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 此处不留爷,必有留爷处

事实证明,刘知远处事沉稳,善于应变,不仅懂得抓住时机,而且还懂得利用形势,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政治谋略家。在这场游戏之中,耶律德光完全不是刘知远的对手(被骗得好苦啊)。

由于刘知远这两年来的沉稳办事,登基之前并没有引发大规模的战争,所以中原地区的人民还是感到比较满意的。

然而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个人绝对不会满意,这个人就是赵匡胤。

赵匡胤离家出走,目标很明确,就是想凭借自己一身高超的武艺,谋个一官半职来赚钱养家糊口。如果没有战事,他就没有机会参军,无法立功升职加薪。照目前的形势来看,赵匡胤也只有在街头摆个摊子卖艺,耍耍大刀,玩玩胸口碎大石什么的来换几个铜板过日子了。

在这两年之中,赵匡胤早已耗尽了所有的盘缠细软,经常是忍饥挨饿,有上顿没下顿的。像他这样身怀武艺的人,如果再继续找不到事儿做,难保不会作为社会的威胁存在。

虽然外面的世界在别人嘴里说起来是无比的精彩,无比的天花乱坠,但这个时候的赵匡胤才深深体会到外面的世界是让人如此的迷茫,人生的归宿在何方,看起来他并不知道。一路走过来所面临的风霜,饱经的沧桑,世人的冷眼,无情的嘲笑,都深深地印在赵匡胤的心里。但是赵匡胤坚信,只要战胜了这一切,他的梦想就不会遥远。

屈原说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生活告诉我们,那些伟大的人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赵匡胤无疑就是其中的一个。所以在历经世间的冷暖之后,赵匡胤变得更加冷静而坚强。他知道,他最需要的是一个机遇,只有抓住了这个机遇,他就能如大鹏展翅,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这个机遇需要别人给,而且这个人还得是一个慷慨的人。但找一个慷慨的人就好像往太监脸上找胡子,很困难。还好有一门学问自从人生出来它就产生了。它就是人际关系学。它所表现出来的方法论,俗称走后门。

这个时候,赵匡胤正利用着它去找一个人。这个人叫作王彦超,在湖北复州(今湖北天门)当防御使。

首先来说一说防御使这个官职。它是一个州的刺史兼州的军事长官,也就是说它掌握了一个州的政权和军权。再来说一说王彦超和赵匡胤的关系。其实这位王先生和赵匡胤基本上没有丝毫关系,如果他们是在同一条食物链上的话,他们两个人实在是没有可能串到一起的。只是因为他们之间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

赵弘殷和王彦超一样,都是当官的。我们知道,两个官遇在一起的话,通常人们会用一个成语来修饰这种状态,就是官官相护。要达到这种状态其实很容易。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其实就是大家见了第一面就握手称兄道弟,什么一见如故,一见钟情(当然是为了开玩笑调节气氛)通通撩上去。接着一起吃饭相互敬酒夹菜,然后去搞一下娱乐活动。第二次见面就送一下礼,然后就什么都不用说了,大家都是兄弟啦,多多关照。这样就护住了。

赵弘殷无疑是和王先生搞过这一套的,所以他首先就被赵匡胤瞄上了。

最后我们来看看饱经风霜之后的赵匡胤这个时候是个什么模样。衣衫褴褛、满面尘霜、浑身臭气、肚闹饥荒。如果请金庸先生来分配他工作的话,相信除了丐帮之外再没有什么好去处了。

赵匡胤很快见到了王彦超,他把自己家中的遭遇以及自己离家途中所受的颠沛流离之苦,通通告诉了王彦超。为此,他还将说话时的语气尽量变得凄惨些、可怜些。然后,他请求他的这位王叔叔收留他,给他安排一份工作,并承诺会好好地干,尽职尽责。

他只需要一个机会,一个能靠自己养活家人的机会,仅此而已。

这个请求并不过分,对于王彦超来说只是一句话的事情。

但是,赵匡胤似乎忘了,王彦超拒绝这个请求也只是一句话的事情。

“抱歉,贤侄,我实在是无能为力。”王彦超就用这句话拒绝了他。

赵匡胤看着王彦超那假装歉疚的面容——冷漠,除了冷漠还是冷漠。

他似乎忘记了一件事情——当官的说的话是有保质期的。这个保质期就是对方还有实权,而且是能被利用的实权的期间。如果你不幸被任个闲职,或者被撤职的话,那就意味着你毫无利用价值了,到那时你会像条野狗一样被踹开。很显然,从前朝过渡来的赵弘殷如今混得实在不好,穷得连礼物都送不起了,还送了一个都能当丐帮长老的儿子过来,真是落魄到家了。

王彦超像对待乞丐一样,派人给赵匡胤换了一套干净的衣服,施舍了几顿饱饭,并给了一点路费,让赵匡胤继续他的流浪生涯。

赵匡胤这才明白了和当官的是不能谈感情的,在他们眼中感情本身就是一种奢侈品。虽然他们口口声声说谈钱伤感情,但是他除了能谈钱之外,唯一能谈的就剩下女人了。所以,赵匡胤掌握了对付这些当官的方法,就是用利益让他们屈服而不是直接采取暴力,以至于后来靠利益诱惑这种方式避免了许多流血事件的发生。

这就是赵匡胤的过人之处,也正是他能得万人敬仰的原因!

当然,这是后话,我们继续来说现在的赵匡胤。

赵匡胤并没有沉沦,他继续着他的下一站,他相信总有一个人会收留他,给他机会。

随州,地处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汇地带,居荆豫要冲,扼汉襄咽喉。这座“鄂北重镇”的刺史叫作董宗本,他如今正在他的刺史府中。上天让他在这儿等一个人去找他,但他并不知道上天的这道旨意。

现在,这个人来了,正向他的刺史府走去。

很快,董宗本听见了手下禀告有人前来拜访,并且知道了来访者的来历背景。

他略感新奇,差人将这个来访者迎进来。然后他就看见了这个不远千里的来访者。

年纪二十岁上下,紫色的面孔,魁梧的身躯,眼睛炯炯有神。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前来投靠的赵匡胤。眼前的董宗本是他父亲赵弘殷的朋友。虽然在王彦超那里碰了一鼻子灰,赵匡胤并不死心,他来到这里寻找那个机遇。

他们略事寒暄。董宗本从谈话中得知了赵匡胤家中的境况,脸上显出黯然之色,表示很抱歉听到这些。

赵匡胤看得出,那是真真实实的表情,董宗本并没有一丝做作。所以,这个时候,赵匡胤请求他看在与父亲朋友一场的情分上收留自己,请求他给自己安排一份工作,同样承诺尽职尽责地干。

董宗本是一个顾念旧情的人,并不是王彦超那种势利小人,所以他答应了赵匡胤,并且让赵匡胤在他手下任职做事。至于赵匡胤当时任的是何职,工作待遇如何,都是史料中不可考的。我们只要知道董宗本这里包吃包住,包赵匡胤满意就行了。

这是赵匡胤外出漂泊以来所受到的第一个道义上的(请注意这个词)大(再注意这个字)恩惠。

赵匡胤从心里感谢董宗本,并且发誓不会忘记董宗本对他的恩惠,会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去回报这个大恩人。所以他工作得很卖力,尽力施展自己的才华去做好每一件事。

董宗本很快便发现了这个年轻人身上的闪光点,而且不止一处——谈吐不凡、待人和善、武艺高强、精通兵法。他庆幸上天送给了他这个年轻人,开始器重这个年轻人。

同样,另一个人也发觉了赵匡胤身上的优点。凑趣的是,这个人也是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是优秀的人,另一个也是优秀的人,这两个人相遇,如果不和谐,一定不是个美丽的意外,而且一定会造成意外。

这个优秀的人叫董遵诲,董宗本的儿子,跟赵匡胤一样,善于骑射。

董遵诲发现了赵匡胤身上的优点之后,拿之来与自己一比,马上问题来了。正所谓“人比人,气死人”,这一比之后,董遵诲才发现他的高大形象在赵匡胤面前显得多么渺小,他的尊严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于是他开始妒忌和讨厌赵匡胤。原因很简单,因为赵匡胤比他优秀。

事实证明,一个优秀男人的背后总是会有一群喜欢放暗枪的男人。很明显,董遵诲就是这群人之中的一个。于是他经常给赵匡胤穿小鞋,经常刁难赵匡胤。至于用的什么方式,赵匡胤被整到什么程度,史书上并没有记载,只是说赵匡胤见了董遵诲就躲。

可怜的赵匡胤在这期间唯一能做的就是忍耐。忍受董遵诲的侮辱、嘲笑、调侃,见了董遵诲就躲,并且躲掉之后还得逼着自己期望董遵诲少爷可以就此罢手。但我们知道,若是想要董少爷罢手,必先要董少爷断手,这才是治本之法。

由此我们就可以料到,赵匡胤在这里一定是待不久的。原因很简单,对于董遵诲这样一个妒忌心重、心胸狭窄的人来说,是不会容许赵匡胤在他周围转悠的。长此下去,赵匡胤不死,他都死了(气死的)。

终于这一天来了。这天董遵诲和赵匡胤在谈论如何用兵,多次理屈词穷,以至于到最后恼羞成怒,要跟赵匡胤动手。这就好像玩智力游戏玩不过对方,咽不下恶气要跟对方玩真人单挑一样无赖。大家纸上谈兵好好谈,何必来真的呢?

这一次彻底打破了赵匡胤忍耐的极限,先前董遵诲给过他的耻辱一一在他脑海里闪现,每换一个画面,赵匡胤的心上就像被割了一刀。我只是想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有一个安身之所罢了,为什么你董遵诲就是不给我?是可忍孰不可忍!

赵匡胤此时有一种放开手脚和对方大干一场的冲动,但到最后还是理智战胜了一切。因为那段流浪的生活告诉他,遇到事情要沉着冷静地应付,凡事要学会忍耐,冲动是魔鬼。

事已至此,赵匡胤相信除了走之外已经没有任何其他选择,他明白,在这里他要一展身手一定是困难重重的。

于是赵匡胤立马向董宗本辞行,结束他这一段安定却耻辱的生活,再度开始了他那漫无目的的漂流生涯。

痛苦、耻辱如果不能压倒一个人,那么它们将会转化为这个人前进的动力!

来吧,赵匡胤,只有冒着肝肠寸断的危险咽下那滴血的利刃,你的明天才会更为辉煌! OdYQmrrXGOuo6JI4rHuU74tW3XtgiQ3dK260gpYkqQSts6Tr78taw4AqKsPpym3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