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孔子在这里诞生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唐代诗人杜甫用诗词为我们展示了山东辽阔壮美的景象。而山东的壮美,一如它的灿烂文明。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就诞生于这片土地。

历史长河中的山东

孔子像

山东西依太行,东临渤海,北边与京津相接,南承江浙之便利,泰山衬其雄壮,黄河增其潇洒姿态,人杰地灵的美誉向来无可置疑。作为中国众多的省份之一,它博大精深的文化在中国首屈一指。有人曾说,不了解山东的文化,就不能准确地了解中国的文化。

文化的衍生离不开人类的诞生和发展。早在四五十万年前,沂源猿人就生活在这片沃土之上。专家们在沂源县发现了古代猿人的头骨化石,证实了这一古老人群的存在。沂源猿人和北京猿人一样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他们创造了独一无二的山东远古文化。

原始人使用的石磨盘和石棒

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末期,是龙山文化发展的时期,当时社会已经进入父系氏族阶段,原始公社制开始解体。出土文物显示当时的农业生产已经成为了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石刀、石铲、石锄等见证了当时的劳作情景。龙山文化的繁荣在全国新石器文化的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大汶口文化陶质大口尊外壁上出现的一些刻画符号的印记,被认为是文字的雏形,那时的山东迎来了文明的曙光。

山东又被称为“齐鲁之地”,所谓“齐”和“鲁”本是古代两个诸侯国的名称。西周时,周武王分封诸侯,首封辅佐有功的姜太公于齐(今山东东部),武王之弟周公被封于鲁(今山东西部),地方各百里。经过数百年的兼并战争,齐国和鲁国的疆域不断扩大,到春秋战国时期,已基本控制了今山东地区。随着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两国之间的交流和联系也不断加强,民族融合,人文同化。“齐”、“鲁”两词也逐步联系起来,由国家概念向地域概念过渡。

祭孔大典

“山东”这一名称的出现是在战国时期,但那时的山东并非今天所指的山东。当时,秦国雄踞关中,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则在崤山(位于今河南省西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省灵宝市北)以东,那时的“山东”,是泛指崤山以东的黄河流域。

山东被明确划为一个独立的行政单位始于南宋。南宋时,全国被划分为15路(“路”相当于现在的省),今日的山东地区属京东路与河北路。金朝时,行政区划仍沿用宋朝旧制,将京东路改称为山东路,并分为山东东路与山东西路。明代废除旧制,在全国设立了13个布政使司,山东即是其中一个,称为山东布政使司。清朝时又改称山东省,以济南为省会。民国时称山东省,仍以济南为省会,沿用至今。

孔庙大成殿内景

中华文化的沃土

齐地和鲁地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生存空间造就了两地人民不同的性格和精神气质,齐文化的兼容性、变通性和鲁文化的单一性、守常性,各有鲜明的特点。随着齐鲁文化的融合,山东地区成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构架和精神实质。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就诞生于春秋末期的鲁国地区。孔子生活的时代正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也是一个“礼崩乐坏”、“天下无道”的乱世。他提出“大同”的政治思想,孜孜不倦地探索着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他以“仁”为核心,提倡要“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提倡“忠恕”之道。在为人和待人接物方面,他提出要“温、良、恭、谦、礼、让、廉、耻”。对社会的统治,他提出施行“仁政”、“礼治”等方法。孔子一生的很大一部分时间还贡献在教育事业上,他聚徒讲学,传播文化,提出了一系列对于今天的教学还极具参考价值的理论方法。到了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观点提出之后,孔子的儒家思想一直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据了2000多年的正统地位。

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山东地区还先后出现了诸葛亮、王羲之、贾思勰、李清照、辛弃疾、戚继光、蒲松龄等历史文化名人,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思想瑰宝和精神财富。

山东文化源远流长,它的礼让、智慧、勤勉和豪爽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民俗与传统,且被保留下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儿女,并将继续被传承和发扬。

杏坛位于大成殿前,相传是孔子讲学的地方。

孔子讲学图 fpS3bRhJ/7VS7gIqSF+n/GfjewrAqSsASmyYUm7xCXdujZHG/u/122NcBHAnJhz0



海陆兼具的暖温带季风气候

山东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鲁西北平原为大陆性气候,而山东半岛东端的部分地区为海洋性气候。全省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加上充足的光照,实在可以称得上是适宜居住的佳地。

受海洋影响的气候

山东省年平均气温大体上遵循了自西南向东北递减的分布规律,但地区之间的差别并不算大。大多数城市的年平均气温都在13℃左右,济南地区的年平均气温稍高,能达到14.7℃,这也是全省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半岛的丘陵地区年平均气温较低,一般都在11.4℃至11.9℃之间,鲁北和丘陵地区以外的半岛地区基本都在12℃至12.9℃之间。

气温的地理分布及变化特征与纬度、地形、海陆分布、太阳辐射是密切相关的。山东的南北跨度大约为4个纬度,并且地形复杂,对气温的影响十分明显。年平均气温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降低,冬季平均气温随着纬度每增加1°,就会降低0.9℃。而气温还受到海拔高度的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泰山的年平均气温是5.6℃,比山脚下的泰安低了7.4℃,相当于每上升100米,气温就下降0.53℃。山东半岛伸入黄海之中,总海岸线长达3000千米,因此海洋对沿岸地区的气候影响很大,使得冬季气温升高,夏季气温降低,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减小,春季和夏季又受到海洋影响,气温上升较慢,使年平均气温较内陆明显偏低,秋季和冬季则相反。

1月份的山东,各地气温都在0℃以下,这时为全年最冷的时候,此时的鲁北和山东半岛内陆是山东气温最低的区域,一般在- 3℃左右。夏季受大陆热低压和西太平洋副高压的影响,天气炎热,湿润多雨。温度主要受到海洋的持续影响,等温线呈经向分布,由西向东降低。7月份的山东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迎来全年气温最高的月份,而半岛的东部和南部地区受到海洋气候的影响,在8月份才达到全年最高温。8月份全省各地的平均气温在21.5℃至27.5℃之间。济南、淄博、济宁等地区能达到27℃以上,而半岛东南沿海气温一般都在21.5℃至25℃之间。适宜的气温让山东可以在夏季为人们提供惬意、清凉的休闲度假场所,成为人们消夏避暑的地方。

红富士苹果

同一天空下的不同气候

全省的高温日数从西往东、从北往南逐步递减。鲁西北地区和鲁南地区的高温日最多,多数在10~11天,其中济南和淄博市的高青县最多,年平均在12天,而半岛东部最少,一般在2天以下。其他地区比如鲁中山区和鲁东南地区,以及半岛的中西部地区多在2~6天。并且,省内各地的日最低气温平均在-10℃左右。鲁北、鲁中山区北部和半岛的内陆地区低温日数差异是最大的。

山东的无霜期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增加,一般为174~260天。鲁北和胶东的无霜期一般在180天左右,而鲁西南地区可以达到220天。省内各地大于10℃的积温,一般要在3800~4600℃,这样的条件可以满足农作物一年两作的热量要求,为省内的农作物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品牌葡萄酒、啤酒等企业的发展从适宜气候中获益颇多。

山东沿海的风电场

山东省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550~950毫米之间,呈现出南多北少的特点。五岳之首的泰山年平均降水量达到了1042.8毫米,是全省降水量最充沛的地方。临沂和枣庄的南部地区由于年平均800~848毫米的降水量,使其成为全省降水最多的区域。年平均降水量最少的是黄河以北的地区,大多不足550毫米,其中武城只有508.6毫米。一年中,山东省的大部分降水集中在6、7、8三个月份。 fpS3bRhJ/7VS7gIqSF+n/GfjewrAqSsASmyYUm7xCXdujZHG/u/122NcBHAnJhz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