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养生已经成为近年来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热门话题。我国养生学苑囿,奇花异草,玉树琼枝,不仅品种繁多,而且姿态各异,其中佛家与养生更是其中一朵绚丽的奇葩。

关于养生,佛家文化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佛家对养生更是具有独特的见解和精彩的论述。另外,佛法修习的具体内容,也让修炼者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健康的身心。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学习一下佛家养生的要旨。

佛门僧侣,常被称为“苦行僧”,他们虽然生活简单朴素,长寿者却比比皆是。在中外历史上都可以找到佛门弟子长寿的例子。如近代高僧虚云禅师可以说是一个苦行僧,一生坐禅,修庙不辍,活了119岁。中国当代著名的得道高僧离欲上人,一生建寺弘法,化度甚众,活了107岁。安岳的禅庄法师活了100岁。仍然健在的佛智老法师也有100余岁了……

从这些高僧长寿的事实我们可以看出,佛家养生必要其独到之处。有人曾专门对历史上的皇帝与历代高僧做了比较。发现历代皇帝的平均寿命远低于高僧的平均年龄。为什么长寿的不是那些生活富裕或者处于优越自然条件中的人,而是过着清心寡欲生活的佛教徒呢?这是因为,养生的目的主要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这两个方面,而佛教的一切修证行为恰恰就包含了这两方面的内容。

我们在寺院看到的佛像或菩萨像,他们不仅身形健硕,相貌庄严,而且常常流露出慈祥和喜悦的神情,从形象上反映了佛家关于生命健康的特征。生理上,六根具足;心理上,坚毅安详,充满智慧。

从生理方面来说,佛家认为,自然界万物包括人类均是由地、水、火、风这四大物质构成的。既然人类是这四大物质所构成的世界的一部分,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就必然影响到人体的生理活动。假如四大不顺,处于一种失调、失衡的状态,人体也会相应出现种种不适与病变。假如四大和合,处于一种和谐、平衡的状态,人体则健康无恙。

从心理方面来说,佛家认为,养生先养心。心理的健康与否,与人的健康长寿有着密切的关系。自然灾害、冷暖人生、生老病死、行为举止、言语冲突都可能使人产生喜怒哀乐的情绪,从而导致人心理失去平衡。保持处世坦然的心态,是人们安身立命、延年益寿的关键。

另外,佛家有很多戒律,如五戒、十戒、菩萨戒等。这些戒律多是对佛教信徒修行时的纪律约束。在僧人的日常生活中,受戒律约束,形成自觉性的行为规范,虽然主要目的不在养生方面,但与人的健康、长寿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也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本书是一本集佛家养生精华为一体的大众实用通典。书中涵盖了素食养生、起居养生、运动养生、静坐养生、禅定养生、德行养生、情志养生、休闲养生、名人与养生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探索佛门中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揭示了佛家养生的观念,并结合这些观念,详细阐述了佛家养生之道,同时还为大家提供了许多方便易行的养生方法。希望大家通过阅读本书,能够领悟到佛家养生的智慧,体味到佛家养生的精神,掌握好佛家养生的方法,从而修炼自己的身心,达到身健心康的养生目的。 mPKacEcJlKJTooPJbOQrE2qhHIGz2zj37OVgtwwWAeRc8VCbJrY5e6N4YcX9pZ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