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湖地处济南市中心,旧城区的北面,是一个由济南城内诸多泉水汇聚而成的天然湖泊,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泉城明珠”。大明湖不仅是济南这一繁华都市里难得的天然湖泊,同时也是泉城济南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更是一个让国内外游客流连忘返的旅游胜地。
作为一处天然湖泊,大明湖水来源于城内珍珠泉、濯缨泉、芙蓉泉、王府池等诸泉,有“众泉汇流”之说。大明湖平均水深为2米,最深处大概为4米,沿湖岸边则为1米左右。其湖水十分清澈,甚至一眼望去就可以看见湖里自由游走的鱼儿以及池子的底部。大明湖有四大独特之处,那就是“蛇不现;蛙不鸣;恒雨不涨;久旱不涸”。
大明湖内水鸟众多,使得蛇类很难在湖中生存下去,所以看不到蛇;大明湖水的水温常年都恒定在18℃,青蛙在此无法发情,因此也就叫不出声来了;恒雨不涨,是因为大明湖的出水口众多,暴雨的时候,水顺着出水口流了出去,所以水位不涨;久旱不涸,是因为大明湖的湖底为质地细密的火成岩,致使源源不断流入湖中的泉水不能下泄,故而久旱也不会干涸。
大明湖南门牌坊
大明湖历史悠久,早在北魏年间,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中就有记载: andong“泺水北流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寺东、北两面则湖。”文中所指的大明湖湖面甚阔,今五龙潭一带也包括在内。现今所指的大明湖古时称“历下波”或“历水波”,六朝时,因湖内多生莲荷,曾名“莲子湖”。隋唐时既名“莲子湖”,又名“历水陂”。宋代时又有“西湖”之称。北宋时期,曾巩任齐州知州时,为了防御水患,修建了北水门,引湖水入小清河,使得湖水经年水位恒定,并在湖边修建亭台堤桥,逐渐成为游览景观。后历经变迁,至金代起,大明湖专指城内湖区。金代诗人元好问在《济南行记》中,始称大明湖。明代重修城墙,大明湖遂初成今日形貌。经过历代清淤整治,植荷栽柳,至清代已形成“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秀丽景色。
超然楼
自唐代起,大明湖胜景就名扬四海。宋代曾巩曾写诗赞美道:“问吾何处避炎蒸,十顷西湖照眼明。”可见,当时大明湖已是消暑避夏的胜地。1958年大明湖一带被正式辟建为大明湖公园,经过一系列的疏浚、清淤、修缮、扩建、绿化工作,使大明湖旧貌变新颜,姿容更加秀丽,成为济南著名风景游览区之一,吸引了大量海内外游客。
大明湖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人尽皆知的湖泊,不仅仅是由于她具有迷人的自然风光,同时还与其所具有的悠久历史有十分紧密的关系。大明湖一带有很多历史建筑,这些建筑的年代大多都比较久远,其构造也十分精巧,同时,每一座建筑都有自己的特色。所有的建筑都林立于大明湖畔,素有“一阁、三园、三楼、四祠、六岛、七桥、十亭”之说。在这众多的建筑之中,最有名的便数海右古亭——历下亭、道教庙宇——北极阁、汇波楼、园中之园——铁公祠、小沧浪等,而其中的历下亭、铁公祠这两个建筑也属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下亭
历下亭,又被称为古历亭,其所在的岛屿,是大明湖水面众多岛屿中最大的一个。这座岛上的建筑特别有序,同时还有许多植物点缀其间,历下亭坐落在这樱红柳绿之中,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意境。闻名遐迩的海右古亭就是指历下亭,因为它坐落于历山(千佛山)之下,所以就有了“历下亭”这一名字。假如说大明湖是美丽姑娘的眼睛,那么历下亭就是姑娘的眸子,它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大明湖的点睛之笔。历下亭四周都被水环绕,是一座位于绿荫杨柳之中、典雅古朴的木结构建筑。秋天的时候,大明湖水就会微微地荡漾,荷花的香味也会飘满整个湖面,微风吹来,令人十分陶醉,因此也被人们称为“历下秋风”,而“历下秋风”正是古时历城八景中的一景。历下亭的历史是比较悠久的,它还经过了数次的变迁。唐天宝四年(745),中国著名诗人杜甫就曾与北海太守李邕在历下亭饮宴,并写下了《陪李北海宴历下亭》一诗,其中那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也让历下亭声名远扬。可是那个时候的历下亭早在唐朝末年就已经倾塌了。北宋之后,历下亭就被移建到了现在大明湖的南岸,且在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时才在湖心岛上重新修建。如今的历下亭也是经过了多次修整的,可是它依然保持着清代初建时的原貌。其亭中匾额上的“历下亭”三个字也是清朝乾隆皇帝亲笔书写的。
北极阁是大明湖北岸的一座道教庙宇,人们又称其为北极庙、真武庙。它是元代至元十七年(1280)修建起来的,并于明永乐年间重修过。这座庙宇主要由前后殿、钟鼓楼和东西配房三部分组成。正殿里面供奉了北方水神真武帝君的雕像,其旁边则是龟蛇二将和四天君塑像,这些塑像都十分传神,就像是真的一样。而正殿两旁的墙壁上则挂上了关于真武是如何修炼、最终成仙的壁画,这些壁画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后殿叫作启圣殿,里面供奉着真武父母的雕像。
汇波楼是一座地处大明湖东北岸北门的建筑,始建于元朝初年,由于它是一座建在汇波桥上的楼,因此人们称其为“汇波楼”。其建成之后,历朝的文人都曾在此题咏过,而汇波楼也就成了人们登临观景、集宴赋诗的不二之选。然而,令人可惜的是,此楼在新中国成立前就消失在了战火之中。1982年,人们在汇波楼旧址上重建汇波楼,而新楼也基本上保持了古楼的风貌,十分雄伟。
铁公祠是一座位于大明湖西北岸的祠堂,它是一个园中之园。“园中之园”是我国在园林构景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手法,这一构景法可以增加所赏景色的层次感,更能让园林获得“大中见小,小中见大”的风格气质,而这种雄伟与小巧的对比,也给园林增加了一定的艺术效果。铁公祠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是为了纪念明代指挥部尚书、山东参政铁铉而建。这一祠堂属于民族式庭院,其占地面积也比较大,达到了6000余平方米。主要由三间祠堂、曲廊以及一座“湖山一览楼”三部分组合而成。园内景色十分美丽,令人百看不厌。
铁公祠内的长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