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 俺这媒人都是狗娘养的

西门庆心心念念都是帘下一见的“那雌儿”,央告干娘、隔壁卖茶兼做媒的王婆帮忙。王婆面授十条挨光计,又把潘金莲邀来家中做针线,西门庆堪堪来到,几句见面客套话语之后,两人便坐到桌边,喝茶饮酒,眉来眼去。王婆假称要去买酒,金莲“只低了头,不起身”。

此一回情节,精彩之笔在于解说“挨光”,肯綮之处则在挨光。

何谓挨光?以书中王婆解释,即俗语所说偷情是也。析而言之,这“挨”即是“偷”,而“光”便是“情”,至少与情相去不远。然就本回所写,又见两者之明显区别:偷情是两相情愿的事儿,挨光则似乎尚未到这一步,还需要做出种种努力,需要一个全身心投入的过程。挨光是偷情的序曲,偷情则是挨光的华彩乐章。所有的偷情,应说都要从挨光开始;而大多数的挨光,怕是永远挨不上的,离偷情还差着十万八千里。

古往今来,挨光和偷情都是俗世画卷上的鲜活笔墨,是人世间情与欲的交响乐。于是便需要理论的指导,需要个人的聪明才智和临场发挥,而解说挨光、指导挨光的师太级人物,竟是那卖茶的王婆。

王婆,这个名字大约也如戏曲中的沙三、王留、小玉、梅香,带有很强的类型化色彩。毕竟吾国王姓之细民太多了,娶来媳妇,再历以岁月,便可称之为王婆。其可能是个身居社会底层的贫婆子,或是个精擅人情世故的老妇人,或是个在市井长袖善舞的媒婆儿。她可能是善良和富于同情心的,如《宝剑记》中陪同林冲妻贞娘逃亡的那位邻家王婆;而通常则是是非非,叽叽哝哝,不怎么可爱;至于像《水浒传》和本书中这样可恶者,亦属少数。兰兄笔下的王婆,全由《水浒传》移植而来,歹毒如旧,又加入大量逼肖生活的细节摹绘,以与毗邻的美少妇潘金莲相匹配。

第三回 王婆定十件挨光计 西门庆茶房戏金莲

“俺这媒人们都是狗娘养下来的”。王婆的话有几分自嘲,更多的则是对激烈职业竞争的描述。在小小县城的小小市井,以后将陆续出场的媒婆多多,有官媒婆如陶妈妈,更活跃的则是薛嫂儿文嫂儿之类,其关系网和职业化程度均让王婆自愧弗如。虽说生意冷清,自云“三年前六月初三下大雪那一日卖了一个泡茶”,她的主业也只能是卖茶,同时做一些杂趁。如今一个巧宗儿来了!王婆对西门庆这个曾经的干儿子了如指掌,亦深知隔壁女娘的不思安分,碰巧见证了二人的“一见钟情”,便打起了自家的主意。我们看她内热外冷,看她欲擒故纵,看她用话语儿一步步诱导拴缚,看她在讲授“挨光真经”时不忘索取,在索取后接着讲授……这是五百年前的市井一角,又是五百年风雨吹打至今的市井写照。

兰兄几乎是照搬了原书的“十条挨光计”。实在是太精彩了!以至于其觉得难以加减,干脆来个照单全收。而西门大官人也是言听计从,先通过资格审查,用“潘、驴、邓、小、闲”五项标准一一对照,然后又依计一条条认真施为:买衣料,送银两,置办酒席,花言巧语,然后则是酒不够了,王婆要去买酒,而那女娘“三钟酒下肚,烘动春心”,又哪里肯起身……至此,用王婆的话说,“这光便有九分,只欠一分了便完就”,却也偏不完就,偏要将那“一分”留到下回分解。

毕竟是到了一部新的作品中,兰陵笑笑生在照单全收的同时,补写了《水浒传》中的个别疏漏,又大段加入了自己的东西:

王婆去找潘金莲借历日,本为引出馈赠锦绵和裁衣之事,却顺口谈到自己有一个十七岁的儿子在外跟人经商,对这样一个兼职媒婆的身世略加丰富,亦伏后文中金莲与王潮儿一段苟且之事也;

及至西门庆前来,介绍时先说起二人的帘下巧遇(《水浒传》失写),再提及西门家事,如正妻吴月娘出身千户、西门大姐的亲事尤其是陈经济家的背景;三人共饮时,竟又谈到金莲和月娘生日,谈到西门庆的前妻、继娶和小妾。这些看似随口应答,其实与后来的情节推展都大有干系,不可轻易放过。

不知是受了《水浒传》太深的影响,或是尚未完全进入情境,兰兄笔下的最初几回尚显得有些拘谨,有些把握不稳。如这位王婆,从上一回到此一回,一直话语滔滔、机锋逼人,而那西门庆则装傻充愣、言听计从,呵呵,不亦过甚乎? Aj8H39FaEu4PQXuTYCvHuXXSpLgNb0BitRO1z8jb49Au31hHPdYqPN3uufcDUdQ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