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普通病怎么找中西医检查?

中医医院的医生都是怎么检查疾病的,就靠传统中医讲的“望闻问切”(简单说,就是观察病人气色、听病人声音和呼吸状况、询问病人症状等信息和为病人把脉诊断)吗?

如果您抱着这样的念头去中医医院检查,恐怕会对中医医生开出的检查单感到错愕:怎么还让我去做CT、拍X光片?这不都是西医的检查项目吗?中医医院开出了西医才有的检查单,那还是纯粹的中医大夫吗?这医生的中医水平还行吗?

这是很多人对中医的误会:以为中医检查就只靠“望闻问切”,X光片那都是西医的检查设备,中医是不应该用的。

这个误会造成了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是有些崇拜中医的人持有的,他们只相信诊脉,认为诊脉是最纯粹的中医,可以诊断出西医机器检查不出的症状。而西医的检查设备和中医是不“兼容”的,如果有中医大夫让病人去做西医的检查,那这个大夫就是骗病人钱,或者是没水平的假中医。

另一种观点是有些崇拜西医的人持有的,他们拒绝去中医医院检查疾病,他们认为中医医院没有现代化的检查设备,光靠诊脉来看病,去中医医院看病会耽误病情。

这两种说法都是错的。

现代中医检查疾病,不是只靠“望闻问切”,而是综合采用各种现代化的检查方式。

如果您不理解现代中医的这个做法,觉得这样的中医就不“纯粹”了,那么您可以看看下面这个关于头晕的小故事。

现代化检查设备对中西医诊断的强大支持

医生怎么没听我说几句就要我做检查?

头晕,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个不起眼的小事。每个人每天都可能遇到头晕,比如蹲在地上时间长了,猛地站起来,就可能会眼前发黑,头发晕,站都站不稳,要扶着旁边的墙壁站一会儿才能缓过来。有的时候,玩电脑、看电视的时间长了,也会感到头晕目眩。还有的人有晕动症——就是我们常说的晕车晕船,一坐车、坐船就头晕。

这些头晕在生活中都很常见,只要改变姿势,休息一会儿,很快就可以缓解,对身体也没有什么影响。

然而,如果您要是到医院里去看头晕,这可就麻烦了。本来我们老百姓们都不当回事儿的头晕,到了医院,病人可能只想要大夫给量个血压,或者开几片能止头晕的药就行了。结果大夫没和病人说上几句话,就先打发病人去排队交钱做个几百块钱的检查再说。也难怪有些上了岁数的病人会怀念过去的中医了,过去的中医大夫不是只要把把脉,就能马上知道病人的病情了吗?又不花钱,速度又快,哪像现在的大夫有那么多“花招”!

大夫只和病人说了几句话就打发病人去做检查,这在病人看来好像很随意,很不负责。其实在这几句对话里,有经验的大夫已经收集了足够的信息,进行了好几层思考。当医生要求病人进行检查的时候,大多已经有了充足的理由。只是这理由一言难尽,很难在短时间里给患者解释清楚。

从病人进入门诊的那个时刻起,大夫就已经开始工作了。从病人进入诊室里到坐下开始描述病情这短短的一段时间里,医生会快速打量一下病人。有经验的医生可以通过病人的走路姿势和表情神态对病人有个大概的判断:患者多大岁数?精神如何?面色如何?走路稳不稳?还可以大致判断出病人的家庭环境、受教育程度,对医生到底是信任还是有戒心。这对医生接下来快速取得病人信任,选择病人易于接受的治疗方案,都有一定的帮助。

甚至,有经验的医生在病人开口之前,已经能大致判断出病人可能得了什么病,接下来的检查和诊断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想证明一下心中的判断而已。

医生的问话大有学问

病人坐下之后,医生先要听取病人的主诉。所谓主诉,就是病人叙述自己的症状、病史。不过病人自己的叙述大多比较模糊,还需要医生进一步引导。

下面就是我曾经遇到的一个典型病例,从我对这个病例的“实况转播”中,或许能刷新您对现代中医诊病的印象。

这是一个年纪不轻的男病人,坐下之后对我说:“大夫,我今天早晨起床的时候感到头特别晕,站都站不住,摔了一跤。人倒是没摔坏,我想问问您,我这个头晕是什么毛病啊?”

这个时候,我和大部分大夫一样,都低着头,好像漫不经心地翻病人的病历本,然后根本不理病人的话茬儿,随口问了一连串不相干的问题——

“多大岁数了?”

“50了。”

“你是一直头晕,还是突然出现的头晕?”

“一直都头晕,都好多年了,就是今天早晨突然加重了。以前没那么晕过。”

“手脚有没有麻的感觉?”

“对,对,手麻。”

“得过高血压吗?家里有人有高血压吗?”

“有高血压。我叔叔和爷爷也都有高血压。”

“高血压多少年了?”

“十多年了。”

以上这段话,您是不是感觉听上去好像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似的?其实,我问的每一句话都有明确的目的,每一句话都是在逼近病情的真相。

我把这个对话给您重新“翻译”一遍,您就会豁然开朗:

刚开始,病人说头晕,这是主诉症状,但这个叙述是不够的。医生还要追问一些情况。

“多大岁数了?”——医生要知道病人的年龄。

“你是一直头晕,还是突然刚出现的头晕?”——医生要知道病人的病史。

看病有点像是破案,侦探要根据线索抓住真凶,医生要根据症状找到真正的病因。刚才的询问就相当于侦探在收集破案的线索。可是,同一个症状的病因千千万万,病人光说一个头晕,背后有嫌疑的疾病有成千上万种,医生该从哪里下手?在门诊里,一个重要的诊断原则是,先从最常见的病症开始排除,就好比侦探都从最有嫌疑的怀疑对象下手一样。虽然这么做未必百分之百正确,但却是最有效的。

病人自述50岁,一直头晕。医生根据这两个信息就可以判断,这种情况最常见的可能是高血压病。接下来,医生要从被动调查转为主动进攻,对高血压病这位嫌疑犯主动展开调查。

高血压病最常见的症状除了头晕外,还有肢体麻木。所以我接下来问:“手脚有没有麻的感觉?”病人回答:“对,对,手麻。”

果然说准了,病人有手麻的感觉,那么对高血压病的怀疑就更大了。于是接下来,就像侦探电影里探员向犯人翻底牌一样,我单刀直入地问:“得过高血压吗?家里有人有高血压吗?”

前一句问病人本人,后一句询问家族病史。家族病史也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因为人得病这件事,和遗传有很大的关系。家族长辈得过什么病,后代一般也容易得什么病。

果然,病人已经有高血压病,也有家族病史,那么他早晨的头晕,很可能就是高血压病造成的并发症。具体来讲,可能是由于高血压病引起的脑血管意外。这个病的具体含义是,因为病人长期血压过高,使血管负担过重,脑部的血管出现了异常,所以才让他感到头晕。

看上去,“犯人”是高血压病没跑了。现在只需要量一下血压,找到板上钉钉的证据,就可以抓捕犯人宣布结案了。但在量血压之前,还有一个关键问题没有问:既然这个病人早就知道自己有高血压病,那么他一定已经看过医生。作为病人病史的一部分,现在还需要知道他过去是怎么治疗的,吃了什么药。

结果,就是这么一个问题,问出事儿了。

这个病人对中西医的误会很深

于是,我问这个病人:“得了高血压平时吃药吗?吃的什么药?”

病人回答:“吃,吃汤药,就是中医医院开的,我也说不上来到底是什么方子。对了,还吃牛黄降压和牛黄清心。”

一听到这里,我就发现问题了。

牛黄降压丸和牛黄清心丸都是用于化解头晕目眩、镇静、辅助降压的传统中药,而传统中药恰恰是不擅长治疗高血压病的。这是因为古人没有血压计,不知道有血压的概念,因此对高血压病这个疾病不是研究得很清楚。传统中医只是根据症状,把高血压病笼统地归为“眩晕症”治疗,病证多被判断为“肝阳上亢”“阴虚阳亢”等。

因为传统中医不了解高血压病,所以传统中药也就不善于降压。当今,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降压都选择用西药。如果是正规的中医大夫,不可能不建议病人吃西药降压。这个病人说自己只吃中药,不吃西药,这里要么是医生有问题,要么是病人有问题,两者必居其一。

当然,也可能是病人忘记说了。于是我试探性地问他:“除了中药,还吃西药吗?”

病人回答:“不吃西药。”

“为什么不吃?”

病人斩钉截铁地回答:“吃西药干什么?那玩意儿都有副作用,我从来不吃西药!”

病人这句短短的回答,给了我三个信息:

第一,病人之前求诊的中医大夫不是庸医,他应该已经给病人推荐了西药,但是病人自己拒绝了。

第二,病人对西医有很大的偏见。

第三,这个病人很难缠。因为对于医嘱,病人总的来说是遵守的多,反抗的少。病人都到医生这里看病求助了,说明他已经承认了自己对病魔无能为力,医生比自己更高一筹。所以,除非是个性特别强的病人,大部分病人都是医生说什么就听什么。

问到这里,我觉得应该再仔细翻翻他之前的病历了。果然,过去的病历里有一条“血压150/100mmHg”,还写着“建议做CT检查,以排除脑血管疾病。病人拒绝检查。”果然,当时接诊他的医生已经怀疑他有高血压病引起的脑血管意外,要求他做个CT检查。但病人或者是心疼检查费用,或者是对西医有偏见,所以拒绝了。门诊大夫特意注明这句话,言外之意是说:这病人是自己拒绝了必要的检查,如果因此误诊,那和我无关啊。

艰难地说服病人必须做检查

结果现在这个棘手的病人到了我手上,我要怎么办呢?要是我也让他立即去做检查,这个病人多半是发一通火后,拔腿走人。当然实在没办法的话,我也只好和他之前的医生一样在病历卡上写明“病人拒绝检查”,从此再不管这茬事儿。但这毕竟是为病人治病,医生不能由着病人胡来。在这之前,我先要试试,能否拐弯抹角地说服他。

这个病人肯定会对接下来的治疗有很强的抵触心理,我不着急立刻和他“摊牌”。先对他做进一步的检查,掌握更多的资料再说。这就像谈判一样,我手中的底牌越多,接下来和病人摊牌的时候,劝说病人的把握就越大一些。

于是我让他先量血压。病人痛快地答应了。

他的血压为180/110mmHg,这是非常严重的高血压病。这也说明之前单纯的中药降压并不理想。

接下来,我让病人双手分别握住我的两只手指,用力攥拳。我可以明显感觉到病人左手的肌力下降。然后又让他张口伸舌,发现他舌体向一侧偏移。

这些检查结果都不出意外,这些症状都指向了高血压病合并脑血管意外,符合刚才的怀疑。

脑血管意外就是老百姓俗称的“中风”,是危险性非常大的急性疾病。患者可能突然半身不遂、瘫痪甚至死亡。脑血管意外会有半个月的进展期,也就是说,在这个病人接下来的半个月里,他的病情极可能进一步加重。这是非常危险的。

但在进一步治疗之前,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要确认。由于高血压病引起的脑血管意外有两种常见情况,一种是脑出血,一种是脑梗死。简单地讲,前者就是脑部的血液从血管中流出来了,后者则是脑部的血管血液流不通。这两种情况在治疗的时候,方法是完全相反的。前者是要降压,减缓血流,好止住出血。如果是后者,降压的幅度要比前者低,以免血流过缓,让血管更加阻塞。这就好比一种治疗方法是给病人烧火,一种办法是给病人冷冻,在不知道病人到底是冷是热的情况下,如果贸然治疗,可能会出现相反的情况,让病情进一步加重。

在过去,西医采用腰椎穿刺(简称“腰穿”)的办法来判断脑出血还是脑梗死。简单地说,就是用一根针插入病人脊椎中间的缝隙,抽出其中的脑脊液,根据脑脊液的颜色来判断病人是不是有脑出血。如果脑脊液是红色的,说明是脑出血;如果不是红色,则通过排除法,认为是脑梗死。

腰穿有很多缺点,首先这办法听着就恐怖,病人会比较害怕。再者腰穿有一定的风险,如果医生技术不高,可能会给病人造成严重的后果。另外,腰穿还可能误诊,脑的有些部位出血后,脑脊液不会变色。遇到这种情况,诊断就会错误,做完腰穿后,反倒会误导治疗。

好在有了CT和核磁共振以后,就不用做腰穿了。

拿CT来说,价格不算昂贵,病人只需要在机器里躺上几分钟,就可以得到病人脑部的透视图像。病人有没有出血、出血位置、出血是否严重,一目了然。CT是有副作用,它有少量的辐射,对人体略有伤害。但一次CT的辐射量很小,对成人的健康全无影响,只要不在短时间内连续做,就没问题。

有了CT这个好东西以后,病人不用再受腰穿之苦,医生也减少了误诊的可能。所以CT或者核磁共振(核磁共振显示得更清楚,但是价格更贵)是脑血管意外患者必做的检查。

古代中医治疗脑血管意外的效果就比较差了,传统中医很难靠诊脉等医疗手段分辨出脑出血和脑梗死的区别,对脑血管意外统称为“脑卒中”,不加区别地治疗。因为不明病理,所以治疗效果也就不理想。

因此,现在的中医在治疗脑血管意外的时候,必须要先用CT或者核磁共振来判断病情,然后再进一步治疗。这也是为什么那个病人曾经看过的中医医生写下了“建议做CT检查以排除脑血管疾病。病人拒绝检查。”的原因。

因为病人拒绝检查,所以前一个大夫开的药只能以降压为主,而没有对脑血管意外进行治疗。这就是病人拒绝医生要求的坏处。医生只能建议病人,不能强迫病人。如果病人拒不配合医生的检查和医嘱,那该怎么办?那医生为了不担风险,只能选择最保守、最稳妥的办法治疗。既然你不让我检查,那好,那我也就不冒险治疗了。最后吃亏的,不还是病人自己吗?

如果这个病人能早点听中医医生的建议,早点做检查,即便完全不吃西药,中医大夫所用的药也会更有针对性。

不管怎么说,眼前的病人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程度,一定要做CT,然后立刻进行治疗,否则会非常危险。

鉴于病人之前已经拒绝过一次CT检查,我希望能知道病人拒绝的原因。是经济条件不好?是害怕CT的辐射?知道了问题所在,才好打消他的顾虑。

所以我又多问了他一句:“之前大夫让你做过CT,你为什么没做?”

他反问我:“我去中医医院做什么CT?中医不就是应该号脉吗?”

这个问题乍一听,还真能把人问愣了。

中西医专家告诉你,为什么中医医院也必须做现代化检查

这个问题,有很多人问过。有些人的口吻还非常冲:中医医院为什么要让病人做现代化的检查?为什么要做CT、要验血?验血验出来的数据,都是用西医的办法分析各种化学物质的水平,中医诊断则讲究“阴阳虚实”——血液中含有多少化学物质和阴阳虚实之间还能有什么对应的关系?那些靠CT、验血看病的中医,还是纯粹的中医吗?

我想说,那纯粹的中医就应该只有把脉吗?

可是偏偏有些人一谈到把脉就眉飞色舞,说他认识什么什么老中医,如何如何灵,病人浑身什么病,连怀的是男孩女孩都能把出来。而现在的中医大夫都要用西医的手段检查,这实在是不伦不类,绝学失传了!

这么说不公平哦。

我们先说说什么是把脉。

把脉最常用的方法很多人都熟悉,最起码在电视上都见过。医生用三根手指放在病人手腕内侧的动脉处,按一会儿,就叫把脉了。医生三根手指所处的位置称为“寸、关、尺”,这三个位置都可感觉到动脉的跳动,但每根手指的感觉都略有不同。医生根据三根手指所得到的不同感受,来确定病人脉搏的类型,中医称为“脉象”。根据脉象,再结合其他症状,中医医生就可以判断病人的病症了。

把脉的过程没有什么神秘的成分。人的体质情况和很多病症,都可以反映在心跳和血液的流动上,因此就会产生不同的脉象。比如身体强壮的人,心脏很健康,脉象也就比较有力。人的心脏、血脂、血压有异常,也会反映在脉搏上。比如妇女怀孕,心跳会加快,脉搏也就会有变化,中医大夫再根据患者的例假情况,就可以估计女子是不是怀孕了。

至于把脉可以辨识胎儿是男是女,或者在手腕上系个红线就可以辨识病人的病情,这些神奇的本领恐怕就是传说的成分居多了。

把脉的原理是没问题的,但把脉也有缺点。脉象的变化非常细微,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和多年经验的医生,很难光从脉象上判断病情。因而把脉是一个高度依赖于医生经验的诊断方式。

古人关于把脉有句话,叫:“脉理精微,非言可尽,心中了了,指下难明。”这是说,把脉的技巧、心得,书中可以写得很详细,但这毕竟都是文字叙述,和手上细微的触感相差太远。比如书里形容浮脉的脉象说:“如微风吹鸟背上毛,厌厌聂聂。”形容脉象好像微风吹鸟背上的毛一样。这句话意思倒不难懂,可这到了手上,到底是个什么感觉?这光说是没有用的,只能靠学医的人亲自去摸,在老师的指导下大量地摸,靠成年累月的经验才能感觉出个大概。

中医认为,人一共有二十八种脉象,也就是说,光用手按住脉搏,能分出二十八种不同的感觉来。中医大夫也是普通人,也不是天生触觉灵敏。那你想,他得治疗过多少病人,手上才能有这份敏感啊?

而且人的病当然不可能只有二十八种这么少。实际上,同一个人的脉一般都不呈现单一的脉象,而是由几种脉象组合出现。那又得多灵敏、多么有经验的手,才能准确地摸出来?

人的岁数、情绪、空气的湿度和温度都会影响一个人的心跳情况,也会影响脉象。有经验的中医大夫,在把脉的时候,要把这些因素都考虑在内。这更是考验医生的行医经验。

把脉的功夫这么难,一个擅长把脉的合格大夫,是要在千百万患者的诊治中锻炼出来的。患者如何保证自己遇见的一定是这样的医生?即便有这样的医生,在他功夫不到家的时候,他还在锻炼阶段诊治过的那些患者,又算怎么回事呢?

而且,现在的中医医院都依赖于现代化的检查设备(也没必要不依赖),对中医大夫把脉技术的要求很低,没有环境的压力,也就更难锻炼出精深的把脉功夫了。

脉象和血管的跳动情况有很大关系,所以把脉比较容易辨别和心脑血管有关的病症,把脉也确实可以诊断出高血压病。例如,把出弦脉(指摸上去绷得很紧,似琴弦般的脉搏),再结合其他症状,可以判断出病人是高血压病。但具体血压是高到多少,这实在是把不出来的。也没有必要把出来,明明有更精确、方便、廉价的血压计,为什么非要依赖于把脉呢?

把脉是中医非常值得骄傲的一门本领。但把脉的伟大之处,是和时代有关的。西医那么多现代化的诊治设备,都是近百年才出现的,而中医在过去几千年里,完全不依赖任何现代化的设备,只通过医生的一双手,只用几分钟的时间,就能诊断出心脏病、血压异常乃至身体受感染等病症,就能对人的体质强弱有个大概的了解,这是中医非常了不起的地方。

但时代在进步。现在有了现代化的检查设备,能比把脉更清楚、更准确地检查出来,还要死守着把脉,就没有必要了。

况且,把脉和现代化的检查设备并不冲突。把脉只是中医普通的一种诊断方式,并没有神秘的地方。把脉和西医现代化的检查一样,都是想了解人体真实的情况,两者是一回事。就像把脉能把出血压高低,血压计也能测出血压高低。两者手段不同,但结果并没有区别。当然,现代化的诊断不能完全取代把脉,但不妨作为中医诊断的补充。

还是拿高血压病来说,把脉测不出来具体的血压是多少,这就给治疗增加了很多麻烦。比如大夫给您开药了,您回去吃了,这个大夫到底有没有水平,这个药到底有没有用,您自己想知道,大夫也想知道这个药管不管用,要不要再调整啊。所以吃了一段时间的药,医生会要求病人得再测一次血压,看看血压降下来了没有,降了多少,您和大夫这才能心里有谱,知道下一步治疗该怎么办。

可是血压的高低,在脉象上的变化极细微,有的大夫可能什么是弦脉都没有把握确定,怎么可能再把出细微的变化来?退一步说,即便遇到了有经验的老大夫,能够把出这细微的差别,可是第一次诊断和第二次诊断之间相隔了几周,大夫中间看过了无数的病人,大夫怎么可能还准确地记得十几天前某个病人的脉象?再加上两次诊断的天气、患者的心情都不同,要想通过把脉来确定血压的变化,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万一两次诊断之间换了不同的大夫,就更不可能了。

而我们现在有了血压计,可以非常清晰、准确地知道具体的血压值,可以轻松地知道血压细微的变化。测量的准确度也不需要依赖医生的水平,任何一个合格的门诊大夫、护士都可以测出准确的血压值。两次测量的大夫不是同一个人也没关系,因为血压是很精确的数字,不同大夫的测量结果可以互相比较。甚至于病人在自己家里都能随时、方便地测量。这样好的测量方式,为什么不用呢?中医使用了这么好的测量设备,有助于更好地治疗,有什么理由拒绝呢?

其他诸如验血、B超、X光片、CT等现代化的西医检查手段也是类似。它们都和中医没有根本的冲突。比如刚才的例子里,在中医大夫检查出了“脑卒中”之后,有了CT检查,就可以帮助中医大夫很快确诊到底是“缺血性脑卒中”还是“出血性脑卒中”(对应西医的脑梗死和脑出血),协助中医大夫更好地治疗。

再比如验血中的血黏度检查。血黏度是血液黏稠度的指标,血液中血细胞和胆固醇、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多少都会影响血黏度。血黏度过高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之一,因此检测血黏度可以反映这些疾病的一些状况。而血黏度就和中医讲的血瘀(血液流通不畅)有相通之处。中医大夫除了传统的诊断方法外,又多了验血的数值可以参考,这不是更好吗?现代中医实际的治疗中,仍旧可以以中医的病机指导治疗,但不妨参考西医现代化的检查数据,能够更准确地治疗疾病,这对病人和医生都没有坏处。

但以上这番话,我不能和病人直接说,如果给每个病人都像上文这么解释一番,就没时间给别的病人看病了。更何况客观的解释未必能说服病人。对于这种一句话说不清楚的情况,只能用重语言来唬。

我对这个病人说,你现在所有脑血管意外的体征都表现出来了,非常危险,很可能突然瘫痪甚至危及生命,必须马上治疗。以我的能力来说,你这种情况只有做CT,才能确诊是脑出血或者是脑梗死,我才知道下一步怎么治疗,否则我没办法用药。

只要医生表现得诚恳,能站在病人的角度考虑问题,陈清利害,说服病人也不难。

当然,最容易说服病人的,还是他自己的感受。就拿这位病人来说,他通过自身的感受,对过去治疗的效果多少还是有点怀疑的。不管他信不信西医,生命才是最重要的。再说,做CT不痛不痒,不过就是花一点钱。身体上危险的信号加上医生陈清利害,病人很快就答应了做检查。

CT结果很快出来了,右侧脑梗死,需要立刻降压,疏通栓塞。

如果放在没有科技设备的过去,医生既不可能知道脑血管意外的详细情况,也不可能快速有效地治疗病人。可以说,是CT救了这位患者的命。虽然这位病人安全了,不过我也时常想,如果他能早一点听中医医生的话,早用西药降压,早做CT,他可能就不会遇到这么危险的情况了。

这样的故事还真不少。每每想到,我作为医生就会痛心,医生尽自己的能力想挽救病人,有时候却因为无力纠正病人对中西医的误会,就不能及时采取医疗手段,只能无奈地放任病人继续一意孤行,撒手不管他们的安危,这是多么悲哀!

消除对中西医检查疾病的误会

由上面这个看似头晕其实是高血压病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现代医学诊断一些疾病,必须依赖现代化的检查设备。如果中医医院不用现代化设备,就可能会耽误病情。这不是中医的退步,而是中医的进步,体现的是中医对患者的负责。

您现在去任何一家正规的中医医院,您会发现,西医所有的检查设备这里都有。现在的中医医院已经完全接受西医现代化的检查方法和检查思路。除了中医要多一项诊脉外,中医医院和西医医院的医学检查是基本没有区别的。

因此,对于普通病和常见病,去中医医院还是西医医院检查,结果都是一样的。

但是,有些人可能不同意我的说法。

属于对西医有偏见之人的误会

有一种误会,属于那些对西医有偏见的人。他们认为,他喜欢中医检查不喜欢西医检查,不是因为两种检查手段有什么不同,而是因为两者的医学思维是完全不同的。

他们认为,西医医生诊断病人光看化验数据。化验数据不正常,西医就说人有病,数据正常了,西医就认为把病治好了。对于西医来说,人体就是一台等于各种数据集合的机器。西医大夫就像摩托车修理工修理摩托车那样,只能机械、局部地看待人体,而中医能把人当成一个整体治疗。因此,西医局部的检查数据,根本没有参考价值。

有这种观念的人,对一切现代化的检查都不相信。更有甚者,一听说现代的中医医生都学西医,都进行西医诊断,立刻大摇其头,认为这是传统中医堕落了,不纯洁了,不懂得用整体的思路治疗病人了。

其实,我告诉您,相信这个观点的人肯定完全不懂西医。西医医生绝不是只看化验结果,西医当然也像中医一样,是把人当成一个活生生的整体去治疗的。

西医所说的症状,不仅仅包括化验数据,病人的主诉也是非常重要的。换句话说,就算化验数据没有任何的问题,如果病人说自己不舒服,西医还是要考虑的。所以西医不是摩托车修理工,不是只盯着化验单不看病人。西医大夫和中医大夫一样,很关心病人自述哪里不舒服,会想尽办法把病人不舒服的问题解决了。让病人不难受了,西医大夫才算完成自己的任务。

西医怎么可能是摩托车修理工呢?你见过有修理工问摩托车哪里不舒服的吗?

西医医生并不是完全相信机器检查出的数据。由于人体的情况非常复杂,还会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人体的各种生理指标可能会暂时升高或者降低,再加上其他客观因素,因此检验结果有“假阴性”和“假阳性”的可能。西医大夫不是只认检验结果,还要综合考虑很多其他因素:除了病人的主观感受,还要询问病人的家族病史;要看病人的外貌,用手触摸病人的患处,闻病人的气味,让病人做一些动作——这就是西医所谓的“视触叩听”,其实和中医的“望闻问切”有异曲同工之妙。西医大夫在诊断病情的时候,要综合以上各种症状综合考虑。

即便对检查数据,西医也不是机械式地处理,不是对照一个数据表,查查数据对应了什么病,就宣布病人得了什么病。西医大夫看检查数据,不光是看数字的高和低,还要看到底高了多少,低了多少。如果单一数据略高或者略低,又没有其他症状,医生不会宣布病人生病。医生还要考虑病人的年龄和身体状况,体能好的人和虚弱的人,平时的正常数据本来就是不同的。还有的人由于个体原因,某些化验数据平时就偏低或者偏高,西医大夫在分析数据的时候,也会将其考虑在内。所以西医大夫对待检查数据的态度,其实和中医大夫把脉一样,是一种依靠经验的模糊处理,一点儿也不冷冰冰的。

除了西医的把脉比中医简单外(西医的把脉只是简单地测心率),西医的诊断方式和中医的“望闻问切”基本是一样的。中医在诊断的时候所要考虑的症状,西医都会考虑,不会比中医遗漏了什么。

属于对中医有偏见之人的误会

还有一类是拒绝中医的人。他们会质疑中医:中医医生不了解西医的知识,他们怎么可能保证不误诊西医的病?比如,像冠心病、肿瘤之类,这些病都是西医的概念。你中医医院是有X光片,有CT,可你中医医生懂西医的诊断吗?你虽然有现代化的设备,可你最后把肿瘤诊断出一个什么阴阳失调之类的中医病机来,这不是耽误病情了吗?

相信这种观点的人,他也根本不了解现代中医学的教育内容。其实,现在的中医大夫是具备全部西医知识的。

医学院的学生非常辛苦,西医学生不管学的什么专科,都要学内科、解剖、病理,甚至还要学妇科、儿科的知识,对各科知识都要有所了解。这就够辛苦了吧?但是,学中医的学生们更辛苦。因为中医学生不仅要学中医,还要把西医的基础知识全部学一遍。西医的生理学、病理学、内科学、药理学,连着有机化学、物理学这些现代化的科目,都是中医药大学学生的基础课程。现在坐在中医医院里的中青年医生,可不是只懂得阴阳五行的老学究,而是学贯中西、既懂传统中医又跟得上现代科技的综合型人才。

因此,在中医医院检查,是不会遗漏西医的检查项目的。如果一个病人按照西医的思维,必须要做某项检查才能排除隐藏的疾病,那么到了中医医院里,中医大夫也会根据西医的思路,让病人做这项检查,否则医生就容易犯误诊的错误。

不仅中医医院的检查不亚于西医医院,就连病名的诊断,也都要兼顾西医。

中医药大学的学生都要学西医的《诊断基础》,因而他们可以像合格的西医大夫一样,用西医的思维、西医的指标给病人诊断疾病。按照国家规定,中医医院的大夫在给病人诊断的时候,既要作中医诊断,又要作西医诊断。实际上,为了病人易于理解,中医大夫在给病人解释病情的时候,也多喜欢说西医的病名。

像“高血压病”这样的病症,传统中医根本就没有特别合适的对应病名,一般叫“眩晕”。可眩晕其实只是个症状,能引起眩晕的病因多了,并不只有一个高血压病。相比之下,西医对它的分类和定义更科学、方便,所以即便是中医大夫,现在也大多是把病人当“高血压病”去治疗,而不是当作“眩晕”来治。再如,像“炎症”这样的西医术语,已经深入人心,说得清楚,讲得明白,患者一听就懂,也有一些对应的常识。如果非要拿中医的术语来说,很多病人就会糊涂,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走进今天的中医医院门诊,或许中医医生会给病人把脉,或许会讲一些中医的术语,但他们也会像西医一样,让患者用现代化的设备做一些必要的检查,会用西医的观点分析这些检查数据,用西医的病名诊断。西医能检查出来的病,只要不是疑难病症,中医医院都能检查出来。在过去,有的老中医不知道给胃痛的病人做胃镜,光用中医调理肠胃,结果病人的胃癌没有查出来——如果放在今天正规的中医医院里,这绝对算是医疗事故,合格的中医大夫是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的。

去中医医院检查可以完全放心。虽然,因为医学条件的限制,任何医院都不能做到百分之百没有误诊、漏诊,但中医医院的误诊和漏诊率不会比西医医院更高。 aZw/N1ytP7bP9nG+w+1ls+umxBYpGNzoxTotxs0MwwhrNMZcbFEeXJNW2bXH3Ex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