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别让流传最广的中西医误会骗了你

你有一堆中西医知识,但它们都对吗?

病人来看病,有时会有一些特殊的要求,比如,用药有自己的偏好。我是中医大夫,有时就会遇见有些中老年患者拿着我开的药单,对我说:“医生,能光给我开中药,不开西药吗?”

我问这些中老年病人:“你为什么不吃西药呢?”他们多半会解释说:“哎呀,这西药副作用多大啊!您看我这病又不急,您光给我开中药就可以了,中药没有副作用啊。”

偶尔也有年轻的病人,我还没开药呢,他先告诉我:“您待会儿开药的时候,别开中药,我们只吃西药,可不可以?”

我问这些年轻人,你们为什么不吃中药呢?他们也会回答我:“网上都说了,中药药理不明,药性不明,副作用不明,我怕吃了有副作用啊。”

这些都是很有趣的例子:拒绝西药和拒绝中药的人,他们提出的理由竟然是一样的,都认为他们所相信的药物副作用更小一点。显然,这两个观点不可能同时成立,实际上,这两个观点都是错的。

在门诊中,在临床上,在和亲友的交谈中,这类对于中西医的误解层出不穷。这些误解深深地影响了人们在看病过程中的选择,而且大部分时候,都导致了错误的选择。

其中一个大错误,就是对中医和西医的片面印象。

只要是对医学有一定了解的人,大都对中西医有自己的偏好——更喜欢中医或者更喜欢西医。问他们为什么有这个偏好,他们也都有自认为充分的理由。可是,这些理由的根据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大部分人对中西医印象的来源都很简单。有的来自于亲朋好友的言论——“我朋友说了,中医如何如何”“我亲戚说了,西医如何如何”,有的来自于偶然的个人经历——“我上次遇到一个中医大夫,可坏了,太骗人了,下次再也不看中医了!”“我上次治某某病,西医花了好多钱都治不好,中医一治就治好了!西医都是骗子,下次再也不看西医了!”

很多人就把这些信息当成他们喜欢中医或者西医的依据。然而,这些个别的经验有说服力吗?亲人固然不会故意骗你,但非医学专业的亲人所下的结论,能代表整个医学界的真实情况吗?偶然的病例是自己的亲身体验,自然深信不疑。但一次看病的经历,和具体的病情、遇到的医生、治疗中的偶然因素等等都有关,能根据这一次经历,就给中医或者西医下定论吗?

大部分人对中西医的见解,其实都建立在类似的偏见之上。有的人凑巧碰见了中医的不好,从此对中医就没有了好印象。有的人凑巧看见了西医的缺点,从此就开始排斥西医。再加上有些人对专业医生强烈的不信任,正规的建议被当成是诡诈的谎言。这些因素合在一起,导致很多人对中西医都有普遍的误解。

其中最典型的误解,是用下面提到的这种一概而论的方式来理解中西医。

流传最广的中西医刻板印象已经骗了你

在理工科里,医学是个最“没尊严”的专业。为什么这么说呀,你看其他理工专业,如果学了七八年学到硕士、博士,外人谈到你的专业,一般都是很敬畏的。比如一个人介绍自己说:“我是数学博士。”非数学专业的人听了,反应一定是:“哇,你好厉害哦……好了,咱们聊下一个话题吧。”大家一听是学数学的,都觉得,你学的知识太高深了,我们旁人是插不上嘴的。

可是医学就不是这样了。

医学博士也要辛辛苦苦读很多年,可是遇到其他人的时候,大家却会觉得你从医学院里学来的这些知识没什么深奥的,谁都能懂一点儿:

“哦,你是学医的呀,正好我这里不舒服,你给我看看吧。我跟你说啊,我这个病,原先医生叫我这么治的,后来我发现他说得不对,我改成这么治了,效果好多了。我最近又听说了个特别灵的偏方,你待会儿拿笔记下来啊,我告诉你,可管用了……”

好些人一说到看病,说得头头是道,似乎知道的比我还多呢。有些人不光知道一两个偏方,连医学的理论都知道。

我有一个非医学专业的朋友,也不知道他从哪里听来或经过信息加工总结出来一段对中西医的关系的“经典”论述——

他说,人体就好比是一个战场,疾病就是入侵的敌人。

抵抗力是人体的守卫部队。如果人体太虚弱了,抵抗力太差,就好比战场上我军的部队力量太弱,这时疾病乘虚而入,就会打败身体,让人体得病。

中医是什么呢?

中医是增援的后勤部队。中医不能直接消灭疾病,但是可以提高人体的抵抗力,帮助人体对抗疾病。因为中医是间接消灭疾病的,所以中医见效慢。但是中医直接改善了人体的抵抗力,所以中医不会伤害身体,因此中医没有副作用。中医治疗过的人体,抵抗力提升了,那么就算这时不再用中药了,疾病也不会入侵身体了。所以中医是“治本”的,是从根本上来改善人的体质的。

西医是什么呢?

西医是从人体外部借来的外族雇佣军。这些雇佣军负责直接打败疾病,因此用西医治疗疾病,效果会非常快。但是,因为西医是外来的军队,所以免不了要在人体的土地上大吃大喝,破坏环境。因此,西医一般都有一定的副作用。而且西医是军队,只负责消灭敌人,不负责帮助人体建设,所以西医治病不会让人体变强,当雇佣军撤走之后,疾病又会卷土重来。因此西医是“治标”的。

通过这个比喻,他总结出了中西医的如下特点:

1. 中医疗效慢,适合治慢性病;西医疗效快,适合治急性病。

2. 中医没有副作用,西医有副作用。

3. 中医治本,西医治标。

这几个中西医的特点,被大众普遍接受。因此我的朋友非常喜欢这个比喻,他觉得这一个比喻,就把中西医全都给解释清楚了。

但我遗憾地告诉他:他上面说的每一句话,都是错的。

他的这个比喻,我称之为“卡通化的医学概念”。很多非医学专业的人,都喜欢用这种类似好人打坏人式的卡通画面来理解医学。我倒希望这理论是对的——那医学教材都可以画成卡通书,医学院就不用念得那么辛苦了。可惜,这种卡通化的比喻,是对医学的彻底误解。中医不只是后勤兵,有时也是上阵降敌的常山赵子龙;西医也不是外族雇佣兵,而是能经常帮助人体提高身体素质的好朋友。这里正好提到关于治标和治本的话题,我会在第三章《治疗篇》中特别提到。 YqXv9K7sokfG9VBoAE9wkMeh4YpYFMgB5/jGa+YgzY4pQ2jLUEcnK0OCbo0GjI2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