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淡而简单的生活实际上是一种幸福的生活,只是有些人往往有太多的欲望,他们不断地追求金钱、名利、权势等等,这些欲望在自己的脑海中不断地翻腾着,往往会呈现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凌乱局面。若是我们想要做到坦然应对和淡然处之,就必须要让自己学会安顿自己的心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果失败了,不用纠结,拍拍灰尘重新争取;如果犯错了,不用心碎,吸取教训及时改正;如果成功了,不必得意,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如果收获了,不必沾沾自喜,得失之间泰然处之。当你可以做到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悲欢离合时,你便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
生活中,我们有时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当一个人取得成功的时候,他会欢呼雀跃,以最隆重的方式庆祝这一成绩。但如果是失败了,他便会失望懊恼,觉得自己被世界抛弃了,没有人爱自己,更没有人会关心自己此时的心情。在这种坏情绪的驱使下,他的心情开始更加低落,觉得任何人都在嘲笑和讽刺自己,甚至没有勇气再面对世人,于是选择结束宝贵的生命。这样的人,不能坦然面对人生中的得失,这是十分不明智的。
有些人总是欣喜于得到的东西,一包零食、一杯咖啡、一份礼物、一个帮助、一个微笑……每一次的得到都是对人生的充实,都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这并没有错。然而,有些人总是纠结于失去的绝望,失去友情、失去亲情、失去爱情、失去晋级、失去奖赏……失去其实不是残缺的代名词,并不意味着是不完美的人生。因为得到与失去之间、成功与失败、幸福和痛苦之间,只有一步之遥,我们不必将两者之间的界限划得如此分明,坦然和淡然才是最明智的心态。
要知道,人世间有很多事物,不管我们花了多大的力气,花费多大的心机,即便可以暂时拥有,也不能够长长久久,我们又何必为了这短暂的失去而让自己沉溺于长久的痛苦之中呢?如果我们一味地追逐获得,抑或死守现有的获得,就会身心疲惫,成为生活的仆人、心灵的奴隶!人生短暂,不可每天都轮回在得与失之间,流浪在快乐与痛苦之间,而是要以平常心面对一切,得之淡然,失之坦然,才能获得幸福的生活。
坦然是一种平和的心境,当一个人能够坦然面对失败,面对失去却依然处变不惊的时候,他的人生之路上就会铺满鲜花。坦然,就是要求我们心态平和地面对一切,顺其自然地生活下去。坦然,有异于古代智者们提倡的“顺天而行”、“无为而治”,而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有为”状态,不是任其发展,而是平静面对后做出必要的调整和纠正,因为人生中的磕磕绊绊不计其数,许多成败得失都不在我们的预料之中,也不在我们都能够承担的范围之内,但只要我们努力去改变,求得一份付出后的坦然心态,那么,我们也会得到一种别样的心安和快乐。
中国历史上的西楚霸王项羽乌江自刎的故事家喻户晓:
当年,项羽来到乌江边时,乌江亭长就已经撑好船等着他。亭长对项羽说:“江东虽小,也还有方圆千里的土地,几十万的民众,也足够称王了,请大王急速过江。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即使追到这儿,也没有船只可渡。”项羽笑道:“上天要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况且我项羽当初带领江东的子弟八千人浩浩荡荡渡过乌江向西挺进,如今却无一人生还,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而拥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见他们呢?即使父老乡亲们不说,我项羽难道不会感到内心有愧吗?”项羽叹了口气,接着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忠厚的长者,这匹战马跟随我五年了,所向无敌,常常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就把它赏给您吧!”于是命令骑马的都下马步行,手拿短小轻便的刀剑与敌人交战。
接下来就是一场敌强我弱的战斗,项羽一个人杀了数百汉军士兵,自己也受伤十多处。这时,聚集过来的汉军越来越多,其中就有项羽当年的旧部吕马童。项羽笑了,他大声地招呼说:“这不是老朋友吗!”背楚降汉的吕马童难为情,不敢正视项羽,扭过头去对另一员汉将王翳说:“这就是项王,这可是‘新朋友’了。”项羽大声地说:“听说贵国出大价钱,赏千金、封万户侯,买我的人头,我就送个人情给你吧!”说完,便一剑砍下自己的头颅。
这段故事中的项羽,虽然死得很壮烈,却也很凄惨,曾经让人闻风丧胆、不敢仰视的英雄,却在如此卑劣的争夺下死无全尸。说到底,项羽本可不死的,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一次失败并不能代表永久,只要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为什么不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呢?不得不说,项羽将成败看得太重,倘若他能放下心中的自责,回到江东,一定还能打下一片属于自己的江山。
人生当中,身外之物何其多,你若得到了,希望能够坦然处置,切不可忘乎所以;你若失去了,希望不要大悲大痛,切不可妄自菲薄。如此这般,超过自我,笑看风云变化,拒绝挣扎与厮杀,才会不被身外之物所困,从而过上恬静、淡雅的平静生活,用完美的音符谱写和谐的人生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