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

中医只会盲目照搬古书,不会进步?

中医医生就是捧着《黄帝内经》诊脉的“大师”吗?

退休老人平时大多寂寞,很多人喜欢看病的时候和医生聊天。甚至有的病人知道哪个大夫态度好,他没有病也要找个理由挂个号,为的是能和这大夫聊一会儿天。

有位退休的老师找我看病,我一边给他看,他一边跟我聊。他是个退休的语文老师,聊起来和别的老人不大一样——他知识丰富。大概因为我是中医大夫,他就跟我说,退休以后他特别喜欢研究中医,自己看《伤寒论》,看《黄帝内经》。他说他对《黄帝内经》很有心得,《黄帝内经》中有一句有名的话,叫作“凡治病必察其下”。他说,这句话是《黄帝内经》里最关键的一句,特别是其中这个“下”字,历朝学者的解释很多,吴昆解释为“二便”,薛生白解释为“二阴”,又有谁谁谁解释成什么。

接着,就听这位老师告诉我,这些解释全不对!

他说,《黄帝内经》是战国时候的书,在战国时候,“下”字的含义和现在的含义是不同的。他引《论语》,说《论语》中的“下”字是什么意思;引《老子》,说《老子》中的“下”字是什么意思。

在我给他看病的过程中,他絮絮叨叨,一直在旁征博引这个“下”字的意思,说到最后,他总结说,《黄帝内经》这句“凡治病必察其下”真正的含义应该是什么(他的解释我都已经忘了),所以,《黄帝内经》真正的含义应该是什么,这才是中医的精髓。现在好多中医大夫都不看古书,不通古文,连《黄帝内经》都看不懂,这样中医的文化怎么能传承下来?他边说边摇头。

这时我已经看完了他的病,开好了药单。我一边听着他抱怨现在的中医医生把传统的东西都忘光了,一边交给他取药单:“您刚才说得太好了。您去取药吧,阿司匹林吃一礼拜,一天一次,一次一片。”

我记得他当时的脸色可不太好看。

在他看来,我这个中医医生一不懂《黄帝内经》,二不懂古文,三竟然还给病人开阿司匹林,那一定是属于他心目中的那种“把传统的东西都忘光了”的假中医了。

这个语文老师在患者中很有代表性。在这些人看来,一个中医大夫,不好好研究《黄帝内经》《伤寒论》,怎么能算是真正的中医呢?有些“中医”作家著起书来洋洋洒洒,说现代的中医理论如何违背了《黄帝内经》《伤寒论》的真意,都是错的。他们从古书中挖掘出了古人想表达的真正的意思,他们才是真正传承中医的人。

而在另一些反对中医的人看来,中医言必称《黄帝内经》《伤寒论》,这点正是中医的罪状。这些人说,现在都什么年代了,中医还把几千年前的古书当宝典,还在用几千年前古人的经验,拒绝进步,这怎么能叫科学啊,这不分明是迷信吗?

这两种观点,都是对中医常见的误解,都是错的。

中医的理论一直在与时俱进

中医从来没有固守传统,也没有不思进取。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假如中医真的是固守传统的话,那么中医从《黄帝内经》以后,就不应该再有中医名著了。因为凡是能称得上名著的,称得上名医的,必然是对前人的理论有所反驳,在前人不足的地方有所建树。如果每个中医名家都言必称古人,不敢反驳古人的话,那后人怎么可能有自己的建树呢?

中医人常说《本草纲目》,可《本草纲目》是什么时代的?——明代的。和中医漫长的历史相比,并不是很早。比《本草纲目》更早的药学书有的是,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的《神农本草经》。之后又有南朝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唐朝的《新修本草》、北宋的《开宝重定本草》《证类本草》等等,然后才轮到明朝的《本草纲目》。

假如中医崇拜古人的话,不是应该抛弃《本草纲目》,崇拜最早的《神农本草经》吗?其实,中医之所以常说《本草纲目》,就是因为《本草纲目》对古人的错误改得最多,改得最实事求是,《本草纲目》代表的是进步而不是守旧。

中医引用《本草纲目》不是迷信古人的结果,正是不断追求进步的证明。

有些反对中医的人拿《本草纲目》中一些诸如上吊的绳子、床脚下的土之类的药方来攻击中医荒谬迷信。其实,现代的中医医生不会认为《本草纲目》是完美无缺的,都承认其中有很多错误。今天的中医医生没人会再用上吊的绳子、床脚下的土之类的东西入药,就是因为中医没有迷信古人,没有迷信《本草纲目》。《本草纲目》说得对的要学习,《本草纲目》以及其他医书说得错的内容,早就被弃之不用了。

有人批评中医故步自封,顽固排外,拒绝西方新事物,这也是不对的,早在唐代的时候,就有李珣的《海药本草》,专门研究记录海外的草药。这说明,传统中医也很开放,很包容。

中医的理论研究也是类似。有人以为,中医医生都言必称《黄帝内经》和《伤寒论》,都是满口古文的人,其实早不是这样了。现代中医药大学里所教授的中医理论,都已经是经过现代人总结、完善过的新理论,借鉴参考了很多现代医学的思想,和古书所载的内容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

中医人也要学古文,学古代的经典著作,但他们研究古书,不是为了亦步亦趋地模仿古人,而是想要从古人的著作中找到能为我们现代人所用的宝贵经验。这就好比学西医的人也要研究医学史,但并不会把古希腊的医学著作直接用到临床医学上一样。

《本草纲目》的例子可以说明,在历史上,中医从未停止过进步。今天的中医也是一样。有人误以为,中医大夫都是不懂科学、不会操作现代医学设备的老学究。这是对中医的刻板印象。现代的中医大夫,他们上学的时候,一样要考英语、学电脑、学习现代化的药理学和有机化学,他们会看最新的学术论文,会看外文期刊,懂得最前沿的医学知识。他们不会拿出一本古书来得意洋洋地告诉患者:“我精通古文,所以我是优秀的中医大夫。”他们只会告诉患者:“我采取的医疗方案有最新的统计数据和最前沿的医学文献为依据,是经过安全验证的,所以请你信任我。”

中医欢迎进步,中医一直在进步。

“中医是个守旧的老学究”,这是对中医典型的卡通式理解。因为这个错误的印象,所以人们衍生出了“中医不科学”“中医是迷信”“只有老年人才适合看中医”“中医跟不上时代”“中医不适合治现代病”“现代化的中医不是真正的中医”等错误的看法。

在接下来的内容里,我会告诉您,这些对中医的刻板印象到底错在哪里,为什么错。 aOw3mmR5F/eINBKU06d+68AQqmfUXVz9OmMG6RitBqv+RieMqoy/39Z+dURWtCr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