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泰山在这里崛起

“泰山岩岩,鲁邦所瞻”,作为“五岳”之首的泰山,以通天拔地之势雄峙东方, 凌驾于齐鲁大地。泰山以其有容乃大的气魄,将地质地貌、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和谐地融为一体,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泰山的形成

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的泰安市,古称“岱山”,又称“东岳”。太古代时期(距今约38亿年至25亿年前),泰山所在的地区是一个巨大的地壳沉降带,堆积着上万米厚的各种泥沙和火山堆积物。距今约24亿年前后,鲁西地区发生了一次强烈的造山运动,使得该沉降带原先堆积的岩层褶皱隆起,形成巨大的山系,古泰山便是其中的一部分。

耸立在海平面上的古泰山,经过约19亿年的长期风化剥蚀,地势渐趋平缓。古生代(距今约5.7亿年至2.3亿年前)初期,华北广大地区大幅度下降,古泰山随之沉没至海平面以下,整个华北地区变成一片汪洋。

奥陶纪末(距今约4亿5300万年到4亿3800万年前),在加里东运动影响下,鲁西和整个华北地区又缓慢上升为陆地,及至石炭纪(距今约3亿6000万年至2亿8600万年前)初,华北地区出现短暂的升降交替,鲁西地区时而变成陆地,时而成为海洋,之后又持续上升,进入大陆发展阶段。其间,泰山地区的地势变化不大,基本上属于丘陵地形。

在距今1亿年左右的中生代后期,受燕山运动影响,泰山南麓产生数条断层,即泰前断裂,使得20多亿年前形成的变质岩重新出露地表,今日泰山的雏形开始形成。至距今7000万年至6000万年前的新生代,受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泰山沿泰前断裂继续大幅度抬升。至距今3000万年前的新生代中期,今日泰山的轮廓基本形成。之后,在长期风化剥蚀,以及其他地质作用的加工塑造下,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泰山。

泰山的地位

泰山是我国目前唯一发现科马提岩的地区,对研究中国东部元古代地质构造、板块构造及岩浆活动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 造就了泰山多样的气候、水文和植被景观,宛如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

几千年来,泰山一直被视为社稷稳定、政权巩固、国家昌盛、民族团结的象征。泰山安则天下安, 史前72位帝王曾封禅泰山,秦以后的12位封建帝王先后登临泰山,举行封禅、祭祀大典,这些帝王活动给了泰山至高无上的尊严。泰山具备超越任何一种宗教的广泛影响力和有容乃大的兼容性,儒、释、道三教并存,融合发展,在中国的众多名山中,只有“东岳之庙,遍于天下”。泰山还是一座天然的文物古建和书法艺术博物馆,现有保存较好的古建筑群26处、寺庙58座、古遗址128处、碑碣1239块、摩崖刻石1800余处。

泰山是首例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世界地质公园、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首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首座中国书法名山。“五岳之首”的泰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灿烂东方文化的缩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托之地。

位于泰山顶部的碧霞祠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图为碧霞祠内栏杆的铜狮子上拉满了人们的寄语。

千百年来,人们在泰山顶部建庙修祠,给泰山蒙上了浓厚的人文色彩。 b4sK6gn2o1LOXIFb7FL6GAxHv7Yd4V7kockedFPNPYVzpi/LV5FCKStRZG7gb7e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