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风水学的起源与发展

风水学是古代中国人的重要发明,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学术门类。也是中华民族独创的传统文化宝藏之一,很值得今天的人们研究发掘。近百年来,欧美日韩等国的学者们都对风水进行了专题研究和应用。我国当代的有关学者也对风水学进行了大量开拓性的研究工作,并已取得显著成效。

风水学是研究人类居住环境的一门学问,又称堪舆学。风是空气,一种流动的空气;水为各种水资源,包括江河湖海及雨露。风水学强调了风与水对人体的作用,主张风太大的地方不宜人居住,而空气不流通的地方也不宜居住;没有水的地方不适宜人居住,而水泛滥成灾的地方也不适宜居住。

远古时代,人类就已经认识到了环境对人类的重要影响。由于生产力落后,原始人类难以抵御各种猛兽的侵袭,于是他们就选择了山洞作为规避的地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逐渐从山林中出走,走到依山傍水的宽阔平坦地带聚居,村落与城镇慢慢得以形成。这一时期,风水学尚处于原始的萌芽阶段。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风水学随即见诸文字记载,从甲骨文卜辞和《诗经》中能够看到,商周时代已经对地形及水文有了明确的划分,可以推断早先的相地知识为风水学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到了先秦时期,风水学才作为一种学说问世。秦朝朱仙桃所著的《搜山记》,是至今流传下来的最早的风水学著作。

汉代风水学在理论上有了初步的归纳和总结,出现了《堪舆金匮》、《宫宅地形》、《移徙法》、《图宅术》等风水著作。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风水学理论逐渐得以完善,并且涌现出了管辂、郭璞这样的风水名家。郭璞本人被后人视为风水学的祖师,而他著的《葬书》,也被后人推崇为风水理论的经典之作。

在隋唐时期,风水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两大派系——江西形势派和福建理气派。杨筠松是形势派的创始人,其作品《疑龙经》、《撼龙经》、《葬法倒杖》、《青囊序》等,为风水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这些著作一直被风水研究者视为至宝。

到了明清时期,风水学已经达到鼎盛时期,各种风水著作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甚至到了泛滥的程度。其中以吴鼐的《阳宅撮要》、蒋大鸿的《地理辨证》、赵玉材的《地理五诀》较为有名。在形势与理气两派的基础上又分为四个派系——八宅派、玄空派、杨公派、过路阴阳派。

新中国成立后,风水学一度被贴上“封建迷信”的标签而打入冷宫,勘探风水的活动在中国大陆销声匿迹了一段时期。改革开放以后,文化学术领域重现“百家争鸣”的可喜局面,传统的风水文化重新开始为人民大众的生活服务。

用现代科学知识与理论来看,人体是一个小磁场,而天地万物是一个大磁场,我们周围的万物,时刻不停地发出一种微波与我们的小磁场产生物理感应,从而使磁场发生各种变化,这就是环境造人。

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他们的精神风貌、性格习惯、风俗人情都有很大不同;生活在同一地方的人,往往就会有许多相似的特点。比如广东人形体瘦小,面尖唇薄,颧骨高耸,脑筋灵活,善做生意。而蒙古人却形体高大威猛,性情豪爽粗犷,虽善于牧马骑射,却不善经营。这是生存的环境对他们产生的影响,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如今,风水学具有的科学性,已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认同。

传统风水学有它的科学性,但也有迷信、糟粕的成分。每一个有志于探究此道的人,都应该以现代科学知识与理论为基础,弃其糟粕、取其精华,使风水学更加完美,更加科学,从而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6oJwwcr01qzvm8X2ThDqgXyZ/FyUNaWY6jHDtEQA6VXRwyf4xfsm6LAILIOqCtA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