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大屿山

天然的休闲乐园

过去因为远离市区且交通不便,大屿山的很多土地都没有被开发,遂为香港留下一方清静之地。近年来,随着青马大桥、汲水门大桥相继建成,东涌新市镇重绽新颜,这片清静之地渐被开发成香港繁华市区背后的一片休闲乐园。

贝澳位于大屿山东南方,是一个沙咀,海水冲积形成各个海湾。贝澳著名的泳滩有长沙泳滩和贝澳泳滩,由于贝澳泳滩面朝西南偏南,因此成为观赏日落的好地方。

>>香港最大的岛屿

大屿山位于香港西南面,珠江口东侧,背靠中国内地,面朝南海。它长约27千米,宽约9.5千米,面积达146.75平方千米,是香港最大的岛屿,其面积几乎是香港岛的两倍。大屿山以丘陵为主,其地势呈西南高、东北低的走势,岛上的凤凰山和大东山分别是香港第二高和第三高的山峰。大屿山分为两区,东北部的阴澳、竹篙湾、汲水门等属于荃湾区,其他大部分属于离岛区。

大屿山动植物种类丰富,包括香港有记录的70%的两栖类及爬虫类、60%的蜻蜓、55%的蝴蝶、50%的淡水鱼类,以及香港细辛、大屿八角、岭南槭等植物,在大屿山以北海域甚至经常有中华白海豚出没。1978年,香港政府还在大屿山境内设立北大屿郊野公园和南大屿郊野公园,现今大屿山的郊野公园面积约占岛屿面积的69%,充分体现了香港政府对环境保护的力度。

这片海岛虽然现在是香港繁华市区背后天然的休闲乐园,但在历史上却因为远离市区而未被重视开发。大屿山在历史上曾有过多种叫法,如大溪山、大姨山、大嵛山、大鱼山、大渔山、屯门岛、大屿山岛、烂头岛等。早在唐宋时期,这一带以渔业和制盐业为主。到了南宋末年,元朝入侵,宋端宗(1276~1278)曾两度到此避难,最后在大屿山北岸病逝。明朝正德年间,葡萄牙人屡次滋扰中国南部屯门地区,更在今天大屿山的大澳建立据点,后来在正德十六年(1521)经过一场屯门海战,葡萄牙人方才退出大屿山。

清朝道光十二年(1832),为了阻止鸦片贸易和海盗侵略,清政府在东涌设下东涌炮台。光绪二十五年(1899),英军入侵,清政府与英国签署《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大屿山的新界地区被英国租借99年,这座海岛上树起了一面代表英方主权的屿南界碑。

大屿山上的天坛大佛,是其标志景物。
位于大屿山赤 角的香港国际机场,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机场之一。
中华白海豚属于鲸类的海豚科,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素有“美人鱼”和“水上大熊猫”之称。香港西部水域是中华白海豚的觅食场,在这片海域经常能看到中华白海豚的靓丽身姿。

大屿山因为交通不便,一直未得到开发,直到20世纪的最后十年,时任香港总督的卫奕信雄心勃勃地发表了“机场核心计划”,开始在大屿山东涌以北的赤 角建设新机场,东涌随之跃起。其后几年里,大屿山通过机场快线、东涌线及青屿干线与岛外的陆上交通连接起来,迎来了全面开发之路。

>>风貌古旧的大澳渔村

大屿山虽多山石,却不乏水色的滋润。在大屿山的西部有座偏远的小渔村,名为大澳,这里三面环山,临水而居,只有西面朝向伶仃洋,全村不过2000人,是一处保留了香港开埠初期风貌的古老水乡,享有“香港威尼斯”的美誉。

大澳是个小型渔港,也曾是个驻军乡镇。在16世纪时,葡萄牙人入侵香港,曾一度占据大澳一带,并于“番鬼塘”设下据点,提供补给。英国人入港以后,大澳被称作蛋家村。抗战时期,不少大陆移民把这里作为一处落脚点,一些香港本地人为了躲避战乱,也迁至此处定居。那时,大澳居民们多以打鱼为生,后来随着各类商贸活动兴起,村民们单靠捕鱼难以维生,于是转而从事海产品加工,大澳遂开始以此闻名。

古老的大澳棚屋
宝莲禅寺大雄宝殿内,宝像庄严,金碧辉煌。
大澳渔村特产——咸鱼

早年间,大澳在海水涨潮时极易发生危险,为了确保老人和孩子的安全,渔民们便在近岸一带搭建棚屋。他们将坚硬的木桩打入水中做地基,而后再搭起平台开始建屋,所建的棚屋都要高于水面很多,渔民们出行需乘坐快艇。那时,渔民们多采用葵叶盖顶,遇到台风来袭时,就要在屋顶上加盖渔网。20世纪60年代起,这种状况有所改变,人们将木屋从半圆形、三角形改成平顶,材料也从葵叶改为铁皮。本来在新世纪之交,香港署有意改造这片区域,后来经过多方咨询,最终决定保留大澳的渔村特色,这种古老的棚屋亦随之保存下来。

大澳的盐田虽然逐渐荒废了,但昔日的盐田却变成了一大片红树林。这里的红树品种多样,几乎占据了全港九成的红树品种,丰富的红树林生态倒成了大澳一处难得的自然景观。

大澳的其他著名景观还有海上日出、葛洲帆影、古商会旧址、海角琼楼、古炮楼等。这里还盛产海产品,比较出名的特产美味有咸鱼、虾膏、虾酱。

>>宝莲禅寺与天坛大佛

如今的大屿山恰似香港的一座天然休闲乐园,这里不仅有大澳水乡、北大屿郊野公园、南大屿郊野公园、凤凰山、大东山这样的自然景观,还有许多文物古迹,如宝莲禅寺、天坛大佛、东涌炮台等。

宝莲禅寺位于大屿山昂坪,弥勒山与凤凰山之间,从建成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大悦、顿修和悦明三位法师从江苏镇江金山寺游历至此,看见大屿山顶部有处偌大的平缓之地,虽然长满荆棘荒草,却因鲜有人迹而显得清幽宁静,他们均认为这是一处修行的理想场所。于是,三位法师在此合力建 起一座小石室,取名大茅蓬,并在此用功修道,自耕自食。大茅蓬渐渐兴盛起来,到了1924年,经过扩建改造后,这座大茅蓬被第一代住持纪修和尚正式命名为宝莲禅寺,受百余年香火,被人们尊为香港四大禅林之首。

宝莲禅寺旁有一座海拔482米的小山,该山坡度平缓,起伏不大,形状略似僧人敲击的木鱼,人称“木鱼峰”,木鱼峰顶建有一尊天坛大佛,它是世界上最高的户外释迦牟尼青铜坐佛像。

这尊大佛身高26.4米,加上大佛的三层底座,总高度接近34米,坐南朝北,位于268级的石阶上。佛像占地约6567平方米,耗资6000多万港元,经过12年的建造,于1993年建成。天坛大佛三层基座的设计参考了北京天坛祈年殿的天坛地基,因此取名为“天坛大佛”。佛像由202块铜片组成,其中佛身160块,莲花36块,云头6块,大佛面相是参照龙门石窟的佛像设计的,丰圆端丽,双耳垂肩,浇铸时更加入黄金,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金黄色的光彩。大佛右手示“施无畏印”,象征布施无怖给众生。大佛的坐姿则是按照传说中佛祖在菩提树下修悟正道时的坐姿设计的。

大屿山与大澳的山水互补,让人见识了此地的山灵水秀,而寓于山水之间的禅寺大佛,也让许多港人从繁华闹市中脱身出来,在幽静的禅寺里和庄严祥和的大佛下,寻得一处修身养性、滋润心灵的天然乐园。 gYhGQtAaByMDp/Plt817RhbSWpccjVFQDqxSkzPVu+lXvaAKRds6qkG7I64e2Wl4

宝莲禅寺外三间四柱三楼冲天柱式的山门牌坊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