慢上端至胸部,再反掌下按至腹部,上抬时吸气至腔中,下按呼气归丹田,如此三次,再双掌掌心向上,从体两侧上抬收气,捧气贯顶,到头顶时十指相对下按至腹部,意想全身之气在两手作用下归于丹田。呼吸要做到慢、匀、细、长。

小知识
少林功夫

少林功夫的要旨是禅武合一。少林寺是佛教禅宗的祖庭,禅宗以明心见性、顿悟成佛为要旨。在佛门眼中,参禅是正道,正宗少林功夫传人潘国静曰:“拳勇一类乃是末技,僧众们不过是借练功习武达到收心敛性、屏虑入定的目的。同时也可收到强壮身体,益寿延年的效果。”少林功夫是一项综合的武术体系,其中“禅”字是提高功夫的重要依据,因为禅是“外不着想,内不动心”。少林六祖惠能在《坛经》上说:禅乃梵文音译“禅那”,其意译为“弃恶”、“功德丛林”、“思维修”、“静虑”。由于上千年的积累和努力,少林功夫中的武与禅已经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少林功夫中的武,已经融化在了参禅之中。这是少林功夫与其他派系武术的不同之处。

少林养气功

少林养气功是少林寺内传健身功法之一,行性大师自幼随师父练习此功,数十年不辍,深得此功之真谛。少林养气功将意、气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意气相随,外动内静,刚柔相济,通过7个相连贯的基本动作运动四肢,以调整人体生理机能,防除病痛。久之,可养气强身,延年益寿。行性大师云:“练此功要求微闭双目,心静体松,意与气合,形神兼备。不可急于求成,坚持不懈才得功法之奥妙。”

以下是少林养气功的功法:

1.站立式

自然站立,两足微呈八字形。小腹微收,两肩放松,掌心侧向外,意念集中于丹田。

2.抱胸式

身体身前,两臂慢慢下落至胸前。两手向下转,微贴肩前,四肢微合,掌心侧向下。

3.立肩式

身体直立,双臂向上,掌心相对慢慢上举,然后下落至双肩。四肢微缩,指尖置肩上,掌心向外。

4.抬天式

身体自然站立,两手向后慢慢翻转抬起,掌心向上。

5.单鞭式

右脚回收,自然站立,身体放松,两臂向上慢慢平抬成一条线,四指上举,掌心向外。

6.云手式

右脚向前跨步,双手向上慢慢举至胸前,掌心侧向外,上体向前微倾。

7.侧云式

左脚向前半步,两手从上向下运动,左掌心向上,右掌心向下,身体向左侧转。左腿微屈,重心落左腿上。

小知识
佛家童面功长寿驻颜

气功美容是中医养生特有的驻颜长寿方法,通过自我控制、自我身心锻炼来调整身体内部功能,达到防病强身、驻颜长寿。《达摩秘功》记载“佛家童面功”对美化面容有突出功效,可使人气血旺盛,精神振奋,面如童颜。具体方法:自然盘坐,双手掌面朝上放在两膝盖上,集中精神,排除杂念。端正上体,双眼微闭,舌抵上腭,呼吸细匀深长,并用意念将气血引导到丹田处。丹田有4个部位,即两眉之间谓之上丹田,心窝处谓之中丹田,脐下小腹谓之下丹田,命门谓之后丹田。以意领气时口中默念“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后丹田”。使气血随意念沿任督二脉依次循行到四个丹田部位,循环一圈为一次,如此反复18次。

少林金刚桩内功

金刚桩内功乃少林真传,法简效宏,功效极为惊人。习者用心修习10天即可令丹田聚气成团,身心剧变判若两人,一般疾病不药而愈。继而打通大、小周天,从而产生超常的攻防能力。

1.预备式

两脚与肩同宽,两膝微屈,口微闭舌抵上腭,全身放松,自然呼吸。虚领顶颈,下颏微收,眼微闭,两手心自然相对下垂体侧,肩要沉,胸宜含,总之使身体舒适为宜。

2.第一式

接上势,两手缓缓上提抱于胸前,两手距少林罗汉卧功胸30厘米,手指似弯非弯,似夹非夹,劳宫穴相对呈抱球状,两手相距5厘米为宜,身躯正直,做到松而不软,紧而不僵,静站5分钟。

3.第二式

接上势,两手慢慢同时外拉,拉至10厘米左右再缓缓内合,合到3厘米左右时,再同时向外拉,如此反复练习,但动作一定要放慢,不可用僵力开合,要体会两手之间似乎有物,不久你就会发现两手之间有一种无形的牵引力,令你双掌合不拢、拉不开,此即内功初生之兆。呼吸与动作也需配合,开时吸,合时呼。

4.第三式

上式修习10分钟后可做收功,两手于胸前抱住不动,将掌中内力分成两股,各自从双掌劳宫穴吸入,并沿两臂上行至胸部合二为一,然后下沉至小腹丹田。连做3次,每次动作都是吸气运行,呼气时两掌下按配合内力同时下沉丹田,然后双掌叠放于下丹田,意守丹田30分钟为宜。

5.收功式

上式做完须起身行走数趟,两手互相揉搓至发热,轻蹬双腿,宁心静气片刻即可。

小知识
佛教金刚

金刚是梵文Vajra的意译,意译为“缚日罗”、“伐折罗”。本来是指屯和印度神话中的狼牙棒、粗棒,是众神之王因陀罗的武器。金刚由金、铜、铁、山岩制成,有4个角或l0O个角,还有1000个利齿,在佛教中,金刚以其譬喻坚固、锐利、能摧毁一切,成为坚固、不灭的象征。古印度兵器金刚杵也作为丰产的象征,在佛教密宗中则表示伏魔、断烦恼、坚利智的法器。 MnRi5LR+Y3b4g2YoBdGcVFd3dlYPdoD1q7ZRCh5zfvLGZfWfc46xS1joAMyY8DJ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