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庆对花子虚娘子垂涎已久,这天走入隔壁大门,竟与李瓶儿撞在一起,两下都有意了。李瓶儿显然是爱上了老西,处处主动,捎信递话,请茶送礼。终于在重阳节夜晚,两人约好,西门庆推醉先撤,瓶儿将花子虚等人轰到妓院饮酒,老西再跳墙来会,与瓶儿搞在一起。而跳墙处正是潘金莲小院,只好将实情告知,又把花太监传下来的春宫图给金莲看。
在《金瓶梅》的“金、瓶、梅”中,李瓶儿是与西门庆感情唯一真挚和深厚的女子;在老西一生有过性关系的这么多女子中,瓶儿也是他唯一真爱和深爱的女子。
前第十回结尾处,写武松已远流边州,西门庆阖家庆贺,一墙之隔的邻舍家主母竟也派人来致意,引出了李瓶儿。这是住在紧隔壁的花家娘子李瓶儿,也是见过大世面、掌管着大财富的李瓶儿。
本回便是一出“墙头记”。
《金瓶梅》的第二个十回,主要写这位尚未正式出场的李瓶儿,却偏不就写,提笔千里,欲擒故纵,一会儿打孙雪娥,一会儿打潘金莲,又是热结十兄弟,又是梳笼桂姐儿,草蛇灰线,盘旋久之,至此一回方实写瓶儿。而其千丝万缕,总归为一个结点:写潘写孟,写桂姐儿,写李瓶儿,又无不与西门庆形象相关,无不与西门大官人的猎艳经历相关。写多人而映衬一人,写一人而携带出多人。故此书可名“金瓶梅”,亦可名“西门庆正传”也。
第十三回 李瓶儿隔墙密约 迎春女窥隙偷光
写李瓶儿之前,先写了西门大院中的一妻四妾,写了西门庆与潘金莲由偷情到婚娶的全过程,第一个十回头绪虽繁,二人之事则是主线,称之为“金十回”可也。现在轮到了“瓶十回”,又是见色起意,又是挨光和偷情,又是先奸后娶,诚犯笔也。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缜密》:“语不欲犯,思不欲痴,犹春于绿,明月雪时。”是说不犯也难。然而特犯不犯,相犯处正见出作者之才长。同是西门庆情妇,潘多热烈,李多温婉,二人心性与做派不同;同是偷情谑浪,在潘则要钱要物,不断索取,在李则给钱给物,关注的是情感。不独此二人,后文中写到西门庆偷情之举多多,各有大段精彩,各见人物性情,绝无重复蹈袭之处。
何以能够如此?当在于作者取法乎天地造化也,在于其对生活的深入理解。同时稍后的重要思想家李贽提出“化工说”,认为《拜月亭》与《西厢记》,是化工之作,而《琵琶记》则是画工之作。什么是化工?李贽以自然万物为例:“天之所生,地之所长,百卉俱在,欲觅其工,了不可得。”生活中芸芸众生各不相同,其情感经历自也千差万别,写出这些不同和差别,也就写出了人的个性,这是去格式化、去类型化的最佳路径。
读《金瓶梅》,总觉得作者有一种很深的“西厢情结”,也喜欢拿着经典中的文字来调侃。就像将“临去秋波那一转”用之于西门庆与潘金莲的奸情,此一回则以“隔墙酬韵”的路道来摹绘西门庆勾搭朋友之妻。“明月三五夜,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多么娇媚的文字,多么纯净的意境,此处则用以为奸情写照。是啊,红娘传信,迎春也传信,张生跳墙,西门庆也跳墙,行为近同,色泽韵致却绝不相同。欣欣子序曰“寄意于时俗”,的是智者之见解。
跳墙已是真不二价的偷情,而跳墙之前,那挨光的日子也显得长了些。谁想去挨谁的光?初看是老西主动,有事没事到隔壁门前转悠,有话没话与朋友之妻搭讪,本来没喝多少却故意装醉,回家之后急煎煎等着那跳墙的信号,处处看得出老西的热切与投入。可细细读来,又觉竟是那李瓶儿主动上赶,人家家庭聚会偏要来送礼,老西在门外觑看时自家等在门里,又是让丫鬟来请叙话,又是哄老公邀来家中饮酒,饮酒时再把老公等一帮人赶往妓院,处心积虑,终于在墙上迎来西门庆……
跳过墙去的西门庆,同时也带了一顶绿帽子,结结实实扣在朋友花子虚脑袋上。有了李瓶儿的内应,加上他那娴熟的手段,不光花兄懵懂不知,竟然连老混混应伯爵也被瞒过,读来令人叫绝。张生跳墙是在普救寺,西门庆则选择了潘金莲所在的小院。为什么要在这里?一则这儿与花家紧邻,二则他算准了潘金莲会作配合。果然,开始时金莲也被瞒过,发现后却成了他的同盟和支持者。
一个沿着偷情之路千辛万苦走来的小妾,会支持夫君新的偷情么?
可潘金莲又能做什么呢?
擅于偷情、热衷偷情的潘金莲,在经历了一番暴露和随之而来的巨大屈辱后有所收敛,她无奈地为此提供帮助和保守秘密,其所得到的回报也是丰厚的:不独有寿字金簪儿和衣饰,还有她从未见过的二十四意春宫图。更为重要的,是她与琴童的那些龌龊记录就此抹掉,在西门庆心中的地位也见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